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为什么这么便宜?

B
Beingyourself
一来人力成本没差那么多,美国很多车厂都是用合同工,算下年薪5-6万,中国大概一万左右
另目前的车厂都是组装成熟零件而已,一辆车平静20多小时吧,很多流程还是自动的。人工部分占比真不多
blocked 发表于 2024-03-30 22:45

就是人工便宜,人不值钱。 汽车组装要人力,制造汽车零部件也要人力的。
核心就是中国人工太便宜了,中国是加班才能拿到5000多人民币每个月(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工作26天),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上班22天,大概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一点,美国是不加班的。
B
Beingyourself
中国工资是 一天上班12个小时,一个月上班26天,这是基本的(制造业)
美国工资是 一天上班8个小时,一个月上班22天,这是基本的
中国工资大头都是加班费
x
xiaojiejie
美国技术不行呗, 有啥想不出来的.
中国在过去十几年铺开的光伏发电, 可以让电力成本降到了 3 毛钱 / kwh 左右, 随便找的 paper: https://www.escn.com.cn/20231013/7d5a0719656c4e3898bc09fa2d8c3d45/c.html
美国的发电成本: https://www.instituteforenergyresearch.org/renewable/electric-generating-costs-a-primer/, 能源研究院的 report: 核能发电的平均生产成本为每千瓦时2.10美分 ~= 14 毛,而以石油为燃料的发电成本最高,为每千瓦时21.56美分 ~= 1元5 。煤炭发电的平均成本为每千瓦时3.23美分 ~= 22毛,天然气发电的平均成本为每千瓦时4.51美分 ~= 31.5毛​
造车的工厂要 24 小时用电吧, 算上电力运输领域, 中国的特高压电力运输技术吊打全世界, 美国的终端工厂用电成本只会更高. 光是电力的生产成本差距就是至少 5 倍上下, 还是核能发电, 如果算用得最普遍的煤炭发电, 发电成本是国内的 7 倍, 你拿什么拼成本? 你总不能说发电, 输电成本低是靠人力成本低吧?
有时候都不知道坛子里面这些大妈们是不是都20年没回国, 怎么对于国内的印象好像还是多落后一样, 现在在挺多技术领域说国内吊打美国也毫不夸张. 光靠"人力成本低"能做到工业产值占世界的1/3? 怕不是在做梦.
MingzeXi 发表于 2024-03-30 22:05

光伏发电只占中国发电总量的5%,你确定是中国造车便宜的原因?另外一个厂子的电费分摊到每辆车才多少钱呀
B
Beingyourself
小米汽车 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不过华为 加入汽车产业,会打破外资车企 垄断中国汽车高端市场局面
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 在中国销量都要下跌
以前买汽车主要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后买汽车主要看智能驾驶,华为智能驾驶现在第一的,特斯拉差的太远。

D
Dingmoren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0 23:24
就是人工便宜,人不值钱。 汽车组装要人力,制造汽车零部件也要人力的。
核心就是中国人工太便宜了,中国是加班才能拿到5000多人民币每个月(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工作26天),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上班22天,大概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一点,美国是不加班的。

30年前日本比中国的人工贵多了,却生产出便宜的家电和汽车。中国人工30年前比现在更便宜,但生产出的车也更贵。现在比中国人工便宜的国家多了去,生产出的成本也比中国贵。冰主任的思维老朽,观察点只停留在浅表,却豪迈的指点江山。
y
youyouzou
Dingmoren 发表于 2024-03-31 00:00
30年前日本比中国的人工贵多了,却生产出便宜的家电和汽车。中国人工30年前比现在更便宜,但生产出的车也更贵。现在比中国人工便宜的国家多了去,生产出的成本也比中国贵。冰主任的思维老朽,观察点只停留在浅表,却豪迈的指点江山。


为啥叫 冰主任?
C
Chowhound
10万人民币出头可以买不错的了 确实便宜
w
weparty
薄利多销
w
weparty
现代车在国内没有竞争力,在不降价就完了
w
wwloib
被电车挤压市场了
B
Beingyourself
Dingmoren 发表于 2024-03-31 00:00
30年前日本比中国的人工贵多了,却生产出便宜的家电和汽车。中国人工30年前比现在更便宜,但生产出的车也更贵。现在比中国人工便宜的国家多了去,生产出的成本也比中国贵。冰主任的思维老朽,观察点只停留在浅表,却豪迈的指点江山。

