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很多初中住校生,因为方圆几十里只有一个中学,回家一趟几十里山路得走半天 rbgger 发表于 2025-03-09 19:09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08 23:40 看了隔壁孩子亲情淡漠的帖子,觉得我们70后太牛了。 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游泳差点淹死,放牛差点被牛顶死,冬天穿着被雨雪浸透的棉鞋,手脸长满冻疮,在四处透风的教室里就着煤炉炒黄豆吃。 11岁离家住校,睡在铺了稻草的地上,吃着绝对猪食不如的玉米粥配咸菜疙瘩,心里的恐慌,无助只能往肚子里咽。 生病的时候只能一个人躺在地上的凉席上哼哼唧唧自我安慰;农忙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劳力。 上了高中考了年级第一被老师奖了10块钱,马上买了元宵回家给父母尝新鲜. 到大城市上了大学马上感受到巨大的阶级差异,同学有父母有教授,专家,工程师,企业主,再不济也是小城市有工作的。每个同学都比我有钱,更有个人风度,也更聪明,感觉自己一下子被彻底击垮了。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才让自己在心理上真的站了起来。 后来毕业,工作,找媳妇,申请学校出国,生孩子,买房子,全是自己搞定。父母在千里万里之外的农村啥忙也帮不上,自己也没指望他们帮忙。拿到绿卡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去看父母。到家见面时眼泪咋都忍不住的哗哗流。后来邀请父母过来住了半年,他们也不习惯就再也不肯来了。我就尽可能的每年回去看望他们一次。 每次探望或者打电话,父母总是问候媳妇和孩子,从来不开口问我要任何东西。我给他们钱他们也总是嫌多,说用不了。 唉,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这是心里有多阴暗,啥都要往凤凰男身上靠? 难不成穷苦孩子长大就不许孝敬父母?以为来了美国就把中华美德撇弃了吗? 美国为啥越来越烂,因为他的各方面的核心教育就有严重问题,也根本没有什么大家都尊重的文化传统。 鼠标垫 发表于 2025-03-09 19:19
Tinoy03 发表于 2025-03-09 21:48 凤凰男不怕,怕的是不明事理的家人。 我爸也是农村孩子考学然后参军提干离开了农村,对我妈来说他是凤凰男,什么都会,把我那城里人的妈宠成了啥都不会只会上班做饭的妇女。 我爷爷奶奶他们都有分寸懂事理,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但是我认为关键还是我爸有主见,他非常孝顺,我奶奶病危好几次。我那时还小,印象中的奶奶就是在病榻上,我爸和大伯轮流服侍她,抱她大小便。但我爸不是愚孝,帮理不帮亲那种性格。小时侯跟父亲回乡下看老人,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邻里乡亲对父亲的尊重,对我妈这个城里人的友好也好奇,总让我们吃好的,不让我们帮忙干半点农活。以至于我现在回国,乡下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但我还是愿意回去走走,看看山山水水,祖坟祠堂庙宇。怀念我曾在这片土地上不多的童年时光,怀念祖辈,很有感情。
happyminnow 发表于 2025-03-09 14:26 我还记得小时候下雨天穿短帮套鞋上学,走到学校,里面的袜子都湿了。一天在学校里,鞋子里面叽叽的,好容易到放学的时候,用体温把袜子捂干了,又要顶着雨走回去。
Milieux 发表于 2025-03-09 00:09 哈哈哈大学宿舍的outlets都是摆设,没有电,夏天用不了电扇冬天用不了电热油汀 🤣 国家统招统分不交学费每个月国家还给补助(很少的碎银,聊胜于无)😝 《正大综艺》让俺们睁眼看世界,《正大剧场》让俺们看了《环球旅行八十天》、《侠胆雄狮》等经典影视剧 😆 从小看着经典动画片长大,国产的有《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国外的有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比利时的《蓝精灵》、日本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圣斗士》…… 港台文化极度繁胜期,无数经典的影视剧作品和音乐滋养俺们长大,我每个月10元零花钱全用来买欧美英文歌磁带,买印刷精美的小册子配磁带的有声期刊《Music Heaven》,导致现在的乱七八糟的音乐、偶像剧都入不了眼耳 🤪 感谢我妈找英语系的大学生教五岁的我26个英文字母、强调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小学四年级暑假第一次接触电脑玩上了DOS背景下的飞机打大炮初代游戏,小学五年级学会用BASIC语言编写小程序… What an exciting era!
