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夏回国印象-1,2,3,4,5

f
franktru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更新: 印象2关于吃喝玩乐在12楼:) 印象3关于城乡差别在28楼:) 印象4关于人物田朋友在33楼:) 印象5关于人物小宋和他女儿在34楼:)
以下是主贴: 这次回国距离上次国内长待有十年之久了。间隔时间这么长,部分原因是囊中羞涩,部分原因是疫情的附带影响给跨国旅行带来很多障碍。对我来说,这次回国主要是一趟亲情之旅:既让大人们得到亲情慰藉,也让孩子们和故国建立情感联系。当然,对我而言,这也是一个得以近距离观察心心念念的故国的好机会。回来也有两三星期了,隔了一些时间,记忆都不太新鲜了:)多包涵
其实,一个人在一个社会中,真的是很渺小的存在,所以,我的文字记录的东西,也都是从我的个人视角之管来窥得的中国之豹的很小一角。如果作了引申,也都是个人见解,不一定代表客观真实全貌。这些丑话写在前面,算是一个免责申明吧:)
1:关于手机和手机APP:国内移动扫码支付普及率非常高,街头小贩和五星级大酒店里面都遍布二维码,没有手机的话很多地方会很难办。如果有身份证,也可以加入手机成为电子身份证的方式,所以基本出门在外一部手机就够了。但是我也常常在想,要是手机掉了的话,麻烦也会非常大吧。所以每次出门在外坐电梯乘车,我都很小心在意,生怕这种事情落到我头上。幸好我没发生过,也算是平安落地回美了。
几个和手机相关的:
a. 手机没电了很要命,所以如果没有带充电宝的话,在没电前赶紧去扫码一个充电宝来充电,现在这些共享充电宝在很多地方随手可见,比如地铁,比如医院,比如旅游景点,酒店,甚至可以异地还充电宝。我掉了两次手机充电器,靠这些充电宝还可以给手机续命:)话说回来,我发现美国也开始有充电宝可以扫码租借了,真神奇
b. 手机支付,wechat/微信可以加入外币信用卡,但是大额消费的话国外发卡行会要求验证,所以手机最好是能接收外国验证码的状态,搞不定就只好用国内的卡和国内的手机号码了。使用国内的号码的话,需要在微信账号切换关联的手机号码,然后会从wechat换成微信,这个转换好像还比较顺畅,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总之搞定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的话,应该可以一部手机打遍天下。中国的手机号码该一路畅通无阻,但是外国手机号码在注册某些app和网站的时候估计会遇到一些问题,我没有全部尝试过,所以没有很多经验了。
c. 几个手机里常备的app:
微信,重要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联络亲朋好友,提供微信支付钱包,还有很多小程序可以调用,在预订景点门票和麦当劳下单,坐地铁,等等都很好用。
高德地图,不仅提供地图,导航,路线,打车,还可以买飞机火车汽车票,估计也和美团一样可以整合了很多功能。
12306:坐火车出门必备app,可以用身份证护照等等添加乘车人,注册的时候好像需要中国手机号码:(,但是保持登录状态后该无所谓了。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买票是在网上可以买,真要去坐火车还得带上身份证或者护照原件才能过安检登车,并且在车上时不时会有人来查票,所以出远门还是带上身份证件原件好。
京东和淘宝拼多多,你总会喜欢上其中某一款的。也许你也会下一个支付宝,嘀嘀打车和抖音:)

p
pinkymania
十年。。。lz挺能忍的,我得每年回国续命两三个月
f
franktru
回复 2楼 pinkymania 的帖子
都是现实所困呀,回国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都是想得到做不到,哎
c
cr2069
现在掉手机可能性不大来,或者掉了马上就会找到,因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使用,一般来说,你很快就会发现手机不在了,会马上寻找,在外面的使用频率太高了,哈哈
外面确实到处都是扫码租用充电宝的,但是我一直自己带充电宝,没用过,所以不知要不要自己带充电线。我在米国现在也是离不开电话,我开车都是digital key,电话没电的话,车都开不了
国内这个啥都扫码我觉得有的过头了点。屁大一点事,都必须扫码,上网才能搞定。本来很简单的事,反而复杂化了。明明面对面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事,还非得要机器参合进来,觉得没必要。

g
guanshuia
搞个中国手机号,微信支付宝装上,其他都是浮云。
f
franktru
回复 4楼 cr2069 的帖子
国内的充电宝都带着三根线呢,管你苹果安卓还是USB-C,都能用。 扫码对一些老年人很不友好,不过貌似现金也还是有人用有人收的,算是各取所需吧。减少现金交易按说是个好的方向,不过不论是扫码还是信用卡对网络依赖都是高了,也有其脆弱性
约拿
十年厉害的。 这三年疫情没回去, 家都不认识了, 变化太快。
f
franktru
回复 7楼 约拿 的帖子
国内城镇化慢下来了,大拆大建该会少一些了,以后也许不会变化这么剧烈了,能多留点儿熟悉的记忆
小蓝鸟
回复 2楼 pinkymania 的帖子
没办法啊不是每个人都有钱有闲能有假期不用带孩子回国玩,带孩子一家人回国机票贵费用高,如果回去条件也不好,那不就是在美国待着更容易吗
小蓝鸟
回复 3楼 franktru 的帖子
生活不容易,十年不回国没啥,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也不是所有人都enjoy回国的
b
bernard123
我也是10年没回国,没什么的,我父母都在这边,回国就是让娃看看中国见见亲戚。没什么变化和上次回国,就是地铁建了很多线,手机支付了,路上次回国就找不到了,这次还是找不到
f
franktru
回复 1楼 franktru 的帖子
