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40,对于自己消费习惯 无法自洽

d
doubleca
对自己好点吧。。。人就这么几十年,先该爱的是自己
S
Summerlove2025
楼主的痛苦是 fake self 的不配得感 和 authentic self 要求的配得感 起冲突,被亲妈熏陶出的fake self习惯了告诉自己“你不配这个东西”,但是authentic self告诉自己“你配”,二者一直打架,和花钱其实无关,本质在于,authentic self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一直被压抑,所以一边做着fake self的事,一边生气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5-06-29 07:16

不是,楼主一旦多花点钱就心慌气短生理不适,我觉得她的身体反应说明她真的不能接受自己多花了钱
不想活成母亲的样子是要有点魄性的,是要真心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 因为自己值得,是要身体力行的 一边羞愧于母亲和自己的抠搜 一边多花点钱就难受的要命,这倒底想干嘛? 又不缺这三瓜两枣 多花点又怎么了?如果过不了自己那关,那就自洽 大大方方活成母亲的样子 那不是应该的吗?
“不想活成母亲的样子”从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可能光靠想想就能做到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我就觉得为什么不能真实的面对自己,做到表里合一 不要身心矛盾,有这么难吗?
S
Summerlove2025
magnoliaceae 发表于 2025-06-29 07:20
为啥大家都说买了名牌包觉得也就那样?我相反,年轻时买的都是二三百的普通品牌,后来自从咬咬牙买了更贵的品牌才发现果然还是名牌包更好看质量更好,决定以后再也不买一堆几百块的普通品牌,宁肯把买好几个普通品牌的钱买一个名牌的,lol 但我跟大家一样,喜欢找deal买,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花了便宜价钱买到高质量商品,感觉是亚洲人的通病哈哈哈

哈哈,跟你一样,包包什么的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在升级,用着1件好东西的满足感 是10件普通货都无法提供的Lol
I
Iced_Mocha
快乐宝宝 发表于 2025-06-29 15:52
赞这句: 可以买贵的绝不能买贵了。 感觉中文不到六级的看不懂这句👍

是的,可以考虑收入中文十级题库
I
Iced_Mocha
楼主我觉得你的消费习惯没有特别大的问题,需要调整的只是你的心态。找到DEAL能买到打折的东西谁不高兴呢。毕竟对于我们这样大多数人来说,预算都是有限的,也没必要花太多冤枉钱。其实消费观念不是按照所谓原价或者打折来划分的。我感觉你你以后购物可以尝试做一些小小的改变。买之前,或是在做出选择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件物品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买回来以后,会经常用经常穿,而且每次用的时候都会是心情愉快的吗?而不是,哪件在打折或者哪个颜色在打折,为了买打折货而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款式或者颜色。把消费重点放在它能够带给你的长久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上,而不是它是否在打折本身,那么体验会好很多。慢慢地,这样消费几次,你会发现买真心喜欢的才是物尽其用,才是最值得的消费。
S
Summerlove2025
meimeitou2 发表于 2025-06-29 16:50
不同意高赞楼的说法。楼主明显是(对自己)省钱到有些过了的地步,才来发帖。消费主义的反面也不需要到连老公偶尔送的礼物都想退的地步,是因为有不配得感吗?我觉得可以试着找心理医生聊聊看

