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保目前是你买了半年后就可以用,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变化。商业医保我两个朋友高端医疗买的一年1万五到4万RMB根据选择不同。就是那种可以去外资医院或者3甲国际部住院的,朋友买了几年也没用上过,因为50出头身体很好,没啥病。这么算也比在美国交Medicare plan B,D,G便宜。但是国内三甲医院70岁以上需要自己请护工陪护,目前一天260RMB+吃+租床位住=300一天,春节双薪580一天(这个如果平常自己家就有长期24小时保姆也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就不需要在医院另外请陌生护工了)
我最初也是一两年回去一次,随着工作变动,不方便请假了。上一次回国是去年,3星期,在此之前6年都没回了,project一个接一个,大把假期只能浪费掉,根本离不开人。最近这一次请假,我老板还要加一句“only this time”…不过他更惨,最近两年才看到他有假期,每年一星期。之前七八年我没见他没请过假,工作狂。
确实是,我看楼主的描述和感概,我心想啊难道这不是by default的嘛,我每年回国一两个月陪父母一直都是女儿心态。 所以碰到同情和诧异我没有小孩的whoever, 我心想谁累谁爽谁自己知道。。。我不需要为另一个生命操心没有经济压力更没有可能的一地鸡毛,轻松快活大几十年,将来孤苦伶仃个几年也是老了必经的,I will take it without grunting.
确实是,我看楼主的描述和感概,我心想啊难道这不是by default的嘛,我每年回国一两个月陪父母一直都是女儿心态。 所以碰到同情和诧异我没有小孩的whoever, 我心想谁累谁爽谁自己知道。。。我不需要为另一个生命操心没有经济压力更没有可能的一地鸡毛,轻松快活大几十年,将来孤苦伶仃个几年也是老了必经的,I will take it without grunting. 雅歌~ 发表于 2025-03-17 15:31
因为父母在美国,这没回国的12年,每年假期把欧洲加拿大阿拉斯加加勒比全玩完了。
没想到寻寻觅觅,最舒心的风景是在自己的故乡。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也希望能和妈妈自由自在地相伴一段时间
年底也回去一个多月。跟你一样。跟我爸爸去买菜。也吃食堂。我自己还坐着公共汽车去逛菜市场。买刚出锅的葱油饼和糖炒栗子,摊贩就在旁边做,刚从锅里出来,热腾腾的买走。我恨不得边走边吃。我们全家都喜欢那家的糖炒栗子,所以我一个星期去买三次。那葱油饼,我简直晚饭都可以不吃了,就靠葱油饼就吃饱了。
我们家在的城市不像北京上海那么大。城市小了,去哪里都很近。高校周围是消费能力最高的地方,所以最好的医院商场学校全在家周围。回去觉得阶层上升了。不管是买菜还是打滴滴,跟司机和理发师聊天的口气中能看出来,周围的人全都是围着高校的人服务的。大家全都高看你一眼。在高大上的商场,我妈给我几张单位发的购物卡让我买零食吃,一张卡就一千多元, 我都惊呆了,可以买多少零食。商场门可罗雀,东西对于本地收入太贵了,只有拿购物卡的人去消费。所以一驻足就一堆服务员过来。在美国,这几年对华人态度很恶劣冷漠,本来不爽一下,也就算了。可是回国跟整个社会对你的态度比起来,对比之下就觉得自己特别可怜。好像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因为肤色直接坠入底层。正在考虑应该回国住一阵。反正我们没小孩。
Re
原来你只知道乙肝啊,赶快给自己科普一下吧。我是懒得说了。
是这样,午睡醒来听爸妈在厨房叮叮当当忙活,恍惚间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中学生,等下起来要骑上自行车去学校,以为自己还是那个16岁,17岁的少年。