2024夏回国印象-2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篇 a。我个人对穿衣是不很介意的,所以让我回顾10年前和现在的穿衣有什么区别的话,多半我也答不上来,但是从有限的观察来看,到过的各地的穿着打扮还是上海最时髦,南京次之,武汉略普通。总体来说,不管城乡,国人的装着上的精神风貌是比之前在国内留意到的印象要好很多了。电商的兴起让淘便宜衣服的人觉得特别方便,刷着抖音看着模特试衣服就把衣服给买了,当然,要去商场精挑细选的话,价格该和美国这边的商场里能持平,考虑到中美的收入差距的话,收入中下的人群该不常去那些商场罢。   b。吃的来说,街头苍蝇馆的价格应该变动不大,也不知道和现在的经济不景气有无关系,但是国内的大商场,像万达广场之类的综合购物娱乐餐饮一起的那些地方,价格就上去了。尤其是上海,普通的一碗鸡米饭价格能是武汉同档次餐馆的两倍,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工资不很高的话,居上海会大不易。 按照在武汉的经验,中国的蔬菜可以便宜得丧心病狂,比如冬瓜土豆白菜豇豆苦瓜茄子豆苗空心菜,尤其是那些中国店才有的特色蔬菜,往往是美国的几分之一,水果除了香蕉葡萄西瓜和美国平价以外,其他特色水果也都便宜很多;而肉类就和美国持平了,牛肉甚至还会更贵一些,所以,这个可以部分解释为啥咱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不养大胖子了,代价太高了:)武汉的5块一碗的热干面很抗饿,不过我更偏爱早餐店的五块一笼的小笼包子。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酒店的早餐品种丰富,比美国的酒店给人感觉给有胃口和可以更营养一些。   c. 住方面,在外住酒店用护照和身份证一样方便了,并无涉外酒店的分野,但是每个入住的人的信息都要登记详细,没有模糊空间让多余的人住进来,每个未成年人都需要身份证件。询问之下得到的回复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所以不能模糊必须登记,公安还会查房核对人数和证件,虽然我没有遇到过。住家的情况因人而异吧,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哪怕偏远的小县城里都很多高层住宅,给人感觉很突兀违和。不过感觉现在的城里住房很多两室一厅的构造恐怕并不利于人们多生孩子。   d. 行是感觉变化最强烈的地方:高铁动车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城市的地铁提高了城区内的人员流通速度。高铁速度快,发车密度大,换乘也方便,和飞机比又有价格优势,在中远距离上比飞机更受欢迎,不过没有身份证的话,就得走人工通道,稍微多费点时间。几个城市里除了南昌的地铁人流略稀疏外,其他的大城市地铁轨交都人流众多,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难度估计会很大。相对来说地面的公交车人数就少多了,基本不挤。 行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城市里电动汽车的普及率比较高,在武汉触目所及能看到绿牌电车能占到机动车总数的30-40%了,考虑到这几年才大规模推广普及,估计以后电车的占有率还有很多提升空间。 私人自行车已经踪迹难寻,美团哈罗等黄绿色的共享单车大行其道,在地铁口和居民楼附近大片停放。私人持有的电单车也很多,但是受制于不能进小区居民楼,只能在停在居民楼外。 出行方面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乡村的公路硬化和拓宽。到过的几处乡村都基本村村通了硬化水泥路,可以允许双向会车,很多人家都自费或者集资把水泥路延申到了自家的房子,给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所以农村的私家车也得到了一些普及。遥想当初的乡村田间小道和灰尘扑扑的砂石和黄泥路,恍若是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哦,那还真是上个世纪-二十世纪的回忆)。   e。吃喝方面,温饱基本已经解决的前提下,吃喝已经不是为了吃饱,可以稍微讲究品质了,我对蔬菜管饱这一点很满意,也喜欢各种杂粮食品,尤其满意的是酒桌上基本不劝酒了(没去过北方,不了解那边是不是也有这种转变)。对食品安全方面,没有太多感想,但是回来头一星期就听说住处隔壁的幼儿园发生小朋友诺如病毒导致的群体腹泻,可见这个还多少是个问题,还好我们小朋友在国内没有因为食物大病过。   f. 玩乐方面,粗略去过几个景点。现在国内很多景点都需要预约,即使你当场到了,也需要网上预约当天的参观,所以想去热门景点的需要早做功课早买票,防止到了景点进不去的情况。大规模放假前去的景点(黄鹤楼东方明珠)还好人不多,基本不太需要排队,到了放假前后人就多起来了,像看大熊猫的成都繁育中心就人满为患,热门的熊猫俩姐妹和花与和叶就每位游客只有三分钟时间停留,排队俩小时看三分钟就很常见了。还有一个观察就是网红景点人流汹涌,甚至在看越王勾践剑的时候都前进困难,几乎看不到宝物真身,而另一些所谓红色旅游景点像二七纪念馆和一大会址就人流稀少,可以慢慢欣赏,也算是冷热不均吧。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遍地都是的网吧卡拉OK现在也都萧条的很,很多转行的,像什么密室脱逃和剧本杀,还有电竞什么的不少,看来也是娱乐方式的转化和演化吧,人年纪上来后不是很能跟得上潮流了,就连听歌都不知道当下流行什么了。海来阿木来武汉开演唱会,可是我竟然不知道他是谁。。。 -待续
炫彩衣飞舞
我直接用的apple map,超级好用,可以选择坐车,走路,开车等
如果选择坐车,甚至能精确的给出下一部车什么时候到。 而且站着不动时,有个小箭头,移动就可以判断自己面向的方向了
高德没用过,我相信也很好用,但是apple map已经足够足够了
l
layjohns
炫彩衣飞舞 发表于 2024-08-01 11:45
