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顶尖芯片专家,在UT奥斯汀才年薪12万,一回国全都有了!

千渔千寻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难怪不愿意呆在美帝。
Nan Sun Associate Professor (+1 more job)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 records show Nan Sun held multiple jobs between 2017 and 2020. One of the most recent records in 2020 lists a job of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a pay of $119,984.03. This is 106.0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pay for co-workers and 67.2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for government employees
https://openpayrolls.com/employee/nan-sun-4202
查到了,顶尖芯片专家孙楠(2017-2020)在德州奥斯汀分校的年薪为12万美元 https://newmitbbs.com/viewtopic.php?t=712870
顶尖芯片专家孙楠归国4年多研发50多款尖端芯片:赴美只为学技术
【文/观察者网 齐倩】孙楠,顶尖芯片建筑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终身教职兼国际知名芯片设计公司咨询顾问,2020年舍弃在美一切毅然归国,四年多来率领团队研发50多款顶尖芯片。
香港《南华早报》2月12日刊文称,孙楠是华人科学家归国潮中的一员,此前并未引起舆论过多关注。2月6日,清华大学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篇题为《哈佛归来,他在清华“带芯上岗”》的文章,让这位顶尖芯片专家和他的“报国芯”进入大众视野。
据介绍,孙楠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本科,2006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2011年,他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任教并组建科研团队,后于2017年获得终身教职。
在美十余年间,孙楠在芯片设计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行业顶级期刊《IEEE固态电路学报》(JSSC)和行业顶级会议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固态电路协会首次颁发的“新前沿奖”;担任过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和固态电路协会杰出讲师。
孙楠在美期间的照片 清华大学微博账号
此外,孙楠还曾担任英特尔、ADI公司等美国知名科技和半导体行业公司的顾问。他还曾担任JSSC和TCAS-I编委,以及ISSCC,CICC和ASSCC的技术委员会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孙楠至今共培养了27名博士生,有11人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
清华大学在文章中称,已在国外拥有成熟团队和丰硕成果的孙楠仍记得留学的初心,“要为自己国家做点事情”。2020年,孙楠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芯片人才,解决中高端芯片技术难题,决定放弃在国外积累的资源,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全职任教清华大学。
2020年回国以来,孙楠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所研发的多项高性能电路设计技术已成功落地于五十余颗芯片产品中,在电网、高铁、工业测控、仪器仪表、电动汽车等众多重点领域实现了对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并在一些核心技术指标上超越了国外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世界的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增长的势头都很快,这要求我们的芯片创新及相关的技术转化要更快。”孙楠表示,他与团队将继续推进中高端芯片研发制造,“用更低的成本,做出更可靠、更高效的芯片,满足自主可控的需求。”
2023年,凭借在学术与科研领域的卓越表现,孙楠获得了“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24年,因在芯片设计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孙楠入选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名单。
谈及回国的原因时,孙楠表示:“出国就是去学技术。要怀着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和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团队学习交流 ,学成之后,将所学所得回馈给祖国。”

孙楠近照
《南华早报》提到,孙楠归国时,美国政府正肆意推行在学术界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2018年11月,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发起该计划,大举迫害华人科学家。目前,“寒蝉效应仍在”,大批在美华人科研人员仍“受到针对和疏远”。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不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自2022年出台“芯片法案”后,拜登政府通过施压盟国、打压中企等方式,多次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禁令。
但现实是,英伟达等美国半导体巨头通过为中国市场定制芯片等方式不断寻找变通之法,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呈现强劲的复苏态势。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DeepSeek AI应用程序横空出世,令西方媒体直呼“美国的制裁战略已被证明无效”。
就在西方国家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不断出台对华遏制措施的同时,中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等因素,使得中国对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这一趋势已得到多项分析的证实。《南华早报》援引数据称,中国顶尖科学专家数量已超越美国。研究发现,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顶尖科学家的数量有所增加,而美国的数量有所下降。
去年12月,顶尖美籍华裔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表示,中国科学家过去十年在美国受到严重歧视,“除了离开美国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最佳工作状态。
“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科学家表现出严重歧视,导致他们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防部申请研究资金时遭遇严重挑战,因为有人会说这些科学家可能会利用美国资金为中国谋利。”他同时指出,这种人才外流对美国来说是不幸的,因为这将会削弱其自身的研究能力。
l
layjohns
12w是九个月的吧?
h
huarihuang
Texas的老中教授,真要抓紧走,去蓝州,去欧洲,甚至回国!
竹叶青
历史大潮下个人选择,有啥可说的
千渔千寻
回复 2楼 layjohns 的帖子
比码农拿得少太多了
l
laohua001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5-02-12 11:49
回复 2楼 layjohns 的帖子
比码农拿得少太多了

