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10-30 21:20回复 186楼 芳芳圆圆 的帖子 繁花编剧改编得面目全非了。 孽债当年很火啊,还有普通话版和 沪语两个版本,演员也以上海演员为主。渴望是室内剧,刘慧芳也过于理想化。 孽债的作者是叶辛啊! 当年的蹉跎岁月 也很好。
baohu_suk 发表于 2024-11-03 09:14 我儿子就是第二个栋哲!除了聪明不像,调皮方面一个德性!我已经被气的肝出问题了!
baohu_suk 发表于 2024-11-03 09:30 孽债拍的是真好。繁花,只能呵呵。
page394 发表于 2024-11-03 09:42 繁花把上海拍成香港。。。。
看到12了 天呐, 范丞丞演的是什么啊 …..他自己不觉得丢脸吗…. 像他这种完全不会演戏的,也很少见。 lovejames 发表于 2024-11-02 22:32
page394 发表于 2024-11-03 09:42 长得像吗,长成那样啥都可以忍, lol.
baohu_suk 发表于 2024-11-03 09:54 咋说呢,没有最小的栋哲可爱,但比栋哲2.0可爱一些
久久爱好像还行。至少我看的时候范丞丞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好或者不好的感觉。 这个剧从教室被什么佳叫出来简直傻的冒泡。不是憨厚,是傻。 当然不排除这角色的确不好演,要演出书卷气,学究气,憨厚气,少年气,正直气,迂腐气,憨而不傻。 我觉得也许那个御赐小仵作的王爷可以。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00:36
daydreaming 发表于 2024-11-03 11:33 繁华刚出来的时候,全是表扬,一有负面声音, 就说你没品味, 没格调, 欣赏层次低。 当时为了追上大众审美,努力看了两集,实在坚持不下去。 不喜欢故事的处理方法,特别浮夸,时髦说法是悬浮?感觉是港片的那种一惊一乍的处理手, 觉得王家卫水土不服。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10:21 回复 591楼 的帖子 当年繁花出来我说上海我一直感觉无论什么年代都是明媚的鲜亮的,蓬勃向上的。结果拍出来黑乎乎的。感觉全是室内摄影棚拍摄,没有实景,没有室外,没有太阳。我是真的不喜欢王家卫的调子。要是花样年华一个年代伤感剧你这么拍也就算了,繁花这么拍很不舒服。我接触的上海人,以及看过的上海影视剧没有这么颓的。 然后被骂了。说我不懂。。 也许他就是要拍出一个黄河路盛极而衰的样子?但是这样又是怎么过的审?感觉他明面上拍上海,实际就是在说香港。。。
daydreaming 发表于 2024-11-03 11:39 我们观众看着范丞丞的表演这么生气, 不知道剧组的导演,工作人员,都是啥感觉。
.Cheers. 发表于 2024-11-02 20:50 看了第一集,七十年代末,长江以南,我没见过女人不上桌,拿不准剧里是不是特意刻画女主的忍耐。剧里群演讲的倒是苏州话,蒋欣蹦的两句却是上海话,,,,这剧我主要看场景的年代感,闫妮骑三轮车的样子真像我妈,我妈吃的了苦,好在没受过大的气。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00:36 久久爱好像还行。至少我看的时候范丞丞没有什么很强烈的好或者不好的感觉。 这个剧从教室被什么佳叫出来简直傻的冒泡。不是憨厚,是傻。 当然不排除这角色的确不好演,要演出书卷气,学究气,憨厚气,少年气,正直气,迂腐气,憨而不傻。 我觉得也许那个御赐小仵作的王爷可以。
我想我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你是一条河, 池莉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写女儿因为母亲偏心而恨母亲的。写得非常有生活气。因为这篇小说我成了池莉的粉丝,看了她好几部作品。她描写的都是武汉的生活,非常接地气。结果她某篇小说影视化时改成上海背景,作得不得了…搞得我烦死海派剧了。 芳芳圆圆 发表于 2024-11-03 12:06
就是炫技吧。 不过演员选的不错,胡歌唐嫣,可以当A股警示录看。 page394 发表于 2024-11-03 11:37
芳芳圆圆 发表于 2024-11-03 12:06 我想我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你是一条河, 池莉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写女儿因为母亲偏心而恨母亲的。写得非常有生活气。因为这篇小说我成了池莉的粉丝,看了她好几部作品。她描写的都是武汉的生活,非常接地气。结果她某篇小说影视化时改成上海背景,作得不得了…搞得我烦死海派剧了。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12:34 池莉算不算早期女权作家?女性觉醒启蒙? 我也许完全记错了。因为实在是年代太久远了。我刚才查了查,可能叫小姐你早。不确定。 其他的情节我都记不清了。女主人公是一个工程师或者别的高级白领,有地位有能力有样貌的中年女性。她回家发现丈夫在和小保姆搞在了一起。小保姆就是年轻,甚至都不漂亮。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就是这个小保姆也许耳朵后面都没有洗干净,但是中年丈夫就是因为这么一个人背叛了女主。当年看的时候很震撼反正,和我以往接触的三观都不同。男人竟然能这么恶心。
对对,就是这部,名字忘了,内容很震撼。结果影视化让海派作毁了,气死我。 池莉小说里的女性,不管什么社会地位,都是很独立很顽强也很接地气的 芳芳圆圆 发表于 2024-11-03 12:57
sunnyStore 发表于 2024-11-03 12:48 池莉的生活秀对我影响非常大, 她的故事充满了武汉的气息,什么温度计暴表,轮渡,还有口头禅。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12:48 这栋哲挨打,邻居们的反应可把我笑死了。。。混合双打 鹏飞原来内里也是个栋哲。早年那个我把声音开大一点,打呼噜不干扰我,就初露端倪,但那时候我以为是孩子刚看到电视,太兴奋了。现在看,这也是个人物。这半桩子孩子演得也挺好的。
池莉啊,一个被低估的作家,她有驾驭文字的天赋。 baohu_suk 发表于 2024-11-03 13:37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13:43 生不逢时。。。当年貌似六六更火爆。 也许当年家庭题材社会题材比女性题材的关注度要高很多。池莉还是太超前了一些。 我看的也不多,年代久远。就是觉得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有一种在对男性绝望的基础上的强大的独立感。这,不就是现在这些女脱口秀演员们么?