我直接用的apple map,超级好用,可以选择坐车,走路,开车等
如果选择坐车,甚至能精确的给出下一部车什么时候到。 而且站着不动时,有个小箭头,移动就可以判断自己面向的方向了
高德没用过,我相信也很好用,但是apple map已经足够足够了

高德连红绿灯倒数计时都有。。。
c
cleveri
pinkymania 发表于 2024-08-01 10:16
十年。。。lz挺能忍的,我得每年回国续命两三个月

建议以后分两类人群讨论,一类是上班只能请假回国的,估计呆不超过4周;另一类是有闲时间充足的。否则就是鸡同鸭讲…
f
franktru
回复 13楼 炫彩衣飞舞 的帖子
高德不仅是地图,里面也包罗万象,订酒店订餐馆,买火车机票,什么都有。感觉国内的微信啊,高德啊,美团啊,都是走的大而全的路数
f
frankingcn2
我回国就用自己手机的international plan,一个月才一百多,也不贵。平时出去就拿着我老爹的手机各种刷,国内除了气候,人多,别的都挺好,吃啊,玩啊,见老同学,疫情有好几年没回去了,以后打算每年或者2年回去一次,不想带娃回了,自己回去休假一周两个周末加上一共十几天就够了。
f
franktru
回复 15楼 cleveri 的帖子
哈哈,那倒大可不必,众说纷纭七嘴八舌百花齐放才有意思:)
c
cr2069
回复 1楼 franktru 的帖子
2024夏回国印象-2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篇 a。我个人对穿衣是不很介意的,所以让我回顾10年前和现在的穿衣有什么区别的话,多半我也答不上来,但是从有限的观察来看,到过的各地的穿着打扮还是上海最时髦,南京次之,武汉略普通。总体来说,不管城乡,国人的装着上的精神风貌是比之前在国内留意到的印象要好很多了。电商的兴起让淘便宜衣服的人觉得特别方便,刷着抖音看着模特试衣服就把衣服给买了,当然,要去商场精挑细选的话,价格该和美国这边的商场里能持平,考虑到中美的收入差距的话,收入中下的人群该不常去那些商场罢。   b。吃的来说,街头苍蝇馆的价格应该变动不大,也不知道和现在的经济不景气有无关系,但是国内的大商场,像万达广场之类的综合购物娱乐餐饮一起的那些地方,价格就上去了。尤其是上海,普通的一碗鸡米饭价格能是武汉同档次餐馆的两倍,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工资不很高的话,居上海会大不易。 按照在武汉的经验,中国的蔬菜可以便宜得丧心病狂,比如冬瓜土豆白菜豇豆苦瓜茄子豆苗空心菜,尤其是那些中国店才有的特色蔬菜,往往是美国的几分之一,水果除了香蕉葡萄西瓜和美国平价以外,其他特色水果也都便宜很多;而肉类就和美国持平了,牛肉甚至还会更贵一些,所以,这个可以部分解释为啥咱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不养大胖子了,代价太高了:)武汉的5块一碗的热干面很抗饿,不过我更偏爱早餐店的五块一笼的小笼包子。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酒店的早餐品种丰富,比美国的酒店给人感觉给有胃口和可以更营养一些。   c. 住方面,在外住酒店用护照和身份证一样方便了,并无涉外酒店的分野,但是每个入住的人的信息都要登记详细,没有模糊空间让多余的人住进来,每个未成年人都需要身份证件。询问之下得到的回复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所以不能模糊必须登记,公安还会查房核对人数和证件,虽然我没有遇到过。住家的情况因人而异吧,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哪怕偏远的小县城里都很多高层住宅,给人感觉很突兀违和。不过感觉现在的城里住房很多两室一厅的构造恐怕并不利于人们多生孩子。   d. 行是感觉变化最强烈的地方:高铁动车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城市的地铁提高了城区内的人员流通速度。高铁速度快,发车密度大,换乘也方便,和飞机比又有价格优势,在中远距离上比飞机更受欢迎,不过没有身份证的话,就得走人工通道,稍微多费点时间。几个城市里除了南昌的地铁人流略稀疏外,其他的大城市地铁轨交都人流众多,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难度估计会很大。相对来说地面的公交车人数就少多了,基本不挤。 行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城市里电动汽车的普及率比较高,在武汉触目所及能看到绿牌电车能占到机动车总数的30-40%了,考虑到这几年才大规模推广普及,估计以后电车的占有率还有很多提升空间。 私人自行车已经踪迹难寻,美团哈罗等黄绿色的共享单车大行其道,在地铁口和居民楼附近大片停放。私人持有的电单车也很多,但是受制于不能进小区居民楼,只能在停在居民楼外。 出行方面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乡村的公路硬化和拓宽。到过的几处乡村都基本村村通了硬化水泥路,可以允许双向会车,很多人家都自费或者集资把水泥路延申到了自家的房子,给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所以农村的私家车也得到了一些普及。遥想当初的乡村田间小道和灰尘扑扑的砂石和黄泥路,恍若是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哦,那还真是上个世纪-二十世纪的回忆)。   e。吃喝方面,温饱基本已经解决的前提下,吃喝已经不是为了吃饱,可以稍微讲究品质了,我对蔬菜管饱这一点很满意,也喜欢各种杂粮食品,尤其满意的是酒桌上基本不劝酒了(没去过北方,不了解那边是不是也有这种转变)。对食品安全方面,没有太多感想,但是回来头一星期就听说住处隔壁的幼儿园发生小朋友诺如病毒导致的群体腹泻,可见这个还多少是个问题,还好我们小朋友在国内没有因为食物大病过。   