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erhighlower 发表于 2025-04-02 08:40 前几天邻居老太太(女主人,79岁)text我,说忘了告诉你,Greg(男邻居,越战老兵, 退休汽车技师,78岁)的哥哥上周去世了,活了91岁。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复,就说,很遗憾听到这个消息,不过91岁,人生很完整了。隔天Greg来我家,在门口我说很遗憾听到说你哥哥过世了,他说yeah, he lived a full life. His son was with him. They were watching TV and laughing. Then he said he felt tired and wanted to take a nap. Then he never woke up. His son kissed him and said "I love you, dad"。我说,这真是很幸运的了。
不是这样的。反正我能理解这位大爷在养老院里过生日希望孩子主动打电话来问候而不是自己打电话去说祝我生日快乐。人老了以后会变得自卑,不希望得到的是孩子的怜悯和礼貌,所以他选择宁可不去打扰孩子
因为有人觉得sweet有人觉得妈宝,很难理解么?每晚这个频度我就觉得很妈宝。这样的男生我会叫我女儿有多远躲多远。
这个真是心酸。我觉得子女不能跟父母同住也就罢了,好歹养老院得在一个城市里
这种上万的养老院,新冠时期团灭了很多
很美好的ending。这种福气很难得的。
从个体来看,就看自己的财力和资源可以支持自己过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如果财力和资源有限,还总是要求下一代全心付出最好的照顾给年老的人,多少是比较自私的。毕竟年轻人有他们眼前的生活要顾 所以养老,就只能选自己或是家庭能承担的了的,好不好也只能这么做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相比楼主的perspective, 我更喜欢层主里Greg这一家的perspective。 希望这样子的美国不要被傻X们霍霍的太快。
东西方的家庭理念其实还是有挺本质的区别和差异。 我其实更能够接受西方的对个体的认知和尊重。 父母作为独立个体做出生育的决定,对未成年子女有哺育养育的责任和义务,子女成年后成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会发展和开拓自己的人生世界,成年之后和父母之间的联结,取决于家庭氛围,亲子关系,个体性格,以及个体职业和人生发展的情况等等。父母老年之后无法独立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去养老院,虽然不一定是最舒服的选择,但可能是最能做出“以防万一”保障的选择。 东方的传统家庭理念会让子女成为独立个体之后,永远存在一份对父母“恩情”的愧疚感和负债感,子女对父母从法律上也有赡养的义务,无论家庭氛围亲子关系本身如何。所以我们会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负重最辛劳的中年阶段。 看你更接受哪一种理念吧,衰老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我不觉得应该无理由无分辨地看到所有养老院的老人就觉得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