中国电动汽车 现在走的就是以前光伏,面板老路子 疯狂杀价,搞死一堆汽车企业,活下来,以后会有饭吃, 去看看中国汽车企业2023年业绩,电动汽车都是不赚钱卖。

B
B777
小米汽车 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不过华为 加入汽车产业,会打破外资车企 垄断中国汽车高端市场局面
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 在中国销量都要下跌
以前买汽车主要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后买汽车主要看智能驾驶,华为智能驾驶现在第一的,特斯拉差的太远。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0 23:49

小米汽车发布两天后,明显造成了“破圈效应” : 让很多原来比较倾向 传统日德品牌油车的 中年大众,开始预约试驾,开始热议讨论新能源车。
业界评判,小米汽车自己的销量在2024年估计也就几万台,但会带来,其他销售价20万左右人民币及其以下的各种国产品牌新能源车(含BEV+PHEV+EREV),估计新增销量200万台以上,再度挤压日德美的传统油车销量。
这和华为,半年前发布智驾后形成的“破圈”区间,正好分别形成了,低于20万或25万人民币,和,高于20万或25万人民币,两个梯级。

B
Beingyourself
2023年 中国汽车企业只有三家活的比较滋润,奇瑞,比亚迪,理想汽车
奇瑞主要是出口燃油车,海外利润特别大,一辆车能赚2,3万人民币 比亚迪 产业链完整,成本控制,谁的都玩不过比亚迪
长城汽车都是靠出口利润补贴国内电动汽车亏损

B
Beingyourself
现在国内企业无论是汽车,还是其它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 第一:有在国内垄断性技术,像华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芯片,华为今年第一季度,光计算卡订单就超过1400亿人民币,没芯片,造不出来,这样企业会越来越强大 第二: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外市场,像奇瑞汽车(去年就光俄罗斯市场就赚了超过90亿人民币,现在俄罗斯拉达汽车,也拿奇瑞汽车零部件组装拉达汽车)一半出口,一半在国内
如果只有国内市场品牌企业,又没有垄断性技术,疯狂内卷,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不是倒闭,就是衰落。
m
mojolady
mtwash 发表于 2024-03-30 06:45
现在中国买车真的超爽的,回家看到电视和电梯里的广告广州本田的civic基本款卖10万人民币,电车性价比就更高了
如果没有贸易大战,我买个问界M9开开不知道多爽,大概就是10万美元了不起了
结果现在美国人民买车贵死,中国则是过度竞争,大部分车厂根本活不下去,杀得尸山血海的,搞不好一些小厂今后垮了跑路了,卖出的电车的系统无法升级,也会是一场闹剧。
如果能合作就是双赢了,美国人民买车便宜,英伟达和谷歌也能卖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给中国车厂。
两国政客一言难尽。

主要是美国政客一言难尽。。。想吃独食的只有美国。
B
Beingyourself
B777 发表于 2024-03-31 00:10
小米汽车发布两天后,明显造成了“破圈效应” : 让很多原来比较倾向 传统日德品牌油车的 中年大众,开始预约试驾,开始热议讨论新能源车。
业界评判,小米汽车自己的销量在2024年估计也就几万台,但会带来,其他销售价20万左右人民币及其以下的各种国产品牌新能源车(含BEV+PHEV+EREV),估计新增销量200万台以上,再度挤压日德美的传统油车销量。
这和华为,半年前发布智驾后形成的“破圈”区间,正好分别形成了,低于20万或25万人民币,和,高于20万或25万人民币,两个梯级。


二个月后再来看小米汽车,汽车销售量不是靠流量就能成功的。
小米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储备企业,小米造手机,搞了这么多年,高端手机都凉凉,在手机核心组件上没有任何技术储备。
小米在汽车上面技术储备更是空白,小米有什么资格和华为比较?
红米手机开始的时候几百块钱,小米汽车超过20万
小米汽车是成不了气候。
B
B777
二个月后再来看小米汽车,汽车销售量不是靠流量就能成功的。
小米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储备企业,小米造手机,搞了这么多年,高端手机都凉凉,在手机核心组件上没有任何技术储备。
小米在汽车上面技术储备更是空白,小米有什么资格和华为比较?
红米手机开始的时候几百块钱,小米汽车超过20万
小米汽车是成不了气候。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1 00:32

