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法国总理之女在校被打到尿失禁,却不敢开口,沉默整整三十年…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4月23日 7点29分 PT
共 (5)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a
adsffdbhg
7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还记得今年2月时,我们讲过的法国大西洋比利牛斯省贝塔朗圣母私立高中(Notre-Dame de Bétharram)的故事吗? 这所曾经知名的私立学校,在几十年间成了暴力、虐待、性侵的温床,从1970年到2000年代,大量学生成为受害者。
最可气的是,这几十年来,这所学校从未被关闭,部分施暴者仍在自由生活,而那些受害者们在隐忍了几十年后才终于鼓起勇气道出真相,但许多案件却因“诉讼时效”限制,无法被法院审理。 这事还牵扯到了法国现任总理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因为彼时的他法国的教育部长,也是当年接手过此案的人。 于是,
在这起案件曝光后,法国总理贝鲁成为众矢之的,被指责早已知情却选择隐瞒。
复习贴戳:50年黑暗终曝光!法国私校竟是地狱,而政府早就知道?!
而最近,一本名为《贝塔朗的沉默》的新书即将出版了。 这本记录了法国贝塔朗天主教学校内部的暴力与性侵事件的书,再次将这起案件推上热搜,也让公众第一次知道:
在这所学校曾经的受害者中,也包括贝鲁的长女——海伦·佩尔朗(Hélène Perlant)。
她在书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如何在14岁时遭遇残忍殴打,并为何在整整30年里对此保持沉默,甚至未曾对时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吐露一字。
时间退回到事发的那一年。 那时,海伦参加了由贝塔朗学校
在比利牛斯山举行的夏令营,包括带队的辅导员一起,一共大约有四十个人。
有一天晚上,当大家正在打开睡袋准备休息时,拉尔蒂盖神父(于2000年去世)突然抓住了海伦的头发,把她拖着在地上拉了好几米,然后对她的全身拳打脚踢,尤其是腹部。
当时,海伦只有14岁,而拉尔蒂盖的体重大概有120公斤。
巨大的悬殊和暴力,让海伦直接被打得尿失禁了,她整晚就那样湿着、缩在睡袋里一动不动。
即便是现在,她在书中提到这件事时,用的也是比较保护我隐私的表达方式。
若是要问殴打的原因,没人知道。
不过,海伦自己回想了一下,想到了一些背景:
前一年,她曾经扰乱了一次由一位修女主持的圣餐仪式准备课,而这位修女与拉尔蒂盖关系亲近,常常公开地一起出现……
海伦说,课程被扰乱后,他们两个就一起盯着她!而那个修女有种近乎变态的恶意,非常恶毒,像个真正的坏人,想要复仇。而
拉尔蒂盖之前就曾对她说:
“你这个小贝鲁,像你爸一样目中无人!”
总之,被伤害的海伦没有报警,没有告诉任何人,第二天,她倔强地跟随大部队一起散步,一言不发,拼命维持着微笑,只为了告诉别人:“我不是受害者。” 直到30年后,她才终于开口。
在书中和采访中,海伦说得很坦白:“我不是不敢讲,是根本没想过要讲。” 她分析自己长期保持沉默的原因时,提到了三个关键词:
羞耻、否认和制度性压制。
她说,贝塔朗是一个像“宗教邪教”一样封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暴力不是个别事件,而是一种维稳手段,一种让每一个孩子都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心理控制机制。 更复杂的是,她是政客之女。从小被人贴上“贝鲁女儿”的标签,让她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在学校里隐身,反而成为树大招风的焦点。这种身份不仅未能带来保护,反而让她在同龄人眼中变得危险:“说了她的事,等着她爸收拾你。”
至于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父亲,她坦言自己“可能下意识地想保护他”。
当时贝鲁已是公众人物,在地方政坛颇具争议。海伦说:“我知道他已经够多麻烦了。”
不过,海伦的受害经历曝光后,贝鲁还是免不了在国民议会被轮番质问。作为90年代法国教育部长,他被质疑是否知晓贝塔朗学校的内部暴力。 一位反对党议员质问道:“你当时是教育部长,你女儿被打成那样,你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贝鲁的回应是:“我从未、一次都没有干预过任何司法案件。” 这场争议一度成为法国媒体和政坛的焦点。 有议员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不仅仅是“父亲失察”,更是“政治冷漠的象征”。 也有不少人替他辩护。贝鲁所领导的法国民主运动党(MoDem)党内人士就表示:“有些人把受害者拉出来抹黑贝鲁,这才是最可耻的。” 还有朋友透露:“这件事确实打击了他,他在反思、在愧疚。”
