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shpeony 发表于 2024-04-20 15:04 到了林徽因临终那个时间点 张幼仪和她都是成功的 独立女性了 各有各的一番事业 她们俩最弱的联系才是徐志摩吧 ...... 不然为什么不见陆小曼呢 两个成功的事业女性 临终最后一面 难道主要目的是聊在各自生命里短暂出现的男性吗 并且为交集忏悔吗???? 想象我自己临终前 和当年18岁时候的男友当时的女友见面 并且知道这个女友后来风云际会 成就一番事业 肯定是对当时的感情纠葛一笑而过 这个男人肯定是聊天的边角料 佐茶罢了
ashouluo 发表于 2024-04-20 13:26回复 2楼 Vesper8 的帖子 这就比较茶了。或者说是非常茶。道歉就道歉,说一句不后悔几个意思?
1949年就跑路的张幼仪,居然1955年还回来看林徽因? 编 编 编花篮 shnscht 发表于 2024-04-20 16:46
pop 发表于 2024-04-20 13:22 谁管她怎么想的。 当初她爱有妇之夫就非常不地道, 后来她临终还要对那个被她伤害了的女人说自己不后悔,更不地道了。 她也就是知道张幼仪是个闺秀,做不出一丝一毫会伤害她的事情,知道她有容人的雅量,有修养,有胸怀,所以才这么肆无忌惮。 要是碰上的是现在的女性,没一个耳光扇过去就是有修养了。
glsxj 发表于 2024-04-20 21:32回复 33楼 临时工 的帖子 现在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起鸡皮疙瘩 谁用这种风格说话,无论现实网上,立刻退避三尺。。。
stellaliu8 发表于 2024-04-21 01:58怎么老有人编林徽因的黑料啊
迫离婚后,张幼仪涅槃重生,从无辜弃妇逆袭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女富豪、女企业家、女银行家。孀居三十多年后,她终于放下心结、放下徐志摩,改嫁给了一位姓苏的医生。 (林徽因与徐志摩) 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迁居纽约生活。在美国期间,她与侄孙女张邦梅(张幼仪八弟张禹九的孙女)交往甚密。张邦梅是一位颇有见地的美籍华裔作家,在她的建议下,二人合作撰写了张幼仪自传(张幼仪口述,张邦梅执笔),题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其核心内容就是张幼仪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从张幼仪小时候写起,一直讲述到结婚、离婚、徐志摩去世。其中,难免提到她婚姻破裂的导火索林徽因。林徽因临终请求见张幼仪之事,正是出自这本书,由于是张幼仪亲述,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曾经的情敌,如今的陌路之人,往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多年,林徽因临终之际,为什么执意要见张幼仪呢?对此,疑惑的不只是你我后世读者,也包括得知消息时的张幼仪。 (林徽因与徐志摩剧照) 林徽因托人辗转联系到张幼仪,表达了想要见一面的想法,张幼仪很是不解,她只能苦笑道:“我不晓得她想看我什么,也许是看我长得丑又不会笑……” 张幼仪的这句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充满了自嘲的意味,不难看出,直到此时,她对当年的事情仍没有彻底释怀。当初,徐志摩嫌弃“土/包/子”张幼仪,爱上了又漂亮又洋气又有才华的林徽因,如今,那个传说中的完美女人竟然要见她,张幼仪以为,林徽因此举不过是要嘲弄她,看看她到底有多丑、多土、多无趣,但事实证明,她错了,大错特错。
这就比较茶了。或者说是非常茶。道歉就道歉,说一句不后悔几个意思?
