中餐出海 北美“碰壁” ~美国梦很美 很心碎

L
Lilyqiao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餐饮出海的“弦”,拉得更紧了。
今年以来,几乎每月都有餐饮品牌落地美国的消息传来。仅上半年,就有10多家餐饮企业先后在美国开出首店。

这一批出海北美的品牌,都有一种“不出海就出局”的紧迫感。
即使还没完全准备好,有的品牌仍跃跃欲试。就拿茶颜悦色来看,7月,该品牌决定以电商的形式出海北美。“把门店开到国外去,对我们的服务和产品标准化程度,是一个现阶段能力hold不住的难度。”茶颜悦色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
茶咖品牌出海北美的势头最猛。
6月30日,瑞幸跑到星巴克大本营开店的消息,引发了大量讨论。瑞幸将国内的“低价打法”带到了美国。尽管瑞幸店内官方定价从3.45美元/杯-7.95美元/杯不等,与星巴克基本持平。但通过“狂撒”优惠券,品牌将到手价格拉低,网友晒出一杯生椰丝绒拿铁到手价只需要2.17美元
◎一杯抹茶券后价格可低至0.54美元 图源:小红书
最早出海的喜茶,已经在美国市场开出了近30家门店。此外,霸王茶姬、乐乐茶、柠季、茉酸奶、沪上阿姨、树夏等品牌也纷纷在美国开出首店。
不止茶咖,盯上美国的中餐品牌,也越来越多了。今年2月,喜家德和花小小就先后落地了纽约市场。
前段时间,美国招聘网站上冒出一条信息:加州圣地亚哥招聘中餐馆店长,年薪最高15万美元。再仔细一看,招聘方居然是最近势头正猛的费大厨。一时间,“支持费大厨成为全球小炒肉大王”的声音在互联网上愈演愈烈。
东南亚向来是餐饮出海第一站,而今年为何餐饮品牌纷纷涌向了北美市场?


中餐出海,真能碾压吗?
美国市场的机遇,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就是其堪称显著的消费能力。粤开证券研究院分析表明,2024年,结合人口数据,中国居民人均最终消费金额为3.8万元(支出法GDP口径),而美国则高达41.5万元,是中国的10.8倍。
在消费力“爆棚”的同时,还不卷。
“美国市场(卷的程度)只有中国的1/3。而美国整个餐饮GDP总量和中国的一致,中美两个市场加起来占了全球近一半,也就是说,全球市场如果你做了中国和美国,你就已经做了全世界一半的生意。”知名餐饮投资人卿永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餐品牌出海就可以“碾压”。
◎霸王茶姬美国首店
从落地到拓店,不少在国内和东南亚一路狂飙的餐饮品牌,到了美国,都慢了下来。
如喜茶在美国开出的第一家店,就花了8个月时间;“火锅一哥”海底捞,在北美开出18+家门店,花了近10年时间。
在国内迅速扩张的霸王茶姬同样转而求稳。2023年3月,霸王茶姬就到美国进行市场考察、调研并组建当地队伍,但直到今年4月才落地洛杉矶,5月11日才开始正式营业。

漫长的落地周期
在国内,一家店铺从签约到装修完成可能仅需1个月左右。《智象出海》数据显示,在美国图纸审批正常需要3-5个月,装修3-5个月,整体算下来,一切顺利的话估摸着也得9-12个月。
为何开店周期如此漫长?
选址,少。
一位做商业地产培训的朋友告诉内参君:美国商业市场招商的一个特点是稳定,其租赁合约时长也集中在5-10年,原品牌不“退场”,新品牌便难以入驻。
乐乐茶董事、海外负责人刘琦告诉内参君,在美国市场,餐饮店铺选址主要分为租赁和转让两种方式。前者是直接与大房东签订全新租赁合同,房间通常是毛坯状态,但可以与房东协商装修补贴,租户拥有较大的灵活性。
后者是通过二房东续签租赁合同。与国内转让铺面为主不同,部分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经营的前租户,会选择将店铺连同剩余的租赁期限和生意一并转让给新租户,转让费用可能从几万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接手的人可以直接继续经营,无需重新装修。
◎在美国开餐馆,落地就要“脱层皮” 图源:小红书
审核,久。
在与房东签订租赁合同后,商家还要获取美国政府的各类许可,涉及食品安全、工商许可、消防等多个环节。与国内相比,所需证件更多,审核周期更长。
证件,多。
由于每个州的法律都不太一样,商家需要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申请。刘琦举了一个例子:“烘焙所用的炉灶,都有不同的认证等级(有油没油,还是水蒸气等)。”将所有的证件备齐后,才可以开业,每个环节都十分严格。
获得了审批,接下来还可能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在曼哈顿城区有大量老建筑,这些地方的门店电容普遍不足,对产能扩张形成了很大制约。原本规划配备 3 台烤箱,实际使用时却只能运转 1 台。这类问题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基本都能解决,在这里就解决不了。”刘琦分享道。
m
misscoke
北美市场适合做品牌,有品牌效应的店开过去有溢价优势,也能让品牌效应更进阶
z
zywcc
回国一个月,除了在瑞幸咖啡喝两杯抹茶饮料(主要是冲着抹茶,就近原则走进瑞幸),没有喝其他的任何茶饮或奶茶。白开水已经是几十年的习惯,越老,胃口越装不下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