回复 301楼 poppyjasper 的帖子 凤凰男吃过苦,知道全家供出来不容易,懂得感恩,反而不会自私,不会斤斤计较。 Dingmoren2 发表于 2025-03-09 23:50
mtwash 发表于 2025-03-09 01:12 我有一个大学同寝室同学,四川人,他家在超偏远的山村,冬天他家是被雪封在山里的,冬天不能回家。我每年寒假都邀请他去我家玩一个寒假。然后暑假他回请我去他家玩。 他家在最近的镇子上下了车还要走路走两天,呵呵,爽死了。那时候天气预报既不方便,也不太准。跟他走到一半的路下雨了,天快黑了走不到歇脚点。路上找了户人家求借个地方睡觉,借到了一个猪圈边的凉棚,在里面穿雨衣睡了一晚,还睡得超香甜的。半夜主人家切猪草煮红薯喂猪,切红薯的声音据说很响,我都没醒。 大学里最好的一点就是特别平等,同学里正部级以上官员的孩子我知道的就有三个,全中国都听过的厂商的公主也有,也有不少这种乡村来的同学。基本没有啥阶级之分,成绩牛逼的还是走路更带风。 我最服气就是像那个四川同学,中学学习就靠教科书为主,参考书用得不多也不太跟得上考试形势,以备考的优势来说,比大城市差太多太多了。但人的脑子够了,靠一本教科书和少得多的参考书,效果也可以很好。在他家我们两个人温习GRE词汇,没有电灯、照煤油灯,我看红宝书这种讨巧的书,那个家伙是背字体颇小的袖珍版Merriam Webster词典,我把这个事说给我娃听,他像碰到鬼了一样说你们疯了。 所以我也不太习惯现在很多方式,对娃这照顾那照顾,我当然也是只能跟风这么做了,但内心是不以为然的。还是比较尊敬大学同学里的那些艰苦条件出来的朋友们,人家就没有青春期叛逆?这个那个的。不过这个想法自己埋在心里就行了,说出来也不会有太多共鸣的。
youyouzou 发表于 2025-03-09 01:07 放猪,放牛,放鹅,割稻子,挑稻子,挑井水,搬砖头,粮食仓库翻稻子,卸煤,挑菜卖菜,。。。这些农村娃修理地球的基本上都干。你干过多少?
放牛放鸭子鹅可以。。猪也能放? 如如 发表于 2025-03-10 02:01
WhatAgain 发表于 2025-03-10 00:36回复 301楼 poppyjasper 的帖子 凤凰男不是专指农家儿子吗?
平淡无奇 发表于 2025-03-09 14:43 我刚上高中的英语老师很年轻,刚师范大专毕业,因为不喜欢在农村高中教书,天天喝的酩酊大醉,常常缺课,来上课也是醉醺醺的,别的老师也基本都是高中毕业,后来没等毕业,学校就关了,换去别的高中。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08 23:58 一个学期学费加生活费1000人民币,是我爸能掏的极限了。
Joymom 发表于 2025-03-10 10:59 小时候吃苦不算苦,老来苦才是真苦 你父母很正,值得尊重 好的感情总是双向奔赴的,如果你拿到绿卡父母立刻要求你尽快入籍,把他们搬过来享福,然后兄弟姐妹也希望你支持他们买牛买房供他们孩子读书。。。就是另外的感受了。你吃了很多苦,但也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好父母
jbea 发表于 2025-03-09 00:20 这也太苦了. 我天天喝牛奶,吃炖肉,不足之处是爹妈总打架.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09 00:33 城市的70后绝对没这么苦。我小时同学里比我更苦的多的是。
layjohns 发表于 2025-03-09 00:44 小时候天天在外面,夏天在河里,在水库,在电灌站,在石塘,甚至还去水沟里游泳,野外还攀壁下到不太深的机井里打水喝,觉得自己小时候没出意外长大也是蛮幸运的,LOL
工科生本科也不闲的,读的专业共修了185个学分,好像全校最高的。也就到了最后的专业课比较科普知识型可以混点,之前都是数学和基础专业课,有极少数科,比如电磁场,尽量给分,最后原始分 开方 * 10才有少数补考的。成绩差中下的,考试前还是很担心的。要考研外校,大三结束暑期就要开始准备复习。 youyouzou 发表于 2025-03-09 15:16
我爹妈不打,吵架,冷战。 爹总是无名发火,砸东西。 从来只砸便宜东西,家里的小铝盆子最倒霉,每次被爹当发泄对象,狠狠砸地上,瞬间就瘪了。 过会儿爹会捡起来 用擀面杖再约巴圆乎 下次再砸 再约吧。 妈妈就是个哭,一把鼻涕一把泪,还唠叨陈年烂谷子 我和老哥 只会傻了吧唧看看爹 看看妈。 周而复始,无限轮回。 另,铝锅盖子也好砸 好约巴 xiaoduoli 发表于 2025-03-10 12:11
xiaoduoli 发表于 2025-03-10 12:14 大院儿孩子的70后没那么苦,就算家长抠搜,吃穿上基本不算吃苦。同班地方上的孩子有的是真穷,有好些同学没有秋裤,天冷了就是裤子套裤子再套裤子。再冷就套大棉裤。巨大多数没有羽绒服。
xiaoduoli 发表于 2025-03-10 12:05 一个学期家长给1000,暑假回去的时候还剩500,还惦着给爸爸妈妈每人一定要买点礼物。从小到大,花过家里的巨款也就是这4年的学费+生活费了吧,加起来几千块。基本自生自灭,是真好养活啊