美国码农属于搞金融的一部分
h
huarihuang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5-02-12 11:49
回复 2楼 layjohns 的帖子
比码农拿得少太多了

真热爱追求学术的,根本不会太care个人收入的。
z
zhangxx818
能回国占个位子,挣多少,都是人家本事。。。
l
layjohns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5-02-12 11:49
回复 2楼 layjohns 的帖子
比码农拿得少太多了

人家还是好几个大公司顾问,不知道外快有多少
千渔千寻
回复 6楼 laohua001 的帖子
属实,现在挨揍,我们不同情。
千渔千寻
回复 7楼 huarihuang 的帖子
那是瞎说。最终都是要变现的,无非是看中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
码农属于挣快钱,风口一过就完了。人家是立足长远挣大钱。
l
layjohns
huarihuang 发表于 2025-02-12 11:47
Texas的老中教授,真要抓紧走,去蓝州,去欧洲,甚至回国!

他这种专业方向,还在德州,还是回去的好。昨天看到linkedin上一老中升职,搞EUV、DUV研究的,这种还不赶紧回去占个好位置
o
olivia0216
huarihuang 发表于 2025-02-12 11:51
真热爱追求学术的,根本不会太care个人收入的。

但是现在不仅钱不多,连基本尊重也不给啊

o
olivia0216
以前还有大妈嘲笑颜宁,现在看,人家看的不知道超前了多少年
l
lambofgod168
huarihuang 发表于 2025-02-12 11:51
真热爱追求学术的,根本不会太care个人收入的。

这话说的,care个人收入的就不是真正热爱学术的了?感觉这就是道德绑架,不想给别人高薪就不给好了,还想pua人家用爱发电。事实就是,高收入才能吸引到顶尖人才,他们的贡献就是值得高薪的。
h
huarihuang
layjohns 发表于 2025-02-12 11:58
他这种专业方向,还在德州,还是回去的好。昨天看到linkedin上一老中升职,搞EUV、DUV研究的,这种还不赶紧回去占个好位置

