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雍正最聪明的儿子,装了一辈子糊涂,却保全自己与子孙的富贵

A
Adalalal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权争斗是十分常见的事件,而利益与风险成正比,所以其中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一旦爆发皇权争斗往往伴随着你死我亡的解决。
不同势力为争夺皇位而展开角逐,内部之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分裂朝廷和官员,造成政府的混乱和无法有效治理国家的局面,更会造成兄弟之间手足相残。

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过也有一些人比较清醒,甚至自己与皇帝之位没有缘分,打小就开始摆烂、装糊涂,却保全子孙的荣华富贵,这个人便是雍正的儿子弘昼。
先来看看一首诗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上述这一首诗词的主题意思很简单,就是想要把酒言欢、及时行乐,将一个纨绔子弟、二世祖的形象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诗词的作者便是弘昼。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这一首诗更是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因为它成全了与弘历的兄弟之道,维护了与乾隆的君臣之道,同时也保全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中的六王爷,也就是刘罗锅的老丈人,就是以弘昼为原型塑造的,将“一问三不知”五个大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上面那一首诗虽然没有流传千古,但也不是一个纨绔子弟能够做出来的,弘昼多多少少肚子里有一点墨水,既然如此为何会选择装傻呢?原因就四个字“皇权争斗”。
弘昼是雍正帝的第五子,出生于康熙五十年雍亲王府,从幼年成长为少年期间刚好目睹了一件大事,即九子夺嫡。
最早期胤礽是康熙年间的太子,但因为种种缘由先后两次被废,当时康熙已经老迈不堪、太子之位空悬,一时间九个儿子参与储君的争夺战中。
在此次争夺战中,每一个阵营相互攻讦、相互陷害,最终的结果四阿哥胤禛更胜一筹成为皇帝,即清世宗雍正。本以为九子夺嫡到此已经结束,其实才刚刚进入高潮,后期雍正对自己的兄弟一一清算。
康熙四十七年,三阿哥胤祉告发胤禔魇咒太子谋夺储君之位,康熙大怒直接对胤禔被削爵囚禁。雍正继位后胤禔仍未获释,以至于最终老死于囚禁之中,仅仅只有63岁。
废太子胤礽也遭受同样的命运,他被康熙废除后遭到囚禁,雍正继位后也没有将其释放,51岁那年便死于咸安宫。
胤祉是三阿哥,曾经也试图争夺过太子之位,可半路便觉得自己希望渺茫逐渐退出争斗,之后一直在闭门修书。然而,雍正继位后依然没有放过这个兄弟。
不断对他进行打压,先是让其去为康熙守陵墓,后来干脆期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结局也没有获得善终。

八阿哥一党的结局是最悲惨的,首先是八阿哥胤禩自己,雍正登基之初曾担心他铤而走险,进行一系列安抚八爷党成员的行动,当他地位稳固后果断处置了这个八弟,削其爵位并将其囚禁至死。
类似命运也降临在九阿哥胤禟身上,他因支持胤禩而被雍正削爵囚禁,最终惨死于囚禁之中。
十阿哥胤䄉不满雍正登基,多次与其对立,还拒绝护送蒙古活佛的灵龛,更是引发雍正皇帝的不满,同样也被削爵囚禁。
同样悲剧的还有十四阿哥胤禵,他与雍正虽然是一母同胞,可依然没有逃脱对方的处罚,一辈子被软禁在康熙皇帝的景陵,直至乾隆时期才恢复自由。
自家兄弟之间的斗争
你以为弘昼只是目睹了父辈之间的争斗吗?其实不然,自家兄弟也为了皇权斗得你死我活。
在清朝的历史上,乾隆皇帝堪称天之骄子,从小就被康熙内定为继承人。
根据历史的相关记载,康熙皇帝第一次看到10岁的弘历,百年被其一身的学问和气质所震撼,宛若看见年轻时的自己,随后便一直带在身边教育。
有人说雍正能够获得康熙刮目相看,得益于自己的儿子,所以拥有“大贵之相”的弘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被隔代内定为皇帝的继承人,就好似明朝时期的朱棣、朱高炽与朱瞻基一样。
权力会使得一个人的双眼被蒙蔽,雍正的三子弘时便是如此,清朝官方历史对弘时的事讳莫如深,雍正时期的实录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提到,主要就是因为夺嫡一事。
《清皇室四谱》记载:“皇三子弘时……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

