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关税墙背后的真实战场:中美产业链重构、企业出路与股市风向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4月8日 3点43分 PT
共 (9)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s
sheepo
12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关税墙背后的真实战场:中美产业链重构、企业出路与股市风向
川普的关税政策曾被许多人视为“反常”之举,挑战了自1945年二战后确立的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但细看这几年的走向你会发现,这其实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战略转向的标志。在筑起“关税墙”的同时,川普也悄悄开了一扇门——对愿意在美国本土投资设厂的外企给予豁免与激励。这一策略表面是关税惩罚,实质是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高端制造回流美国的政策组合拳
。丰田、台积电、宝马、三星纷纷落地美国,而中国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却在这场“搬迁潮”中显得无比被动。原因很清楚:中共对资本出海高度警惕,不仅不鼓励,更在加强外汇管控。中国民营企业想在海外设厂,往往受限于政策审查、外汇审批、技术敏感限制等多重障碍。在中国,民企不仅面临“赚不到钱”的困境,更面临“赚了也出不去”的结构性困局。 很多人关心另一个更直接的问题:关税战是否会让我们生活成本暴涨?答案是部分对,部分不对。美国总体对外依赖进口的比例仅占GDP的10%-12%,其中来自中国的占比约13%-15%,虽然影响面广,但拉动通胀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严重。研究显示,在川普时期加征的22%平均关税下,对美国消费者物价的整体影响大约在2%-3%。再考虑到人民币贬值的对冲作用,日常生活品虽有涨价趋势,但整体涨幅可控,集中在小家电、LED灯、家具、服装等中国产品密集型品类。通俗地讲,老百姓可能会觉得“贵了一点”,但不至于“买不起”。 真正被打击最深的,是中国的出口型民营企业。利润本就微薄(大多数净利润不到10%),订单因去中化趋势而缩减,加上海外设厂路径受阻,许多民企只能“内卷生存”。这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压力,而是产业战略的落后与出海通道的堵塞。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将面临一轮“退出潮”和“重新洗牌”,而新一轮的外向型制造能力,可能将落地在墨西哥、越南和印度这些“新兴赢家”身上。
这一切,对股市意味着什么?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政治驱动资本”的时代。美国的政策正向“战略产业优先”倾斜——半导体、AI、绿色能源、先进制造都被国家战略背书,而中美脱钩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本土供应链的投资热情。
短期看,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科技股将受益于政策补贴与市场确定性的双重推动;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与工业股也将从制造回流中获得红利。中长期来看,若川普再次上台并加码关税政策,市场可能会短期震荡,但“美国产业链资产”会获得持续资金关注
,而“海外中国依赖型企业”将面临估值重估。中概股或将长期承压,特别是与出口和消费相关的板块。而对于中国A股市场而言,虽然有政策托底与内部刺激,但如果产业链外迁趋势无法扭转,中小盘出口导向企业将长期面临业绩下行压力,板块分化将更加剧烈。
利好板块
:半导体、AI科技、新能源、军工,这些行业受益于去中国化、美国本土政策支持。
受压板块
:中概股与消费品行业,特别是依赖出口和中国制造的企业。
中性板块
:金融暂未直接受冲击,但存在二级波动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一次贸易战,更是一场新冷战格局的铺陈。美国的目标不是中国做出让步,而是重塑一套不再依赖中国的经济与技术生态。从关税到投资审查、从芯片禁运到人才签证限制,这一系列行动构成了系统性的“去中国化”战略,并不是短期可逆的政策工具。未来的几年,中美之间将维持长期的“经济冷战+灰色冲突”状态,虽不太可能直接演变为全面军事冲突,但在台海、南海、网络攻击等领域的摩擦可能时有升级。每一场小冲突,都有可能成为金融市场的“黑天鹅”。
g
gokgs
12 天
2 楼
川大嘴那智商, 高瞻远瞩? 闭着眼骑瞎驴, 走到哪儿算哪。 洗洗睡吧。
c
computer101
12 天
3 楼
“
短期看,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科技股将受益于政策补贴与市场确定性的双重推动;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与工业股也将从制造回流中获得红利。”
这两点都挺难实现的,制造业回流需要的周期太长了,短期基本上很难有什么波动。科技股则强依赖于AI产生的预期利润的兑现,现在来看还很不清晰,几大科技公司在大手笔投入AI基建以后利润涨幅都不明显,这一点其实在关税战之前就在市场上有所体现,比如NVDA从140的高点落到110左右盘整。
r
rabbit66
12 天
4 楼
中国公司是不敢来美国. tictok就是例子.比亚迪,小米敢来美国?随时美国以国安为理由,就把你买去.