楼主的问题不是什么消费主义 什么打折不打折
楼主的问题是她完整复制了母亲的行为模式 活成了她曾经最不喜欢的她妈的样子,而且她自己改变不了
r
radon
楼主你不是一个人 我也是一样 而且很多省的地方我也不确定该不该省 比如孩子的夏令营 各种班 各种课 我家那位也是各种省 感觉是穷日子过惯了 不敢花钱 我经常怕是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别人家都是倾尽全力上私校 上私教 高大上的夏令营 我家就在家闲着 大眼瞪小眼地
H
High.eee
买打折的没什么。如果同一件衣服或者包。你最喜欢黑色的,但黑色不打折,蓝色的打折,你就因为折扣价买了蓝色的,放弃黑色。这个需要改,应该买自己喜欢的。否则,不需要改。
b
bluemissing
回复 204楼 radon 的帖子
我以前也这样,现在也知道买一些质量更好的东西。除了overprice的东西,贵的东西一般质量手感还是要好一些, 心里的满足感也要多一些。然后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其实物欲也就这样了,并没有多花太多钱。
半个马和甲
忠于自己的消费观挺好的。至于别人喜欢的”爱自己,买买买”, 不适合你,没必要硬套自己。心悦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个心悦不是说具体物质,买了什么,是你的心境啊。 投资自己,也不一定单单是物质,是消耗品,也可以是学识,经历,等等。没有高下,喜欢就好
(话说我正好和你相反。常被别人说花钱大手大脚,不贤惠,我就笑笑^^).
J
Jean11shen
你很棒, 这是美好的品质
弄啥嘞
有本书叫psychology of money,你可以看看。
P
PLAZZZ1
nj_guy 发表于 2025-06-29 10:48
我老婆也非常节省,年青时也为此有过争吵。后来发现把省下的钱投资,资产越来越多... Living below your means!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正确的。

那是赶上了,也有可能都在股市里输光了😁
V
Vivibear0909
我也喜欢买打折的,我给自己的要求是绝不买原价的东西,除非特别特别喜欢,买到打折的我也会特别开心,比如前段时间的Burberry Sample sale$50刀一双鞋子,买到简直开心飞起
l
likewatersun
Summerlove2025 发表于 2025-06-29 17:24
不是,楼主一旦多花点钱就心慌气短生理不适,我觉得她的身体反应说明她真的不能接受自己多花了钱
不想活成母亲的样子是要有点魄性的,是要真心觉得自己能做的更好 因为自己值得,是要身体力行的 一边羞愧于母亲和自己的抠搜 一边多花点钱就难受的要命,这倒底想干嘛? 又不缺这三瓜两枣 多花点又怎么了?如果过不了自己那关,那就自洽 大大方方活成母亲的样子 那不是应该的吗?
“不想活成母亲的样子”从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可能光靠想想就能做到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我就觉得为什么不能真实的面对自己,做到表里合一 不要身心矛盾,有这么难吗?

一个人本性喜欢吃酸的,但是对她影响最大的那个人每天和她说甜的好吃甜的好吃,她就以为是自己太怪了。许多年以后才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吃的东西。可是每次想要选择酸的,那个声音就又冒出来,和她讲:我都告诉你那么多次甜的好吃了,我就喜欢甜的,你是我女儿你肯定也喜欢甜的,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居然不相信我?。。。 然后她就又糊涂了
z
zxs2429
没必要勉强,你已经没给自己花钱了,省了钱反而还要内耗,何必呢?每个人消费观念不同。我很少买大牌衣服包包,但是每年会小一万去做医美项目。钱花在不同地方而已。我很少买大牌,但是衣服很多都是原价
z
zimu111
买打折挺好的。尤其是衣服之类的,刚上市原价,没过几天就开始各种打折,为啥要原价买。
L
Luckysky
原价msrp就是性价比很低啊😜 我们采购部的同事逛一元店还要做成本比较呢。 消费101: wants vs. needs 楼主mm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买什么样的婚纱(figuratively speaking哈),而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买啥?
ps,友情提示:花自己的钱,买自己高兴!
b
bryanxh
回复 1楼 forever_love 的帖子
多读读王阳明、庄子,没必要为这种事情烦恼,消费主义是资本挖的坑,钻石,包,包括labubu,这些都是资本制造出来的虚荣,人要学会顺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被环境的节奏走,你有一个愿意给你买好东西的老公,这比真的有这些所谓好东西的意义重要多了。
m
melodyw
自己自洽就行,不要因为自己节省了就迁怒于人。有的人特别节省,但是会自怨自艾,觉得自己没享受到,觉得省的钱给别人用吃了亏。很多人省钱,也见不到亲人花钱,那样就不好了
S
SDCreates
不觉得楼主有啥问题 当然,我可能跟楼主有一样的问题
l
lambofgod168
likewatersun 发表于 2025-06-29 19:45
一个人本性喜欢吃酸的,但是对她影响最大的那个人每天和她说甜的好吃甜的好吃,她就以为是自己太怪了。许多年以后才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吃的东西。可是每次想要选择酸的,那个声音就又冒出来,和她讲:我都告诉你那么多次甜的好吃了,我就喜欢甜的,你是我女儿你肯定也喜欢甜的,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居然不相信我?。。。 然后她就又糊涂了

