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杨氏女》解读

B
BFang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杨氏女》,表达了作者送别女儿出嫁时的复杂情感,充满了对女儿的疼爱、不舍以及对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担忧。以下是对诗的逐句解释,结合其情感与文化背景,用简洁的语言阐释: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整日里心情忧郁悲伤,女儿要出行远嫁,路途遥远,令人思绪绵长。“永日”指漫长的日子,“戚戚”形容内心的悲伤,“悠悠”则暗示旅途遥远与思念的悠长。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女儿今天要远行,乘着轻舟逆流而上,沿大江前往夫家。“有行”指女子出嫁,“大江溯轻舟”描绘了女儿乘船沿江而上的情景,点明旅途的艰辛与遥远。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你们这些孩子失去了依靠(指母亲早逝),我抚念你们时,内心更加慈爱温柔。“尔辈”指女儿们,“无恃”暗示母亲已不在,父亲独自承担养育责任,情感上更显柔情。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小时候你们被长辈养育,如今姐妹分别,泪流不止。“幼为长所育”指妹妹由姐姐抚养长大,“两别”指此次出嫁导致姐妹分离,情感真挚,泪水难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面对此情此景,我心如刀绞,但为了道义(婚姻的责任),无法挽留你。“结中肠”形容内心痛苦纠结,“义往”指遵循婚姻的道义,女儿必须出嫁,无法阻止。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你从小缺乏母亲的教导,我担心你侍奉婆婆时会让我挂念。“阙内训”指没有母亲教导女子礼仪,“事姑”指侍奉婆婆,父亲担忧女儿在婆家是否能应对自如。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幸好将你托付给一个好人家,婆家宽厚仁慈,希望你不会受责难。“令门”指好人家,“任恤”指婆家会体恤关爱,表达父亲对女儿婚姻的期盼与安慰。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清贫节俭是我所推崇的,生活所需不必过于奢华。“贫俭诚所尚”反映了作者推崇简朴的生活态度,“资从岂待周”劝女儿不必追求物质充足,体现儒家价值观。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希望你孝顺恭敬,遵循妇道,举止端庄,顺应夫家的规范。“孝恭”“妇道”强调传统女性德行,“容止顺其猷”要求女儿在夫家行为得体,符合礼仪规范。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今晨是你离别的时刻,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你呢?“今晨”点明送别的时间,“当何秋”表达了父亲对重逢的渺茫与思念之情。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平日里闲居时还能排遣忧愁,但临到送别时,悲伤却难以抑制。“居闲始自遣”指平时能自我宽慰,“临感忽难收”写出了送别时的情感爆发,真实动人。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回到家看到更小的女儿,泪水顺着帽带流下。“归来视幼女”指送别后回家看到其他女儿,触景生情,“零泪缘缨流”以细节描写父亲的泪水,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