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他活的过于传奇,也死的过于离奇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7月5日 4点36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m
mamaya
7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阿保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甚至准确的预测了自己的死亡日期。 这事儿,要从天赞三年,公元924年开始说起。 这一天,阿保机叫来了皇后,太子,文武诸僚,对大家说了这么一段话: 上天都看着咱们呢,天神对百姓也很好,很无私,而且像我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一万年也出不了一个。 既然我是上天选定的君王,那么我无论治国还是治军,每一次出兵打仗,其实都是顺应天意。 其实这些话,无非就是充斥帝王气魄,宣扬君权神授,肯定自己的文治武功,只要是正式场合,仪式啊,祭祀啊,是个皇帝都会说点类似的话。 但是,阿保机之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辽史·卷二》: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
阿保机说,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926年,我一定会离开。 这里的离开,指的是死亡,死去的意思。 人怎么能预料到自己什么时候死呢?何况阿保机那时候才不过五十出头,身强体壮,也完全没有生病的预兆。 但是您说巧不巧,三年之后阿保机远征渤海国归来的途中,他就病死了。 古人通常认为,既然是开创基业的君王,是开国皇帝,那么他们必然拥有特殊的禀赋,他们有神明相助,那在他们的身上,自然就会发生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 科学解决不了,就要往神学上靠。
那现代人是怎么分析的呢,北大的罗新教授认为,内亚的游牧民族盛行这样的一种传统,那就是当一个新可汗即位的时候,大家会用一个丝带去勒这个新可汗的脖子,一直把新可汗勒晕为止,然后在新可汗神志不清的这个时候,大家会问他,说你要做几年的可汗啊,他如果回答三年,那就只能做三年,如果回答做五年,那就只能做五年,等你真的做了可汗之后,你在位超过所回答的这个时间,如果你还要接着做,那就不行了,要么你自杀,要么别人把你杀死。 阿保机刚刚即位为汗的时候,大家勒他的脖子,他说自己能做九年的可汗,后来阿保机还真就做了九年,九年之后,按理说你就该下台了,但是正好这个时候,阿保机称帝了,契丹由联盟部落转型成了封建王朝,他从可汗变成了皇帝,那么在中原帝号的加持下,阿保机又接着干了九年,这加起来就是十八年了,等到第二个九年干满之后,这个时候阿保机说什么其实也不能再干了,因为你不能破坏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阿保机当时还没把渤海国给拿下来,所以他还得接着干,于是他就召开了一次会议,说自己“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这里,其实不是说自己三年之后就要死了,而是说,再让我干三年,三年之后,我必自绝于天下。 啊,再让我干三年,三年之后不用你们逼迫我死,我自己死。
那说白了,这句话就不是预测,而是一份承诺。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阿保机远征渤海国,在返程途中,并非是病逝,而是他履行承诺,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当然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阿保机病逝了。 数年前,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之后,他就一直在考虑营建皇都,确定都城的问题,他一想要把皇宫建在西楼邑,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此地坐落于西拉沐沦河和乌力吉沐沦河之间,而且周边除了水就是山,真叫一个依山傍水好地方,当然最主要的是,这块地是阿保机家族的世袭领地,把皇宫建到西楼邑,这对阿保机的统治是有利的,但是,契丹诸部的首领们,大家都是这么想的,谁都希望把皇宫建在自己家族的领地,所以阿保机说要把皇宫建在西楼邑,诸部首领都反对,心说话你阿保机打的真是好算盘,你还建在你的领地,你怎么不建在我的领地呢? 阿保机一看没办法,于是他提议,既然我是可汗,那么好,我现在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一边跑我一边射箭,这箭啊,它落到哪里,哪里就定为皇宫之地。
我们知道这古代的马啊,移动速度是很快的,每小时四十到八十没有问题,那诸部首领就寻思,说你阿保机那么大能耐呢?骑在马上,那么快,你就能保证你一箭就射在西楼邑?保不齐你射歪了,你就射在我家门口了呢? 首领们抱着这个试试看,说不准就撞大运的想法,就同意了阿保机的请求。 七月草原,长风如烈马般呼啸掠过,卷动草海翻涌如怒涛,远方云层低垂,阿保机上马飞奔,一箭射出,“铮”的一声,不偏不倚,正落在西楼邑的腹心之地。 您看,阿保机的箭术,他的武力值,就是强悍如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而这个典故,就是大家后来时常提起的“一箭定上京”。 那支金箭破空的锐啸,仿佛还在草原的穹窿之下回荡,箭啸与呜咽,崛起与陨落,在这片被金箭选中的土地上交织,谱成了一曲苍茫的塞外长歌,天下大势,契丹霸业,我已不能完成,接下来的路,就要靠,子孙们了。
我会在上天注视着你们,青牛白马将会永远的保佑我的族人...