baohu_suk 发表于 2024-11-03 13:42 皑皑,我感慨一下,庄老师也终于碰到了不打不行的孩子。心里平衡了。所以,好孩子都是天生的,淘气的孩子就是来讨父母债了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11-03 14:20 回复 619楼 的帖子 看过池莉早期的作品: 烦恼人生( 她应该是从这部小说走上文坛的),不谈爱情 ( 这部也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 来来往往 ( 濮存昕和许晴主演 ),太阳出世 ( 这篇我个人最喜欢,最接地气儿 )后来的什么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简直成了错字错句大全:)她也成了文坛四大俗之领军人物 ( 另三位是贾平凹,莫言和刘震云 )和“流水线式商业化写作”的典型代表。 最最震撼的令人目瞪口呆的是 云破处。 不信的话,读读看。
crab7 发表于 2024-11-03 15:33 这个剧是不是拍了放在那里几年才拿出来放的?关晓彤里面真的是小姑凉的样子, 现在不要说大菇凉了, 说大妈都有人信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14:06回复 621楼 whooooever 的帖子 也许就是这样六六当年接受度高吧。大家一看到什么房价,婆媳关系,凤凰男,就上头了。但是对独立女性兴趣不大,甚至认为失婚失爱的女人(别管本身事业多成功)是loser
page394 发表于 2024-11-03 15:59 六六之前,就八十年代,有个电视剧叫篱笆女人和狗,不知道有没有和我这样岁数的人记得。 反应了那个年代的道德观。 女人真难啊。 一家兄弟几个,挣钱的那个给自己家花钱都不行。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11-03 16:11 回复 635楼page394 的帖子 当然记得,就是在我的家乡大连的郊区拍的,主题歌 山不转水转 是那英演唱的。田承仁先生已经去世了。 女主枣花的扮演者曾经在渴望里扮演王沪生的初恋,两人被迫分手后沪生才和刘慧芳结婚的。 不过篱笆女人和狗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是,故事发生的年代,已经很少有不分家的兄弟们一大家子还生活在一起的。
sunnyStore 发表于 2024-11-03 16:31 刘烨? 对对对,从篱笆,女人和狗 到池莉的 生活秀 是走出了1/2 然后从池莉的 生活秀 到 六六的 双面胶,就是完全走出来了。 大意就是你家的事干我屁事,少到我面前来指手划脚。 来来往往,生活秀 与 双面胶 都有很大的时代意义。代表女性作为妻子思想的转变。
page394 发表于 2024-11-03 16:37 我觉得就是那个时代主旋律,规训女人。 还有啥五好家庭,道德上pua 吧。渴望那个剧一样的。
相見恨晚 发表于 2024-11-03 17:21 大家讨论得好沉重啊! 说点轻松的 今天两家打孩子的桥段包括左邻右舍的的蛐蛐太有意思了 还有筱婷监督栋哲写检讨那段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有一年暑假回中国 我儿子(大约7岁多)不知道吃了什么肚子不适 把刚吃的早饭吐了 家人就说先在家观察半天 可以喝水 如果饿了 就给一块苏打饼干 至少半小时给一次 然后让比他大一岁的小表姐看着 这半天 我儿子一直叫唤肚子饿 想吃乱七八糟的零食 还嚷嚷说 “你们想饿死我呀” blablabla 小表姐严格遵守我们的指示 只给他一块苏打饼干 而且看着钟 至少间隔半小时才给下一块 就这样熬到中午 我们才允许儿子开始喝点粥啥的 ~~~ 觉得我那外甥女和筱婷一样 都是乖乖女 很认真很听话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11-03 17:23 前面几位MM对池莉的认知和阅读,应该只是她早期的作品,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2003年,池莉的新作 有了快感你就喊 在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上出尽风头。 一位出版社的老编辑不相信池莉会写这样的书,于是亲自给她打电话: 池老师,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有人假冒您的名字出了一本俗不可耐的书。 是吗? 书名叫什么? 有了快感你就喊。 是的,就是我的新作,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其实从那年开始,池莉的小说就越发地媚俗,打着平民立场,作品中的脏话数不胜数。 光 看麦娘这篇小说,WOKAO 就出现了17次。敢问这位著名女作家,敢不敢把这部小说让自己的孩子读?? 池莉的小说,总是受欢迎的。只要是她写的东西,一旦发表,要么得奖( 有一篇获奖小说被原作者,一位记者指出抄袭),要么被改编成影视剧,绝不会是悄然无声,无人喝彩的。这也很正常,她的小说,似乎很了解市井人民的“烦恼”,似乎写出了他们“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无奈。 但是,这是假象,因为这些烦恼和无奈离真正的人生实在太远,离沉重而纷乱的现实生活,也太远。池莉的写作,属于温吞吞轻飘飘的那种: 既不大喜,也不大悲; 既不大怨,也不大怒。既没有深刻的思想和凌厉的锋芒,也没有成熟的技巧和圆熟的语言。她带给读者的,是逃避今天的幻想,而这种关于未来的幻想,虚妄而又渺茫,具有白日梦的性质。 比如让她成名的 烦恼人生的结尾: 男主印家厚对自己说: 你现在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话,于是他就安心入睡了。 这种自欺欺人式的自我安慰,幼稚而虚假,与其说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如说是出自作者自己的不敢面对现实的想象。 如果说早期几篇还是真诚的,那么中期的写作,就被市场绑架,被体制挟制,成了一种异化的写作,一种“社会订货”性质的,“流水线”上的写作。
相見恨晚 发表于 2024-11-03 18:02回复 647楼 doublemint 的帖子 已经不想看图南的戏份 更喜欢看大人(甚至包括邻居)和几个小朋友的戏份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11-03 19:01 回复 656楼 的帖子 我绝对没有说作家不可以写底层女性,妓女之类的人物,托尔斯泰写过复活,曹禺的翠喜,李碧华的霸王别姬,老舍的月牙儿,很多的文学经典。他们写得都很温柔而克制,没有那么多自然粗俗原生的语言( 不是所有现实中的语言都要照搬到作品里的),这里有个delivery 和取舍的问题,是作家的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您说的那个情节应该是这一段: 有必要把清洁工的话这样写出来吗? 这里的男主卞容大与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又有何大的不同吗? 池莉的小说自我克隆/ 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她这种重复自我,是她严重脱离生活的明证。在有了快感你就喊的写作日记中她写到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只好焚香,求助于上帝,保佑她写出好文章来。