啥专业的老中faculty,在德州和佛州,甚至密西西比这种地方的,都要尽快跑,跑到蓝州的大学。现在跑,还能谋个不错的位置。过两年,更难了!
l
layjohns
“美国的制裁榜,就是中国企业的光荣榜” ——这句话用在寒武纪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2022年12月,美国将36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以限制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人们注意到,这36家公司 中,竟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寒武纪及其下属系列公司。 作为中国AI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寒武纪在业内有着“中国英伟达”之称。 面对美国的严厉封锁,寒武纪不仅扛了下来,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股价不降反升,两年来怒涨1000%,如今市值已超2700亿元。 寒武纪掌门人陈天石身价水涨船高,以700亿财富登顶江西新首富。 ● 陈天石 这个文质彬彬的80后小伙,与他的哥哥陈云霁,被央视盛赞:“他们打破了中国芯片长期跟随的被动局面。” 美国《科学》杂志也对两兄弟的研究不吝赞美:“这是发生在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少年班的“天才学霸” 稍稍对手机有些了解的小伙伴,大概都听说过华为的麒麟970芯片。 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智能芯片——麒麟970,这款芯片内置NPU (一种专为人工智能任务设计的处理器) ,以出色的性能,在当年的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腥风血雨。 搭载该款芯片的Mate 10系列手机爆卖1000多万台,华为也由此成为第一家把人工智能引入手机的公司。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麒麟970中的NPU,就是寒武纪提供的。 ● 华为麒麟970芯片 那时,寒武纪成立只有一年,这家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公司,一战成名,在业内名声大噪。 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是一对亲兄弟,两人都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学霸”。 弟弟陈天石思维缜密,擅长战略决策,在寒武纪担任董事长兼CEO;哥哥陈云霁比弟弟大两岁,在幕后搞研究,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一门两状元,共同创业,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科技巨头,这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 陈云霁、陈天石(右)兄弟 兄弟俩是江西人,出身于南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母亲在一所中学教历史。 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涵盖工程、科学、历史等领域,兄弟俩以读书为趣,从小就对科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哥哥陈云霁以优异的成绩,14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 1996年8月陈云霁(前排蓝衣)在少年班 弟弟陈天石不服气:平时一起吃一起玩,他能行,我 为什么不行? 于是,他以哥哥为标杆发奋学习,在16岁这年也进了科大少年班。 少年班的同学都很优秀,陈天石的成绩在班里只能排到中下游,这一度让他非常沮丧。 如今回想那段时光,陈天石倒觉得那段经历对自己至关重要,让自己受益终生: “和真正的学霸在一起,会养成谦虚低调的品格。” AI芯片的“先行者” 本科毕业后,陈天石继续留在中国科大深造,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硕博连读。 2010年,在陈天石读博的最后一年,他去了一趟北京,见到了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的哥哥陈云霁。 这次见面,彻底改变了陈天石的命运。 当时的陈云霁正跟随导师胡伟武博士,进行龙芯项目的开发。 胡伟武是中国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被誉为“龙芯之父”,我国第一款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就是由胡伟武带队研发成功的。 ● “龙芯之父”胡伟武 陈云霁每天被繁重枯燥的芯片测试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有时他就琢磨,如果用AI代替人工进行芯片测试,会不会是一种好的方法? 恰巧,陈天石研究的就是AI 。 兄弟俩的专业在这一刻找到了交叉点,他们认为一定可以联手做一些事情。 于是博士毕业后,陈天石追随哥哥,加入了中科院计算所。 ● 陈云霁和陈天石(右)双双加入中科院,挑战人工智能 兄弟俩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探讨研究,他们起初的想法是用AI辅助设计芯片,后来随着思路打开,他们冒出了一个非常前卫的设想: 做一款AI芯片,解决人工智能对算力的巨大需求。 那个年代,AI还没有大规模兴起,AI芯片更是一条全新的赛道。 由于项目过于冷门,兄弟俩连20万的经费都没能申请下来。 有人觉得他俩“不务正业”,半开玩笑地表示,这是一个无经费、无论文、无人问津的“三无研究”,劝他们赶紧放弃。 若干年后,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陈云霁仍无限感慨: 我们在一个学术界不认可、工业界不关心、难以发论文、难以申请项目的冷门交叉学科方向孤独前行,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 “寒武纪”的诞生 转机出现在几个月后。 2010年底,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场内部会议上,陈天石两兄弟汇报了AI芯片的构想。 与普通芯片相比,AI芯片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任务进行优化,具有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诊断等方面有着出色的性能和体验。 所领导被他们的想法打动,认为AI芯片很有前景,于是批准了 他们的项目。并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任命陈云霁为课题组负责人。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两兄弟带领团队,正式开始了AI芯片的研发。 ●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他们没有给项目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用电脑的汉语拼音“DianNao”作为项目名称,低调且直白。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两兄弟在项目上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2014年3月,他们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上发表论文《DianNao:一种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机器学习加速器》。 论文发布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人工智能芯片领 域的“开山之作”,一举斩获了ASPLOS最佳论文奖。 这是整个亚洲学术界第一次在处理器架构领域获此殊荣。 紧接着,2014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全球首个多核深度学习处理器DaDianNao,这次的论文又拿下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ICRO的最佳论文奖,打破了该项荣誉一直颁给美国人的“传统”。 ● 陈天石(左)和陈云霁 陈云霁、陈天石不断产出的技术成果,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他们的论文被引用数千次,在业内名声大噪。 计算所的领导找到两兄弟,问他们能不能把当前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 两兄弟钻研芯片多年,自然知道从一张设计图纸到一枚真正的芯片,中间还需要经历怎样的煎熬。 但他们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带领团队干了起来。 他们把行军床搬到工位边,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每一次芯片测试,都如同一次人生的大考。 “都是用时间和心血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我们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光鲜和神奇。”陈天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5年,他们的芯片成功流片 (即芯片试生产成功) 。 这枚小小的芯片,汇聚着兄弟俩和团队成员们的无数心血,也承载着中国AI芯片的希望。 以这枚芯片为原点,在计算所和风投资金的支持下, 2016年,寒武纪(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元,同时也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 兄弟俩将公司取名寒武纪,希望能开创一个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新纪元。 “中国AI芯片第一股” 寒武纪公司成立当年,便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寒武纪1A。 这是全球首款终端人工智能处理器,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设备、自动驾驶等各个领域。 ● 陈天石展示寒武纪1A芯片 他们与华为公司联手,将寒武纪1A集成在新一代移动芯片麒麟970中。 背靠华为这棵大树,寒武纪一跃成为芯片领域最成功的初创公司。 之后,陈天石两兄弟又带领寒武纪,陆续开发了一系列云端、边缘端和终端设备中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先后与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公司合作,为它们提供产品。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在芯片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2020年7月,寒武纪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 ● 2020年7月20日,陈天石(左一)带领寒武纪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靠近。 中国AI芯片的蓬勃发展,让美国嗅到了危机。 2022年12月,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单方面宣布,将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 美国发布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意味着, 没有任何一家美国企业可以向其出口产品、技术或服务;也没有任何一家非美国企业可以向其出口包含美国技术的设备或产品。 晶圆代工、封装测试……所有的一切都得国内自己搞。 美国的打压,极大地影响了寒武纪的供应链,给寒武纪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陈天石并未退缩,他率领团队成员积极应对,加大自主研发,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直到进入2024年,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日渐成熟,寒武纪才终于挣脱束缚,重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连年亏损的“A股股王” 2024年12月31日,A股涨幅排名尘埃落定,寒武纪以387%年涨幅,夺得“A股股王”称号,总市值达2800亿元。 这种增长态势,简直比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还猛。 不过,股价飙涨的背后,也充满了争议。 从2016年成立至今,8年来,寒武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了50多个亿。 这种“拉胯”的业绩表现,与不断上涨的股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其实,寒武纪业绩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额的研发投入。 以2023年为例,寒武纪实现营收7.09亿元,而其全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1.18亿元,远远高于营收。 ● 寒武纪入不敷出,图片来源:松果财经 没办法,芯片实在太烧钱了。 陈天石顶着外界的质疑,坚持高额的研发投入。 因为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中国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超车”,必须狠下一番功夫。 他绝不是一个冒进的人,稳扎稳打,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性。 他说:“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是把冷板凳坐热。” ● 陈天石出席活动 在传统芯片的赛道,我们由于历史原因,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正以让世界惊艳的速度,不断追赶并快速缩小差距。 甚至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中国企业已不再是追随者,而是正成为引领者。 陈天石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一定会诞生新的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学报|“创客”陈天石和爆发的寒武纪 [2] 科技日报|为AI装上中国芯的“双子星”——记寒武纪科技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 [3] 大众日报|一年亏损4个亿的寒武纪,凭什么成为“A股涨幅王”?
l
layjohns
回复 17楼 layjohns 的帖子
他可以走着俩兄弟的路线,开公司,产业化。或者技术入股
s
suwa
拿NSF DOD等founding给自己开工资,在外咨询拿钱,不会少的。
B
Baobao6518
国内的那点把戏,就怕到时被弃之敝履
s
slippp
真正的聪明人。有能力,识时务,懂避险,发大财。
l
layjohns
Baobao6518 发表于 2025-02-12 12:09
国内的那点把戏,就怕到时被弃之敝履