一般预计,小米汽车的2024年销量,如果超过4万台,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但其带来 “破圈效应” ,促进各个其他品牌 20万人民币以下新能源车的大幅增长。
B
B777
现在国内企业无论是汽车,还是其它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 第一:有在国内垄断性技术,像华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芯片,华为今年第一季度,光计算卡订单就超过1400亿人民币,没芯片,造不出来,这样企业会越来越强大 第二: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外市场,像奇瑞汽车(去年就光俄罗斯市场就赚了超过90亿人民币,现在俄罗斯拉达汽车,也拿奇瑞汽车零部件组装拉达汽车)一半出口,一半在国内
如果只有国内市场品牌企业,又没有垄断性技术,疯狂内卷,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不是倒闭,就是衰落。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1 00:23

当然,肯定是 东南亚 + 原苏联地区 + 拉美 + 部分东欧 + 部分北欧 + 英国 + 部分南欧 + 中东北非 +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未来5年里,中国车的海外主要目标市场。
对于,西欧核心几国的市场,耐心等5年积累口碑,以及熬死竞争对手之后,才会有较大增长的。
对于美国市场,估计没什么指望。
现在通用汽车,一直就有换上雪佛兰标的 多个五菱车型,有BEV在欧洲,有HEV和传统油车在拉美,每年卖几万台。(五菱,是 上汽51%控股 + 通用25%或30%参股的)

B
Beingyourself
现在国内汽车企业,制造纯电动企业,基本都是亏损
油车出口大赚,国内小赚,像奇瑞,吉利,长城,都是用油车赚的钱,补电车的亏损
D
Dingmoren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1 00:23
现在国内企业无论是汽车,还是其它产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 第一:有在国内垄断性技术,像华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芯片,华为今年第一季度,光计算卡订单就超过1400亿人民币,没芯片,造不出来,这样企业会越来越强大 第二: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外市场,像奇瑞汽车(去年就光俄罗斯市场就赚了超过90亿人民币,现在俄罗斯拉达汽车,也拿奇瑞汽车零部件组装拉达汽车)一半出口,一半在国内
如果只有国内市场品牌企业,又没有垄断性技术,疯狂内卷,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不是倒闭,就是衰落。

你这么多的回复,恰恰说明人工便宜不是国内车便宜的主要因素。
B
Beingyourself
你这么多的回复,恰恰说明人工便宜不是国内车便宜的主要因素。
Dingmoren 发表于 2024-03-31 00:50

第一是中国人工便宜 第二是在中国的企业可以随便加班 第三是产能不估亏损的疯狂扩产(现在电动汽车走的就是几年前,光伏,面板老路子)
就这三个
v
valleyway95051
回复 118楼 Dingmoren 的帖子

未来汽车消费是看经济的,经济萧条无论什么车都是一地鸡毛。很多人觉得比亚迪降价很牛逼,要把合资车干掉,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已经预测到未来一两年消费萎靡,市场萎缩的悲观预期。
房地产泡沫一破,通缩周期下,政府根本没有钱去补贴新能源车,消费者面临房价暴跌,裁员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少。消费降级,消费信心也来到历史地位,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让普通人拿10万块买车简直是异想天开。 汽车的价格战背后就是因为市场蛋糕在不断缩小,商家才会降价销售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可以预测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内卷加剧,价格战加剧,投资人纷纷退出,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
D
Dingmoren
第一是中国人工便宜 第二是在中国的企业可以随便加班 第三是产能不估亏损的疯狂扩产(现在电动汽车走的就是几年前,光伏,面板老路子)
就这三个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1 00:54

第一,第二条都一个意思,就是工人加班,综合人工便宜。我前面已经问过,30年前中国人工更便宜,几乎忽略不计,但为什么没有生产出便宜的车。30年前日本人工在全世界都不便宜,但为什么生产的车价格便宜?你说不计成本的亏损疯狂扩产,但疯狂扩产的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人家可挣钱了。亏钱的都是造车新势力,还没达到规模经济。再说现在商业模式不同你老朽观念的模式了,当年特斯拉也是疯狂亏钱,但不影响他股价疯涨,更不影响他现在利润最高。
D
Dingmoren
valleyway95051 发表于 2024-03-31 01:01
回复 118楼 Dingmoren 的帖子

