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介绍:前些年关税战,是怎么洗产地的

B
B777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中国规避关税战,两个主要方法:
1,控制全产业链里,利润高的几个环节,形成垄断优势;将其他劳力密集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和土耳其。 2,从越南和墨西哥洗产地。
下面,只是讨论洗产地的实操。其实,主要是越南和墨西哥的洗产地,但没有官方报告上赚的那么多。
===========================
按照WTO规则以及国际惯例,任何国家的新增附加值达到出售价格的30%,就可以算是“当地国生产”的。
具体操作大约是:
1,一台中国空调,假设,贸易战以前的,对美国出口FOB价,是1000美元。运到美国交税物流保险后,再加零售商利润等其他预留,也就是,2018年关税贸易战之前,零售价大约1500美元。(FOB价=成本+国内费用+预期利润;CFR价=成本+国内费用+出口运费+预期利润;CIF价=成本+国内费用+出口运费+出口保险费+预期利润)
2,贸易战后,这台空调,出口给越南的CIF价,依然还是1000美元,但名义上拆分成两部分价格,750美元的设备价格 + 250美元的软件专利费。
3,越南军方下属企业,进口后,在军队保密企业物流厂房里,换个包装箱,换个装箱单,都不改变原厂logo,所有官方文件上只体现750美元的硬件设备采购价成本,而其他250美元软件费专利费另外走账算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的运营成本;再出口给美国,CIF价格为1200美元。其“增值”的200美元,就是:越南国内的,物流和劳工和管理成本70美元,税收80美元,资金成本和其他各种损耗20美元,企业净赚大约不到30美元。(当然,这200美元,就成了越南的GDP)
4,运到美国,交税物流保险后,再加零售商利润等其他预留,正常零售价应该大约1800美元。但零售商如果比较黑心,可能会借机炒作后,涨价到2000-22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