你咋没看看中国行动这两年被弃之敝履老中教授?
浮出水面
现在美国很垃圾,回国很正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m
maaagiaaa2004
回复 1楼 千渔千寻 的帖子
这种人如果给公司做咨询得一小时上千了。这个钱外人看不到。
z
zhangxx818
olivia0216 发表于 2025-02-12 12:00
以前还有大妈嘲笑颜宁,现在看,人家看的不知道超前了多少年

华人大妈那是嫉妒两头通吃的。。
f
foreverf
回复 1楼 千渔千寻 的帖子
读完了,没看到回国后到底什么工资, 听说国外回去的, 高薪一般只有3年, 以后和其他教授薪水一样。 捞钱的本事就看个人了? 比如卖连花清瘟的院士?
w
whatif9999
也许他是优秀人才,但不是顶尖人才。 从他的paper看了一下他的方向,主要是mix signal的电路设计,用planar的成熟制程。 无论哪个点都不算前沿。
c
capybara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5-02-12 12:00
这话说的,care个人收入的就不是真正热爱学术的了?感觉这就是道德绑架,不想给别人高薪就不给好了,还想pua人家用爱发电。事实就是,高收入才能吸引到顶尖人才,他们的贡献就是值得高薪的。

说的好,对学术界的pua太多了
B
Bloomwood
Baobao6518 发表于 2025-02-12 12:09
国内的那点把戏,就怕到时被弃之敝履

这话说的,不管在哪个国家,你要做不出好产品,市场抛弃你不是很正常吗?你要科研做的不行,学术圈混不下去就更正常了
B
Bloomwood
foreverf 发表于 2025-02-12 13:09
回复 1楼 千渔千寻 的帖子
读完了,没看到回国后到底什么工资, 听说国外回去的, 高薪一般只有3年, 以后和其他教授薪水一样。 捞钱的本事就看个人了? 比如卖连花清瘟的院士?

自己创业的吧?
b
baoermm
maaagiaaa2004 发表于 2025-02-12 12:49
回复 1楼 千渔千寻 的帖子
这种人如果给公司做咨询得一小时上千了。这个钱外人看不到。

肯定没有。
f
foreverf
Bloomwood 发表于 2025-02-12 13:39
自己创业的吧?

2020年,孙楠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芯片人才,解决中高端芯片技术难题,决定放弃在国外积累的资源,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全职任教清华大学
H
Harenough
清华大学碾压德州Austin
回去吃喝还有离父母近,多好的事。
f
feo
回复 17楼 layjohns 的帖子
认识这哥俩
焱焱
在德州等着被红脖州长打成间谍吗?
N
Namama