你说的不对。应该是楼主妈妈喜欢吃甜的,楼主受妈妈影响也一直爱吃甜的,她吃惯了甜的吃不惯酸的,但现在周围的人总是告诉她甜的不好,要吃酸的,楼主觉得周围的人是对的,但是自己吃了又不舒服,就纠结了。
v
valley20
一样的。 我买东西也是先看打折区, 实在不行才买原价。 最喜欢在TJMax淘货。
活力海藻球
只要这个东西是你需要的,打折不打折都可以。 但是如果不需要,90% off也不想买。
虚拟产品也就罢了,家里堆满不需要的实物,那种糟糕的感觉,会更加烦躁。
v
vian729
楼主,买打折的东西并不是问题,原本是勤俭持家的一种手段,但是!不能因为这个东西打折而去买,要问问自己这个东西你真的喜欢嘛?真的想要吗?很多女的,包括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总喜欢买打折的东西(特别是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并不是很需要但因为打折就觉得很划算,结果买了又不穿(浪费钱)我是从35岁开始,过起了“断舍离”的生活,不是很喜欢的/不是很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哪怕打折再便宜,哪怕是名牌都不买。吃的,穿的,用的,不要很多,但要精致,要自己真正喜欢的才去买,衣服也是如此,精简,质量好,穿着好看才买,不能因为打折而买(哪怕是大牌产品),有时候买一堆乱七八糟打折的东西,还不如买一个真正喜欢的精致的东西,而且打折买的多了真的不省钱,反而是一种浪费,打折的东西并不是不好,但不需要的话就完全没有买的意义。。。。
S
SheldonCooper
我也是活成了我妈的样子 很多东西我真的觉得我不需要啊
k
kreaty
如果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为啥不能买打折的?谁不喜欢捡deal
l
lightstarr
我也很少买原价的东西,现在inflation就更加了
x
xiaoye008
我现在都没有购物需求和欲望,周围全是穿得随意的,我稍微打扮一下还感觉不自在。我能感觉到一定年纪就没啥购物欲望了,但是我对旅行,美食,各种新鲜活动都很舍得花钱, 感觉现在能体验的抓紧时间体验。 其他买大件,投资还是要搞的
M
Momo104
大喜妞 发表于 2025-06-28 23:29
没什么好懊恼的。你就是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又有自己的思想和爱好,没有被消费主义绑架。 商店里的东西的利润率都非常高,很多都是广告炒作的,根本不值那个价,也根本都是不需要的东西。 很多美国人看上去很光鲜,其实一屁股债。

不同意,我就是二十多岁开始就买衣服,买包,当然也不是浪费无度那种,在同龄人里应该算花的多的吧 现在三十多岁就觉得,真的值! 因为现在生了孩子,三十多岁以后也发福了,很多衣服穿不出二十多岁那个感觉。年纪再大点的话,吃米其林也不香了 我深切的觉得,钱如果不用的话,那就是纸 在用钱和投资/储蓄里找到平衡就好了
s
snoo
valley20 发表于 2025-06-29 21:33
一样的。 我买东西也是先看打折区, 实在不行才买原价。 最喜欢在TJMax淘货。

