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汪文华,因揭露姜昆丑闻被封杀?70 岁却沦落到这般境地

n
newegg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汪文华这个名字,现在提起来,不少年轻人可能觉得陌生了。但在二十多年前,她可是央视响当当的台柱子,跟倪萍齐名。 她主持的《曲苑杂坛》,一到点儿,"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 " 的片头曲一响,家家户户都守着电视看。 可后来,这节目突然停了,汪文华也像人间蒸发一样,从电视上消失了。 大家伙儿都纳闷:这好好的大名人,怎么就淡出视野了呢?传得最凶的说法,是她得罪了相声大腕姜昆,让人给 " 封杀 " 了。 这事儿是真是假?她后来到底咋样了?咱就聊聊汪文华这一路。 汪文华这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1955 年生在河北保定一个穷人家,三岁那年母亲又意外残疾了,日子更难了。小小年纪,她就得学着懂事,帮衬家里。 生活苦,但收音机里的评书、相声成了她唯一的乐子,也在她心里埋下了向往舞台的种子。她就觉得,那些在台上说学逗唱的人,活得真带劲儿!14 岁那年,她拼了命考进武汉空军文工团。后来演了个小话剧,把团长都震住了。 18 岁那年,她迷上了评书,认准了大师袁阔成。人家是大腕儿,哪能轻易收徒? 汪文华不管,一次不行就两次,凭着一股子 " 轴 " 劲儿和真诚,硬是打动了袁阔成,成了他的徒弟。 这师徒情,对她的前程太重要了!于是汪文华天不亮就练功,别人休息她啃书,愣是从文艺兵磨成了肚里有墨水、嘴皮子利索的行家。1988 年,她从部队转业,端上了人人羡慕的 " 金饭碗 "。可坐在办公室里,汪文华浑身不得劲儿。心里那团对舞台的火,烧得更旺了。 熬了三年,她做出了让周围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放弃铁饭碗,调到中央电视台!她要去追那个更大的梦。 进了央视,汪文华算是找到了施展的地方,恰逢央视创办《曲苑杂坛》,她一头就扎了进去。这活儿可不好干,她几乎是一个人扛起了一个节目组:主持人、制片人、策划、联络员 …… 全包了! 为了请动那些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她全国各地跑,挨家挨户上门请。为了请恩师袁阔成,她坚持每周手写一封信,整整写了仨月!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曲苑杂坛》一播出,火得一塌糊涂! 在那个娱乐节目不多的年代,它就像一桌大餐,评书、相声、杂技、魔术、戏曲 …… 啥都有,男女老少都爱看。 节目火了,汪文华也成了家喻户晓的 " 名嘴 ",亲切又知性,跟倪萍齐名,奖拿了不少,是她最风光的时刻。可人红是非多,节目太火也惹麻烦。 《曲苑杂坛》的成功,反而点燃了她和相声界大腕姜昆之间的一场看不见的 " 战争 "。 说白了,就是俩人想法拧不到一块儿。 姜昆当时是相声界的领头人,眼看相声不景气,急得不行。他就希望《曲苑杂坛》这个全国性的大平台,能多给相声倾斜,多推相声演员,甚至想开相声专场,特别是推刚兴起的网络相声。 他是想靠这个节目 " 救 " 相声。 但汪文华不这么想。她是《曲苑杂坛》的总舵手,她认为这节目的魂就在一个 " 杂 " 字上。各种传统曲艺百花齐放,各有各的观众,如果光捧相声,把别的都挤没了,节目不就变味了? 这不就等于砸自己招牌吗?她得对得起所有爱看不同节目的观众。 一个想 " 专 "(专注相声),一个要 " 杂 "(保持多样),都是倔脾气,都是为艺术好,但谁都说服不了谁。最终矛盾越积越深,传言就出来了。 有人说姜昆公开批评《曲苑杂坛》搞得不伦不类、" 误人子弟 "。 这话传到汪文华耳朵里,像刀子扎心。 更火上浇油的是,据说有一次姜昆没打招呼就冲进录制现场,把流程搅乱了。这下汪文华彻底火了。后来有报道说,她在一次采访里情绪激动地指责姜昆行为 " 令人发指 ",甚至有人说她气头上当众揭了姜昆 " 托关系走后门 " 的短儿。 这话一出来,可炸了锅了!紧接着,相声圈的大佬们,像马季、刘兰芳等,据说联合向央视反映,指出《曲苑杂坛》片头曲有 " 倒字 " 问题(唱词发音不准)。这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在那时候,更像是整个相声界对汪文华施压。节目后来改了片头,但这个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裂痕补不上了。 很多人都说,汪文华后来消失,就是得罪姜昆被 " 封杀 " 了。这说法流传广,听着也戏剧。但说实话,把一档红火了二十年的节目停播,全赖个人恩怨,可能把事情想简单了。 2011 年,《曲苑杂坛》在播了二十年后,停了。不可否认,和姜昆等大佬的理念冲突、内部纷争,肯定伤了节目元气,带来巨大压力。但更关键的原因,是时代真变了。 那几年,电视行业翻天覆地,各种新潮、明星扎堆的综艺节目像雨后春笋,抢走了大批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曲苑杂坛》那种传统、节奏慢的 " 拼盘 " 节目,在新潮娱乐面前,显得 " 老 " 了,跟不上趟儿了。收视率下滑,是老牌节目都逃不过的坎儿。观众口味变了,电视生态变了,这才是《曲苑杂坛》落幕的根本原因。 对汪文华个人来说,节目停播是事业上的重击。但另一方面,她的生活重心也确实在变。 丈夫长年在日本工作,她一个人在国内,又要拼事业,又要管孩子、照顾老人。镁光灯下她是女强人,回到家就是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女人。 她也累了,厌倦了纷争。所以,她的离开,有被时代推着走的无奈,也有她自己想通了、主动选择放下的释然。 她选择了回归家庭,去弥补亏欠家人的时光。 从那以后,汪文华彻底淡出了公众视野。她拒绝了所有商业活动和采访,过起了普通退休生活。和结束海外工作的丈夫团聚,养养花种种草,享受平静。但她没放下热爱的曲艺。她自己掏钱出力,办了 " 中华曲艺社 ",给同样热爱传统曲艺的人一个交流、传承的地方。 她还常去社区、学校,给孩子们讲评书、说段子,用最朴实的方式,播撒曲艺的种子。她在用另一种更安静、更接地气的方式,守护着爱了一辈子的东西。 如今,快 70 岁的汪文华在黄山一个乡村戏曲节上露了面。照片里的她,头发白了,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清亮,气质从容。看着她,很多人感慨:她的人生,像场大戏! 有过高朋满座、掌声雷动的巅峰,也经历过曲终人散、转身离场的落寞。 但现在,远离了名利场的喧嚣,在另一个安静的 " 舞台 " 上,教教孩子,养养花草,和老伴儿相伴,活得自在。这或许,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下半场了。
取个名字也难
曲苑杂~~坛,曲苑杂~坛😀
t
tracylovebobo
其他都好说,你说曲苑杂谈因为观众口味变了,选择多了所以办不下去我有点怀疑,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怎么可能因为节目丰富了,选择多了就不看曲苑杂谈呢?他们除了这些老节目,都没啥别的选择。
c
ccang1234
这个节目当时多火啊。
d
dryad
对她印象好深刻啊,特别有亲和力
i
iceblue
姜昆好霸道哦, 一会儿打压汪文华, 那时候不是还打压郭德纲来着。 曲艺圈也是个是非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