f. 玩乐方面,粗略去过几个景点。现在国内很多景点都需要预约,即使你当场到了,也需要网上预约当天的参观,所以想去热门景点的需要早做功课早买票,防止到了景点进不去的情况。大规模放假前去的景点(黄鹤楼东方明珠)还好人不多,基本不太需要排队,到了放假前后人就多起来了,像看大熊猫的成都繁育中心就人满为患,热门的熊猫俩姐妹和花与和叶就每位游客只有三分钟时间停留,排队俩小时看三分钟就很常见了。还有一个观察就是网红景点人流汹涌,甚至在看越王勾践剑的时候都前进困难,几乎看不到宝物真身,而另一些所谓红色旅游景点像二七纪念馆和一大会址就人流稀少,可以慢慢欣赏,也算是冷热不均吧。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遍地都是的网吧卡拉OK现在也都萧条的很,很多转行的,像什么密室脱逃和剧本杀,还有电竞什么的不少,看来也是娱乐方式的转化和演化吧,人年纪上来后不是很能跟得上潮流了,就连听歌都不知道当下流行什么了。海来阿木来武汉开演唱会,可是我竟然不知道他是谁。。。 -待续
franktru 发表于 2024-08-01 11:43

住,护照都没问题了。但是确实管的严,每个人都要登记,复制护照(旅店要报备公安局)。
什么景点都要预约,暑假更是要抢票,即使这样,是个景点依然是人山人海的。
国内公共交通绝对立体化,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出租和网约车,方便的不能再方便了,米国完全没有可比性(最喜欢的是网约车,安全又不贵)。但是架不住人多,还是拥挤,连高铁现在都卖站票了。街上还是人多,到处都是人,喜欢热闹人气的肯定喜欢,习惯米国这边安静的会受不了的。交通秩序倒是提高了不少,但是依然不够好。空气质量还是没啥特别的提高,还是糟糕。环境也是,新修的都还不错,老旧地方还是脏乱差烂,总之一言难尽,完全看个人喜好了。
还有一点,国内南方夏天还是不要去的好,空调倒是安装了很多,但是要么不开,要么开的不足,实在有些受不了。家里也是,后来想想,电费说起来中国便宜,算下来其实还不便宜,所以好多都舍不得开。
h
hotdream
炫彩衣飞舞 发表于 2024-08-01 11:45
我直接用的apple map,超级好用,可以选择坐车,走路,开车等
如果选择坐车,甚至能精确的给出下一部车什么时候到。 而且站着不动时,有个小箭头,移动就可以判断自己面向的方向了
高德没用过,我相信也很好用,但是apple map已经足够足够了

主要是Apple和Google map不能打车吧
c
cathybefore
想问一下lz,买高铁票需要抢票吗,还是非高峰时间随到随买
m
momo099
楼主写帖子很有条理的。赞一个。
o
oqo
cathybefore 发表于 2024-08-01 22:13
想问一下lz,买高铁票需要抢票吗,还是非高峰时间随到随买

暑期建议提前买 热门旅游城市经常买不到当天的高铁票
c
cathybefore
oqo 发表于 2024-08-01 22:21
暑期建议提前买 热门旅游城市经常买不到当天的高铁票

好的,谢谢!
J
Jennymichael
太热了!too hot and humid! 除此以外,都挺好。
烟熏三文鱼
momo099 发表于 2024-08-01 22:17
楼主写帖子很有条理的。赞一个。

对的,赞一个!
f
franktru
回复 21楼 cathybefore 的帖子
个人看法是客源充沛发车密集的地方在非高峰时间可能可以随到随买,而其他路线或者高峰时间段是不行的。如果来不及了想最后试试的话,可以考虑分成多段路线来同站换乘,这个应该可以做到。
f
franktru
回复 1楼 franktru 的帖子
3 城市和乡村   这次回国,主要是在城里度过的。除了常驻武汉外,我还跑了南京上海无锡成都等等城市,而农村相对就待得偏少了,除了家乡,就只在湖北的农村匆匆待了一天。城里的浮华和喧嚣以及农村的缓慢似停滞的生活都得以感受到一些。综合来说,城乡生活各有特色,儿时的玩伴和亲友们,出去求学工作的那一些,基本上都留在了城里;很多家乡的亲戚和朋友,也开启了买房在我们家乡附近的城里人的生活,基本告别了农村生活。 城市的市政建设比起旧记忆的面貌来说有很多变化,总体来说是街道更干净,路面更平整灰更少了。不管是武汉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是南昌长沙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或者是黄石孝感恩施这样的十八线小城市,大片大片的高层住宅楼都非常显眼。不过,我听说那是给略偏中产的新城里人准备的,因为老城里人住旧城区,而更有钱的人,更愿意住郊区的低矮一些的更好的住宅。这些高层住宅其实都还得需要一些经济实力才能买下来,所以我总是在想,城里的更穷的人们,住的又是怎样的房子呢?我在武汉的住处的时候,这些住宅楼下也还不少开着小车卖卖水果的菜农菜贩子,也有一些挑着篮子卖菜的妇女和卖茉莉花栀子花的小贩们,你说他们就算把那些花和蔬菜都卖掉,挣得钱估计也没法在这些高层住宅里安家的吧。城里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别人的地方,一个要挣很多钱才能待得下来的地方。 城里的白领们生活给我感觉都偏向快节奏。城里的朋友们,多数关心的是赚钱的机会,个人发展的机会。我的很多朋友们都还在教育行业,抱怨的共同话题都是学生难带,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初中高中生。学生质量的下滑综合来说,大学生们服从性变差,公心和责任性变得下降,更为关注自我而不是集体;”好像这个实验室的问题和他无关一样“,我的朋友抱怨道。带初高中生的教师朋友们,觉得家长们护犊子的变多,不尊重老师们的管理权的现象变多了。孩子骂不得管不得,然后对老师的讲课进度也是众口难调,因为外面补课的进度和学校不会同步。 现行的高中的分流政策在大多数地方,都是普高和职高技校大致五五开的比例。这意味着一半的家庭孩子们上不了普通高中,给所有家庭都带来了一层焦虑。和更早的20、30年前相比,孩子更少了,基本家家都承担得起起高中水平的教育,所以钱不是问题,而学校和未来的工作机会才是问题。