作家没有了生活,就只能硬写,最后沦为“流水线”式写作。就像她自己在看麦娘中的比喻: 一锅热气腾腾的烂粥- 粗,乱,小,平庸。 池莉是一位聪敏而乖巧的作者,她很能领会读者喜欢什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池莉给读者奉献了一批都市传奇: 来来往往,小姐你早,口红,惊世之作,etc,这些作品的人物已经不再是为生存奔波的小人物,而是在商场搏击的新式英雄,金钱英雄。在她的笔下,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暴富赤贫的人物,复杂的男女情感,那是应有尽有。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都市传奇: 抢劫银行,高楼爆破,商品传销,电脑犯罪,开公司,突然继承遗产,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池莉由市井生活的仿真写实过渡到都市生活的金钱传奇,朝通俗文学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我最无法容忍的是她作品语言的粗糙杂乱,错别字,病句丛生,有时甚至常识错误,根本不具备好作家的基本功。( 她还没到错别字成了通假字,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级别)
doublemint 发表于 2024-11-03 16:58 回复 637楼 的帖子 网上说到女性困境,就有男人嗤之以鼻,拒不承认。 然后今天看到一个场景模拟视频,在工作面试的时候尝试问男性一些只有对女性才会问的问题,比如你平时上班可以化妆吗?男应聘者直接拒绝,我一个男人为什么要化妆比如,生了孩子以后要喂奶要照顾孩子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应聘者回答,我老婆会做这些事情啊,我可以全心全意工作。比如, 晋升机会当然有,但是你的性别会对你的晋升管理层有影响,应聘者笑了,说我的性别不占优势?不是吧。 所以,他们什么知道,并不是没看见没在意没有关注到,而是作为既得利益者,根本不想听不想看也不想承认这些事情而已。但是你要是当面指出了你这人重男轻女,那对方就会恼羞成怒,说你造谣污蔑,不大闹一场决不罢休。
sunnyStore 发表于 2024-11-03 20:38 我其实在想一件事情, 如果是庄老师这样的人,他会对曾经给妻子和女儿眼色看,曾经对她们不足够好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心存愧疚吗? 还是庄老师觉得自己就没有错过? 我觉得是后者,因为庄老师顶多觉得他爸妈对妻子,女儿有些不地道。但是他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但所有的问题其实是庄老师造成的。 如果他不会因为自己父母的事情给妻子女儿脸色看,不会有一有钱就想着往父母那里送。很多的事情其实是庄老师造成。
IjiaU 发表于 2024-11-03 20:55 我也不认为他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他会觉得自己夹在中间很不容易,觉得妻子女儿不体谅他
相見恨晚 发表于 2024-11-03 20:57 回复 668楼 的帖子 所有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有时候可能需要几代人 愚孝庄今天能直接对老婆说她去年抵制仨小子入住是对的 已经是进步了 小说后面他不是与原生家庭进行了切割 我也希望他能够向老婆诚恳道歉 但事情不可能超出角色的底层逻辑 否则就不真实了 现在图南才是让人看着着急呢 毕竟他是年轻一代 大家对他的期待不一样
相見恨晚 发表于 2024-11-03 21:37 回复 677楼 的帖子 明白了 你在说夫妻感情 关于这个 我前面曾说过 林宋夫妻是作者送给庄家的天使 也是送给读者和观众的天使 我不能说没有 但真的很稀有 即使是现在 MM记得宋跟林说 她在和他一起“打”栋哲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 我想是表达更爱林的意思 原话不记得了 反正就这么个意思 (抱歉我在外面 不去查原话了 🙏) ~~~ 这样美妙的默契不是所有夫妻能达到的 但心向往之
相見恨晚 发表于 2024-11-03 21:15回复 674楼 零落一身秋 的帖子 对 幸亏来了个学习成绩不好的鹏飞 辅导得让他有挫败感 否则他可能还不一定意识到呢 还以为儿女学习好都是他的功劳 但是 公平的讲 他是老师 即使在那个没有高考的年代 老师还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所以庄家儿女从小一定受到要好好学习的熏陶 当然还加上要听话的要求 ~~~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
.Cheers. 发表于 2024-11-03 21:53 我才看到第九集,乱入一下你们的讨论。其实还是教育的结果,像黄玲这样爱孩子非常耐心细腻的,孩子就会听话,就会接受家长的价值观。 黄玲拒绝庄家子侄住进来这场戏好精彩,各方反应非常真实。我很喜欢庄家女儿对哥哥说的,妈妈为了他们和爸爸家吵,他们得站在妈妈这边。从每个人自己的立场出发,很难说谁是十分错或十分对,但事已至此,这时候不支持妈妈,对付出巨大的妈妈会是很大的伤害。大立场要站对,细节还可以尽量从中回还,这女孩子做的挺好。
IjiaU 发表于 2024-11-03 22:18 我真是不能同意教育论,不少温柔细腻的妈也养出了熊孩子 看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定要样本够大,最好是家里几个孩子的,就知道先天因素的厉害了
孽债拍的是真好。繁花,只能呵呵。
长得像吗,长成那样啥都可以忍, lol.
繁花把上海拍成香港。。。。
你说的太对了!没有文化底蕴的上海,哪里还是上海!
fcc一出来毁了我心里的图南啊,还有栋哲的大演员也让人出戏得很啊
咋说呢,没有最小的栋哲可爱,但比栋哲2.0可爱一些
mm 好福气啊😃👍
当年繁花出来我说上海我一直感觉无论什么年代都是明媚的鲜亮的,蓬勃向上的。结果拍出来黑乎乎的。感觉全是室内摄影棚拍摄,没有实景,没有室外,没有太阳。我是真的不喜欢王家卫的调子。要是花样年华一个年代伤感剧你这么拍也就算了,繁花这么拍很不舒服。我接触的上海人,以及看过的上海影视剧没有这么颓的。 然后被骂了。说我不懂。。 也许他就是要拍出一个黄河路盛极而衰的样子?但是这样又是怎么过的审?感觉他明面上拍上海,实际就是在说香港。。。
觉得史彭元也许可以。抓娃娃里就是个学霸,又有点憨。有风,漫长的季节都演得不错。还演过隐秘的角落。年纪也轻,少年感足。就是不知道工作后的情节是不是撑得起来。
感觉年轻一点的知否小公爷也行。很有那种善良又懦弱的迂腐劲儿。也是往那一站就很吸引女孩子喜欢,一双忧郁的大眼睛。看着就感觉这婆家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有憨种情种去闯了。甚至哪怕后期他变成他爹这样的愚孝男,我觉得也很顺。我当年看知否的时候就是这么看小公爷的。当然朱一龙演一个幡然悔悟的爱妻好男人也没问题。
我看网上评价的就是,图南娶了媳妇,突然就体会到妈妈的不容易了。这很想让我说一声,啊呸! 表面看也许真的是幡然悔悟了,但是是不是也有点终于找到一个尽孝的代理人了。
就是炫技吧。 不过演员选的不错,胡歌唐嫣,可以当A股警示录看。
MM说的真好,上海的那个阶段,我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繁华那个调调,真的不是上海
他们为了钱,可以忍......
