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传统行业,从行业龙头到中小企业都基本是在中国、现在是与长期合作的中国供应商伙伴在东南亚搭建的工厂做OEM/ODM。基本上这些美资公司都是非常认可中国供应商,从80-9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合作搭建成型现在的供应链规模。所以经历第一次贸易战,疫情后都还继续合作,应对贸易战和供应商在东南亚一起搭建新的供应链。其实也是把中国上游的配件物料运到东南亚厂做组装。有的甚至不愿搬离中国,宁愿多交关税。因为他们的是客制产品,利润空间很大,美国有中高端市场。 但是整体来看,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还是受到了市场的影响,没有十几二十年前那么欣欣向荣。现在是要么降低质量,保持原来的价格水平,要么就是大幅度涨价,把关税转嫁到用户身上去。 这几年经常听到的话就是:we are not charity. 那些号称Made in USA的公司其实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部件在美国组装。美国制造业回流需要重新搭建完整的供应链,否则也就是表面功夫,还是会被制约的。
我们是传统行业,从行业龙头到中小企业都基本是在中国、现在是与长期合作的中国供应商伙伴在东南亚搭建的工厂做OEM/ODM。基本上这些美资公司都是非常认可中国供应商,从80-9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合作搭建成型现在的供应链规模。所以经历第一次贸易战,疫情后都还继续合作,应对贸易战和供应商在东南亚一起搭建新的供应链。其实也是把中国上游的配件物料运到东南亚厂做组装。有的甚至不愿搬离中国,宁愿多交关税。因为他们的是客制产品,利润空间很大,美国有中高端市场。 但是整体来看,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还是受到了市场的影响,没有十几二十年前那么欣欣向荣。现在是要么降低质量,保持原来的价格水平,要么就是大幅度涨价,把关税转嫁到用户身上去。 这几年经常听到的话就是:we are not charity. 那些号称Made in USA的公司其实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部件在美国组装。美国制造业回流需要重新搭建完整的供应链,否则也就是表面功夫,还是会被制约的。 Tinoy03 发表于 2025-04-04 08:51
高端的,台积电美国厂,没有台湾拼命拉人,办得起来吗?
所以目的是增加税收不是为了制造业回流?
前提是给巨富减税,然后给普通老百姓加购物税。
是的,相当于联邦政府征收的消费税。
7000亿关税能补上国债缺口吗?
这两天股市蒸发多少亿了?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x.com/acyn/status/1907950472834818482
不知道7000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各国都会减少对美出口。以前很多只有薄利的产品就不卖了。因为川总加税的公式是他国对美的顺差和出口比。减少顺差就必然要压缩薄利产品输美。最后只留下高利润美国又愿意出高价的产品。
另一方面,美国人因为通胀,也会减少消费。综合起来,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定大跌。当然,这不就是川总本意吗?让美国人用本国产品。如此关税找谁去收?
就好象迪斯尼提高门票价格,假设涨价一倍,原来每天赚500万,涨价后就会有1000万。问题是顾客都不来了找谁收门票?
不可能既要不用他国产品,又要靠他国产品增加税收。且不说谁是真正交税的人。
所以人家川皇提前全家发币,💰落袋为安
7000亿是WSJ某砖家计算的。其他砖家的计算结果最多达一万亿。这相当于美国人均多交2000-3000美元的税。
美国的财政赤字在两万亿美元上下,所以这还是不够的。
赞成用“砖家”二字。脑子里有砖,又用砖砸人的家。
这不是静态的除了收钱啥都没变。这是假设进口的货物在关税情况下能够完全被消化,以后的进口也能保持同等数量并且不会有价格变化。 可是,价格肯定会影响数量的。 如果自己有生产能力,那国内的竞争厂商得利。可现实并没有。其他国家的竞争厂商也未必能消化得了。 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嫌贵从中国的进口货卖不掉了以后进货少了,关税是升上去了但收税的基础小了,你说的7000亿只是美好的愿望
砖家的计算中已经考虑了消费萎缩的因素。7000亿是某砖家给的比较低的数字,更乐观的是10000亿。
所以川皇这次不在意股市了
如果这次进出口下降60%,收到的关税钱本来是 1x2%=0.02 变成1x0.4x22.5%=0.09。关税收入4倍多
如果这个关税水平维持下去,大概率经济危机,很多人会失业。
三权归一后的project 2025 也不需要选民和选票了
想啥呢,他就不能做空吗?
那你回国生活不是更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这时候你还有心情说风凉话呢?话说资本家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逆来顺受的韭菜!
梦里啥都有
历史像一面镜子,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人的本质基本不会变。
苹果在国内直接间接雇了700万人,不统计印度雇的,美国占它Revenue 40%,粗略估计搬回来要雇300万人,现在失业率4%,成本放一边,到那里去找人?非法移民吗?更不要提需要的是吃苦耐劳的技术工人了。 制造业回流是不可能的,奇怪的是有些华尔街分析师也认同,选出来的有酒囊饭袋正常,可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也毫无常识就很奇怪了,看到那种情绪激昂,忧国忧民又不讲现实逻辑的慷慨陈词, 只有一种解释,这是一场政治运动,文化革命了。
不可能,一个长期的苹果分析师说,这里做的iPhone要3500,所以加50%税也还会在中国做。 换成自动化生产线解决不了就业没意义,成本也肯定还是中国低。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这样搞就变成小院高墙,自给自足,与世隔绝了。
其实以前工厂建的慢是因为富士康和台积电压根没有真正医院在美国建厂,只是做样子而已。福耀玻璃的工厂和特斯拉工厂其实才反映了真正的建设速度。但是老川这种猛加关税的搞法如果搞的进口货成本确实高于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的话,工厂飞速就能建起来。
卖币多容易 谁还要去股市辛苦挣钱呢
是的搭建本国供应链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 但是一个工厂开出来就要付钱,库存,水电,地税等 等一个配件然后要歇很久,工厂等不起在美国搭建整体的供应链。 而且就算美国本土有,但是物流成本也高。 中国的完整的供应链不仅仅是工科,而且有快递,货运整个物流线的加持。 美国没有十年二十年去一点点重建整体的供应链,所谓的美国工业制造回归,不过是在美国组装罢了。
我家门口一个桥修了3年了据说2026年修好。比这个复杂无数倍的三元里高架37小时群策群力修好了。中国故乡18线县城的路一周也能修好,他们无法相信一个两条道的桥要修5年。这样的调配和速度拿到工业制造业会拖垮企业的。
不仅仅是人的问题。哪怕全自动化,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支持和快速的物流,制造业回归也很难很难。
美国人真的是又懒又naive。不想干活,还得要钱。做生意办厂多累的事情,有钱就能出成绩?怎么可能,美国现在有多少能拼能打的基层
苹果加税100%也会在中国做,因为设计的修改,生产的中的小调节等等,只有中国具有完整的物流,材料商能满足各种需求。美国造只是最后一步,组装罢了。
不仅仅是生产线人的问题,还有各种工程师,零售商,整个物流的运转。
美国人就是砸钱也做不出来,要不把人搞到美国来做,工作签证。印度人有福了。
或许有用 这几个例子可能不会回流 但是可能部分产业会 效果好不好现在说不准 一年后再看
目前看来部分制造业可以回归 比如苹果macbook高端产品已经在美国生产了 就可以带来就业 如果有百分之10的产业回归就是很大的成果了
三权归一
拜托,川普票不够
自家儿媳妇连议员都没捞到,怎么就有人认为川皇说一不二
我看老川这把赌输了的话,上敞篷车概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