农村家庭的孩子以前不上学还有去南方打工或者建筑工地的出路,现在愿意主动这么干的家庭已经很少了,更愿意孩子们成为白领,所以卷起来力度空前。工薪家庭的孩子们,明的暗的上补习班都司空见惯了,”那是教育上的军备竞赛,由不得你想不想参加“,有一个被动加入的家长调侃道。 城镇化,扩大了城市的疆域,也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生活。从经济上来说,旧的农村的经济对中国的经济运行的影响比起10年20年之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这也许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之一吧,更少的人参与提供农业产品,农村的人人口发生了巨大的朝农业以外的产业的转移。 农村的生活则表面上看上去还是岁月静好,波澜不惊。老家所在的农村,算是个连绵起伏的小山丘陵为主要地貌的地方,没有太多制造业等工厂,主要的基本农田都已进行标准化改造,适用于机械化耕作了。乡村的农田都已被少数几户农户承包,据说一家人能承包上千亩农田种水稻,所以除了这些专业农户和其他的一些服务业外,大部分劳动力都在或近或远的城里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 农村的用水用电开始向城里看齐,也基本普及了冰箱彩电网络,不少居民点也建立了基本的居民健身器材,生活上粗粗看上去和城里没什么大差别了,但是工作机会并不多。那些离开乡村的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们,上过大学的,有的成为白领,在城里安家的人们站稳脚跟了以后就告别了农村人的身份;而没上过大学,或者没有站稳脚跟的人们,则不得不选择在农村安家,过年过节才回来,就像候鸟一样迁徙。他们的孩子,就由农村留守的老人带着隔代抚养,成为留守儿童。天南海北的的年轻夫妻们的后代,在留守的家乡也开始说起了普通话,而精力衰退的祖父母们面对精力旺盛的孙辈们往往有心无力,很多只能选择了让他们野蛮生长或者自生自灭,这是一些被社会前进的火车甩下的孩子们。 想起那些父母不在身边,早早就由手机平板陪伴的农村孩子们,还有那些晚上十一点都无法睡觉的城里小朋友们,总是给我带来隐隐约约针刺一样的感受,也许是因为我变老了,开始多愁善感了。只期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让城乡的差异更小一些,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快乐一些,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里的,他们都值得更好的童年。自然,他们也同样值得更积极又豁达开通的青年和中老年。只是,青年和中老年基本都是自己掌握,而童年,他们多少得依赖大人的扶持才能走得更稳更坚定。
w
white09
十年不算什么,20年才回。回去第一感觉就是亲切,感慨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还得是同族人
国产手机电池特耐用,和苹果的天上地下

c
cathybefore
franktru 发表于 2024-08-02 09:59
回复 21楼 cathybefore 的帖子
个人看法是客源充沛发车密集的地方在非高峰时间可能可以随到随买,而其他路线或者高峰时间段是不行的。如果来不及了想最后试试的话,可以考虑分成多段路线来同站换乘,这个应该可以做到。

谢谢解答!我刚才自己试了一下,还是需要提早一个多星期比较保险
f
franktru
回复 30楼 cathybefore 的帖子
钱不是问题的话,建议早买。铁路部门的退票改签在12306也很容易,只是需要按照离开车时间距离的远近收取0-20%的退票费,相对来讲也算还能接受了。
o
oqo
cathybefore 发表于 2024-08-02 10:41
谢谢解答!我刚才自己试了一下,还是需要提早一个多星期比较保险

记得曾经在上海虹桥买不到半天以内的票去苏锡常 在西安更夸张 一大早路过售票处 广播说当天西安去往任何城市任何车次都无票 让排队买当天票的不要排了
f
franktru
回复 1楼 franktru 的帖子
4。人物:田朋友
中国那么十几亿人里,和我们能说过话的有过交集的也就那么几百上千人。总有那么一些人,也许和你的缘分多那么一点儿,能够让你在匆匆交叉而过后,还能时不时想起他们来。上海和成都都是那么大的千万人口的城市,除了同学朋友,我和其他人不认识,也基本说不上什么话,那些匆匆在旅游景点和地铁公交上擦肩而过的的陌生人,看上去和我不会产生任何交集。所以,回想起来和两个特别朋友的结识和交流,不得不说,都是奇妙的缘分。   今天谈的是田朋友的故事,她是我在上海认识的。她自然不姓田,可是让她姓田有什么关系呢,名字只是个符号,姓什么也不会影响这个故事。叫她田小姐和田姑娘都让我觉得别扭,那就还是田朋友吧。   邂逅她之前的一天,我和孩子去见了的十多二十年不见的老同学们和老朋友们,然后去了东方明珠电视塔,那是新上海的地标性建筑。高大的电视塔有三个球可以供乘客参观,在中间的二球,视线所及的略远的地方,是C型环绕的黄浦江,以及那些上海的最高的摩天大楼群。那都是现代中国人民的物质力量的外在展现。直上直下的东方明珠电梯送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二球的观景台总是人满为患。让我不由得感叹,咱中国人的旅游热情可真是高,中国人民真是有钱了呀。   见到她则是在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那是个坐落在上海市区的很安静的刻意保留的老的街区中间的景点。前一天上海艳阳高照,结果那天下着蒙蒙细雨,颇有夏风萧瑟意味。那天是周一,雨中的小街道被路障拦腰挡住,我上前一问几个年轻的男女保安,原来一般周一是不开放的,但那天正好是上海解放纪念日,所以赶巧了,居然开放了。一楼的的大厅很空旷,并没有太多游客,一边的留言墙上挂着很多访客离开前的留言小牌牌,室内的气流吹过的时候摇摇晃晃的,很像祈福条,倒也别有意思。