你没看见不代表没有啊.... 我们家长江以南,女人小孩不上主桌,男人一桌,小孩有时一桌,女人有时一桌,女人过年的时候by default 蹲在厨房做一天的饭,给来拜年的人吃。我说的是九几年的事情,我们是N线小城市。
我也喜欢小吴作的男主王子奇,是聪明的长相
池莉算不算早期女权作家?女性觉醒启蒙? 我也许完全记错了。因为实在是年代太久远了。我刚才查了查,可能叫小姐你早。不确定。 其他的情节我都记不清了。女主人公是一个工程师或者别的高级白领,有地位有能力有样貌的中年女性。她回家发现丈夫在和小保姆搞在了一起。小保姆就是年轻,甚至都不漂亮。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就是这个小保姆也许耳朵后面都没有洗干净,但是中年丈夫就是因为这么一个人背叛了女主。当年看的时候很震撼反正,和我以往接触的三观都不同。男人竟然能这么恶心。
繁花关于上海证劵发展史那块还是挺不错, 其它部分就是港剧部分。 我还是挺喜欢它的,作为股市发展史科普片。
池莉的生活秀对我影响非常大, 她的故事充满了武汉的气息,什么温度计暴表,轮渡,还有口头禅。
鹏飞原来内里也是个栋哲。早年那个我把声音开大一点,打呼噜不干扰我,就初露端倪,但那时候我以为是孩子刚看到电视,太兴奋了。现在看,这也是个人物。这半桩子孩子演得也挺好的。
我感觉股市那一块,大时代和股疯登峰造极了。但是这毕竟是我不太了解的年代和领域。也许是先入为主。而且那两个是聚焦在小人物普通人身上,也许更有代入感。
对对,就是这部,名字忘了,内容很震撼。结果影视化让海派作毁了,气死我。 池莉小说里的女性,不管什么社会地位,都是很独立很顽强也很接地气的
这么炸裂的小说居然影视化了?不过现在翻回头看早年的影视作品其实观念先进的很多,只不过小时候就顾着台湾偶像剧了,完全没注意过。 我只记得来来往往,其实也没怎么看,不过也有可能是和牵手搞混了。我分不大清这两部剧。反正印象都是都是小三挺出彩,男人很无奈,原配很憋屈。
池莉啊,一个被低估的作家,她有驾驭文字的天赋。
没想到在小巷人家里面又碰到了喜欢池莉的姐妹们
皑皑,我感慨一下,庄老师也终于碰到了不打不行的孩子。心里平衡了。所以,好孩子都是天生的,淘气的孩子就是来讨父母债了
生不逢时。。。当年貌似六六更火爆。 也许当年家庭题材社会题材比女性题材的关注度要高很多。池莉还是太超前了一些。
我看的也不多,年代久远。就是觉得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有一种在对男性绝望的基础上的强大的独立感。这,不就是现在这些女脱口秀演员们么?
个人认为池莉和六六不是一个段位的。池莉作品的深度和高度是六六达不到的。六六更接近今天的网络写手。
想起来读高中的时候,班上的调皮男孩子,也把老师逼急了动过手的。
也许就是这样六六当年接受度高吧。大家一看到什么房价,婆媳关系,凤凰男,就上头了。但是对独立女性兴趣不大,甚至认为失婚失爱的女人(别管本身事业多成功)是loser
看过池莉早期的作品: 烦恼人生( 她应该是从这部小说走上文坛的),不谈爱情 ( 这部也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 来来往往 ( 濮存昕和许晴主演 ),太阳出世 ( 这篇我个人最喜欢,最接地气儿 )后来的什么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简直成了错字错句大全:)她也成了文坛四大俗之领军人物 ( 另三位是贾平凹,莫言和刘震云 )和“流水线式商业化写作”的典型代表。
最最震撼的令人目瞪口呆的是 云破处。 不信的话,读读看。
池莉的作品有“深度”和“高度”? 我们读的可能不是同一个池莉:)
有道理,和她当时battle的是王安忆。王安忆的妈是茹志鹃,结果大家都很捧臭脚。其实王安忆是完全没有灵性的所谓作家。池莉的小说真的是给我打开了别样的世界,和张爱玲像又不像。这个世界上有好的作家,但是对文字运用有天赋的作家很少。
至于六六,已经是池莉的晚辈了,我没看过她的文字,因为小说内容上已经不高级了。
那个时代还有方方,毕淑敏,但我个人觉得比池莉是差火候的。
太阳出世我印象也很深
我都没怎么看。影视化的也许看看。大热的金庸古龙琼瑶王朔看看。其它大部分取决于今天我的同学借给我什么书。哈哈哈哈。有名有姓的我其实都印象不深了。感觉我们真情实感追的是什么痞子蔡啊,今何在啊这种。看完还能讨论好久,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那种。能看个三毛甚至席娟我们都已经觉得在看正书了。看得最多的都是学校旁边的那些千篇一律的破言情小说,又土又黄的。 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不然小黄书都不看
云破处我好像没看,要去看看。 池莉就是那种让你觉得多了一双眼睛看世界的感觉,自己看不到也没有体验的生活,让她活生生的摆在你面前,那些明明距离你很远的人,能让你深深共情。
我刚查了一下,今年一月份杀青,一共拍了110天。 关晓彤颜值我是很服气的,好看不好看个人看法,但是至少纯天然,一看就是原装脸,和那个年代不违和。至于气质和演技,虽然我觉得她不适合这个角色,但是等看到了再说。
女孩子是,小敏,姗姗和筱婷?还有后面的李佳? 小敏没有存在感,完全没印象。姗姗已经是成人演员了,我很不喜欢的长相。筱婷还是少女。李佳估计不是重要角色,长得顺眼但是没特色,标准supporting role的样子。
六六之前,就八十年代,有个电视剧叫篱笆女人和狗,不知道有没有和我这样岁数的人记得。 反应了那个年代的道德观。 女人真难啊。 一家兄弟几个,挣钱的那个给自己家花钱都不行。
当然记得,就是在我的家乡大连的郊区拍的,主题歌 山不转水转 是那英演唱的。田承仁先生已经去世了。 女主枣花的扮演者曾经在渴望里扮演王沪生的初恋,两人被迫分手后沪生才和刘慧芳结婚的。
不过篱笆女人和狗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是,故事发生的年代,已经很少有不分家的兄弟们一大家子还生活在一起的。