阿保机效仿汉制,生前是立过太子的,也就是他的长子耶律倍,而且阿保机对耶律倍非常的器重,渤海国灭掉之后,他把渤海国改名成了东丹国,还把耶律倍封为了东丹王。 这个时候,契丹的汉化进程已经开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大家也是认可的,耶律倍就是嫡长子,而且多年以来,耶律倍跟随父亲烽燧频惊,征旆长悬,立下不少战功,很多时候更是扮演了父亲智囊的角色,在战争中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计谋,他做皇帝,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阿保机驾崩之后,暂时摄政当权的,是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 当然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皇后了,升级成太后了。 太后述律平,有仨孩子,老大耶律倍,老二耶律德光,老三耶律洪古。 您看,这就更好办了,又是长子,又是亲生的,又有军功,那肯定继承皇位没得说了。 阳九百六,虽休勿休,弈胜忘危,局翻一劫。
这越是看起来稳操胜券的事情,往往其中变故就越大。
耶律倍,因为常年跟随父亲征战,他的汉化程度只比阿保机深,而不会比阿保机浅,他是积极汉化派,如果他登基了,那么他必然会带领契丹人全面汉化,并且把儒学当做治国的基本方针,可述律平就不一样了。 述律平小名叫做月理朵,在阿保机寒微之时,她就嫁给了阿保机,并且伴随阿保机经历了无数的兵乱,比如之前的诸弟之乱,酋长之乱,在述律平看来,契丹内部曾经发生过多起反对阿保机崛起的叛乱和针对事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阿保机在传统的契丹部族中推行汉化,招致了抵触和反对。 述律平未必反对汉化,但她一定不喜欢汉化,她把多年来的灾祸全部归咎到了汉化的身上,所以当她掌握权力之后,她主张的就是奉行草原本位主义,维护契丹的奴隶制度,她代表的是契丹贵族们的基本利益。 中原的文化,经济,制度,汉人和汉官汉将,她会借用,但她不会希望契丹完全被汉化,在这种考量下,述律平就更倾向于让老二耶律德光继承皇位。
但是,毕竟是军国大事,本质上是述律平独断专行,可表面上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于是述律平把大臣们都叫到一起,说这老大和老二,我都很喜欢,但是要让谁做皇帝这事儿,我自己不能决定,还得看看大家的意思,大家支持谁,就为谁执辔,谁这边的票数多,谁就继承皇位。 执辔,就是用手牵住马的缰绳,控制马匹的前进和行走。 那么当时的场景应该就是,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坐在马车里,然后大臣们支持谁,就站在谁的马车前边。 《资治通鉴》有过这样的记载:
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
什么意思呢?就是契丹贵族们,大臣们,他们都知道述律平是什么意思,知道太后的心意,于是纷纷走到耶律德光的马车前边,表示愿意拥戴耶律德光。 这位太后的手段,那大家太清楚不过了,多年前,阿保机摆下鸿门宴,把诸部首领喊来吃饭,然后把他们灌醉了杀掉的这个戏码,当时出主意的,正是述律平。 这个时候你不顺着述律平,你不按照她的意思来,你还能走出这个门么? 您说述律平公平吧,她搞阴谋诡计,非要拥立老二,可是您说她不公平吧,她还整了个投票,反正耶律倍是稀里糊涂的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好在阿保机生前还给他封了个东丹国王,他得以在权力竞争失败后回到东丹国,至少还有一块属于他的生存空间。 只是,从来春冰未泮,已悬斧钺,恶木之萌,必斧其根,失败者失去的不仅仅是当前的失败,在五代十国,哪怕是在草原上,失败者就代表了,他将会失去一切。
