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讲述-28 定力1 - 证严法师

静心思惟3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第四、定力摄心正道法,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是名定力。” “定力”──“定”就是坚定的意思,一件事若要做成功,就必须坚定信念,所以,“定”也就是一切事情成就的力量。例如在校求学者,读书、考试、成就学业,需要定力;经营事业者,若想要成功,也需要这份坚定的力量;而我们学道、修行,更不能欠缺坚定的志念。所以,定力可以说是人生成功之母。 “定”,就是把心思统一起来,“摄”的意思就是统一。例如摄影,用照相机摄取影像,把外界的景物形像牢牢地收摄在一起。而摄心就是控制、统一心念的意思,心念必须收摄统一于正道之中,这就是“摄心正道法”。“正道法”也可称为“助道法”──是帮助我们修行的方法,我们的心要行兹在兹,学兹在兹。 已经听过的道法,必须专心一意反覆温习,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读了书、听了道理之后,还要不断地复习,才能够有所得。与此同理,有些人今天要听这位法师说的法,明天要听那位法师说的法,师师有道,这位法师说念佛很好,可以带业往生;那位法师说坐禅很好,可以立地成佛。究竟你要带业往生、或是要立地成佛?心念最后混乱不清,所以最好选择正确的教法后,专心摄意在此道法上。  师父向大家讲话,都没有离开人生的佛教,也非镜花水月,谈些玄秘的理论。所提倡的,就是佛陀教育众生回归人性、为人生服务的道理,我平时将佛法的道理藉各种事相阐述出来,与大家互相切磋勉励,若能全神贯注、专一心思于佛教及慈济的精神上,其实这就是我们为人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修学人生佛教的道法。所以,我们要摄心正道,行兹在兹,全心全意,心无二志;人在这儿,脚也要走在这条康庄的菩萨道上,不可心神散乱,这就是所谓的“摄心正道法”。
“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发诸事理。”──心若能专一,透彻我们所听的道理,便能体会到实践道理是如此容易,这就是“体悟”,也可说是“定根增长”;所学、所行皆一致,就是真正的体悟。有句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若是光说不练,永远无法知道快乐是什么,如果能身体力行去帮助别人,就能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在基督教或天主教中称此为“见证”,佛法中称为“体悟”;能体悟则定根增长,如果定根增长,则能破除诸乱想。 多付出、多帮助别人,心灵就能得到安稳与快乐,无有乱想,就能发现道理,称为“发诸事理”。想彻底了解佛法,不只是空口论道,而必须身体力行。行道是“事”,论道是“理”;我们要能说能行,悟而实证。若光会谈论道理仍然不够,因为这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已,必须真正去实行。所以说:能说能行,才是真正的道;悟而能证,才是真正的理。 我们必定要摄心于正道法,如此“定根”自然会增长;若一切的疑想能拨开,事与理自然能合一。总而言之,“定根”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殷勤地体会证悟。


远公曰:“天地之间诚有易生之物,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见有能生者。无上妙道昭昭然在于心目之间,故不难见,要在志之坚、行之力、坐立可待。其或一日信而十日疑之,朝则勤而夕则惮之;岂独目前难见,予恐终其身而背之矣!” 慧远大师说:“天地之间诚有易生之物,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见有能生者。”──意思是说,天地宇宙之间纵然有许多生长力极强、很容易繁衍的植物,见土即能活命,但是这些东西也需要有阳光、水份、空气、土壤等因缘具备才能够生长。所以他说,若将种子种在土里,只照射一日的阳光,其余十日都笼罩在阴影中,这颗种子也将无法生长起来。 以前我们种花生等五谷杂粮时,只要一将种子埋进土里,就希望隔天有阳光日照;但是若每天出大太阳,也令人烦恼,所以过几天后,就希望下阵雨,补充水分;一但多雨不晴,又会开始担忧,因为根部一直泡在水中会烂掉。所以种子种下后,也必须有适当的因缘来助成,种子才能成长。 学佛与此同理,最初发心时,大家都很认真,恨不得一日当两日,用功拜佛念佛。但是有句话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好像佛每时每刻都在面前,因此非常认真修行。“学佛二年,佛在半天”──这时候便认为佛已经离我远些,偷懒几天没有关系,就这样拖延懒散,一年中虚度了好几个月。“学佛三年,佛在天边”──日子久了,心中的佛已经无影无踪,于是懈怠不肯用功,这种情形就称为“一暴十寒”。 好比一粒生长力很强的种子,照射一日的阳光之后,紧接着十天把它放在阴暗中,那么,即使它很容易成长,也无法继续坚固地生长下去。学佛必须有恒心──恒久的长远心,不可只有一念热心,马上又退转了道心,若是如此,就无法在佛道上有所成就。所以我常常警惕大家:“学佛如初,成佛有余”,发心学佛后,要始终抱持着当初发心的那一念心;做事也是一样,要守持如初的心志

摘自 “静心思惟”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