池莉与六六是不同年代的人。 池莉自己知青十年。 池莉的来来往往是我读到第一本池莉的书,后来池莉文集我买全了。 一位师姐结婚,我买了池莉全套给她,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防止师姐傻白甜别被骗了。 池莉的生活秀是我从完全不懂世事,到开始尝试感受圣火柴米油盐的转变。 池莉身处的年代女性还有渴望中旧时的女性的1/2,寻求的是女性的韧性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包括潜规则下求人办事。 她刻画的故事可以当正剧拍,类似来来往往。她的作品注重女性在一次次事情下的成长。
六六的以双面胶出名,里面其实就是家庭冲突的,其中女性在生活中打拼得部分非常单薄。有些类似于小团圆里想写三个女性独立自主,但里面事业线如同儿戏。但双面胶敲开了时代女性对婆家压迫的公开抵抗,我家是我家,别人包括婆婆无权过问。六六的小说的事业线都非常单薄,或者说偶像剧。六六的文字脸谱化也非常严重。
大家还记得还珠格格这个电视剧吗?它一炮而红,并不是它又多深刻。而是它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对苦苦凄凄,或悲悲惨惨,或正正经经,或宣传善良隐忍电视剧的反对。人们开始内心开始找寻轻松,快乐的戏剧了。
每个作家一定的世界观,而这个世界观源于她的经历 ,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阅读等等。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写的两本书,赤地之恋,秋歌,都不在她的灵性。到了美国,更加少有作品。池莉随着写作收入提高和稳定,离开了医院洞悉人世间的环境,慢慢也失去了写作的力量。六六本来生活经验就不够,凭着双面胶从家庭妇女转编剧,她没有真正体会过人世间的各种悲欢。
小巷人家的作者可能没有在苏州长大,一朵栀子花,一片云片糕就露了底。但她有对人性的了解。后面吴姗姗占了林家的房子,她每月给父亲一些钱,但因为继母不愿意给她带娃之后,她丈夫也不同意给了。图南说了一句话,吴叔叔就在隔壁,他会不知道吗?那句话洞悉人性,知道女儿家为了不给带娃但要家用的而吵架,但是装作不知道,心安理得每月拿女儿钱。
庄家二老不知道他们一次次提意见会导致庄老师跟黄龄吵架吗? 他们知道,但是为了多占钱,多占物,他们装作不知道。那种父母与子女的有限爱与自己算盘交织的情感,小巷人家捕捉得很到位。 他们不知道他们跟晓婷那样说话会让晓婷痛苦吗?他们也知道,但是他们为了把晓婷,图南抓在手上,冷不丁的就要在他们面前刺几句黄龄不好。可想而知以前他们从婆家回来,庄老师会给什么脸色给黄龄,给女儿。那种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就是一根根绵长的针刺着晓婷。 更可怕的是这种绵绵的刺激和诋毁儿子的妻子一句,他们甚至不需要计划,不需要想就能够随口演出来,说出来。感觉他们就是受了媳妇多少气。
感谢计划生育推行了这么久,总愿把重儿轻女给扔到垃圾堆。
她们不同时候火的,来来往往比双面胶早出现5-7年 代表着中国女性一步步的觉醒
刘烨? 对对对,从篱笆,女人和狗 到池莉的 生活秀 是走出了1/2
然后从池莉的 生活秀 到 六六的 双面胶,就是完全走出来了。 大意就是你家的事干我屁事,少到我面前来指手划脚。
来来往往,生活秀 与 双面胶 都有很大的时代意义。代表女性作为妻子思想的转变。
我觉得就是那个时代主旋律,规训女人。 还有啥五好家庭,道德上pua 吧。渴望那个剧一样的。
没看过生活秀,看你写的,要去看看了。
规训。。。。 啊,你这个词真的是让人寒毛直竖 但又贴切无比
网上说到女性困境,就有男人嗤之以鼻,拒不承认。 然后今天看到一个场景模拟视频,在工作面试的时候尝试问男性一些只有对女性才会问的问题,比如你平时上班可以化妆吗?男应聘者直接拒绝,我一个男人为什么要化妆比如,生了孩子以后要喂奶要照顾孩子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应聘者回答,我老婆会做这些事情啊,我可以全心全意工作。比如, 晋升机会当然有,但是你的性别会对你的晋升管理层有影响,应聘者笑了,说我的性别不占优势?不是吧。
所以,他们什么知道,并不是没看见没在意没有关注到,而是作为既得利益者,根本不想听不想看也不想承认这些事情而已。但是你要是当面指出了你这人重男轻女,那对方就会恼羞成怒,说你造谣污蔑,不大闹一场决不罢休。
说点轻松的 今天两家打孩子的桥段包括左邻右舍的蛐蛐可太有意思了
后来鹏飞跟栋哲说大舅大舅妈责骂他那一段话挺让人唏嘘 孩子知道洞察大人对他的态度 有感恩之心 姑姑姑父教得好 这为他后来一直为庄家为大舅妈为筱婷出头作了很好的铺垫
还有筱婷监督栋哲写检讨那段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有一年暑假回中国 我儿子(大约7岁多)不知道吃了什么肚子不适 把刚吃的早饭吐了 家人就说先在家观察半天 可以喝水 如果饿了 就给一块苏打饼干 至少半小时给一次 然后让比他大一岁的小表姐看着 这半天 我儿子一直叫唤肚子饿 想吃乱七八糟的零食 还嚷嚷说 “你们想饿死我呀” blablabla 小表姐严格遵守我们的指示 只给他一块苏打饼干 而且看着钟 至少间隔半小时才给下一块 就这样熬到中午 我们才允许儿子开始喝点粥啥的 ~~~ 觉得我那外甥女和筱婷一样 都是乖乖女 很认真很听话
2003年,池莉的新作 有了快感你就喊 在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上出尽风头。 一位出版社的老编辑不相信池莉会写这样的书,于是亲自给她打电话: 池老师,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有人假冒您的名字出了一本俗不可耐的书。
是吗? 书名叫什么?
有了快感你就喊。
是的,就是我的新作,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其实从那年开始,池莉的小说就越发地媚俗,打着平民立场,作品中的脏话数不胜数。
光 看麦娘这篇小说,WOKAO 就出现了17次。敢问这位著名女作家,敢不敢把这部小说让自己的孩子读??