我带俩娃回去也很幸福啊!出去玩都是爹妈打点好,旅途上有闺女作伴,吃得好睡得好一点压力都没有。回去一趟我焦虑症都缓和了
我除了疫情,每年都回国,每次都感觉很好。在家是做女儿啊,很放松。
也有点看人吧。我在国内经常被家人调侃为“大仙儿”,不出门,不交朋友,和同事不私下交往,就过自己的日子,和家人接触多一些。从来不发社交媒体动态。我对攀比非常迟钝,有时候过了一年多了突然想起一个场景,好像有人在对我炫富,然后我不仅没听懂,说的话对方也不爱听,对方突然莫名其妙就生气了。八百年后灵光乍现,意识到对方生气的原因了🤣
人家只是分享了幸福体验,仅此而已。
国内医保目前是你买了半年后就可以用,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变化。商业医保我两个朋友高端医疗买的一年1万五到4万RMB根据选择不同。就是那种可以去外资医院或者3甲国际部住院的,朋友买了几年也没用上过,因为50出头身体很好,没啥病。这么算也比在美国交Medicare plan B,D,G便宜。但是国内三甲医院70岁以上需要自己请护工陪护,目前一天260RMB+吃+租床位住=300一天,春节双薪580一天(这个如果平常自己家就有长期24小时保姆也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就不需要在医院另外请陌生护工了)
赞一个
这个就是看你觉得吃苦 vs 挑战/新鲜事物 哪个更值得了?如果不出国 我也不会说流利的英文 也不会有赚高工资的可能性 但是的确吃的苦是真苦啊
我回国要带俩娃,而且还不和父母同住,我都觉得很放松很治愈。
我以前回国都带娃,还是很放松,因为回娘家就是做女儿啊!最近回国两次都没带娃,完全按照母亲时间早睡早起,全心全意陪母亲,在母亲面前我永远都是那个小姑娘,😂。
我最初也是一两年回去一次,随着工作变动,不方便请假了。上一次回国是去年,3星期,在此之前6年都没回了,project一个接一个,大把假期只能浪费掉,根本离不开人。最近这一次请假,我老板还要加一句“only this time”…不过他更惨,最近两年才看到他有假期,每年一星期。之前七八年我没见他没请过假,工作狂。
现代人旅游,不过就是走前人2走过无数遍的路,打个卡而已。
不是说旅游不好,但真心看不起把花钱旅游作为人生事业还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
同感,哈哈。不是说旅行不好。旅行很棒,但是没必要拉到那种高度,
你这太out了,现在中国某些专业博士刚毕业,年薪70万人民币,结婚都去马尔代夫。 稍微去点欧洲,澳洲新西兰,太多国内去旅游的。 现在日本给中国10年签证。
我以前国内同事,二线省会城市,年薪35万-70万。每人手里都有3-4套房。有一位,在上海2套,苏州1套,昆山一套,二线省会城市2套。
而且国内女生55岁就可以退休,退休还有医疗保险,觉得比在美国安心多了,治安也好,每年也不用折腾报税的事。
最后一句真经典!
国内出国旅游的其实挺多的,退休的很多到处玩的。
也有在美国考到医生又回国的,推进国内医学,前段时间捐了一个亿出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麻醉医生就属于这类,一个亿也是奖励到个人手中对科技的贡献,他给捐出来了。
你这说话搞笑, 中国那么大, 你那么不想处人际关系 可以搬到其他城市 换个手机号 那么多独立 不交际 活出自我的人 为什么一定要出国。 那么垃圾的地方 毒品 流浪 晚上也不敢随便出门的地方。 不要把自私说的那么高大上, 对于你们这些人 一般自己就是最后一代了。
其实国内维修真的一点都不麻烦, 品牌电器都有小程序,坏了直接搜公众号就能提交维修要求,一般第二天就来人维修了.我修过洗碗机,洗衣机,平时净水器换滤芯什么的都很方便
这是在什么地方 感觉三线城市300美金都不够 国内小县城比城市物价还贵
啊啊啊简直嫉妒了啊!
