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平安 发表于 2024-07-08 21:51 没读LZ的长篇文章,就问下是不是也是说不婚不育包平安?
iammaja 发表于 2024-07-08 22:04 看到老年痴呆的祖母一直给已经过世的祖父发消息,我不觉得这是女人生活中离不开男人的表现啊。我觉得还挺感动的,老两口一辈子在一起,祖母神智不清了但是依然牵挂这个最亲的人,不是很好么。
kingboo 发表于 2024-07-08 22:19 她自己也是天天刷约会对象短信,大概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老年痴呆一样,很shock
小豆 发表于 2024-07-08 23:04 自己想干嘛干嘛,但是发起个啥行动劝别人一起,不是有病?
自己想干嘛干嘛,但是发起个啥行动劝别人一起,不是有病? 小豆 发表于 2024-07-08 23:04
男孩也没有那么令人失望的。都一样是人,只是性别不同。momo099 发表于 2024-07-09 09:30
girlinblack 发表于 2024-07-09 09:35 男的也不找。。。男的还是相对容易一些,不过二十出头的男的感觉也很中性化了,很多不找的 我就没见过二十几岁的美国女孩儿激动的说我的男朋友如何如何,对我如何如何好。这么说的话别人会觉得她是傻x。。。以前电影里演女的希望男的求婚的各种小心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girlinblack 发表于 2024-07-09 09:09 这不就是韩国的4B吗?🤣这都开始多久了。。。你们太脱节啦。我boysober好几年了,从疫情开始然后再也回不到以前暗恋别人喜欢别人的状态了。不用约会软件,不date,日常工作读书健身day trip旅游。。。一想到date出去吃顿饭要考虑谁付钱,他是不是感兴趣就烦,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出去就点外卖,自由惯了就很难接受和别人一起住拉扯的生活。 这不是什么个别现象。我两三年前就说过了,现在约会市场上男的素质普遍比女的差。白女出去date也一样。我认识的几个白女比我小四五岁的样子,都是好学校毕业纽约周边上中产家庭毕业,要么完全不date,要么date几次遇到奇葩太多就不去了。完全不date的那个说她一想到生孩子就害怕,她晚上做梦梦到生孩子就想女人为什么生孩子。 更有钱的倒是很早就结婚了,因为家庭牵线和有财产继承吧。不婚不育的以中产上中产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居多。。。
人性没有那么容易变化的。。对喜欢的人好是挡不住的。只不过现在标准和预期都高了。 调整好预期,就把对方当成一个旅行的同伴,我觉得旅行有个同伴还是比独身一人安全一些。 momo099 发表于 2024-07-09 09:38
所以忽悠大家不着急,努力提升自己,精挑细选男人也是行不通的,好男人都早早被拿下了 女人一般不花心,一个男人能用就一直用下去了 20+固然可能遇到渣男,但35+就是在别人挑剩下的堆里找了,哪个难度高不言而喻 stevia 发表于 2024-07-09 09:46
27岁的纽约喜剧演员Hope Woodard是boysober的发起者,她在2023年11月,首次在Tik Tok上提出boysober一词,这条视频已有790多万的浏览量,在去年12月的视频里,她又进一步的解释了boysober的实践规则:不使用约会软件、不约会、不搞暧昧关系、不联系前任、不做包括拥抱接吻在内的亲密性行为。
Boysober没有明确时间限制,它更像是一个通过禁欲来反思情感关系的gap期,自我承诺一段时间内隔绝恋爱关系,专注个人发展。
Hope本人指出这并不是只面向女性群体,任何需要健康情感关系的人都可以尝试,所以社交网络上也会有girlsober的标签。不过,目前看来,加入戒色队伍的还是女性居多。
Hope的灵感来自于患有痴呆症的祖母,祖母一直向祖父发送消息,但因为迟迟没有得到回应而生气——但其实祖父早已离世。Hope忽然意识到,女人似乎生活在一个离开男人就活不下去的语境里,过于在意伴侣的回应实在太糟糕了。
Hope本人就是一个深受“恋爱脑”荼毒的女生。她会一直刷新手机界面,焦虑地等待约会对象的消息,即便心底清楚这个人对她没有兴趣,但她的状态却受到了影响。直到删除了约会软件,不再为吸引对方注意而内耗,Hope才放松下来,她说,感觉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了自主权。
Hope宣布,她自己会严格遵守boysober的规则,为期一年。
Boysober一词抛向互联网就立即引来了大批支持者,Hope发布的相关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百万。《纽约时报》、Cosmopolitan英国版、《每日邮报》分别跟进报道,《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将其称为一种“谨慎的精神修行”。
一位叫nikki的ins博主提到,七个月的boysober体验让她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想法,她晒出自己旅行的视频,并说自己变得更加开心知足,感觉像是一个超级女孩。按照nikki的意思,在boysober的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与另一个人纠缠,学会自处才是进步的答案。
这也点明了Boysober的内核:抑制恋爱关系对自我的侵蚀,并将注意力重新从他人移回个体生活中,建立独立稳定的内核。
谈到为何对亲密关系失去兴趣,许多女性将矛头直指美国约会文化的特殊背景。