“你还欠我这一趟的见面,但是不好意思,我已经后悔了。” -- 张幼仪
太摧毁我对她的好感了。
这也太装了,民国功成名就的女性也不少呢,非得见张幼仪还说不是为了徐志摩。。。这算不算差茶啊,还是低级阶段的
编 编 编花篮
1947年,儿子徐积锴和儿媳移居美国,儿子后来当上土木工程师。 1949年,张幼仪于4月移居香港。之后,邂逅上邻居苏季之。当时苏季之已离婚,有一子三女,仍未有在香港行医的资格。 1954年,她与苏季之在日本举行婚礼。婚后,她帮助苏季之取得香港行医之资格及开办诊所两间。 1967年,她和苏季之共游欧洲,回到英国剑桥、德国柏林等当年自己住过的地方。之后她参与策划编纂台湾版《徐志摩全集》。 1972年,苏季之因肠癌病逝,葬于香港。 1974年,张幼仪移居美国纽约与儿子团聚。并由侄孙女张邦梅(Pang-Mei Natasha CHANG)撰写了她的口述回忆录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中译本名《小脚与西服》)。 1989年,张幼仪逝世于纽约,并被安葬在芬克里夫墓园。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張幼儀
1949年,北平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林徽因與梁思成皆曾赴西柏坡與中共高層商談,確保北京古城的建築完整不受戰火波及,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支持,最後北平地區以和平方式易手。之後,林徽因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同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林徽因獲選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组成员,曾带领清华大学设计组提出大孔玉璧和五星、齿轮、嘉禾、国名组成的国徽草案。后与夫梁思成及其他成員参与修正了中央美院张仃方案的建筑图案与色彩[4][5],1950年6月2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以清华大学深化的第二稿为基础制成国徽。[6]在此期间,林徽因还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7] 時年林徽因身體健康狀況已經欠佳,仍然繼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工作,除參與設計國徽外,亦出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组成员,设计了纪念碑底座和花环图案。 1955年4月1日因肺结核久治不癒,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多位亲朋好友出席其追悼会。悼词来自清华好友钱端升教授,好友金岳霖教授写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之后遗体被火化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紧邻比自己早一年逝世的小叔梁思永之墓。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有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环刻样。她的墓也是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被祭扫最多的[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林徽因
林徽因确实是茶界的祖师奶呀
LOL
就说见了一面,不是临终的1955年,而是1947年。林也在病中就是了。
张自己写的,但没什么不后悔这种。
真是讽刺啊,父母指婚被他抛弃的妻子张幼仪却是对他最好的一个,自由婚姻的那个却是毁了他的
这个白落梅的作品和当年汪国真一样,深受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喜爱,哙炙人口,广为流传….
1.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2.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3.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4.有多少繁花满枝,就会有多少秋叶零落。 5.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一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6.世间百态,必定要亲自品尝,才知其真味;漫漫尘路,必定要亲历亲为,才知晓它的长度和距离。 7.不求浓烈相守,但求淡淡相依。 8.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 9.没有谁说过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亦没有谁说过,重新开始是对过去的背叛。 10.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 11.人生总是不得圆满,有时候尊重爱情,就要背叛现实;成全现实,就要辜负爱情。 12.不是谁太薄情,只是因为人本多情。 13.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 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14.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恰好的年岁,遇见恰好的人。就算遇见恰好的人,也未必给得起你如意的爱情。 15.那年梅花,已不知遗落在谁的墙院下,老了青砖,湿了黛瓦。 16.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17.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18.既然没有力气去爱陌生的别人,那么就爱珍贵的自己。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 19.多少风华绝代的女子,花容月貌终究敌不过春恨秋悲的凋零。 20.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现在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起鸡皮疙瘩 谁用这种风格说话,无论现实网上,立刻退避三尺。。。
网络直播不是全都开美颜弄成网红脸吗?
白女士的文体和文风就是开了最大强度的“美颜“的文字。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空洞无物,审美十分恶俗
非常同意。
白落梅 ( 原名胥智慧,1979年生, 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文字华丽而空洞,堆砌而做作,毫无营养,更无任何深刻独特的思想。
BTW,我觉得汪国真至少还是真诚的,只是才华和能力有限,他的诗最适合初中孩子们写在贺卡上:)
幸好,大家的三观还是很正的。
看不得美好 那年代包办婚姻三妻四妾的,给评判的人缠上小脚包办婚姻,她们再来点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