池莉的小说,总是受欢迎的。只要是她写的东西,一旦发表,要么得奖( 有一篇获奖小说被原作者,一位记者指出抄袭),要么被改编成影视剧,绝不会是悄然无声,无人喝彩的。这也很正常,她的小说,似乎很了解市井人民的“烦恼”,似乎写出了他们“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无奈。
但是,这是假象,因为这些烦恼和无奈离真正的人生实在太远,离沉重而纷乱的现实生活,也太远。池莉的写作,属于温吞吞轻飘飘的那种: 既不大喜,也不大悲; 既不大怨,也不大怒。既没有深刻的思想和凌厉的锋芒,也没有成熟的技巧和圆熟的语言。她带给读者的,是逃避今天的幻想,而这种关于未来的幻想,虚妄而又渺茫,具有白日梦的性质。
比如让她成名的 烦恼人生的结尾: 男主印家厚对自己说: 你现在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话,于是他就安心入睡了。
这种自欺欺人式的自我安慰,幼稚而虚假,与其说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如说是出自作者自己的不敢面对现实的想象。
如果说早期几篇还是真诚的,那么中期的写作,就被市场绑架,被体制挟制,成了一种异化的写作,一种“社会订货”性质的,“流水线”上的写作。
讨论归讨论,过日子归过日子。我也不建议把女性困境重男轻女搬到家里饭桌子上聊,除非这一顿饭就是奔着掀桌子去的。网上过过嘴瘾就得了。
黄玲说了,我说要走,鹏飞和筱婷马上就收拾东西准备走。鹏飞筱婷和黄玲是一条战线上的。目前为止,庄老师和图南还属于和稀泥状态,只是光谱系的位置有不同而已,但是都是没有站在黄玲这一边。
mm说得很深刻 👍
市场化肯定直接影响文艺作品 说句不太讨喜的话 现在的爽文爽剧大女主大男主剧不就是为迎合观众口味生产的吗 而且一窝风 大家看看每部剧观众的弹幕和评论就一目了然 当然这中间还有舆论导向 zb界入 粉圈操作 ~~~ 这些和文学作品基本不搭嘎
看麦娘 这是池莉的一部半生不熟的中篇新作,典型而集中地表现了她在小说创作上的种种问题和病象。 即使这么多问题,并不影响它被阐释为由新写实到心写实的飞升,并且获得第四届 大家 红河 文学大奖。
请大家来看语文老师的改病句:) 虽然我是数学老师,池莉的语言还是让我忍无可忍:)
池莉小说的语言特色,第一个词就是 粗糙。
用词不当,语序混乱,错字连篇,常识有误:
1,父亲戴着他上过桐油的大斗笠,手持放大镜,酷似在地里寻宝。
酷似不能用了引导一个比喻句。应该改成 好像/ 好似。
2,我们一生做了多少事情? 可有多少事情会顺藤结瓜 呢?
顺藤结瓜? 是按照顺藤摸瓜 生造的成语吧?令人费解,不知所云。
3,这难度早在我还没有出门之前就开始了,于世杰就是这难度当中的一份子。
难度...开始?还一份子? 这根本不通顺啊。
4,我从来不隐瞒自己,全是人们在混淆我。
是想说 误解? 混淆后面应该加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啊。
5,外地人在北京,开销大,还得防范一些意外开支。
防范开支? 搭配不当。
6,人们从他们的角度和认识来看待我,我有什么办法?
和认识,多余。
7, 上官...反对我的平庸,我却还是那么地理解她和心疼她。
8, 是她们,保持了我对于疼痛的敏感和对于自己平庸的发现,因此我无法不呵护她们,呵护她们就是呵护我自己。
这两段貌似充满感情色彩却颠三倒四,搭配不当。 保持了... 发现? 没有这么搭配的。
9,楼道里又响起了巨婴般的哭声。
巨婴哭声和普通婴儿哭声不一样吗? 想象不出来。 婴儿哭声大小和健康状况性别有关系,和size 大小有关吗?
10, 万象轮 ,应该是向,不是象;
11, 模样很老道。 应该是老到。
12,我被...震憾。 应该是撼。
13,神密地减少...应该是神秘。
14,在北京攫地三尺,应该是掘。
15,收藏名车牌照 牌照是合法证件,不允许收藏啊,是想说收藏车标?
16,原来这世上的一切,却原来还是阴晴圆缺啊!
不伦不类,牵强附会,语义重复。
至于的,地,得 不分,那都不是事儿啦:)
除了粗糙,还有杂乱和小气。 有时间了再写吧:)
已经不想看图南的戏份 更喜欢看大人(甚至包括邻居)和几个小朋友的戏份
有些网文作者的语言和结构还是很美很好的,比如尾鱼和安逸。 当然网文我只看过尾鱼安逸和桩桩,对其他作者,没有发言权:)
关于中国近现代作家文学作品还有语言的运用 推荐mm看一下这几段视频 很有意思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du7-hriZLIs?feature=shared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B3ddFy7PtFk?feature=shared
看过了,挺喜欢许子东的。 读过他的那本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这本书是作者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他几十年的积累和心血。内容精彩纷呈,堪称金句的小字旁批犹如大珠小落玉盘,与正文相映成趣。作者在授课之余还开列了进阶书单,囊括1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谈,还有一条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以及诸多详注,帮助我们打开民国时期的文学地图,联通更多的知识关联,更新认知视野。读这样的书开眼界,涨知识,获益良多:)
庄老师其实是明白的 只是要一个自出生就是既得利益者改变愚孝很难很难 从这个角度看 黄玲的下岗倒是件好事 让他彻底认清他父母并做出切割 ~~~ 很残酷但是真实
图南反而是浆糊 家里保护得太好了 长大以后也不会被要求像他爸一样为家里做贡献 ~~~ 正因如此 作者给他安排了个李佳来唤醒他 我猜的哈
有了快乐你就喊 不算一个糟糕的作品,我如果没有记错,它里面有一段是男人跟擦鞋女工之间一段邂逅,把里面男人的心理写得淋漓尽致。等后来萝莉岛出来之后,我就想到了这个作品。 真实的生活中,不是只有衣冠楚楚的,也有最原始人性,男人对女人,有钱有权的男人对女人,拨开衣冠楚楚好社会制约之后,又剩下多少。那中间一段就是一个稍微有点钱的男人对女人高高在上的心理。 一个女性的作家写出来,并不是歌颂,而是写出了那种男人的可笑,庸俗,以及在擦鞋女工前的优越感。如果有选择,那么每个人都愿意光鲜亮丽,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擦鞋的女工,搓澡的女工,甚至以前东北下岗之后坐在自行车后面去交易女人,她们是不得以赔笑来换得三四两银子。一个女作家能够细腻的写出男人那种俗不可耐的心理,以及处于社会地位低下女人不得不赔笑应对的无奈,可以唤起女性对处于弱势女性的理解和同情。 池莉大部分作品无论女人处于什么地位,底层,还是中间,还是精英,都没有站到嘲笑女性的角度上,而是写出了女性的无奈,也解开男人虚伪。从对女性温柔来说,她算得上一个好作家。
香港有一个导演拍过妓女三部曲,不管怎样这是一段历史,不能因为她们是妓女,就不值得被影视注意。正是因为这样的注意和描述,对处于弱者的女性才多了几分同情和理解。
好希望后面图南的戏减少,重点放在晓婷上面,因为晓婷身上是引出小巷各种转变的牵引。 图南的线删了都对小巷故事没啥影响。
嗯 我也喜欢许子东 也很喜欢窦文涛 知识面广泛 但总是姿态特别低 尽量引导嘉宾输出 而且不煽情 很好的访谈主持人
我绝对没有说作家不可以写底层女性,妓女之类的人物,托尔斯泰写过复活,曹禺的翠喜,李碧华的霸王别姬,老舍的月牙儿,很多的文学经典。他们写得都很温柔而克制,没有那么多自然粗俗原生的语言( 不是所有现实中的语言都要照搬到作品里的),这里有个delivery 和取舍的问题,是作家的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您说的那个情节应该是这一段:
有必要把清洁工的话这样写出来吗? 这里的男主卞容大与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又有何大的不同吗?