原因也非常简单,雍正很早便将弘历内定为皇帝的继承人,可惜弘时却不服气,私下里一直使用阴谋诡计暗害兄弟,甚至还与自己的叔叔们合作来夺权。
在这样的情况,雍正认为若是不阻止儿子的行为,很可能会出现自己那一辈人的惨剧,于是便将他“削籍处死”,这一幕同样也被弘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弘昼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纯懿皇贵妃,出身为王府格格,背景也算不弱。能够做出上述那一首诗,可见其文化能力也不弱,完全有与弘历一较高下的资本。
然而,从小便目睹雍正皇帝与皇叔之间争夺皇位的场面,还见证兄弟之间的争斗,对于宫廷的尔虞我诈深有体会,与其为名为利不如潇洒一生,于是便采取避世的生存方式,主打的就是一个字“装”。
平时玩世不恭、嗜好饮酒,若是放在平常人家可能会被骂为败家子,可身处皇家却安之如怡,也能避免各种明里暗里的危机,这种生存之道堪称一种人生艺术。
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父亲也曾给他过实权,可弘昼却对此没兴趣,平时罪喜欢玩的就是“活人出殡”的游戏,而且还玩的非常大。
《雍正王朝》中就由这样一幕,弘昼不单单要求自己府中的人哭泣,还会让和尚道士来超度念经,有时候甚至会邀请大臣前来参加自己的葬礼,美其名曰“生前不享受,死后听不到”。
府中的一身缟素,宾客则带着厚礼而来,弘昼则一边看自己的热闹一边吃着祭桌上的酒肉,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大事大”。
对于此事雍正皇帝不仅不管不问,反而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让他与弘历一起主管苗疆事务。
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登基,本以为弘昼没了父亲这个靠山会收敛一些,可对方却不知道收敛二字如何来写,所作所为更是过分。
当着皇帝的面打朝廷命官
乾隆帝即位后对这个皇帝十分爱护,甚至还把父亲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他,一时间弘昼成为全京城最富有的人。与此同时,他也依仗哥哥的庇护更加肆意妄为、骄矜狂妄。
在一次隆重的朝会上,弘昼与军机大臣讷亲发生一场小争执,情绪激动的他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令众人大为震惊。
乾隆皇帝亲眼目睹这一幕,但却没有责备弘昼,也没有出声制止,好似认可弟弟的所作所为。
要知道,弘昼的举动不仅是对军机大臣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朝廷规矩和礼仪的蔑视,乾隆皇帝却选择沉默,其态度让人费解,以至于文武百官以后见到弘昼都躲着走。
弘昼所作的出格的事情何止这一件,然而乾隆都选择原谅,哪怕是忤逆自己的意思也只是象征性训斥一二,并不会对弟弟事实行严厉的制裁。
乾隆初年弘历命弘昼参与议政;乾隆四年命弘昼管理雍和宫,之后又被授为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十八年更是被提升为议政大臣,可以说是清廷权倾一时的人物。
根据历史的记载,乾隆帝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很不错:朕弟和硕和亲王、秉性纯诚。持躬端恪。髫年共学。友爱实深。自备为亲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庆。棣萼言欢......

在古代能够成为一国的皇帝,哪一个人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弘昼装傻充楞难道看不出来。
雍正皇帝看出来了,但为了保护他与弘历之间的兄弟情选择默认这一切,甚至为了弥补儿子的牺牲还给与相应的补偿。
乾隆皇帝自然也看出来了,所以为了弥补这位弟弟选择维护,同时也可以彰显自己作为兄长的宽容大度。
弘昼也知道父亲、哥哥都知道自己在装糊涂,但却又“难得糊涂”,主打的就是一句话“只要我不愿意醒谁都叫不醒我”。
无论是九子夺嫡兄弟反目,还是弘时与弘历之间的手足相残,其根本都在于一个字“争”,即对于皇帝之位的争夺。
弘昼早早看透世事无常、世态炎凉,糊涂王爷采取糊涂的“避”与“让”的策略,最终潇洒一生还保全子孙后代的富贵,有时候“愚”才是真正的“智”。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来源:左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