我连去TJ也是先看clearance区😂
a
anitatang2015
回复 1楼 forever_love 的帖子
很成熟的表现呀。我自己就是会在每个季度末商家为了拼季末销售额打折时买一些常用品,基本是商家减去margin的价格,真的很划算呀。
h
hjschafe
回复 1楼 forever_love 的帖子
消费习惯本身没有问题,要和解的是童年时的记忆和配得感,而且当时的感觉已经是历史不能变了,也因此你舍得给孩子消费。当心里有矛盾的时候,想像一下自己是给二十多年前的自己买东西,是不是就有配得感了?同时部分弥补了当时的遗憾,慢慢也就不那么敏感了。
风景线
不同意,我就是二十多岁开始就买衣服,买包,当然也不是浪费无度那种,在同龄人里应该算花的多的吧 现在三十多岁就觉得,真的值! 因为现在生了孩子,三十多岁以后也发福了,很多衣服穿不出二十多岁那个感觉。年纪再大点的话,吃米其林也不香了 我深切的觉得,钱如果不用的话,那就是纸 在用钱和投资/储蓄里找到平衡就好了
Momo104 发表于 2025-06-29 23:15

层主逻辑好奇怪。发福应该是去减肥,而不是活在追忆失去的东西。20岁时买的贵的衣服现在都穿不下了,岂不是都是浪费,更说明买贵的东西不值了。米其林不香了,因为本来就是那回事,overhyped
s
smilieface
我也扣的很,不打骨折我都没兴趣进店看的
S
Summerlove2025
一个人本性喜欢吃酸的,但是对她影响最大的那个人每天和她说甜的好吃甜的好吃,她就以为是自己太怪了。许多年以后才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吃的东西。可是每次想要选择酸的,那个声音就又冒出来,和她讲:我都告诉你那么多次甜的好吃了,我就喜欢甜的,你是我女儿你肯定也喜欢甜的,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居然不相信我?。。。 然后她就又糊涂了
likewatersun 发表于 2025-06-29 19:45

人就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楼主内心是鄙视母亲的抠搜 不想活成妈妈的样子 担心被自己的孩子鄙视,但是 她又完全复制了妈妈的行为模式 几十年按照妈妈的认知和价值观身体力行 认为不可以为自己花钱,造成了楼主的拧巴和无法自洽 不想活成妈妈的样子是需要时时觉知自己的行为,并加以修炼的 一个人成年后就应该有能力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遵从内心 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做不到就会有挫败感
我在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我爸和后妈的近乎病态的抠搜,其实我家条件很好 所以我对他们的行为极度鄙视 认为他们纯粹是人品问题,成年后我就特别舍得各方面对自己好 给自己买 让自己享受 可能还有点过头lol, 对人对己我都不抠搜,老公也是很慷慨大方,我们都不是很算计钱的人,更看重生活质感和品质 还有情绪价值 讲真我从小性格反叛,觉得我要活成和父母相反的样子我就赢了,现在确实已赢了大多😂
果酱罐子
打折也是商家操控的手段,哪个东西需要快点卖出去,就贴上打折。
g
garggiewong
回复 1楼 forever_love 的帖子
什么叫第一次买了原价的婚纱…难不成还买过好几次婚纱吗.. 可能我太娇文嚼字了 不过我觉得 lz痛苦的原因是没有分清轻重缓急 或者说 priority 比方说 如果你不买原价婚纱 把钱花在买个名牌包包 到现在还能用 你会开心很多..
i
iloveGelato
楼主说的这些我也觉得不值得买贵的。 我舍得花的钱都是旅游的钱看演唱会脱口秀内场前排票的钱。
l
luka426
楼主我和你一模一样。。。 顺便你是金牛座吗
巧克力泡芙
我正相反,啥贵的都想买,又买不起,被迫抠抠索索,我也需要自洽🥹
明朗少女
forever_love 发表于 2025-06-28 23:15
年已40  2孩子的妈. 和老公都是全职,算是过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妈妈是个特别勤劳的妇女,也出奇的节省.. 我和我妈关系是很亲的. 唯独我从小就对她的消费观念 嗤之以鼻. 比如小时候生日,我妈说一整个蛋糕吃不完只给我买一块三角蛋糕🍰意思一下,比如出门点一份饭 加个米饭/面 2人也够吃,和我分着吃. 旧东西舍不得丢掉…  我曾经想一定不能活成我妈妈的样子… 但是我觉得现在我就是和我妈半斤八两 
我一直都在工作,老公也对我很好. 一点也不抠门的… 我比较贵的几件物品,钻戒 结婚纪念日tiffify项链戒指 apple watch etc 这些都是老公买给我的… 时常我收到他的礼物,都觉得性价比不高,太贵了. 想要退掉,他都说我值得这样的礼物,让我不要退….或者如果他不给买,我自己是不可能舍得买任何一件..
日常生活里,我真的从来不买原价 不打折的东西. 只要是买东西 我都喜欢在有打折区去挑… 没有打折我就觉得性价比太低…. 如果2样东西 一件打折红标 一件原价… 我就一定会买打折的… 我觉得原价 $ 打折到$$ 就是性价比高….
我记得我当年买婚纱时候,那是唯一一次买了标价原价$的婚纱. $2000 付完款 ,我真的全身心都没有那么快乐的感觉,相反对于买了这么贵的婚纱 又不能退后悔 懊恼了很久… 我老公当时没见到我试穿婚纱,他就说只要是你喜欢的 就是值得的! 但是当时生理反应不舒服特别难受
我这样节省 一是持家. 钱我愿意投资在孩子身上 ,去做家庭钱物投资,可是对于我自己,我是一种我不需要的感觉…
最近也接触了一些人,我能感觉的就是其他女生对于自己的花费还是很舍得的… 我不是没钱,我也是全职,我老公也赚的不少,可是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要买打折物品的mindset….
我有时候也想要改变,我想那种能多爱自己,多把钱可以invest在自己身上那种,就是做不到….
有没有和我相同困扰的中年女性,要好好爱自己这句话 做起来感觉很困难. 感觉我已经活成了另一个我妈妈