来源: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阿保机说,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926年,我一定会离开。 这里的离开,指的是死亡,死去的意思。 人怎么能预料到自己什么时候死呢?何况阿保机那时候才不过五十出头,身强体壮,也完全没有生病的预兆。 但是您说巧不巧,三年之后阿保机远征渤海国归来的途中,他就病死了。 古人通常认为,既然是开创基业的君王,是开国皇帝,那么他们必然拥有特殊的禀赋,他们有神明相助,那在他们的身上,自然就会发生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 科学解决不了,就要往神学上靠。
那现代人是怎么分析的呢,北大的罗新教授认为,内亚的游牧民族盛行这样的一种传统,那就是当一个新可汗即位的时候,大家会用一个丝带去勒这个新可汗的脖子,一直把新可汗勒晕为止,然后在新可汗神志不清的这个时候,大家会问他,说你要做几年的可汗啊,他如果回答三年,那就只能做三年,如果回答做五年,那就只能做五年,等你真的做了可汗之后,你在位超过所回答的这个时间,如果你还要接着做,那就不行了,要么你自杀,要么别人把你杀死。 阿保机刚刚即位为汗的时候,大家勒他的脖子,他说自己能做九年的可汗,后来阿保机还真就做了九年,九年之后,按理说你就该下台了,但是正好这个时候,阿保机称帝了,契丹由联盟部落转型成了封建王朝,他从可汗变成了皇帝,那么在中原帝号的加持下,阿保机又接着干了九年,这加起来就是十八年了,等到第二个九年干满之后,这个时候阿保机说什么其实也不能再干了,因为你不能破坏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阿保机当时还没把渤海国给拿下来,所以他还得接着干,于是他就召开了一次会议,说自己“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这里,其实不是说自己三年之后就要死了,而是说,再让我干三年,三年之后,我必自绝于天下。 啊,再让我干三年,三年之后不用你们逼迫我死,我自己死。 那说白了,这句话就不是预测,而是一份承诺。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阿保机远征渤海国,在返程途中,并非是病逝,而是他履行承诺,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当然无论过程如何,结果是,阿保机病逝了。 数年前,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之后,他就一直在考虑营建皇都,确定都城的问题,他一想要把皇宫建在西楼邑,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此地坐落于西拉沐沦河和乌力吉沐沦河之间,而且周边除了水就是山,真叫一个依山傍水好地方,当然最主要的是,这块地是阿保机家族的世袭领地,把皇宫建到西楼邑,这对阿保机的统治是有利的,但是,契丹诸部的首领们,大家都是这么想的,谁都希望把皇宫建在自己家族的领地,所以阿保机说要把皇宫建在西楼邑,诸部首领都反对,心说话你阿保机打的真是好算盘,你还建在你的领地,你怎么不建在我的领地呢? 阿保机一看没办法,于是他提议,既然我是可汗,那么好,我现在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一边跑我一边射箭,这箭啊,它落到哪里,哪里就定为皇宫之地。
我们知道这古代的马啊,移动速度是很快的,每小时四十到八十没有问题,那诸部首领就寻思,说你阿保机那么大能耐呢?骑在马上,那么快,你就能保证你一箭就射在西楼邑?保不齐你射歪了,你就射在我家门口了呢? 首领们抱着这个试试看,说不准就撞大运的想法,就同意了阿保机的请求。 七月草原,长风如烈马般呼啸掠过,卷动草海翻涌如怒涛,远方云层低垂,阿保机上马飞奔,一箭射出,“铮”的一声,不偏不倚,正落在西楼邑的腹心之地。 您看,阿保机的箭术,他的武力值,就是强悍如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而这个典故,就是大家后来时常提起的“一箭定上京”。 那支金箭破空的锐啸,仿佛还在草原的穹窿之下回荡,箭啸与呜咽,崛起与陨落,在这片被金箭选中的土地上交织,谱成了一曲苍茫的塞外长歌,天下大势,契丹霸业,我已不能完成,接下来的路,就要靠,子孙们了。