不过前台的小姑娘们虽然礼貌,但看上去并不熟悉这个景点背后的故事,问了两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以后,我突然觉得很无趣,就开始自己带着娃去地下层探索了。   一路踱步看完历史的痕迹和陈列,转角过来后,是地下室的一个3D投影区,正在展示的是革命先烈们齐聚一堂开会的场景。我正要跨步走近一些,旁边一个穿着青色工作制服的年轻姑娘示意拦住了我:“对不起,同志黄线以内是放映区,请保持在黄线以外。”我笑了,看来就算没有什么游客,也不是什么都能逛呀。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她,她大约20多岁的样子,圆圆的年轻的脸上保持着克制的微笑。我退出了黄线外,一边和孩子慢慢讲解,一边耐心等着这段放映结束。放映完了以后,我又多看了她一眼,心里一动,这么大的上海,我还没有怎么和上海本地人聊聊呢,何况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地方,看看他们工作人员怎么看待他们的工作和这一段历史。于是我和她开始攀谈起来:”你们这个放映多久放一次?“   ”十五分钟吧。5分钟的放映,然后10分钟间隔。“   ”那你是本地人吗?“我接着问道。   她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不是,我是贵州的。你们是从哪里来上海旅游的呢?“   看起来她也对我们有点儿好奇,倒是比一楼的那些前台小姑娘多些意思。我告诉她,我们从美国回来探亲,顺便转转的。 “美国?那好遥远啊!”她眼睛睁大了,看起来她也很少和海外的人攀谈过,不然不至于这么吃惊。我告诉她,也不算,来回也就几天功夫,和火车提速前从上海到贵州差不多。   “美国那边肯定很发达很先进吧?”她问道。   “其实也就这样了。要比城市面貌的话,美国算是大乡下农村了。”我开玩笑道。   游客不多,也没人注意到我们聊天,我们就从彼此的家乡慢慢聊起,聊彼此的经历,聊她这里的工作。她告诉我,她姓田,家在贵州的农村,家里几个孩子,她是排第四的。读了中专之后,她就开始一路在外地闯荡了。这个背景让我和她多了一些亲近感,因为我也是农村的,也读过中专。我告诉了她这些,也告诉了她我在国外教书做研究。她接着说,她当时读的是企业管理,可是中专的学历自然也没法给她好的机遇,所以她开初也是从南方的进工厂打工开始工作的。不过,和她当初的那些同事不一样,她倒不很追求稳定,反而是体验各种生活经历。   “我在工厂打过工,也去餐馆当过服务员,也给公司干过,总之,什么职位我都愿意试试。“她说。   ”那你怎么找到这个职位的?“我问她。   ”啊,我是第三方派遣过来的,其实也没干多久。“她回答道。她接着说,在这工作也没多久,才几个月吧,活倒是不累,比之前在工厂工作要好多了。”就是钱太少了。“她补充道。   ”能说说多少钱一个月的工资吗?“我好奇地问道。   ”不到五千吧。可是这上海物价高,和别人租房子就花掉快一半了,吃的又很贵,我都基本上是要倒贴的,比以前在工厂还能存钱差太多了!“看起来这个金钱方面的差别对她太印象深刻了。说话间又来了几个游客,又一次放映要开始了。我耐心地从头到尾仔又细地看了一遍已经熟悉的那段历史,看着画面里面的先辈们慷慨陈词,恍惚中想起了课文里的《包身工》里的”芦柴棒“们,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是当时的有识之士们要解救的对象。居上海,对那些”包身工“们自然是大不易,可是,看上去就算对我眼前的这个田朋友来说,上海同样不容易待下来,虽然时代不尽相同。   孩子对我俩的交谈毫无兴趣,已经自己到其他展厅去探索了,我趁着又一次空隙接着和她攀谈。我问她:”生存不容易,那你当初怎么想接这份工作的?“   ”我之前从来没有在上海待过,所以想来看看,正好有这个机会。来这里以后就不太想离开,这么一个繁华的城市,对外地人也很友好,所以想先看自己能不能待下来,但是看起来还是不太行啊。不过,我们周末不加班,我这几个月已经逛了很多上海的有名的地方,也体验了一下上海人的生活,不亏了。“她谈到这个,倒是心情还不错,看得出来,就算亏了钱,她也觉得值得。   ”你成家了没,想过在这里安定下来吗?“   ”在这里安定怕是不太行呢。我的朋友们同学们很多都在老家和外地成家了的,她们好像自然而然就结婚生孩子了,我倒是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可能是还不是很想安定下来吧。唉,我父母在我这个年纪,都好几个孩子了,每天照顾我们忙里忙外,我真佩服他们,不过我自己好像总是做不到。“谈到这个,她好像有点儿愧疚的表情,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远方的父母了。   ”你们在美国生活比这里好很多吧?”她好奇地问起我在国外的生活来,我老实告诉她,国外的生活一样是柴米油盐,每日忙碌,也不很得闲。孩子上学,一样需要敦促和教育,和国内的生活也没什么大差别。   “那你那边至少自由一些,我听说国外很开放,言论自由很多。”她的眼神似乎很期待她的猜测能得到我的肯定。   “呃-嗯,多少有一些吧,但是同样要讲究政治正确,有些话题不能谈,不能种族歧视,不能谈某些人群之类的,各有利弊吧。”我含含糊糊的应承道,因为我也不知道所谓的这些自由我享受到了多少。   “那也至少比这里强。”她貌似对我的回答不以为意。她不像是那些受了很多西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国内有根深蒂固的不满的样子,倒是仿佛两边都生活了很久,经历了很多似的。我猜,她的有限的了解应该是受了一些《读者》和《意林》之类的杂志对国外的介绍,对国外有很多美好的想象,所以也就不准备和她详细探讨了,就很随意的问她道:“你怎么知道外国的言论自由比国内强啊?”   “这里言论审查得很严的。”她扭头左右打量了一眼,然后很认真的看着我说。   她接着指着另一边出口的留言墙,“你看我们这里的留言墙,每天都会检查,写了坏话的条子都会被摘掉,管得严格,剩下的自然都是些好的话,让人真话都说不了,能有言论自由嘛!”