xiaoduoli 发表于 2025-03-10 12:11 我爹妈不打,吵架,冷战。 爹总是无名发火,砸东西。 从来只砸便宜东西,家里的小铝盆子最倒霉,每次被爹当发泄对象,狠狠砸地上,瞬间就瘪了。 过会儿爹会捡起来 用擀面杖再约巴圆乎 下次再砸 再约吧。 妈妈就是个哭,一把鼻涕一把泪,还唠叨陈年烂谷子 我和老哥 只会傻了吧唧看看爹 看看妈。 周而复始,无限轮回。 另,铝锅盖子也好砸 好约巴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09 00:37 我对饥饿的感觉到大学四年级自己开始赚钱后才消除。
xiaoduoli 发表于 2025-03-10 12:17 别提,我一个男同学,也还是大院里的邻居,真是活活夏天偷着去游泳,给水冲跑了,大院组织一起去捞,去找,多少天都没消息。后来快一个月了吧 说是在下游被老乡发现,尸体已经被不明生物吃残缺不全了
xiaoduoli 发表于 2025-03-10 12:18回复 35楼 漂洋过海2024 的帖子 就是的,回农村奶奶家 那可全都是美好的回忆啊 都是欢乐 小孩好像不懂穷富 只惦着好玩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10 12:59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里影响是巨大的。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彷徨,害怕,无助的感觉。
m口罩sk 发表于 2025-03-10 12:46 牛不牛,曾经是学霸,娃是99.9999%的自推天才,躺赢了,随便都拿30k的包裹,这是华人(网)永远执迷的话题。
Sam2021 发表于 2025-03-10 15:31 “每次探望或者打电话,父母总是问候媳妇和孩子,从来不开口问我要任何东西。我给他们钱他们也总是嫌多,说用不了。 唉,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唉! 我父母总是叫多寄点, 我们那里风气不好,父母都不体谅孩子,都比谁家孩子寄回的钱多。我一出国就开始养他们,自己还欠着培养费的债! 兄弟姐妹四个,我一个人出钱养父母,一直养了二十年! 说起来都是泪!
poppyjasper 发表于 2025-03-10 17:53 农村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零食? 冬天开始做年糕,可以吃到4月份,零食就是年糕啊,年糕是浸在水缸里的,4月份天气也热了,年糕也基本上吃完了 然后就是夏天捕的鱼,晒干了,5月份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还有香瓜子,炒黄豆,炒蚕豆,炒花生 各种请客送礼events,需要做一下吃的用来送礼,剩下的都成了零食 很多其他的都不记得了
从没听说年糕能够当零食吃的,那东西能直接从水缸里撩起来吃? 我们其实是有米糕的,过年的时候吃,还有爆米花。但是平常家里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反正当时就是放学回家饿得眼睛发绿。 另外,巧克力我只是很小的时候吃过一次,这玩意儿好像后来能吃到已经是最早也是九零年前后的事儿了。巧克力可是美食啊。小时候极难得吃到。 momo099 发表于 2025-03-10 18:01
我估计我家没有零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那儿特别害怕“上火”,所以估计会上火的东西家里一概不许吃。 我记得家里水果还是不少的。夏天的西瓜,秋天桔子、橙子。橙子我家成箱买,每天吃一个。苹果香蕉也有。momo099 发表于 2025-03-10 18:06
istio 发表于 2025-03-09 01:06 我就是初中开始住校的。当时除了乡镇中学,还有全县统一招生的县立中学,有可能离家几十里。
momo099 发表于 2025-03-10 18:01 从没听说年糕能够当零食吃的,那东西能直接从水缸里撩起来吃? 我们其实是有米糕的,过年的时候吃,还有爆米花。但是平常家里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反正当时就是放学回家饿得眼睛发绿。 另外,巧克力我只是很小的时候吃过一次,这玩意儿好像后来能吃到已经是最早也是九零年前后的事儿了。巧克力可是美食啊。小时候极难得吃到。
hellohey 发表于 2025-03-10 14:34 所以当你成为父母就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jinyuandxia 发表于 2025-03-10 18:40 我也是初中开始住校,但因为床不够,把门板放两张床中间搭起来的,冬天冷气从门板缝进来,半夜冻醒,早上起来都是踩着冰渣敲破冰面刷牙洗脸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10 21:31 确实是,我媳妇总说我惯孩子。但孩子们长得还都不错。
youyouzou 发表于 2025-03-10 23:42 初中那么小住校,吃饭洗衣服怎么自理的?