我会在上天注视着你们,青牛白马将会永远的保佑我的族人... 阿保机效仿汉制,生前是立过太子的,也就是他的长子耶律倍,而且阿保机对耶律倍非常的器重,渤海国灭掉之后,他把渤海国改名成了东丹国,还把耶律倍封为了东丹王。 这个时候,契丹的汉化进程已经开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大家也是认可的,耶律倍就是嫡长子,而且多年以来,耶律倍跟随父亲烽燧频惊,征旆长悬,立下不少战功,很多时候更是扮演了父亲智囊的角色,在战争中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计谋,他做皇帝,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阿保机驾崩之后,暂时摄政当权的,是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 当然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皇后了,升级成太后了。 太后述律平,有仨孩子,老大耶律倍,老二耶律德光,老三耶律洪古。 您看,这就更好办了,又是长子,又是亲生的,又有军功,那肯定继承皇位没得说了。 阳九百六,虽休勿休,弈胜忘危,局翻一劫。 这越是看起来稳操胜券的事情,往往其中变故就越大。
耶律倍,因为常年跟随父亲征战,他的汉化程度只比阿保机深,而不会比阿保机浅,他是积极汉化派,如果他登基了,那么他必然会带领契丹人全面汉化,并且把儒学当做治国的基本方针,可述律平就不一样了。 述律平小名叫做月理朵,在阿保机寒微之时,她就嫁给了阿保机,并且伴随阿保机经历了无数的兵乱,比如之前的诸弟之乱,酋长之乱,在述律平看来,契丹内部曾经发生过多起反对阿保机崛起的叛乱和针对事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阿保机在传统的契丹部族中推行汉化,招致了抵触和反对。 述律平未必反对汉化,但她一定不喜欢汉化,她把多年来的灾祸全部归咎到了汉化的身上,所以当她掌握权力之后,她主张的就是奉行草原本位主义,维护契丹的奴隶制度,她代表的是契丹贵族们的基本利益。 中原的文化,经济,制度,汉人和汉官汉将,她会借用,但她不会希望契丹完全被汉化,在这种考量下,述律平就更倾向于让老二耶律德光继承皇位。
但是,毕竟是军国大事,本质上是述律平独断专行,可表面上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于是述律平把大臣们都叫到一起,说这老大和老二,我都很喜欢,但是要让谁做皇帝这事儿,我自己不能决定,还得看看大家的意思,大家支持谁,就为谁执辔,谁这边的票数多,谁就继承皇位。 执辔,就是用手牵住马的缰绳,控制马匹的前进和行走。 那么当时的场景应该就是,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坐在马车里,然后大臣们支持谁,就站在谁的马车前边。 《资治通鉴》有过这样的记载:
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 什么意思呢?就是契丹贵族们,大臣们,他们都知道述律平是什么意思,知道太后的心意,于是纷纷走到耶律德光的马车前边,表示愿意拥戴耶律德光。 这位太后的手段,那大家太清楚不过了,多年前,阿保机摆下鸿门宴,把诸部首领喊来吃饭,然后把他们灌醉了杀掉的这个戏码,当时出主意的,正是述律平。 这个时候你不顺着述律平,你不按照她的意思来,你还能走出这个门么? 您说述律平公平吧,她搞阴谋诡计,非要拥立老二,可是您说她不公平吧,她还整了个投票,反正耶律倍是稀里糊涂的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好在阿保机生前还给他封了个东丹国王,他得以在权力竞争失败后回到东丹国,至少还有一块属于他的生存空间。 只是,从来春冰未泮,已悬斧钺,恶木之萌,必斧其根,失败者失去的不仅仅是当前的失败,在五代十国,哪怕是在草原上,失败者就代表了,他将会失去一切。
来源: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