池莉的小说自我克隆/ 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她这种重复自我,是她严重脱离生活的明证。在有了快感你就喊的写作日记中她写到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只好焚香,求助于上帝,保佑她写出好文章来。作家没有了生活,就只能硬写,最后沦为“流水线”式写作。就像她自己在看麦娘中的比喻: 一锅热气腾腾的烂粥- 粗,乱,小,平庸。
池莉是一位聪敏而乖巧的作者,她很能领会读者喜欢什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池莉给读者奉献了一批都市传奇: 来来往往,小姐你早,口红,惊世之作,etc,这些作品的人物已经不再是为生存奔波的小人物,而是在商场搏击的新式英雄,金钱英雄。在她的笔下,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暴富赤贫的人物,复杂的男女情感,那是应有尽有。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都市传奇: 抢劫银行,高楼爆破,商品传销,电脑犯罪,开公司,突然继承遗产,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池莉由市井生活的仿真写实过渡到都市生活的金钱传奇,朝通俗文学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我最无法容忍的是她作品语言的粗糙杂乱,错别字,病句丛生,有时甚至常识错误,根本不具备好作家的基本功。( 她还没到错别字成了通假字,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级别)
我没看过池莉的作品 看前面说她是下乡知青 不知道她有没有受过完整的语文教育和基本的文学素养培训 比如正确的遣词造句
也许是因为那个特殊年代造就的 可能也和当时出版社编辑还有读者对中文语言的精确运用要求降低有关 否则她的作品可能会被打回去修改 ~~~ 她是很火的作家吗?
可是人总要生活啊,就像池莉在太阳出世里面写,她女儿奶粉是她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 就像李娟说她不喜欢阿勒泰,因为这个是一个讨好市场,她也知道怎样写讨好市场的生活。
看一个文章,看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地方跳过就是了。我网上找了找,其中下面这段。
我就属于那种听和看低级趣味小白文的人。我对文章的要求很简单,能让我有感触就可以了——这个感触可以是喜欢轻松一下, 可以是体会一段不了解事情(下面这段其实有男人怎么跟女人调情)有所学习,我都觉得挺好的。
首先,什么是好的作家。内容,创作力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缺一不可。 但,能把语言运用的有灵性,有创造力,有画面感,有节奏感,不是那么多作家可以做到的! 这是要天赋的,张爱玲有,池莉也有。
池莉在语言这一项上是糟糕透顶。 请看第 649楼,只是一个中篇,错字错句,基本语法,常识错误,不胜枚举:)
正是这样的语言问题和病象,造成读者理解困难,不知作者在表达什么。这又如何能做到您说的‘’灵性,有创造力,有画面感,有节奏感‘’的? 这是在写小说,不是朦胧诗啊。
她把自己定义为畅想书作家,可是哪位畅销书作家错别字连篇的?
最基本的语法/ 文法都不过关,谈何好作家?
嗯,您说的有道理。 不谈文学和作家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喜欢,欣赏和看重的东西,尊重理解,求同存异就好。
最近几年最给低级趣味我震撼的一本书中的话是,星汉灿烂小说,里面一句,十六年光阴,霍不疑和凌益仿佛在比赛一般。霍不疑拼命长大,一年年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暗中查探,而凌益则收缩爪牙,一年年查漏补缺,弥平当年的所有错漏。最后,其实是霍不疑输了。
我讲个笑话给大家听。出国之前,我去亲戚家走了走。大姑在我准备起身的时候,对我说,你生下来,你妈就要把你送人,是我们拦着没肯,现在多优秀。 我在老家亲戚里面是属于沉默寡言,不懂世事的人设。当时也没说什么,回去之后问老妈,翻出一段旧案,原来要把我送人的是他们,乡下人的都联系好了,只不过老妈不肯放手。哎,我都在外面读书那么多年,临出国了还要恶心我一趟。
然后时间流转,某次我回国,正好大姑女儿的小孩,也就是一个叫我阿姨的小辈,正好高考成绩出来了。因为成绩与平时差太多了,家里就比较郁闷。然后我就坐在大姑的摩托车后面到了她女儿家,然后跟他们一个大学一个大学介绍,顺便说说各个专业,帮他们家填好志愿。大姑出门的时候说,谢谢你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这么能说了,跟以前在国内时一点也不像。
那一瞬间,我就想起了星汉灿烂中的那句,其实是霍不疑输了。那些细细绵绵在我童年中,带给我家庭的伤害,早就我性格中不断野蛮生长一部分,他们也在一天天老去。除了皆大欢喜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实我输了。
我其实一直怀疑所谓“人生赢家”和所谓loser 这些词语。 人生那么漫长,一时的成功能代表永远成功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人生来就在罗马。 人人生而平等,可是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平等...