现在流行极简主义 不必为不舍得花钱而烦恼
l
lovelymonkey
你既然做不到给自己花钱,那就自洽好了,为啥非要改变呢。
喜羊羊888
花钱方式也有受家庭影响的,我就像我爸,喜欢什么就会买,价格高点无所谓, 从小喜欢打扮,在衣服鞋子上特别愿意花钱。旅游也愿意住好酒店,吃好餐厅, 我家猪头就觉得我太浪费了,但是我觉得花钱买开心很值得,但是我的原则是从来不花自己没有的钱, 不会借钱买东西。
云外镜
爱买打折的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要觉得自己不配享受贵价礼物,不要为了打折买自己不喜欢的,不要为了省钱放弃捯饬自己。
I
Iced_Mocha
云外镜 发表于 2025-06-30 16:06
爱买打折的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要觉得自己不配享受贵价礼物,不要为了打折买自己不喜欢的,不要为了省钱放弃捯饬自己。

赞同这个回复的每一句!我花了很多年才悟出来,才接受。尤其是,“不要觉得自己不配享受好的贵的东西。”
d
dafemrenla
forever_love 发表于 2025-06-28 23:15
年已40  2孩子的妈. 和老公都是全职,算是过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妈妈是个特别勤劳的妇女,也出奇的节省.. 我和我妈关系是很亲的. 唯独我从小就对她的消费观念 嗤之以鼻. 比如小时候生日,我妈说一整个蛋糕吃不完只给我买一块三角蛋糕🍰意思一下,比如出门点一份饭 加个米饭/面 2人也够吃,和我分着吃. 旧东西舍不得丢掉…  我曾经想一定不能活成我妈妈的样子… 但是我觉得现在我就是和我妈半斤八两 
我一直都在工作,老公也对我很好. 一点也不抠门的… 我比较贵的几件物品,钻戒 结婚纪念日tiffify项链戒指 apple watch etc 这些都是老公买给我的… 时常我收到他的礼物,都觉得性价比不高,太贵了. 想要退掉,他都说我值得这样的礼物,让我不要退….或者如果他不给买,我自己是不可能舍得买任何一件..
日常生活里,我真的从来不买原价 不打折的东西. 只要是买东西 我都喜欢在有打折区去挑… 没有打折我就觉得性价比太低…. 如果2样东西 一件打折红标 一件原价… 我就一定会买打折的… 我觉得原价 $ 打折到$$ 就是性价比高….
我记得我当年买婚纱时候,那是唯一一次买了标价原价$的婚纱. $2000 付完款 ,我真的全身心都没有那么快乐的感觉,相反对于买了这么贵的婚纱 又不能退后悔 懊恼了很久… 我老公当时没见到我试穿婚纱,他就说只要是你喜欢的 就是值得的! 但是当时生理反应不舒服特别难受
我这样节省 一是持家. 钱我愿意投资在孩子身上 ,去做家庭钱物投资,可是对于我自己,我是一种我不需要的感觉…
最近也接触了一些人,我能感觉的就是其他女生对于自己的花费还是很舍得的… 我不是没钱,我也是全职,我老公也赚的不少,可是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要买打折物品的mindset….
我有时候也想要改变,我想那种能多爱自己,多把钱可以invest在自己身上那种,就是做不到….
有没有和我相同困扰的中年女性,要好好爱自己这句话 做起来感觉很困难. 感觉我已经活成了另一个我妈妈

