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放得下

H
Heavenangels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学佛一定要悟到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所谓“开悟”,只是刚刚开始明白一些佛理,有了些觉察力;而“彻悟”是彻底看穿人生真相,真正放下执着,内心清净自在。
彻悟的人面对事情,不再纠结、不再执着,因为他明白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随缘而生、随缘而灭。比如,有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开悟的人也许明白了道理,但心里还是不舒服;而彻悟的人连情绪波动都没有,因为他放得下,看得开。
悟性不够的人,总是在“知道不该执着”与“还是放不下”之间来回拉扯;而真正彻悟的人,是看透后真放下,不再被情绪所困,不再为人我之事烦恼,真正活得自在清明。
所以,学佛不是学一点皮毛,而是要一直修、一直悟,直到彻底明白、彻底改变,心中无挂碍,才是真正的“悟到底”。
“怎么放得下”,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是很多学佛人最难做到的一点。“放下”不是不管、不是冷漠,而是从心里真正看破、看轻,不再被事物所绑。
举个简单例子:别人跑过来急冲冲地说,“不得了了,出事了!”你如果当下听了也急得跳起来,心跟着乱,那说明你放不下;但如果你内心安定,先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再从容地思考应对,那你就是在“放下”的状态中。不是冷漠不理,而是心不乱。
再看庙里的高僧,他一听你说家里出事了,他说:“放下万缘吧,开悟一点吧,阿弥陀佛。”你可能觉得他不在乎,其实他不是不在乎,而是他已经彻悟了,他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是“梦幻泡影”,所以他的心能稳得住。
所以,“放得下”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以佛法的智慧去面对现实。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今天的苦是暂时的,你也明白“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你看穿它了,自然就能放下。
从这个基础上,再来讲慈悲和帮助他人,是另一个层次的修行。但前提是你自己心不乱,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别人。否则,你自己都还没站稳,怎么扶得起别人? 所以,真正的“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境界。
其实很多事情本来没什么,是我们自己觉得它太重要了,才会痛苦烦恼。比如你做错了一件事,如果你认为这件事非常严重,心里就会特别着急,甚至身体也会受到影响,觉得很痛苦。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想,“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不重要了,我该做的都做了,也尽力了”,这样心里就会舒服得多。
有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要过河,老和尚腿脚不方便,一个女子帮忙背着他过了河。老和尚到岸之后跟女子道谢就放下了,心里没有一点挂碍了。而小和尚却老记着这件事,心里放不下,一直问:“师父,你刚才被她背着的时候,心里什么感觉啊?”老和尚说:“她早就把我放下了,我也早就把她放下了。倒是你,一直在心里背着她呢。”
这就是说,其实事情本身可能并不复杂,放不下的是你自己的心。如果心放不下,哪怕事情早就过去了,你心里还是一直受煎熬,背着沉重的负担。真正的智慧,就是学会放下,学会不让自己背负多余的包袱,才能获得真正的轻松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