在大德州,这真心是要早点跑。。
要不然回国看个父母,到了学校就被当间谍查。。
e
ecnanif
China initiative 一出, 很多敏感专业的孩子已经大了的就回国了
g
giftedmatilda
美国大环境这么差,华人能人们该回回吧!金子哪里都发光。美国不值得留恋了。
g
gooog
千渔千寻 发表于 2025-02-12 11:45
难怪不愿意呆在美帝。
Nan Sun Associate Professor (+1 more job)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T) records show Nan Sun held multiple jobs between 2017 and 2020. One of the most recent records in 2020 lists a job of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a pay of $119,984.03. This is 106.0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pay for co-workers and 67.2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for government employees
https://openpayrolls.com/employee/nan-sun-4202
查到了,顶尖芯片专家孙楠(2017-2020)在德州奥斯汀分校的年薪为12万美元 https://newmitbbs.com/viewtopic.php?t=712870
顶尖芯片专家孙楠归国4年多研发50多款尖端芯片:赴美只为学技术
【文/观察者网 齐倩】孙楠,顶尖芯片建筑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终身教职兼国际知名芯片设计公司咨询顾问,2020年舍弃在美一切毅然归国,四年多来率领团队研发50多款顶尖芯片。
香港《南华早报》2月12日刊文称,孙楠是华人科学家归国潮中的一员,此前并未引起舆论过多关注。2月6日,清华大学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篇题为《哈佛归来,他在清华“带芯上岗”》的文章,让这位顶尖芯片专家和他的“报国芯”进入大众视野。
据介绍,孙楠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本科,2006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2011年,他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任教并组建科研团队,后于2017年获得终身教职。
在美十余年间,孙楠在芯片设计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行业顶级期刊《IEEE固态电路学报》(JSSC)和行业顶级会议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固态电路协会首次颁发的“新前沿奖”;担任过IEEE电路与系统协会和固态电路协会杰出讲师。
孙楠在美期间的照片 清华大学微博账号
此外,孙楠还曾担任英特尔、ADI公司等美国知名科技和半导体行业公司的顾问。他还曾担任JSSC和TCAS-I编委,以及ISSCC,CICC和ASSCC的技术委员会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孙楠至今共培养了27名博士生,有11人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
清华大学在文章中称,已在国外拥有成熟团队和丰硕成果的孙楠仍记得留学的初心,“要为自己国家做点事情”。2020年,孙楠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芯片人才,解决中高端芯片技术难题,决定放弃在国外积累的资源,辞去海外终身教职,全职任教清华大学。
2020年回国以来,孙楠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所研发的多项高性能电路设计技术已成功落地于五十余颗芯片产品中,在电网、高铁、工业测控、仪器仪表、电动汽车等众多重点领域实现了对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并在一些核心技术指标上超越了国外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世界的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增长的势头都很快,这要求我们的芯片创新及相关的技术转化要更快。”孙楠表示,他与团队将继续推进中高端芯片研发制造,“用更低的成本,做出更可靠、更高效的芯片,满足自主可控的需求。”
2023年,凭借在学术与科研领域的卓越表现,孙楠获得了“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24年,因在芯片设计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孙楠入选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名单。
谈及回国的原因时,孙楠表示:“出国就是去学技术。要怀着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和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团队学习交流 ,学成之后,将所学所得回馈给祖国。”

孙楠近照
《南华早报》提到,孙楠归国时,美国政府正肆意推行在学术界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2018年11月,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发起该计划,大举迫害华人科学家。目前,“寒蝉效应仍在”,大批在美华人科研人员仍“受到针对和疏远”。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不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自2022年出台“芯片法案”后,拜登政府通过施压盟国、打压中企等方式,多次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禁令。
但现实是,英伟达等美国半导体巨头通过为中国市场定制芯片等方式不断寻找变通之法,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呈现强劲的复苏态势。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DeepSeek AI应用程序横空出世,令西方媒体直呼“美国的制裁战略已被证明无效”。
就在西方国家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不断出台对华遏制措施的同时,中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等因素,使得中国对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这一趋势已得到多项分析的证实。《南华早报》援引数据称,中国顶尖科学专家数量已超越美国。研究发现,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顶尖科学家的数量有所增加,而美国的数量有所下降。
去年12月,顶尖美籍华裔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表示,中国科学家过去十年在美国受到严重歧视,“除了离开美国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最佳工作状态。
“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科学家表现出严重歧视,导致他们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防部申请研究资金时遭遇严重挑战,因为有人会说这些科学家可能会利用美国资金为中国谋利。”他同时指出,这种人才外流对美国来说是不幸的,因为这将会削弱其自身的研究能力。

请问现在回国容易能找到84万元人民币(等同于12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吗?
再加上医疗保险等,也就是年薪一百万人民币。
a
andolomeda
土MAGA说, we don’t need cheap foreign labor. Deport all H1-Bs!
y
yangcongtou
焱焱 发表于 2025-02-12 14:20
在德州等着被红脖州长打成间谍吗?