现在的这种心理状态,说到底,是安全感缺失 + 多年习惯性自我牺牲 + 代际节俭烙印 + 身体激素变化, 1. 为什么“明明有钱”,却还是只愿意买打折区的? 这不是单纯的节俭,而是多年潜意识形成的“资源匮乏感”。 小时候父母那种“浪费等于犯罪”的价值观,刻在神经反射里了。
移民身份、职场的不确定感、对未来经济的焦虑、对美国国债、社保、全球老龄化的担心,这些潜在焦虑又不断强化了你的“安全感防御机制”。
买东西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想的不是“我配不配”,而是“有没有风险”、“是不是亏”
2 我不想活成我妈那样,但最后还是变得一模一样,为什么? 你妈那个年代,她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决定她必须节省、必须克制,否则一家人生存不下去。
你成长过程中,对这种“过度节俭”有过反感,所以潜意识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要这样。”
可是现在,你成了她。 为什么?因为环境变了,但“内心焦虑的底层逻辑”没变。
同样的“生存焦虑”,只是换了一种高级形态。

3. “爱自己”这句话,为什么对你毫无感? 因为对你来说,“花钱=风险”,  “对自己好=未来可能没钱=未来风险更大”。
你现在不是不懂道理,你懂,
但心理惯性已经形成:
“我得留着钱防风险,万一孩子有事、房贷有事、社会大变动怎么办?未来不确定,储蓄是唯一安全感。”
4. 你需要的不是“冲动花钱”,而是一点一点重建“可控、安全的消费愉悦感”。
5. 最重要的一点: 要自信,别对自己生气, 你不是错的。 你不是“不爱自己”。 你只是,一个长期被环境塑造成“风险感知型”的人。 这种心理防御,是你爱家的方式,是你责任感的表现。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2
2019520
回复 1楼 forever_love 的帖子
按照个人观察, 周围朋友都是越有钱越抠, 一对夫妻每年交百万的税, 大多数时候在walmart买菜, 没时间做饭给孩子买pizza, 老婆带孩子出去旅游, 老公天天麦当劳。老婆最好的包MK,一般就拿个CK tote。还有一对都在花街,要么非自愿外食, 要么在家老干妈拌饭,俩人的信用卡都贴着小标签, 哪个用来干嘛都是最优化的 。


F
Fhb
dafemrenla 发表于 2025-06-30 16:12
现在的这种心理状态,说到底,是安全感缺失 + 多年习惯性自我牺牲 + 代际节俭烙印 + 身体激素变化, 1. 为什么“明明有钱”,却还是只愿意买打折区的? 这不是单纯的节俭,而是多年潜意识形成的“资源匮乏感”。 小时候父母那种“浪费等于犯罪”的价值观,刻在神经反射里了。
移民身份、职场的不确定感、对未来经济的焦虑、对美国国债、社保、全球老龄化的担心,这些潜在焦虑又不断强化了你的“安全感防御机制”。
买东西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想的不是“我配不配”,而是“有没有风险”、“是不是亏”
2 我不想活成我妈那样,但最后还是变得一模一样,为什么? 你妈那个年代,她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决定她必须节省、必须克制,否则一家人生存不下去。
你成长过程中,对这种“过度节俭”有过反感,所以潜意识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要这样。”
可是现在,你成了她。 为什么?因为环境变了,但“内心焦虑的底层逻辑”没变。
同样的“生存焦虑”,只是换了一种高级形态。