读文学作品让我看到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小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广大浩瀚的世界。
小巷人家这部小说,头三分之一确实写得很好,人物语言生动,活灵活现,遗憾的是其中很少苏州或上海或常州或福建的方言; 大学部分因为可知的原因,作者没法写学运; 青年篇作者又写得很纠结痛苦拧巴,造成本应该很出彩的筱婷没有塑造得那么丰满立体。
我觉得是后者,因为庄老师顶多觉得他爸妈对妻子,女儿有些不地道。但是他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但所有的问题其实是庄老师造成的。
如果他不会因为自己父母的事情给妻子女儿脸色看,不会有一有钱就想着往父母那里送。很多的事情其实是庄老师造成。
说到这个想起我朋友前几天的朋友圈,我稍微加工一下不要暴露个人信息 大概就是她有个机会在工作上多一些权力,她初中的儿子说她应该去,女性应该多一些power 然后她说那就没那么多时间照顾家庭,她儿子沉默了一下说那你单位应该有比你更适合的人
我看完真是忍不住赞叹,绝了
我也不认为他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他会觉得自己夹在中间很不容易,觉得妻子女儿不体谅他
所有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有时候可能需要几代人 愚孝庄今天能直接对老婆说她去年抵制仨小子入住是对的 已经是进步了 小说后面他不是与原生家庭进行了切割
我也希望他能够向老婆诚恳道歉 但事情不可能超出角色的底层逻辑 否则就不真实了
现在图南才是让人看着着急呢 毕竟他是年轻一代 大家对他的期待不一样
正解
庄老师还是有反思的,比如:
辅导外甥儿功课的经历让庄超英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他一儿一女成绩好和他的教育方式关系不大,他有两个懂事优秀的孩子和他的教育方式毫无关系。
庄超英以前对林家的教育方式——溺爱+扫帚——是很不以为然的,他现在理解了,他完全理解了宋莹那句“孩子好不好,和教育方式无关,都是命。‘’
我自己家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我是数学老师,先生是本科物理,PhD是化学;可是我家俩儿子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学艺术的,都只对文科/ 社科和艺术感兴趣并且从事这方面工作; 他们的数理化也就是平均水平:) 孩子的学习从没有让我们操心过,但我们也没有刻意辅导过,他们可以做他们喜欢做的,不必再像我们一样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改行。
后面的情节也确实如相见MM所说,庄还是有反思并和原生家庭做了他能做到的最大切割,如果他过于清醒而彻底切割,反倒不符合这个人物的设定了。 ‘’一夜之间就解放了‘’,事物发展不会那么简单,旧的习惯,旧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的。
正解。他会觉得两边都不体谅他 ,就他最不容易了。
对 幸亏来了个学习成绩不好的鹏飞 辅导得让他有挫败感 否则他可能还不一定意识到呢 还以为儿女学习好都是他的功劳 但是 公平的讲 他是老师 即使在那个没有高考的年代 老师还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所以庄家儿女从小一定受到要好好学习的熏陶 当然还加上要听话的要求 ~~~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
我想的不是那种切割,愚孝庄怎么对原生家庭,其实没什么了,因为反正家人都不去他原生家庭了。
而且愚孝庄对黄玲的感情。因为我的无知,给了你很多的伤痛,所以我要用我所有的行动让你开心,顺意一些的。 总觉得庄家,看不出爱情,看到更多的是尽力过日子。你生病了我尽责任照顾你。 但是林家,能够看出爱情。
是不是以前旧式的婚姻中很多就是尽责任过日子, 现在还是要有爱情基础的。
庄超英和黄玲的感情,作者在开篇就写到了啊。 宋莹问黄玲,房子那么小,你和庄老师晚上怎么办? 是不是得等孩子们睡了再办?黄玲笑道: 还能怎么办? 不办呗! 说明两人没有夫妻生活很久了。 那是78年,黄玲大概只有30多岁啊。
不过夫妻俩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小说一开始庄老师被选中批阅高考卷,黄玲打开五斗柜找新毛巾,她无意间看到五斗柜上的几个小药瓶,想起庄超英胃不太好,连忙找出胃药、感冒药等常备药,把药瓶仔细地裹在了毛巾里,塞在了搪瓷茶缸里。
庄超英嘱咐妻子不要告诉孩子们他去阅卷的事儿。黄玲嘴唇微颤,庄超英知道妻子心中惶恐,安慰道,“只是阅卷,改完卷子就回来了。”
这些小细节写得很细致温暖。
黄玲在和老吴的三个孩子( 两个亲生,一个继女) 关于升学的选择和安排后的谈话/ 讨论后,丈夫超英的发言让她心中突然冒出一句诗,一句她在小说里看到的诗,“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句唐代女诗人李冶的《八至》诗,不就是他们夫妻关系的写照吗?
明白了 你在说夫妻感情 关于这个 我想 庄黄之间肯定有感情 但是如果和林宋相比 …… 我前面曾说过 林宋夫妻是作者送给庄家的天使 也是送给读者和观众的天使 我不能说没有 但真的很稀有 即使是现在 MM记得宋跟林说 她在和他一起“打”栋哲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情 我想是表达更爱林的意思 原话不记得了 反正就这么个意思 (抱歉我在外面 不去查原话了 🙏) ~~~ 这样美妙的默契不是所有夫妻能达到的 但心向往之
我跟老公在教娃中也产生了深厚的相互怜爱的感情。 教娃的过程,我们就是相互问,你短寿了吗?
👍👍
我才看到第九集,乱入一下你们的讨论。其实还是教育的结果,像黄玲这样爱孩子非常耐心细腻的,孩子就会听话,就会接受家长的价值观。 黄玲拒绝庄家子侄住进来这场戏好精彩,各方反应非常真实。我很喜欢庄家女儿对哥哥说的,妈妈为了他们和爸爸家吵,他们得站在妈妈这边。从每个人自己的立场出发,很难说谁是十分错或十分对,但事已至此,这时候不支持妈妈,对付出巨大的妈妈会是很大的伤害。大立场要站对,细节还可以尽量从中回还,这女孩子做的挺好。
我觉得庄家夫妇在那个年代是更普遍更有代表性的家庭; 而林家,从宋莹到林工,再到栋哲,是有些理想化了,如MM所说,像天使一样...不真实:)
我真是不能同意教育论,不少温柔细腻的妈也养出了熊孩子 看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定要样本够大,最好是家里几个孩子的,就知道先天因素的厉害了
美国韩战以后收养了很多韩国孤儿,领养是随机分配的,然后有研究跟踪了这些孩子上大学的情况,发现上不上大学和收养家庭的教育情况没有关系。所以结论就是基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