未来汽车消费是看经济的,经济萧条无论什么车都是一地鸡毛。很多人觉得比亚迪降价很牛逼,要把合资车干掉,这背后其实是比亚迪已经预测到未来一两年消费萎靡,市场萎缩的悲观预期。
房地产泡沫一破,通缩周期下,政府根本没有钱去补贴新能源车,消费者面临房价暴跌,裁员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少。消费降级,消费信心也来到历史地位,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让普通人拿10万块买车简直是异想天开。 汽车的价格战背后就是因为市场蛋糕在不断缩小,商家才会降价销售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常识。
可以预测未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内卷加剧,价格战加剧,投资人纷纷退出,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

你的回复表达的总体意思就是中国经济衰败,中国汽车也必然衰败。但根本没有回应为什么现在中国汽车现在在外面越来越有竞争力。
w
wacxg
mtwash 发表于 2024-03-30 06:45
现在中国买车真的超爽的,回家看到电视和电梯里的广告广州本田的civic基本款卖10万人民币,电车性价比就更高了
如果没有贸易大战,我买个问界M9开开不知道多爽,大概就是10万美元了不起了
结果现在美国人民买车贵死,中国则是过度竞争,大部分车厂根本活不下去,杀得尸山血海的,搞不好一些小厂今后垮了跑路了,卖出的电车的系统无法升级,也会是一场闹剧。
如果能合作就是双赢了,美国人民买车便宜,英伟达和谷歌也能卖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给中国车厂。
两国政客一言难尽。

跟中国政府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中国贸易战。倒打一耙。
B
Beingyourself
Dingmoren 发表于 2024-03-31 01:05
第一,第二条都一个意思,就是工人加班,综合人工便宜。我前面已经问过,30年前中国人工更便宜,几乎忽略不计,但为什么没有生产出便宜的车。30年前日本人工在全世界都不便宜,但为什么生产的车价格便宜?你说不计成本的亏损疯狂扩产,但疯狂扩产的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人家可挣钱了。亏欠的都是造车新势力,还没达到规模经济。再说现在商业模式不同你老朽观念的模式了,当年特斯拉也是疯狂亏钱,但不影响他股价疯涨,更不影响他现在利润最高。

赚钱是有油车 奇瑞,吉利,长城电动汽车 都是亏损
而且吉利,长城利润这几年都是很低。
B
Beingyourself
Dingmoren 发表于 2024-03-31 01:12
你的回复表达的总体意思就是中国经济衰败,中国汽车也必然衰败。但根本没有回应为什么现在中国汽车现在在外面越来越有竞争力。

去年出口大涨 ,欧美日韩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企业占领俄罗斯市场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俄罗斯市场每年超过100万辆基本都是中国车企,长城,吉利,奇瑞利润大头都来自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本土品牌组装都是中国企业提供零部件。
N
Namama
blocked 发表于 2024-03-30 22:52
讲真的,赔钱的生意没人做,补贴也是要有人去赔钱的。赚钱的生意要砍头都有人做
那些一味拿补贴说事的真是很可笑

美国电车补贴搞了快10年了,也没见电车大发展啊

D
Dingmoren
赚钱是有油车 奇瑞,吉利,长城电动汽车 都是亏损
而且吉利,长城利润这几年都是很低。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1 01:16

这些汽车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蓬勃发展的势头。反正看你回应这么多,没有一条证据说明人工便宜是中国汽车有竞争力的主因。汽车已经走上家电的老路,没有多少技术壁垒,就是零配件的集成。恰恰零配件供应链中国是最有优势,价廉物美,供应响应迅速。以前有钱的怎么也得BBA,中产怎么也得大众丰田,国产车都是小县城和农村。但我认识的好多人现在从BBA,换成了理想,蔚来,腾势,问界。现在开国产车不掉面子了,一旦跨过这阶段,市场占有率会快速攀升,所以国外品牌在国内快速萎缩。就像现在家用电器,不觉得国产差了,外国品牌反而是小众。
D
Dingmoren
国内品牌确实慢慢被接受认可了。一个简单的现象:在国内你拿一个新款苹果手机,根本没人注意。但是你拿一个华为Mate60,或者华为折叠手机,旁边的人可能还会拿过来把玩一下。
M
MingzeXi
xiaojiejie 发表于 2024-03-30 23:32
光伏发电只占中国发电总量的5%,你确定是中国造车便宜的原因?另外一个厂子的电费分摊到每辆车才多少钱呀