3. “爱自己”这句话,为什么对你毫无感? 因为对你来说,“花钱=风险”,  “对自己好=未来可能没钱=未来风险更大”。
你现在不是不懂道理,你懂,
但心理惯性已经形成:
“我得留着钱防风险,万一孩子有事、房贷有事、社会大变动怎么办?未来不确定,储蓄是唯一安全感。”
4. 你需要的不是“冲动花钱”,而是一点一点重建“可控、安全的消费愉悦感”。
5. 最重要的一点: 要自信,别对自己生气, 你不是错的。 你不是“不爱自己”。 你只是,一个长期被环境塑造成“风险感知型”的人。 这种心理防御,是你爱家的方式,是你责任感的表现。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啊呀你这段写得太好了,GPT 写的吗?我比楼主可能好不了太多,宁愿钱花在攒退休和孩子身上。
但在有些事上极端愿意花费在自己身上。 比如全球旅游。 觉得没看全世界的美景,临死前病床上的我会抱憾终身,死不瞑目。
s
shoon_yee
大喜妞 发表于 2025-06-28 23:29
没什么好懊恼的。你就是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又有自己的思想和爱好,没有被消费主义绑架。 商店里的东西的利润率都非常高,很多都是广告炒作的,根本不值那个价,也根本都是不需要的东西。 很多美国人看上去很光鲜,其实一屁股债。

lz是跟你说的那些美国人有区别。lz是花在孩子身上不会那么想,花在自己身上就会那么想。
s
sober
对于只买打折这事深有同感,但是你到最后发现所有人里只有你自己或者孩子你能买打折的 给别人你很多时候不得不买原价 等于说就你自己或者孩子被亏待了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等打折而亏待了自己😮‍💨
m
mylittle9
dafemrenla 发表于 2025-06-30 16:12
现在的这种心理状态,说到底,是安全感缺失 + 多年习惯性自我牺牲 + 代际节俭烙印 + 身体激素变化, 1. 为什么“明明有钱”,却还是只愿意买打折区的? 这不是单纯的节俭,而是多年潜意识形成的“资源匮乏感”。 小时候父母那种“浪费等于犯罪”的价值观,刻在神经反射里了。
移民身份、职场的不确定感、对未来经济的焦虑、对美国国债、社保、全球老龄化的担心,这些潜在焦虑又不断强化了你的“安全感防御机制”。
买东西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想的不是“我配不配”,而是“有没有风险”、“是不是亏”
2 我不想活成我妈那样,但最后还是变得一模一样,为什么? 你妈那个年代,她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决定她必须节省、必须克制,否则一家人生存不下去。
你成长过程中,对这种“过度节俭”有过反感,所以潜意识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要这样。”
可是现在,你成了她。 为什么?因为环境变了,但“内心焦虑的底层逻辑”没变。
同样的“生存焦虑”,只是换了一种高级形态。