没事,每个时代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苦。看看加沙那边小朋友不知道啥时候就会死了残了。吃过苦了,才能更加理解美好生活的珍贵。 Allen04 发表于 2025-03-10 14:49
istio 发表于 2025-03-12 15:34 没有亲身经历的往往不能理解,70后农村大学生和父母普遍默认大学毕业时父母抚养义务已经完成,毕业后立刻开始反哺原生家庭,帮扶兄弟姐妹,而且这个义务一般是终其一生。现实中一般凤凰男孔雀女结合的家庭,能够做到家庭和睦的,往往是男的收入明显高于女方,女方也很通事理,愿意迁就男方对原生家庭的负担。 浏览这个主题时我突然想起当年的一幕,我大学毕业后立刻考上了本校研究生。暑假回家时一家人聊天,不记得什么原因争吵起来,最后我哭着说,算了,我不读了。当时是9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完全不需要家庭资助了,但不能开始反哺家庭。或许因为我多读了两年书而产生的负罪感,研究生毕业后到出国前工作三年,自己没有任何积蓄。靠着全奖offer,没花一分钱娶了媳妇,还被太太赞助单程机票一张:-)。唉,这辈子得对老婆好点儿。
我比你幸运。父母从来没要求我反哺。我自己从大四开始就挺能赚钱的(90中期一个月几千块),啥都自己搞定。 Archless 发表于 2025-03-12 16:55
once_before 发表于 2025-03-10 18:51 70后们的童年体验也是大不一样啊。 我们小时候水磨年糕多出来的可以切片晾干,爆米花的老头来了可以爆成“猫耳朵”,可比爆出来的米花pop corn 都好吃。 小时候经常往返与沪宁线上。妈妈家老上海。我们巧克力倒是从小就吃的到的,当然不像现在那么随手可得。四五岁时有一次爸爸给我吃长方形听装的精装”果仁巧克力“,那是那时的我吃到的最高大上巧克力了,觉得超级香甜,连盒子都那么好看。其实回想起来就是加了花生仁的夹心巧克力而已。那应该还不到80年。还有种里面夹了棉花糖的巧克力也很好吃。 后来上小学时,家里钟点工阿姨来作工时带了她的侄女,和我同岁。为了表示友好,我请她吃巧克力,告诉她比一般糖好吃。结果一入嘴她就呸一声吐了出来 “这糖怎么苦的?!” 彼此都大为失望,我还夹杂些可惜。
momo099 发表于 2025-03-10 14:22说到饿,70后那就补充一下。如果父母是双职工的话,严格来说是饿不着的。我记得小时候还蛮讲究的,早饭如果是馒头,家里会准备白糖和肉松用来搭配。 但是!小时候零食非常非常少,几乎就是没有。下午放学回家那可太饿了。恨不得把前一天的剩菜拿出来吃一点。 最夸张的记忆是更小一点的时候,大概学龄前,把家里的山楂丸和什么蜂王浆胶囊(反正也是甜的)全翻出来当零食吃光了。
yanran280 发表于 2025-03-09 23:51 这是我们70后,但是现在年轻的这一批说出来的话能把我们噎死,父母做的的一切都是算计和交易,根本不能提到一丁点儿需要他们的回报,哪怕是一丁点儿,第一个月发个红包啥的,都是我们十恶不赦的罪行。 我们70后,就是夹心的一代,我们从物质匮乏的时代中来,理解自己的父母的局限性,心怀感恩,即便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们负面影响,我们也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却不能理解我们的局限性,对我们的付出觉得是应该的,还有没做到位的,比如送到寄宿学校付了那么多费不说,非要说陪伴少了。我们稍微做的不如意的地方,一点儿不能包容,立马指责盖上算计孩子把孩子当作理财产品的帽子。这是怎么一种自私自利黑白不分的变态心理。
Dingmoren2 发表于 2025-03-09 00:11 这就是被看不起的凤凰男。
我那里算是平原/丘陵,那个年代,初中乡里都有,(民办教师很多)走路上初中不会超过10里。