就是啊😦😦😦
真服了。 国内上班当普通打工人,半夜要秒回信息, 看他能舒服吗。
回家还给靠爸妈当小孩。。 我魔都同学,小时候超级好条件的, 爸妈现在严重生病😷的 , 有多累, 就被拴着。
一点脑子🧠也不动。
还是会出国奋斗,不然不会甘心
关键提早退休也不能抛开这边回国太久的,两三个月差不多了,夫妻分居太久也不好的,少年夫妻老来伴,总不能回国做女儿太久把老公扔一边不管了,孩子是上大学了,但夫妻还是需要同进出,不然感情就淡了,陪你到老的总归是你的爱人。
我有朋友夫妻是轮流回国两三月陪伴父母,各回各家,正好这边房子也是轮流住。50多到60多还能跑得动。
对,没有孩子,生活会轻松很多
说真的父母真要生病在这边你也会很累,可能更累。带着跑去不同地方做检查,当然你也可以请陪诊(一小时25$左右)打UBER接送,国内一家医院所有检查都做了,你也能知道谁是专家,国内可以一进医院请个一对一护工陪诊,目前280RMB一天,帮着拿药推车做检查缴费,住院一对一陪护每天300,春节580RMB。在家里可以请一对一护工7000RMB,外加一个每天来三小时打扫的中午做顿饭3000RMB(同时让一对一休息三小时,因为一对一的晚上还要帮助起夜老人去厕所不摔倒)在国内现在大医院诊断好后,可以请医护到家服务,可以请护士到家里输液、换尿管、给伤口换药、推拿师针灸师上门服务。药物也可以送药到家(这个美国也有)
在美国的话医院里护工是一对多病人的,想要一对一服务需要你花15$-30$一小时(看你每天愿意给多少时间,时间越长每小时工钱就越少)而且美国住院时间很短,出院很快。在家护理时间你更累,除非花大价钱请了人。美国人工贵。送父母去白卡nursing home的还说条件好的,是装不知道里边护工一对多,根本照顾不过来的,要想好的养老护理必须要请一对一或者2对一护理。 当然也有不少人90多了,没啥大病,基础病控制很好,生活一直能够自理,只需要请个钟点工搭把手就好。
同意每一个字
其实只要不结婚不生娃,每天都可以过这样的生活,国内不是一堆全职儿女嘛
北京上海等地,家里富裕、经济好的,真不需要出国 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还是很庆幸来了美国
其实当时去了北上广深也是一样的。我同学里赚钱最多的都在国内,集中在北上广深,比在美国的赚钱多。
不过在美国普通的地方也能赚不少,比国内二三线城市还是高很多。但美国的生活成本也高很多。
我很纠结,我怕我女儿没有伴侣没有孩子老了会孤独,我又怕她吃生儿育女家庭的苦。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金钱上的帮助了
是啊 凡事没有两全
可惜,我这种华人大妈,对孩子教育没法撒手。然后又没那个好运气,生个高度自律的自推娃。那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接送课外班,辅导功课,天天盯着娃的GPA,心理压力能不大吗?所以就算我在国内,只要生了娃,一样会成天焦虑。
你多久没回国了?国内物价每年都在涨,工资各有涨跌,房价反而这两年跌了一些。
国内外食吃饭换算成美元基本和美国持平了,就是质量、口味好很多,自己买菜做饭涨了一些些。交通,公共交通、打车都非常便宜。工资,我知道的,比如钟点工、饭店服务员之类的都比疫情刚开放时候涨了,公司职员、公务员、教师反而没大变化,有些还降了。但是整体工资绝对比十几年前涨了不少。
所以我说的是“不一定要”不是“不要”嘛😂 而且不生孩子也可以有伴侣的。总之我跟她们传达的观点就是,不管要伴侣还是孩子,都是为了让你的生活更好更幸福的,如果不能那不如不要。伴侣如果选错了可以踹掉,但孩子生出来就不能塞回去了,所以生孩子应该比找伴侣更谨慎。不过我同意你,有金钱保障是最好的兜底,可惜我不是很能挣钱,只能靠她们自己了
不一样的,即使国内带娃度假,回到熟悉的地方,心理上惬意松弛很多,不像去到陌生的地方,那是陌生环境带来的新鲜刺激感,回到家乡就是闭着眼睛都知道往哪里走,很自在舒服
确实是,我看楼主的描述和感概,我心想啊难道这不是by default的嘛,我每年回国一两个月陪父母一直都是女儿心态。 所以碰到同情和诧异我没有小孩的whoever, 我心想谁累谁爽谁自己知道。。。我不需要为另一个生命操心没有经济压力更没有可能的一地鸡毛,轻松快活大几十年,将来孤苦伶仃个几年也是老了必经的,I will take it without grunting.
哎呀,我都闻到香味啦,也能感受到你的幸福。
虽然喜欢这边的生活,但是,我们每次回国,一下飞机我就会把这里的家忘掉了,好像脑中关上了一扇门。 我和老公说起这样的感觉,他竟然和我有完全一样的感受。
没孩子也体会不到有孩子的快乐。 有句话说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如果楼主不是多年漂泊在外,就不会特别感触回归故里的舒适。如果一直在家里或者小镇生活,就会向往外面不一样的世界。等都体会了一圈,就是什么都比不上珍惜当下,看风卷云舒。
这就是家的感觉,还有楼下邻居聊天说话,孩童玩耍的背景音,特别治愈。
国内住在城市中心区吃喝玩乐太方便,有次我们几个女朋友吃喝到半夜,在大街上嘻嘻哈哈走路回家,一点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