中国企业还是脚踏实地些,现在国内磨练好.一步步先去出海中国势力范围内. 劳动密集型的,也别老为别人生产,挣个几毛钱.好好发展出自己的品牌
G
Godswatching
12 天
5 楼
对美国来说真有这么乐观?有可能导致三战吗?
e
eda2k4
12 天
6 楼
不要一味瞧不起懂王,主党惨败的前车之鉴
o
olivia0216
12 天
7 楼
妈呀,外行装内行写报告 还不如让deepseek写呢
要是美国智库都是这种,那可以解释为啥巨巨这么疯了
昨
昨夜小樓聽雨
12 天
8 楼
回复 4楼 rabbit66 的帖子
其實不僅僅是國安問題, 還有一種刻在美國白人骨子裡的種族歧視和偏見,
比如這個密歇根州小鎮的對大陸一家電池企業的抗議 https://restofworld.org/2025/gotion-ev-battery-us-expansion-backlash-michigan/
就像那天Vance說Chinese peasant那樣,越是來自這種铁锈带底層的White trash,種族偏見就越嚴重。
v
vincentsjtu
11 天
9 楼
美国注定没办法承担产业链的中低端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川普的关税政策曾被许多人视为“反常”之举,挑战了自1945年二战后确立的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但细看这几年的走向你会发现,这其实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战略转向的标志。在筑起“关税墙”的同时,川普也悄悄开了一扇门——对愿意在美国本土投资设厂的外企给予豁免与激励。这一策略表面是关税惩罚,实质是全球供应链重构与高端制造回流美国的政策组合拳。丰田、台积电、宝马、三星纷纷落地美国,而中国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却在这场“搬迁潮”中显得无比被动。原因很清楚:中共对资本出海高度警惕,不仅不鼓励,更在加强外汇管控。中国民营企业想在海外设厂,往往受限于政策审查、外汇审批、技术敏感限制等多重障碍。在中国,民企不仅面临“赚不到钱”的困境,更面临“赚了也出不去”的结构性困局。 很多人关心另一个更直接的问题:关税战是否会让我们生活成本暴涨?答案是部分对,部分不对。美国总体对外依赖进口的比例仅占GDP的10%-12%,其中来自中国的占比约13%-15%,虽然影响面广,但拉动通胀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严重。研究显示,在川普时期加征的22%平均关税下,对美国消费者物价的整体影响大约在2%-3%。再考虑到人民币贬值的对冲作用,日常生活品虽有涨价趋势,但整体涨幅可控,集中在小家电、LED灯、家具、服装等中国产品密集型品类。通俗地讲,老百姓可能会觉得“贵了一点”,但不至于“买不起”。 真正被打击最深的,是中国的出口型民营企业。利润本就微薄(大多数净利润不到10%),订单因去中化趋势而缩减,加上海外设厂路径受阻,许多民企只能“内卷生存”。这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压力,而是产业战略的落后与出海通道的堵塞。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将面临一轮“退出潮”和“重新洗牌”,而新一轮的外向型制造能力,可能将落地在墨西哥、越南和印度这些“新兴赢家”身上。
这一切,对股市意味着什么?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政治驱动资本”的时代。美国的政策正向“战略产业优先”倾斜——半导体、AI、绿色能源、先进制造都被国家战略背书,而中美脱钩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本土供应链的投资热情。短期看,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科技股将受益于政策补贴与市场确定性的双重推动;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与工业股也将从制造回流中获得红利。中长期来看,若川普再次上台并加码关税政策,市场可能会短期震荡,但“美国产业链资产”会获得持续资金关注,而“海外中国依赖型企业”将面临估值重估。中概股或将长期承压,特别是与出口和消费相关的板块。而对于中国A股市场而言,虽然有政策托底与内部刺激,但如果产业链外迁趋势无法扭转,中小盘出口导向企业将长期面临业绩下行压力,板块分化将更加剧烈。 利好板块:半导体、AI科技、新能源、军工,这些行业受益于去中国化、美国本土政策支持。 受压板块:中概股与消费品行业,特别是依赖出口和中国制造的企业。 中性板块:金融暂未直接受冲击,但存在二级波动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一次贸易战,更是一场新冷战格局的铺陈。美国的目标不是中国做出让步,而是重塑一套不再依赖中国的经济与技术生态。从关税到投资审查、从芯片禁运到人才签证限制,这一系列行动构成了系统性的“去中国化”战略,并不是短期可逆的政策工具。未来的几年,中美之间将维持长期的“经济冷战+灰色冲突”状态,虽不太可能直接演变为全面军事冲突,但在台海、南海、网络攻击等领域的摩擦可能时有升级。每一场小冲突,都有可能成为金融市场的“黑天鹅”。
这两点都挺难实现的,制造业回流需要的周期太长了,短期基本上很难有什么波动。科技股则强依赖于AI产生的预期利润的兑现,现在来看还很不清晰,几大科技公司在大手笔投入AI基建以后利润涨幅都不明显,这一点其实在关税战之前就在市场上有所体现,比如NVDA从140的高点落到110左右盘整。
中国企业还是脚踏实地些,现在国内磨练好.一步步先去出海中国势力范围内. 劳动密集型的,也别老为别人生产,挣个几毛钱.好好发展出自己的品牌
要是美国智库都是这种,那可以解释为啥巨巨这么疯了
其實不僅僅是國安問題, 還有一種刻在美國白人骨子裡的種族歧視和偏見,
比如這個密歇根州小鎮的對大陸一家電池企業的抗議 https://restofworld.org/2025/gotion-ev-battery-us-expansion-backlash-michigan/
就像那天Vance說Chinese peasant那樣,越是來自這種铁锈带底層的White trash,種族偏見就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