后来影帝上台了,乡里的被撤了,初中都是妈妈租房赔读
我也是差不多这么过来的 不过出国考试费用,第一次出国的费用,后来在大城市买房的首付等,父母还是帮忙了 反过来,到一个国家,我就请他们一起来旅行。
我也属于凤凰男吧,只是反讥说嫁人不嫁凤凰男。我认为凤凰男是褒义词,说明一个人奋斗出来,并且对父母兄弟姐妹有情有义。
你这根本不属于凤凰男,凤凰男在网络上就是个贬义词
凤凰男,第一是自私,第二是斤斤计较
其实城市小市民出身的,多为凤凰男
农村出来的更有可能大气,出手大方,风流倜傥
信不信拉到
LOL
而且那个年代,别以为农村穷
城市小市民家庭,未必吃得起鸡蛋,农村的蛋白质供应充足多了,鸡蛋能吃到吐,LOL
你去别人家里坐坐,一碗糖吞鸡蛋(4-6个)就递上来了
类似的记忆。初中的时候要骑自行车上下学。雨大风大的,薄薄的雨披被风吹得,膝盖以下都是湿的。还好春夏两季雨水多,仿佛冬天雨水少一些? 两个班级100个同学,3个县中, 2个中专,3个镇高中。 我考上了县中。一个月坐汽车两小时,回家一趟。妈妈给烧的豆干猪肉粒炒酱非常可口的早饭下饭菜。
plus 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底来的人
凤凰男吃过苦,知道全家供出来不容易,懂得感恩,反而不会自私,不会斤斤计较。
这是我们70后,但是现在年轻的这一批说出来的话能把我们噎死,父母做的的一切都是算计和交易,根本不能提到一丁点儿需要他们的回报,哪怕是一丁点儿,第一个月发个红包啥的,都是我们十恶不赦的罪行。
我们70后,就是夹心的一代,我们从物质匮乏的时代中来,理解自己的父母的局限性,心怀感恩,即便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们负面影响,我们也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却不能理解我们的局限性,对我们的付出觉得是应该的,还有没做到位的,比如送到寄宿学校付了那么多费不说,非要说陪伴少了。我们稍微做的不如意的地方,一点儿不能包容,立马指责盖上算计孩子把孩子当作理财产品的帽子。这是怎么一种自私自利黑白不分的变态心理。
凤凰男吃的苦,比父母一辈比,比留在家里供自己上学的兄弟姐妹比,还算小的。
不会被娇生惯养,自然就有了感恩之心,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的牺牲数十年如一日,除非天生魔丸,怎么会自私?
那个年代,很多人的童年少年,和后来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小姑娘比,吃穿等差多了,基本上就是生存而已。我很多年后看到希望工程大眼睛小姑娘的黑白照,眼睛囧囧有神,面部肉肉圆满,我们那个年代营养更不上长得尖嘴猴腮的,真心没法感动起来,倒是有点羡慕她吃的至少应该不错,照片上穿得也很不错。
。
国内读书欠得了多少债呢?并且大部分能把孩子培养出来的家庭,在当地经济也不会太差。我当年读书,哥哥姐姐也给我生活费,当然他们现在在当地也属于经济比较好的类型。没有还债一说。
凤凰男不是专指农家儿子吗?
层主很能吃苦啊,佩服。对同学也很有义气,也愿意去山沟沟里过一个暑假。
红宝书这种啃起来非常痛苦的书居然是讨巧的书,颠覆我的观念了。
我上大学时确实学生背景的差异对校园生活没有影响,不过隔壁系有一个爸爸是副总理职衔的姑娘,确实比较傲慢。那时候年少不经事对这种傲慢不理解,现在知道了人是多种多样的。后来我和比我小10岁的一批小朋友做朋友,一个人大这种好学校出来的小姑娘说,学生会里有钱有背景的同学假期里会带一大批同学异地旅行,食宿全包的那种,以此获得影响力。
现在的孩子们确实是温室里的花朵,和时代的变迁,和他们的父母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和生活状态的提高都有关系。时不时觉得他们应该经历一些锻炼,变得更坚韧一些。
放牛放鸭子鹅可以。。猪也能放?