然而这些种种,都不是海伦的态度。 她在采访中强调:“不要把我爸神化成什么全知全能的人。他只是比别人更深陷其中的人。” 在她看来,这场悲剧的根源并不在于某个父亲是否知情,而在于整个教育与宗教系统的共谋性沉默: “贝塔朗的问题不是几个变态神父,而是一个制度如何制造恐惧、如何用羞耻维持秩序。” 甚至,正因为贝鲁是地方大员、教育部长、天主教信徒和家长,这些多重身份交叠,才让他更难“看到真相”。
这也是她参与写书、站出来发声的原因之一。
她并不想控诉父亲,拒绝沉重的忏悔感,也不希望这件事被简化成“家庭问题”或“父女对立”。
她想做的,是帮助社会理解一个系统是如何让孩子选择沉默的。 哎,如果说“沉默是金”,那么在贝塔朗,这种“金”沉重得令人无法呼吸。
7
77kuku77
7 天
2 楼
所以不要去宗教学校。哪个教都不要去
风
风轻雨
7 天
3 楼
天主教变态的事儿真多
w
wonaiwangerxiao
7 天
4 楼
这孩子真是难得的又强大又智慧。
w
wonaiwangerxiao
7 天
5 楼
要说我这种铁石心肠还会为谁流泪,除了我娃外就是为这种孤勇者。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而最近,一本名为《贝塔朗的沉默》的新书即将出版了。 这本记录了法国贝塔朗天主教学校内部的暴力与性侵事件的书,再次将这起案件推上热搜,也让公众第一次知道: 在这所学校曾经的受害者中,也包括贝鲁的长女——海伦·佩尔朗(Hélène Perlant)。 她在书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如何在14岁时遭遇残忍殴打,并为何在整整30年里对此保持沉默,甚至未曾对时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吐露一字。
若是要问殴打的原因,没人知道。 不过,海伦自己回想了一下,想到了一些背景: 前一年,她曾经扰乱了一次由一位修女主持的圣餐仪式准备课,而这位修女与拉尔蒂盖关系亲近,常常公开地一起出现…… 海伦说,课程被扰乱后,他们两个就一起盯着她!而那个修女有种近乎变态的恶意,非常恶毒,像个真正的坏人,想要复仇。而拉尔蒂盖之前就曾对她说:“你这个小贝鲁,像你爸一样目中无人!” 总之,被伤害的海伦没有报警,没有告诉任何人,第二天,她倔强地跟随大部队一起散步,一言不发,拼命维持着微笑,只为了告诉别人:“我不是受害者。” 直到30年后,她才终于开口。
在书中和采访中,海伦说得很坦白:“我不是不敢讲,是根本没想过要讲。” 她分析自己长期保持沉默的原因时,提到了三个关键词:羞耻、否认和制度性压制。 她说,贝塔朗是一个像“宗教邪教”一样封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暴力不是个别事件,而是一种维稳手段,一种让每一个孩子都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心理控制机制。 更复杂的是,她是政客之女。从小被人贴上“贝鲁女儿”的标签,让她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在学校里隐身,反而成为树大招风的焦点。这种身份不仅未能带来保护,反而让她在同龄人眼中变得危险:“说了她的事,等着她爸收拾你。” 至于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父亲,她坦言自己“可能下意识地想保护他”。当时贝鲁已是公众人物,在地方政坛颇具争议。海伦说:“我知道他已经够多麻烦了。”
不过,海伦的受害经历曝光后,贝鲁还是免不了在国民议会被轮番质问。作为90年代法国教育部长,他被质疑是否知晓贝塔朗学校的内部暴力。 一位反对党议员质问道:“你当时是教育部长,你女儿被打成那样,你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贝鲁的回应是:“我从未、一次都没有干预过任何司法案件。” 这场争议一度成为法国媒体和政坛的焦点。 有议员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不仅仅是“父亲失察”,更是“政治冷漠的象征”。 也有不少人替他辩护。贝鲁所领导的法国民主运动党(MoDem)党内人士就表示:“有些人把受害者拉出来抹黑贝鲁,这才是最可耻的。” 还有朋友透露:“这件事确实打击了他,他在反思、在愧疚。”
然而这些种种,都不是海伦的态度。 她在采访中强调:“不要把我爸神化成什么全知全能的人。他只是比别人更深陷其中的人。” 在她看来,这场悲剧的根源并不在于某个父亲是否知情,而在于整个教育与宗教系统的共谋性沉默: “贝塔朗的问题不是几个变态神父,而是一个制度如何制造恐惧、如何用羞耻维持秩序。” 甚至,正因为贝鲁是地方大员、教育部长、天主教信徒和家长,这些多重身份交叠,才让他更难“看到真相”。
这也是她参与写书、站出来发声的原因之一。她并不想控诉父亲,拒绝沉重的忏悔感,也不希望这件事被简化成“家庭问题”或“父女对立”。 她想做的,是帮助社会理解一个系统是如何让孩子选择沉默的。 哎,如果说“沉默是金”,那么在贝塔朗,这种“金”沉重得令人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