看隔壁贴,tenured 教授被逼退,紧急找律师那个。
h
huggingbear108
gooog 发表于 2025-02-12 15:32
请问现在回国容易能找到84万元人民币(等同于12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吗?
再加上医疗保险等,也就是年薪一百万人民币。

deepseek 之前应届开出来的都120万左右了 看行业吧
h
huggingbear108
gooog 发表于 2025-02-12 15:32
请问现在回国容易能找到84万元人民币(等同于12万美元)年薪的工作吗?
再加上医疗保险等,也就是年薪一百万人民币。

我的同学学财务有CpA之前四大 后面去了海航三线省会城市疫情前都年薪五十 如果理工科应该更高吧 去一线城市破百应该不是特别特别难
y
youyouzou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5-02-12 13:16
也许他是优秀人才,但不是顶尖人才。 从他的paper看了一下他的方向,主要是mix signal的电路设计,用planar的成熟制程。 无论哪个点都不算前沿。


你对他的要求 比 清华电子系 对他的要求 更高!
y
yangcongtou
youyouzou 发表于 2025-02-12 15:42

你对他的要求 比 清华电子系 对他的要求 更高!

s
sighaaaa
美国这边大砍研究经费,高校估计要大裁员,所有教授日子都不好过。接下去必然是科研人才流出美国,然后美国继续闭关锁国,包括给以色列打仗,继续消耗国力。
g
gooog
huggingbear108 发表于 2025-02-12 15:40
我的同学学财务有CpA之前四大 后面去了海航三线省会城市疫情前都年薪五十 如果理工科应该更高吧 去一线城市破百应该不是特别特别难

有人知道最近回国的牛人工资一般多少年薪?
另外,你说“去一线城市破百应该不是特别特别难” 你有招聘广告位置和链接,可以证明你的论点吗?
W
WhereSoulSettle
回复 1楼 千渔千寻 的帖子
"赴美只为学技术"这样的报道题目不坐实了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来美留学动机的指控?
s
sighaaaa
最近看国内同行(也都是美国回去的)招博后,工资都有30-40万人民币了,现在这个国内的经济状态,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工资了吧。看看 美国学术界的工资跟业界的比例,可见中国的科研一定会蓬勃发展。
x
xianzhiguo
Mmmmmmm
l
layjohns
sighaaaa 发表于 2025-02-12 15:54
最近看国内同行(也都是美国回去的)招博后,工资都有30-40万人民币了,现在这个国内的经济状态,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工资了吧。看看 美国学术界的工资跟业界的比例,可见中国的科研一定会蓬勃发展。

国内博后工资挺高的,按照消费水平有些比美国都多,要是学校提供临时住宿就更好了,当然了,最起码吃学校食堂不用做饭挺好的。缺点就是个临时职位,没法长久。
l
layjohns
焱焱 发表于 2025-02-12 14:20
在德州等着被红脖州长打成间谍吗?