你以为猪吃了在猪圈里养着就行?现在是这样,以前完全不一样。
养着一两头大猪,喂完米糠酒糟混合吃的,然后要溜达猪的,小孩子要跟着猪屁股,屎叉和框子要拾半框粪的,沤成有机肥。下小雨天/雨后烂泥和猪粪混在一起,夏天的时候光着个脚板,烂泥猪粪可能一起踩到。这种至少也要一刻钟才能溜达完。🐷这么溜达肥肉少,瘦肉多,过年杀了才能多卖钱。那个时候一头猪一般要养1年半,才有200多斤,真正多有机猪肉,特香!现在养猪场的6个月宰杀,快200斤,肉柴柴的,更不用说香味了。
养母猪和小猪仔,那个放猪和放羊有些相似。爷爷把一窝猪赶到池塘坡地的一片小草地,三四岁的儿童,手里拿着一细树枝条,嘴里含个一颗瘪瘪糖,和儿童小拇指甲大小姐差不多大小,一分钱4颗的那种,在爷爷的提醒下,看到哪个小猪要越界了,狂奔过去挥悠着细条,小猪嗷一声奔回猪妈妈旁边。然后,蓝天白云一坡绿草下,🐷妈周围一群小猪,嘴巴拱啊拱;旁边一老人和三四岁的娃,娃的手里一根细枝条,嘴里蠕动着瘪瘪糖,眼睛扫着草坡边界初有没有小猪。这种另外一种放猪,一放半个小时。
又想起爷爷的轮廓了,已经记忆不清他的面孔了,只是记忆的珍珠串里留下了不多的画面。以前妈妈说,爷爷最喜欢大孙子,回忆起来以前的爷孙场景,模糊而弥久!
我知道,但城市小市民出身的,其实更像凤凰男
大学里仔细观察就知道了
就这样你们还考出来了,多牛啊👍 太不容易了!
能掏出1000 也不错了。
我上大学时一个农村来的同学,他家一年收入也就1000,不能都给他呀。
小时候吃苦不算苦,老来苦才是真苦
你父母很正,值得尊重
好的感情总是双向奔赴的,如果你拿到绿卡父母立刻要求你尽快入籍,把他们搬过来享福,然后兄弟姐妹也希望你支持他们买牛买房供他们孩子读书。。。就是另外的感受了。你吃了很多苦,但也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好父母
我听说的说法是:小时候要多吃苦,等老了就习惯了 :)
是啊,我们70后真是打不死的小强
一个学期家长给1000,暑假回去的时候还剩500,还惦着给爸爸妈妈每人一定要买点礼物。从小到大,花过家里的巨款也就是这4年的学费+生活费了吧,加起来几千块。基本自生自灭,是真好养活啊
我爹妈不打,吵架,冷战。 爹总是无名发火,砸东西。 从来只砸便宜东西,家里的小铝盆子最倒霉,每次被爹当发泄对象,狠狠砸地上,瞬间就瘪了。 过会儿爹会捡起来 用擀面杖再约巴圆乎 下次再砸 再约吧。 妈妈就是个哭,一把鼻涕一把泪,还唠叨陈年烂谷子 我和老哥 只会傻了吧唧看看爹 看看妈。 周而复始,无限轮回。 另,铝锅盖子也好砸 好约巴
大院儿孩子的70后没那么苦,就算家长抠搜,吃穿上基本不算吃苦。同班地方上的孩子有的是真穷,有好些同学没有秋裤,天冷了就是裤子套裤子再套裤子。再冷就套大棉裤。巨大多数没有羽绒服。
别提,我一个男同学,也还是大院里的邻居,真是活活夏天偷着去游泳,给水冲跑了,大院组织一起去捞,去找,多少天都没消息。后来快一个月了吧 说是在下游被老乡发现,尸体已经被不明生物吃残缺不全了
就是的,回农村奶奶家 那可全都是美好的回忆啊 都是欢乐 小孩好像不懂穷富 只惦着好玩
curve用原始分开方乘以10的方法, 千万别用在美国学生身上,他们会以为你在骗他们!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里影响是巨大的。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彷徨,害怕,无助的感觉。
还羽绒服,谁知道那是啥玩意?我记忆里是同学冬天穿的黑棉袄的袖口被磨的铮亮,加上凝固的鼻涕,可以划火柴用了。
你是一个好孩子。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想让父母高兴,分受一些自己享受的好东西。
这个吵架被你写得好搞笑。😄
哎, 真不容易!现在苦尽甘来了。
我对同学说,我连胃在哪里都不知道,从来没有饿过
现在也是,有时候工作到早上4点,也不饿
隔壁那个父母吵架把女孩往马路上拉的才可怕,看得我心惊肉跳。 两个人在一起容易吵架的,早分早好,千万别弄出个娃来受苦。
大院里不是有游泳池吗?为啥跑外边野游
我小时候跟保姆回过她家,印象很好,瓜棚里看满天星,还有萤火虫,我也穿了乡下衣服,都挺好的,只去过一次,我都不记得厕所了,也不记得蚊子,我刚才居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我爸妈同意我跟她一起回去看看的,我记得她家有一个平房。那时候人相处的都很好。我叫她华子姐姐。
所以当你成为父母就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这楼里很多人都挺牛的,自推娃很多,父母哪里管那么多?小时候那么艰苦的环境也学出来了👍!