在宣扬性解放和性自由的社会,人们往往会为了麻痹负面情绪或是缓解压力使用约会软件,而勾搭文化则让女孩们苦不堪言。
对性生活和约会感到失望的女性会选择戒断这一切。一位研究人际关系的治疗师 Ammanda Major在接受refinery29采访时表示,“禁欲对人们来说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控制。我认为年轻女性通常会发现,设定自己的界限,让她们感到舒服的界限,是一种充满力量的方式。”
这也有点像在暴饮暴食之后给自己安排的素食计划,在混乱的饮食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用来调理肠胃。
这也是Boy sober与独身主义的一个差别,一个关注短期内的自我提升,另一个则宣扬长期持久的单身主义。
Hope本人并不希望boysober发展成清教徒式的禁欲主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提到,“我非常讨厌‘独身主义’,因为我不想听信任何人说如果你不发生性行为,你就会更可爱、更受尊重或更好。”
所以,Boysober并非把性和男色视为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治愈消极两性关系,建立情感健康的工具,它的疗效是把女孩们重新放回生活决策的主体地位。
Boysober的支持者们认为,保持单身状态能够让那些在亲密关系中倍感压力的女性重新找到力量。
Hope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就提到,“Boysober 是花时间停下来,反思和重新安排优先事项——而不是为了获得男性的认可。”
28岁的纽约女孩Carly就是一名“戒色践行者”,恋爱脑的Carly说自己会很快爱上一个人,只聊了一周就会开始幻想婚礼的事情,但如果对方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热烈回应,她会非常失望。
许多对亲密关系上瘾的人都会对Carly感同身受,谁没有焦急等待过回复,深夜创作长篇大论的小作文,甚至因为对方一句话就心碎崩溃呢?
今年 1 月,Carly下决心摆脱现状,删除约会软件,也再没有约会过,潜心经营那些与性无关的友谊关系,她说,“在恋爱关系中我感到孤独,但现在我不再害怕孤独。”
所以,在更多加入者看来,boysober倒像是一种反抗恋爱脑,夺回自我主权的方法。
不过,boysober毕竟不是人人都奏效的灵丹妙药,也有女性提到它的副作用。
最近,一位叫Georgina的女孩就对自己不受控制的大脑感到烦恼,Georgina已经戒色一年了,在一年以来,她的独立生活过得很满足,她认为经过一整年的“冷静期”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回到正常约会的生活,但当她爱上某个男孩之后,她发现一切努力都白费了,还是会疯狂的查看社交网络上的信息。
在这则视频下有人留言,“约会就像游泳,不在水里很难取得进步”,还有人提到“暴露疗法”,让自己尽可能多的接触异性才能理性地处理两性问题。
Boysober引发的单身潮流还招来了社交软件Bumble的嘲笑,其在洛杉矶刊登了巨幅宣传广告,写着“独身主义不是答案”、“你不应该放弃约会成为修女”,颇有反对意味。
这作死的文案无疑引发了女性的抗议,有人批评此举非常冒犯,女人凭什么不能自愿选择且享受单身呢?最终Bumble也只能灰溜溜地道歉平息舆论。
更多知名人士开始主动认领“单身人设”。女演员Julia Fox在对Bumble的反对声中透露,自己已经戒色两年半了,并且从未如此快乐。在2023年Elle的一次采访中,她也曾提到,她不约会,没有性生活,也不想和任何人亲密。
这场闹剧也足以彰显,社会对女性单身的观念在改变,曾几何时,人们还在为了自己是一个“单身狗”而感到羞耻,现在的年轻人已经高举戒色大旗了。
振盪器 比男人 刺激多了
網上說的
https://www.amazon.com/s?k=vibrator+made+in+china&crid=2X115FKUUSYGZ&sprefix=vibrator+made+in+chin%2Caps%2C246&ref=nb_sb_noss
不是。是内核稳定大女主,恋爱中不要高开低走。别当恋爱脑。但这方法也不行啊。二极管思维,应该多谈恋爱才不把男人当回事。
好像不是,类似于16-8断食吧。
她自己也是天天刷约会对象短信,大概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老年痴呆一样,很shock
我觉得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年轻人依赖网络,多少都有点addiction,对方没有秒回,或者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答案就会患得患失,影响情绪,版上还有华人大妈抱怨朋友圈没人点赞,如果是dating的关系,症状会更严重,提倡跳脱出来,是一种不错的戒断
I have sinned
https://youtu.be/qhkCiXLgq6Y?t=33
先说清楚 戒女色没有? 戒兽色没有?
还行吧,愿者上钩,都是成年人了
…
…
人性没有那么容易变化的。。对喜欢的人好是挡不住的。只不过现在标准和预期都高了。
调整好预期,就把对方当成一个旅行的同伴,我觉得旅行有个同伴还是比独身一人安全一些。
所以忽悠大家不着急,努力提升自己,精挑细选男人也是行不通的,好男人都早早被拿下了 女人一般不花心,一个男人能用就一直用下去了 20+固然可能遇到渣男,但35+就是在别人挑剩下的堆里找了,哪个难度高不言而喻
…
…
这个观念是很赞,一旦建立就没那么容易再被人操控,很喜欢这种无中生有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