f
franktru
回复 1楼 franktru 的帖子
2024夏回国印象-5 人物:小宋和他的奇葩女儿 和宋朋友的相识发生在另一个大城市:成都。我和孩子到成都找我的兄弟,不过他并没有空陪我,我又没车,于是他给我包了个专车司机一整天,让他带着我逛逛都江堰和青城山。 我兄弟和我说,这个司机姓宋,专车是白色的,陪我一整天,我管他中饭。于是我在和司机约定的地方兜了一圈,也没找到那个白色的车,司机都不耐烦了,电话里说:”我就在这里嘛!“然后我才想起来核对车牌号码,赫然发现那辆铁灰色的车才是今天的专车。和我孩子上了车后,我从后座看着司机的光头和金链子有点儿心里发毛,总担心自己是不是上了歹人的车,别被人带到深山老林里被绑票撕票了,还连累了自家娃那可就太罪过了。 我开口和他说很麻烦他一整天,他倒是没有多凶神恶煞,只是淡淡地说:“没事。” 让我心里稍微安定下来一些。他看上去也就30上下,人很精神,话倒是不多。朝着都江堰一路开过去,我都没和他说话,只是在后排和孩子介绍今天的行程,告诉娃都江堰的悠久历史,和古人的智慧惠及今人的伟大。外面的天气阴云不少,倒是看上去是个暑期天气里的难得的阴天,该不会太热。 开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离开了成都平原,外面已经是起伏的山丘,路况很好,我隐约记得都江堰好像是在平原边上,但是已经不记得是不是在山区了,关于绑票的担心又慢慢浮上来。幸好一会儿就开到另一片城区,很快都江堰景区到了,到了景区外面已经开始阴云密布了,我才放下绑票的担心,又开始懊恼,忘记带伞了!我和孩子下了车,司机小宋招呼了一句:“老板,带伞了没,需要的话,我这里有两把。”这个算是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解了我的一个大担心,于是我很是感激的对他谢了又谢。他告诉我,他就车里待着哪儿也不去,伞也用不着。他还告诉我,等下逛好了给他打电话就成。 于是我拿着雨伞和娃开始逛起了都江堰。玉垒山和二郎庙都是需要爬两座不高不矮的小山的,爬到玉垒山半山腰的时候,果然开始下起了沥沥淅淅的小雨,我和娃撑起伞来就念叨着这个司机的好心,觉得今天算是碰到了好人了。小雨下下停停,我们也逛完了这个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人的遗泽,开始联络司机朋友小宋。 很快在出口坐上他的车后,我自然对他很多感谢,他依然不在意,不过看得出,他也开心伞能派上用场。我开始找和都江堰的一个老朋友约好的饭店吃中饭,然后让小宋在在一个名字叫“八分熟”的饭店门口,准备就在这里吃了。我还感慨,我那老朋友可真会找饭店,和我还找“八分熟”的饭店,可真有点儿见外呀! 小宋和我一起进到饭店,朋友还没来。小宋问:“要不,我一个人先吃点儿,就不耽误你和朋友吃饭了?”我摆摆手:”没事没事,就和我们一起吃吧!” “成都这里军工科技单位多,我们老接他们的活。早先的时候我也没个眼力劲,跟着领导就准备上桌,领导就和我说,等会他们谈的话题不适合外人听,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所以后来一看这种领导之间的交流我就自觉一个人吃了。我怕等会你和你朋友也要谈点儿不方便的东西,所以和你先说一下比较好。”他认真给我解释道。 “嗨,我那都是私人情谊,不相干的,没事,一起吃没问题!”于是他也不再推辞,我们就开始在饭店里找桌子坐下来等朋友,顺便聊聊天。 闲谈中,我知道了他是离成都不远的资阳人,亲戚在成都,所以他初中毕业就在成都打工,开始给人跑腿,然后学了开车后就干起了专车司机,然后还认识了一个成都妹子,然后就在成家落户生根了。 我告诉他:“还是你们好,大城市安家,离家里近,有什么事一拔腿就回家了。”联想到自己,成家在几万里外的外国,想家了也才几年回一次家。我妈妈经常说我的,就是“这个孩子生了和没生也没差太多”,自己就感觉特对不起妈妈。所以,我对他离家这么近有一份真切的羡慕。 然后我们谈起了各自的老家,谈起了老人家在城里住不惯,也是大有同感。他父亲时不时到城里来看望儿子媳妇和孙女,但是住几天就想走,简直和我父母在我兄弟家住着一样的,农村呆惯了都不愿意住城里的高层鸽子笼,想出门溜个弯也没好地儿,何况空气也不新鲜。 说起家里人,我们又谈起了孩子。他说,他就一个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了,但俩口子在要不要老二上还没达成一致,主要是老婆不想生。这个也能理解,现在生孩子的吸引力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多经济吸引力了。多生多帮衬家里的动力没了以后,只生一个好的观念深入人心,男女都一样的观念也逐渐被人接受,女性在家里的话语权多起来了,他生了一个女儿也没法再强压老婆再生一个了。“就这么着吧,看看以后她会不会改变想法。”我没插话,因为当时我们家为了生老二也没少沟通,我知道小两口怎么想,外人说啥都不会起到大效果,自己想通了才是真的想通了。 