“每次探望或者打电话,父母总是问候媳妇和孩子,从来不开口问我要任何东西。我给他们钱他们也总是嫌多,说用不了。 唉,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唉! 我父母总是叫多寄点, 我们那里风气不好,父母都不体谅孩子,都比谁家孩子寄回的钱多。我一出国就开始养他们,自己还欠着培养费的债! 兄弟姐妹四个,我一个人出钱养父母,一直养了二十年! 说起来都是泪!
给你递个纸巾。很多农村孩子经历挺苦的,因为穷,父母兄弟姐妹亲情就淡了。
冬天开始做年糕,可以吃到4月份,零食就是年糕啊,年糕是浸在水缸里的,4月份天气也热了,年糕也基本上吃完了
然后就是夏天捕的鱼,晒干了,5月份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还有香瓜子,炒黄豆,炒蚕豆,炒花生
各种请客送礼events,需要做一下吃的用来送礼,剩下的都成了零食
很多其他的都不记得了
年糕整条的塞刚出炉的草木灰里,或者偎在柴火旁,膨胀的时候拿出来,地上摔几下,就是白白嫩嫩的零食了
也有年糕切片,炒熟了,烘熟了,放罐子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夏天抓很多鱼,像鲤鱼胖头鱼(个大但)味道不好的,就在烈日下暴晒,做成鱼干,味道超级好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LOL
从没听说年糕能够当零食吃的,那东西能直接从水缸里撩起来吃?
我们其实是有米糕的,过年的时候吃,还有爆米花。但是平常家里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反正当时就是放学回家饿得眼睛发绿。
另外,巧克力我只是很小的时候吃过一次,这玩意儿好像后来能吃到已经是最早也是九零年前后的事儿了。巧克力可是美食啊。小时候极难得吃到。
我们吃中饭之前煨一条年糕吃了,吃完中饭,再在红红火火的灰缸里塞一条
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
西红柿我们是用来“打架”玩的,太多了,来不及卖
国内橘子不上火,我一次就可以吃6-7个(大个的),床底下全是
小的金桔,再也没人看得上了
宁波多山,靠海,我们在平原,但要出去全部都要通过这岭那岭的,有山林,所以水果丰富
城市小市民家里,看起来很体面,其实比农村家庭困难多了
小市民的收入是固定,又不知道去哪里弄吃的,鸡蛋放到坏了才吃的不在少数
农村的孩子能出来的,眼里的世界是完整的,绝大多数小市民家里的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不完整的,所以特别容易被洗脑被骗
你要骗一个自己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谁骗谁还不知道呢?
眼里只有半个世界,就会自高自大,格局一定是受到极大限制的
当时政府为了贬毛,把农村说得一无是处,好像农民都是喝西北风长大的
但我们知道,农民一生就是3-4-5-6个,孩子要结婚,要结婚就要盖房子,这么多孩子当妈妈的很快就累到不能干活了,所以就是一个劳动力养活了一大家子,房子都是自己盖的,孩子都是虎头虎脑的
好几年前,还有人说,中国人吃草就能活,这是说谎说到自己都信了
吃草就能活,那么轰动一时的大头娃娃是怎么回事啊?