不打成间谍,这么敏感的专业方向,进出美国都得小心,搞不好就进小黑屋
n
nakamoto
德州高校和政府机构对中国教授和专家进行人格侮辱。去中国要提前报备。在中国不能接受官方招待。做完讲座吃顿饭都有嫌疑。回美国后还要汇报在中国的行踪。只有中国,俄国,朝鲜,伊朗四国有这个待遇
千渔千寻
回复 44楼 youyouzou 的帖子
她应该海归
千渔千寻
回复 48楼 WhereSoulSettle 的帖子
美帝还逼着你学成了必须回去报效祖国。J1 F1什么的。
l
louaci
收入一方面,关键同样的人在中国和在美国受到尊重不一样啊
墨染云烟
layjohns 发表于 2025-02-12 12:02
“美国的制裁榜,就是中国企业的光荣榜” ——这句话用在寒武纪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2022年12月,美国将36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以限制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人们注意到,这36家公司 中,竟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寒武纪及其下属系列公司。 作为中国AI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寒武纪在业内有着“中国英伟达”之称。 面对美国的严厉封锁,寒武纪不仅扛了下来,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股价不降反升,两年来怒涨1000%,如今市值已超2700亿元。 寒武纪掌门人陈天石身价水涨船高,以700亿财富登顶江西新首富。 ● 陈天石 这个文质彬彬的80后小伙,与他的哥哥陈云霁,被央视盛赞:“他们打破了中国芯片长期跟随的被动局面。” 美国《科学》杂志也对两兄弟的研究不吝赞美:“这是发生在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少年班的“天才学霸” 稍稍对手机有些了解的小伙伴,大概都听说过华为的麒麟970芯片。 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智能芯片——麒麟970,这款芯片内置NPU (一种专为人工智能任务设计的处理器) ,以出色的性能,在当年的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腥风血雨。 搭载该款芯片的Mate 10系列手机爆卖1000多万台,华为也由此成为第一家把人工智能引入手机的公司。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麒麟970中的NPU,就是寒武纪提供的。 ● 华为麒麟970芯片 那时,寒武纪成立只有一年,这家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公司,一战成名,在业内名声大噪。 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是一对亲兄弟,两人都是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学霸”。 弟弟陈天石思维缜密,擅长战略决策,在寒武纪担任董事长兼CEO;哥哥陈云霁比弟弟大两岁,在幕后搞研究,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 一门两状元,共同创业,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科技巨头,这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 陈云霁、陈天石(右)兄弟 兄弟俩是江西人,出身于南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母亲在一所中学教历史。 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涵盖工程、科学、历史等领域,兄弟俩以读书为趣,从小就对科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哥哥陈云霁以优异的成绩,14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 1996年8月陈云霁(前排蓝衣)在少年班 弟弟陈天石不服气:平时一起吃一起玩,他能行,我 为什么不行? 于是,他以哥哥为标杆发奋学习,在16岁这年也进了科大少年班。 少年班的同学都很优秀,陈天石的成绩在班里只能排到中下游,这一度让他非常沮丧。 如今回想那段时光,陈天石倒觉得那段经历对自己至关重要,让自己受益终生: “和真正的学霸在一起,会养成谦虚低调的品格。” AI芯片的“先行者” 本科毕业后,陈天石继续留在中国科大深造,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硕博连读。 2010年,在陈天石读博的最后一年,他去了一趟北京,见到了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的哥哥陈云霁。 这次见面,彻底改变了陈天石的命运。 当时的陈云霁正跟随导师胡伟武博士,进行龙芯项目的开发。 胡伟武是中国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被誉为“龙芯之父”,我国第一款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就是由胡伟武带队研发成功的。 ● “龙芯之父”胡伟武 陈云霁每天被繁重枯燥的芯片测试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有时他就琢磨,如果用AI代替人工进行芯片测试,会不会是一种好的方法? 恰巧,陈天石研究的就是AI 。 兄弟俩的专业在这一刻找到了交叉点,他们认为一定可以联手做一些事情。 于是博士毕业后,陈天石追随哥哥,加入了中科院计算所。 ● 陈云霁和陈天石(右)双双加入中科院,挑战人工智能 兄弟俩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探讨研究,他们起初的想法是用AI辅助设计芯片,后来随着思路打开,他们冒出了一个非常前卫的设想: 做一款AI芯片,解决人工智能对算力的巨大需求。 那个年代,AI还没有大规模兴起,AI芯片更是一条全新的赛道。 由于项目过于冷门,兄弟俩连20万的经费都没能申请下来。 有人觉得他俩“不务正业”,半开玩笑地表示,这是一个无经费、无论文、无人问津的“三无研究”,劝他们赶紧放弃。 若干年后,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陈云霁仍无限感慨: 我们在一个学术界不认可、工业界不关心、难以发论文、难以申请项目的冷门交叉学科方向孤独前行,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 “寒武纪”的诞生 转机出现在几个月后。 2010年底,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场内部会议上,陈天石两兄弟汇报了AI芯片的构想。 与普通芯片相比,AI芯片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任务进行优化,具有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诊断等方面有着出色的性能和体验。 所领导被他们的想法打动,认为AI芯片很有前景,于是批准了 他们的项目。并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任命陈云霁为课题组负责人。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两兄弟带领团队,正式开始了AI芯片的研发。 ●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他们没有给项目起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用电脑的汉语拼音“DianNao”作为项目名称,低调且直白。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两兄弟在项目上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2014年3月,他们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上发表论文《DianNao:一种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机器学习加速器》。 论文发布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人工智能芯片领 域的“开山之作”,一举斩获了ASPLOS最佳论文奖。 这是整个亚洲学术界第一次在处理器架构领域获此殊荣。 紧接着,2014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全球首个多核深度学习处理器DaDianNao,这次的论文又拿下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ICRO的最佳论文奖,打破了该项荣誉一直颁给美国人的“传统”。 ● 陈天石(左)和陈云霁 陈云霁、陈天石不断产出的技术成果,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他们的论文被引用数千次,在业内名声大噪。 计算所的领导找到两兄弟,问他们能不能把当前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 两兄弟钻研芯片多年,自然知道从一张设计图纸到一枚真正的芯片,中间还需要经历怎样的煎熬。 但他们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带领团队干了起来。 他们把行军床搬到工位边,常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每一次芯片测试,都如同一次人生的大考。 “都是用时间和心血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我们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光鲜和神奇。”陈天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5年,他们的芯片成功流片 (即芯片试生产成功) 。 这枚小小的芯片,汇聚着兄弟俩和团队成员们的无数心血,也承载着中国AI芯片的希望。 以这枚芯片为原点,在计算所和风投资金的支持下, 2016年,寒武纪(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元,同时也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 兄弟俩将公司取名寒武纪,希望能开创一个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新纪元。 “中国AI芯片第一股” 寒武纪公司成立当年,便发布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寒武纪1A。 这是全球首款终端人工智能处理器,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设备、自动驾驶等各个领域。 ● 陈天石展示寒武纪1A芯片 他们与华为公司联手,将寒武纪1A集成在新一代移动芯片麒麟970中。 背靠华为这棵大树,寒武纪一跃成为芯片领域最成功的初创公司。 之后,陈天石两兄弟又带领寒武纪,陆续开发了一系列云端、边缘端和终端设备中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先后与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公司合作,为它们提供产品。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在芯片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2020年7月,寒武纪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 ● 2020年7月20日,陈天石(左一)带领寒武纪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靠近。 中国AI芯片的蓬勃发展,让美国嗅到了危机。 2022年12月,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单方面宣布,将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 美国发布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意味着, 没有任何一家美国企业可以向其出口产品、技术或服务;也没有任何一家非美国企业可以向其出口包含美国技术的设备或产品。 晶圆代工、封装测试……所有的一切都得国内自己搞。 美国的打压,极大地影响了寒武纪的供应链,给寒武纪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陈天石并未退缩,他率领团队成员积极应对,加大自主研发,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直到进入2024年,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日渐成熟,寒武纪才终于挣脱束缚,重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连年亏损的“A股股王” 2024年12月31日,A股涨幅排名尘埃落定,寒武纪以387%年涨幅,夺得“A股股王”称号,总市值达2800亿元。 这种增长态势,简直比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还猛。 不过,股价飙涨的背后,也充满了争议。 从2016年成立至今,8年来,寒武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计亏了50多个亿。 这种“拉胯”的业绩表现,与不断上涨的股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其实,寒武纪业绩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额的研发投入。 以2023年为例,寒武纪实现营收7.09亿元,而其全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1.18亿元,远远高于营收。 ● 寒武纪入不敷出,图片来源:松果财经 没办法,芯片实在太烧钱了。 陈天石顶着外界的质疑,坚持高额的研发投入。 因为在他看来,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中国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超车”,必须狠下一番功夫。 他绝不是一个冒进的人,稳扎稳打,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性。 他说:“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是把冷板凳坐热。” ● 陈天石出席活动 在传统芯片的赛道,我们由于历史原因,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正以让世界惊艳的速度,不断追赶并快速缩小差距。 甚至在一些核心技术上,中国企业已不再是追随者,而是正成为引领者。 陈天石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一定会诞生新的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学报|“创客”陈天石和爆发的寒武纪 [2] 科技日报|为AI装上中国芯的“双子星”——记寒武纪科技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 [3] 大众日报|一年亏损4个亿的寒武纪,凭什么成为“A股涨幅王”?