说到他女儿,他就打开了话匣子,眼睛里的光都活起来了。看得出,女儿是他的心头好。 “我那女儿呀,就是个奇葩!”他是这么开头的。奇葩,曾经多好的一个词儿,现在用多了总是带着贬义,搞得我都有点晕,不知道他是夸他女儿呢,还是和陌生人吐槽他女儿。看上去他也不是生气,于是我接着听他讲。 “有一次她老师和我说,她小测验没做,让我好好和她沟通,把我给气的。”说是说很生气,但是他是带笑说的。“我就回家就问她:‘老师考试你怎么不好好考?’她倒是很老实,说她那次玩疯了,真忘记那个测验了。但是她给我拍胸脯保证说,内容她都懂,考到95分没问题。于是,我告诉了她老师,老师就说,让她把测验试卷拿回家,我来监督她完成。 “然后她第二天把卷子拿回家,我看着她做卷子,做起来也是飞快,只是她做到最后一题就不肯做了。我问她:‘你怎么就不肯做了?’她说,她说过了考到95分,可没说过要考到100分。现在已经做完了95分了,那就够了,不想做最后一道题了。 “我拿她没办法,检查了一下,好像做过的部分还都是对的,猜她应该说得不差,最后一题她应该会做的,就由她去了。第二天老师批改回来,果然她就正好95分,你说神奇不神奇?” 他这个故事说完,我笑了。这个小姑娘,还真是有点儿意思。眼前比她大了两三岁的我家孩子和她一比,真成了傻乎乎懵懵懂懂的孩子了,快要青春期的娃,成天就知道好玩和好吃,还不如找个小姑娘来得明白。不过,小宋能由着他女儿这么来,在我看来,更有意思。我听过太多的家长的焦虑,从小学就开始操心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催促小孩子加班加点做作业,不到十点半不能睡觉的故事了,这么来一对儿父女,我觉得是可以算得上奇葩了。我问他:“那你担心她以后上大学吗?会敦促她做作业不?” “她做作业也做,但是她从不肯去补习,也不让我加码。我要是和她说不肯努力以后考大学怎么办,她可有话来堵我嘴了。她说,考得上就考,考不考得上反正她以后都是要当兵的。她倒是很有自己想法,不到10岁的人,就很有主见了。” 我笑了,这倒是个很特别的孩子,在一堆被家长推着走的孩子里,居然有这么一份清新的存在。我接着问他:“那你看她身板,像是能当兵的料子不?” “哎呀,你是不知道呀,她可是真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准备的。6、7岁大的时候,她就缠着她爷爷要教她打拳,她爷爷会武术,会军体拳。去年夏天又缠着我去找我的发小,想去摸枪练手,我发小干过特种兵,现在在部队。这不,这个暑假,她说她要越野跑,因为以后当兵用得着。我看哪,只要她愿意,她还真能成。” “看不出小小年纪,她还真是既有想法又有行动呀!”我不由得赞叹道。看着在那听故事半懂不懂的自家娃,我暗自叹了口气,人和人的差别可真大!不过,这对不走寻常路的父子让我开始好奇:“要是她不上大学,你会失望不?” “我其实挺希望她能上大学的,毕竟我没上过,她们这一代该比我们强。不过我和她爷爷说起这个后,老爷子把我一顿训,说:’你自己也没上大学,为什么非要觉得她就该上大学?你也没上大学,还不是自己闯荡在大城市立足?路是她自己走的,她为她自己的未来负责,上不上大学也不耽误她去当兵,我看她有保卫祖国的这个心很好!这么大一个国家,总要有人有奉献精神,做些牺牲,为什么她就不能去?我支持她!’这么一说,我也没话说了。只要她够努力,上不上大学就由她去吧。” 这番说法让我对他父亲肃然起敬,老爷子有格局,有眼力。我夸奖道:“老爷子明白人!” “那是自然!他当年也参加过两山轮战,后来退役下来的。说起来,我爷爷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们两代人都是战场上见过真章的人,说起打仗和牺牲的战友们都是眼睛红的,都觉得战场上能活下来,已经比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幸运多了,所以对那些牺牲的战友很多感激,觉得自己命大。外在的物质条件什么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不重要的东西。他们常说的就是,人生在世,总得要做点什么。按照自己的心意努力活一辈子,就算为国牺牲那也算轰轰烈烈了。”说起他的父亲和爷爷,他的眼睛里既有艳羡,也有惭愧:“和他们一比,就我没去当成兵,让他们失望了呀!不过我也没有太多后悔,因为不是我不想去,而是老天爷不让。当时去报名体检了的,说我心律不齐,让我懊恼了很久,后来我也想开了,当不成就当不成吧,平平淡淡过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 这顿饭,后来我和朋友们吃得宾主尽欢。我也不介意这个店名“八分熟”了,毕竟,有些人不需要十分熟也能够让你记得很久,有些人哪怕天天见,你也不见得会想起来。我得承认,我就是会时不时想起小宋朋友,还有他那有些奇葩的女儿,以及老宋和老老宋那一对见过真章的父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