LOL
我也是初中开始住校,但因为床不够,把门板放两张床中间搭起来的,冬天冷气从门板缝进来,半夜冻醒,早上起来都是踩着冰渣敲破冰面刷牙洗脸
同感,现在孩子同学妈妈说起这个那个叛逆,我是觉得太纵容孩子。做做家务,暑期干干义工,不但不叛逆,而且还特别理解父母
70后们的童年体验也是大不一样啊。 我们小时候水磨年糕多出来的可以切片晾干,爆米花的老头来了可以爆成“猫耳朵”,可比爆出来的米花pop corn 都好吃。 小时候经常往返与沪宁线上。妈妈家老上海。我们巧克力倒是从小就吃的到的,当然不像现在那么随手可得。四五岁时有一次爸爸给我吃长方形听装的精装”果仁巧克力“,那是那时的我吃到的最高大上巧克力了,觉得超级香甜,连盒子都那么好看。其实回想起来就是加了花生仁的夹心巧克力而已。那应该还不到80年。还有种里面夹了棉花糖的巧克力也很好吃。 后来上小学时,家里钟点工阿姨来作工时带了她的侄女,和我同岁。为了表示友好,我请她吃巧克力,告诉她比一般糖好吃。结果一入嘴她就呸一声吐了出来 “这糖怎么苦的?!” 彼此都大为失望,我还夹杂些可惜。
裤破体裸的永源超市,有一小袋一小袋装的海鲜零食
我计算了一下,我们小时候周末去海涂捞的小蟹,和各种捡漏,按超市现在的价格,一天就有几百美元呢
所以上海以及附近地区和我们远一点的南方比,商品的丰富程度还是大不一样的。我小时候吃的巧克力都是海外有人回来才带回来的。
我记得小时候七八岁的时候🈶朋友从上海带回来一个乐高的小汽车,太精致了,我喜欢得不得了。还有小裙子也很精致。
但是我大了以后在上海读书,知道当地市民也是居住很拥挤,什么都要精打细算。
总之,各自的生活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Pat, pat,尽力而为吧,照顾好自己的小家更重要。
确实是,我媳妇总说我惯孩子。但孩子们长得还都不错。
初中那么小住校,吃饭洗衣服怎么自理的?
为你们高兴,一代会比一代更好:)我以前在版上说过的农村背景的一个60多岁的劳模,一个我同学两姐妹家的都是越过越好。
我们那里都是父母竞相比谁家给孩子多,我们那里的儿媳妇就是家里一霸
那时候衣服都是自己洗。一日三餐也都是自己淘米放铝饭盒里由学校食堂统一蒸,然后就着从家里带麦乳精瓶子装的菜吃一个星期。好的时候能有干辣椒炒鱼干,梅干菜拌肉,也有吃一个星期萝卜丁或者一星期豆腐乳,一星期辣椒酱或者一星期的炒黄豆的时候。尤其是素炒萝卜丁,有年冬天每个星期都带这个,吃到吐,以至于我大学毕业后有好几年都不吃萝卜。
加沙的小朋友那是他们爹妈种下的因果。就像日本小朋友还没明白过来,头上就落个原子弹,日本如果不打太平洋战争,原子弹能落到他们头上吗。 你拿那个类比楼主家的贫穷不太合适。他父母也没干啥坏事。
浏览这个主题时我突然想起当年的一幕,我大学毕业后立刻考上了本校研究生。暑假回家时一家人聊天,不记得什么原因争吵起来,最后我哭着说,算了,我不读了。当时是9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完全不需要家庭资助了,但不能开始反哺家庭。或许因为我多读了两年书而产生的负罪感,研究生毕业后到出国前工作三年,自己没有任何积蓄。靠着全奖offer,没花一分钱娶了媳妇,还被太太赞助单程机票一张:-)。唉,这辈子得对老婆好点儿。
我比你幸运。父母从来没要求我反哺。我自己从大四开始就挺能赚钱的(90中期一个月几千块),啥都自己搞定。
你咋那么能赚钱?90年代中期,一个月几千块是好多钱啊!
妹妹很nice,请小朋友吃巧克力。我小时去看爸爸妈妈,他们在山沟里夏天都没有蔬菜,只好给我吃牛肉干泡饭,还告诉我不能吃太多因为牛肉干会在胃里膨胀。那是我吃的最好吃的牛肉干!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LahztOCpnC0?si=2dJnQPgH-H-_kzN7
我每天早晨吃馒头夹红烧肉活着红烧牛肉,再喝白米绿豆粥。我妈妈爸爸把我养的很壮,我特别羡慕那些只有80斤的苗条女孩儿。
抱抱妹妹!等孩子们受到社会的毒打,甚至做了父母,他们才能理解你的付出。
凤凰男是贬义词。你爸爸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好人,不能用这个词。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LdztYHdvyDw?si=c7aEER4R-cuzWIZo
这种父母善良打电话会问候儿媳妇不问小家庭要钱的不是凤凰男 这种开明的父母真的才是中国农村淳朴善良的那种农民,运气好才嫁得到这种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