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o 发表于 2025-07-01 01:24 大佬的低谷只是暂时的,普通人的低谷就不知道了
DmanK 发表于 2025-07-01 00:23 近日,世界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加盟中山大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左)为张益唐(右)教授颁发聘书 据中山大学,张益唐是世界顶级数学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张益唐此次已举家搬迁回国,受聘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 在张益唐回国任教的同时,一份张益唐的简历也引起广泛讨论。 在张益唐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个人简历中,他在工作简历部分,将自己1992年8月至1999年7月在快餐店赛百味打零工的经历写入,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1999年11月后进入美国新罕布夏大学,担任讲师,2013年6月晋升教授,2016年1月转任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教授,直到此番回国。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张益唐的打零工生涯时表示:“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1985年,张益唐赴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但在毕业之后生活一度陷入困顿,直到1999年才重回学术界。2013年,时年58岁的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又在“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研究突破,这被认为是近50年来数学界最惊人的成就。 近十年间,张益唐多次回国,应邀进行公开演讲和授课。2023年12月,北大数学学科创建110周年庆活动期间,他还曾回到母校访问,期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90后学者韦东奕等人交流。 2024年10月10日,张益唐现身知乎,作答“绝大多数的数学难题在生活中是用不上的,为什么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求解?”,吸引专业人士和知友们围观讨论。 张益唐表示,数学反映的是人的一种本性,“人是有‘求知’本性的,而这种‘求知’本性,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近日,世界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加盟中山大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左)为张益唐(右)教授颁发聘书 据中山大学,张益唐是世界顶级数学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张益唐此次已举家搬迁回国,受聘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 在张益唐回国任教的同时,一份张益唐的简历也引起广泛讨论。 在张益唐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个人简历中,他在工作简历部分,将自己1992年8月至1999年7月在快餐店赛百味打零工的经历写入,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1999年11月后进入美国新罕布夏大学,担任讲师,2013年6月晋升教授,2016年1月转任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教授,直到此番回国。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张益唐的打零工生涯时表示:“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1985年,张益唐赴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但在毕业之后生活一度陷入困顿,直到1999年才重回学术界。2013年,时年58岁的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又在“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研究突破,这被认为是近50年来数学界最惊人的成就。 近十年间,张益唐多次回国,应邀进行公开演讲和授课。2023年12月,北大数学学科创建110周年庆活动期间,他还曾回到母校访问,期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90后学者韦东奕等人交流。 2024年10月10日,张益唐现身知乎,作答“绝大多数的数学难题在生活中是用不上的,为什么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求解?”,吸引专业人士和知友们围观讨论。 张益唐表示,数学反映的是人的一种本性,“人是有‘求知’本性的,而这种‘求知’本性,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DmanK 发表于 2025-07-01 00:23
艾薇兰琪 发表于 2025-07-01 09:57 他不是说洗盘子都不回国吗,美国现在再差也比洗盘子强吧
funnyorno 发表于 2025-07-01 10:48 30多年前那确实是洗盘子也比回国强。现在当然不一样了人家大牛也不傻是不?时代不一样了拿人家之前说过的话回怼没意思。时代和人都是会变的。这句话充分说明牛人很多跟普通人一样也很多是俗人不一定能看清大势。
据中山大学,张益唐是世界顶级数学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据介绍,张益唐此次已举家搬迁回国,受聘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
在张益唐回国任教的同时,一份张益唐的简历也引起广泛讨论。
在张益唐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个人简历中,他在工作简历部分,将自己1992年8月至1999年7月在快餐店赛百味打零工的经历写入,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国普渡大学读博士。1999年11月后进入美国新罕布夏大学,担任讲师,2013年6月晋升教授,2016年1月转任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教授,直到此番回国。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张益唐的打零工生涯时表示:“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1985年,张益唐赴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但在毕业之后生活一度陷入困顿,直到1999年才重回学术界。2013年,时年58岁的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又在“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研究突破,这被认为是近50年来数学界最惊人的成就。
近十年间,张益唐多次回国,应邀进行公开演讲和授课。2023年12月,北大数学学科创建110周年庆活动期间,他还曾回到母校访问,期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90后学者韦东奕等人交流。
2024年10月10日,张益唐现身知乎,作答“绝大多数的数学难题在生活中是用不上的,为什么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求解?”,吸引专业人士和知友们围观讨论。
张益唐表示,数学反映的是人的一种本性,“人是有‘求知’本性的,而这种‘求知’本性,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大佬也有低谷,可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在低谷爬不出来
很纯粹的人
普通人的低谷也是暂时的,会从一个低谷滑向另外一个低谷
牛人。
can someone here shed some lights on how to solve the puzzle that any even number can be a sum of two primes? for example, 8 = 5 + 3
30多年前那确实是洗盘子也比回国强。现在当然不一样了人家大牛也不傻是不?时代不一样了拿人家之前说过的话回怼没意思。时代和人都是会变的。这句话充分说明牛人很多跟普通人一样也很多是俗人不一定能看清大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更那堪, 益唐百味人生!
如果是现在的话心态可能早就崩了。
对,牛人的容错率比普通人高多了,选错了重新再选就是了。那个颜宁,不管人品如何,也是中国美国来回折腾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