这种和华为绝对是国家队。要不然哪来的资金让你连亏八年。不过现在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也跟上来了。
c
copycat1691
有人知道最近回国的牛人工资一般多少年薪?
另外,你说“去一线城市破百应该不是特别特别难” 你有招聘广告位置和链接,可以证明你的论点吗?
gooog 发表于 2025-02-12 15:52

我同事刚tenure (旗舰州立) 回国去了大厂,年薪300万。但在考虑回高校,因为想创业,给他offer的那个高校年薪100万。一线城市。
p
pupper
感觉这么宣传,对美华不好
h
hijklmn
pupper 发表于 2025-02-12 20:13
感觉这么宣传,对美华不好

你搞错了吧,他是受害者,美国政府不迫害华裔或者中国籍教授,他们也不会走。。。
X
XiaoNanNan
没错
p
pupper
hijklmn 发表于 2025-02-12 20:24
你搞错了吧,他是受害者,美国政府不迫害华裔或者中国籍教授,他们也不会走。。。

理解他是受害者,但这么宣传,还没走的美华日子不是更不好过吗?
h
hijklmn
pupper 发表于 2025-02-12 22:04
理解他是受害者,但这么宣传,还没走的美华日子不是更不好过吗?

。。。。。。
m
mdwife
顶尖才12万? 开玩笑吧
C
Colud_F
sighaaaa 发表于 2025-02-12 15:54
最近看国内同行(也都是美国回去的)招博后,工资都有30-40万人民币了,现在这个国内的经济状态,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工资了吧。看看 美国学术界的工资跟业界的比例,可见中国的科研一定会蓬勃发展。

更何况中国大陆的物价要低的多。
而且中国大陆这种岗位,福利一般都比较好
g
gooog
copycat1691 发表于 2025-02-12 20:09
我同事刚tenure (旗舰州立) 回国去了大厂,年薪300万。但在考虑回高校,因为想创业,给他offer的那个高校年薪100万。一线城市。

没听说哪个一线高校给100万的。



s
snowbirds
不回国也得离开德州,德州大学的华人教授,回家探亲都很麻烦,要申请审批才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