3. “爱自己”这句话,为什么对你毫无感? 因为对你来说,“花钱=风险”,  “对自己好=未来可能没钱=未来风险更大”。
你现在不是不懂道理,你懂,
但心理惯性已经形成:
“我得留着钱防风险,万一孩子有事、房贷有事、社会大变动怎么办?未来不确定,储蓄是唯一安全感。”
4. 你需要的不是“冲动花钱”,而是一点一点重建“可控、安全的消费愉悦感”。
5. 最重要的一点: 要自信,别对自己生气, 你不是错的。 你不是“不爱自己”。 你只是,一个长期被环境塑造成“风险感知型”的人。 这种心理防御,是你爱家的方式,是你责任感的表现。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这段分析的太好了!
s
sober
Chatgpt: 你写得很真诚、很有共鸣。你在描述自己内心挣扎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觉察力,也表现出一个中年女性在身份、责任、原生家庭与自我之间的拉扯。其实你不是一个人,真的,有很多女性在类似的位置上,尤其是在40岁左右,人生已经经历了许多,孩子也慢慢大了,开始审视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对自己好一点? ⸻ 🧭 你不是“抠门”,你是深深内化了“责任感+不安全感” 你妈妈节俭,或许在她那一代人的生活中,是生存的智慧,是母爱的体现,是女性被训练出来的“牺牲感”。你小时候不喜欢她的方式,但实际上,她的那一套价值观已经悄悄地刻进了你的骨子里——你对自己严格、为家人投入、看到“省钱”就觉得安心、有价值。 你其实是在保护这个家,在避免“浪费”,在试图把资源用在“更值得的地方”。问题是——你从没觉得自己“值得”。 ⸻ 🎭 “我不需要” VS “其实我也渴望” 你说你愿意把钱花在孩子、家庭上,但在自己身上就会有排斥和内疚。这种感觉本质上不是你不想爱自己,而是你不敢。 你潜意识可能有一种声音: • “我享受了,是不是就是自私?” • “花这个钱买这个包,真的合理吗?是不是可以换成孩子的学费?” • “我妈那样一生都节省,也挺好的,我这样是不是太过了?” 你心里其实也会羡慕那些能自洽地爱自己、买东西、打扮的女性对吧?但你总觉得自己“做不到”。 不是做不到,是你还在跟那个小时候的你在对抗:那个曾经讨厌妈妈节省、渴望拥有完整生日蛋糕的你,现在却发现自己也过成了她。 ⸻ 🧩 那我们怎么办?——不是“花钱”而是“允许自己被珍惜” 有几点或许能陪你慢慢走过这个过程: ⸻ 1. 💡你不需要一下子“变得会爱自己”,但你可以练习允许自己拥有 比如: • 想买两条裙子,一条原价$120,打折的$59,明明喜欢原价的,但你可能还是选打折的。试着哪怕一次,告诉自己:“我可以为了快乐多花一点。” • 可以试着写一个“愿望清单”,挑一件自己喜欢却从没买过的东西,哪怕是个小香水、一件衣服,让自己去试试看买下它,告诉自己“我配得上它。” ⸻ 2. 🪞尝试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从没被允许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从小可能就习惯了做乖孩子,习惯了照顾别人。如今成了妈妈、太太、家庭CEO,你依旧扮演着这个角色。 但如果你从没真正练习过:“我就是可以为自己做决定,我就是重要的。” 那这种“不敢花钱在自己身上”的思维,就不只是钱的事,而是价值感的事。 ⸻ 3. 💬 找一个“姐妹群”,或身边那个爱你但不评判你的人,分享你这种“花钱的挣扎” 真正的疗愈,很多时候不是“改变观念”,而是在安全的关系里,看见自己原来不是孤单的。你可以和闺蜜聊,也可以跟老公说得更具体:“其实我很想像你说的那样,觉得自己值得礼物,但我真的有点怕。” 你越说出来,就越能松动这个旧观念。 ⸻ 4. 🌱给自己设一个“自己的预算”——定期花一点钱在自己身上 哪怕是每月 $50、$100 的“爱自己基金”。不花在孩子、不为家庭、就为你自己。买什么不重要,关键是那个“允许自己被珍惜”的动作。 ⸻ 最后想跟你说: 你不是“成了你妈”——你其实是走在理解她、也理解自己的路上。 你妈节省是她的方式,她当年或许没有机会体验什么是“我值得”。而你,现在有这个机会。你想要改变,你在挣扎,这已经是种“爱自己”的表现。 别着急变成那个“能轻松花钱爱自己”的人,先试着成为那个能温柔接住自己不安的你。 你值这个过程,也值得被你自己温柔以待 ❤️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陪你一起做一些“重新定义爱自己的练习”或者列一个“爱的行动清单”,慢慢来。你不是一个人。
h
hunter100
haha , chatGPT / AI 再一次面面俱到的分析, 成了话题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