我要举火电例子, 你肯定说是挖煤工人便宜, 举光伏的例子, 只是为了说明美国电力技术落后中国很多, 光伏发电的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还不如输电的损耗成本高, 而且还是新型技术. 不谈光伏, 就算看传统火电, 水电, 国内成本也就 0.4 毛左右, 美国发电厂拿什么比. 这 link 里面: https://www.escn.com.cn/20231013/7d5a0719656c4e3898bc09fa2d8c3d45/c.html 有国内目前的发电手段的成本.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1/content_6928723.htm 这是能源局的2023年发电装机量的报告, 明显是光伏+风电是未来国内电力供应趋势.
发电技术, 输电技术只是一些技术, 举例说明只是为了支撑"美国有些技术不行导致生产成本高"这个观点. 这不行一点, 那儿不行一点, 积累起来就是整个车造价昂贵. 除了电力成本, 再举个例子, 比如运输成本, 国内在深圳, 不用走出产业区就能把一台车的各种 parts 的生产工厂凑个七七八八, 你在美国能办到? 不能办到, 一旦需要进口, 就有运输成本了, 一样成本要上升. 曾经的五大湖工业带也拥有国内这种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不止是汽车, 应该是各种工业品的生产链. 现在么, 它叫"铁锈带".
最后再说下, 你对 EV 产业的用电量有误解, 再给你个link: https://elements.visualcapitalist.com/the-key-minerals-in-an-ev-battery/, 一台 EV 的电池里面需要 aluminum 35KG, 占 18.9%, 而制造铝材一般都是用电解, 铝制品行业是用电大户, 你发电成本下不来, 拿头去制造低成本的铝. 这不是制造 EV 的直接电力成本, 是间接的, 但是一样会影响整车造价.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电气时代, 别看什么第三次, 第四次工业革命吹得响, 本质上使用能源的方式不改变, 依旧算是电气时代. 度电生产成本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工业的基本生产成本, 电的生产, 运输, 和存储成本下不来, 想谈"低成本"开工厂, 造商品, 发展工业, 只能说想得很美好.
p
playForever
Namama 发表于 2024-03-30 17:00
真心不是因为人工便宜
特斯拉上海厂,2万工人,年产100万辆车 人力成本真心只占总成本的极小一部分
国内工业机器人太多了,自动化程度极高

特斯拉上海厂的工人工资比其他的车厂要高。 即使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这些也需要人来维护,维修的。
b
blocked
Namama 发表于 2024-03-31 01:23
美国电车补贴搞了快10年了,也没见电车大发展啊


是啊,我看所谓的补贴是一种背后底层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也是要追求长期收益的。所以在我看来这个不应该叫补贴的。
美国和中国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同。美国,日本和西方在传统油车上面的布局和计算领先还是很实在的,不是中国能够快速突围的。电车方面相对中国来说就好很多。所以觉得中国的汽车产业看到特斯拉的成功后还是更加愿意在一个比较新的赛道上布局投资的,比较符合后发国家的长远利益。而美国这些传统油车利益阶层盘根错节的市场,要打破它反而阻力比较大。
其实在好几个领域都有类似的问题,基建,通信等,例如中国的高铁,5G通信等都算走的比较快。但是也很多地方是没有快速通道或者暂时没有新赛道可以用来超车的,半导体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
b
blocked
回复 129楼 MingzeXi 的帖子
我的一点观察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整体政策布局和投资比较稳定。相比美国政权交替,这方面政策的连续性差一些。
长期更看好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如果电池的技术可以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再过10-15年电车的总成本大功率回跑赢油车。中国石油资源匮乏,发展电车和投资再生电力资源是比较符合其长期利益的。
美国有页岩油,天然气资源也是非常丰富,这方面的利益集团对发展电车还是油车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z
zavanna
因为产量大的原因吧
y
yoyo2007
blocked 发表于 2024-03-31 03:50
回复 129楼 MingzeXi 的帖子
我的一点观察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整体政策布局和投资比较稳定。相比美国政权交替,这方面政策的连续性差一些。
长期更看好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如果电池的技术可以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再过10-15年电车的总成本大功率回跑赢油车。中国石油资源匮乏,发展电车和投资再生电力资源是比较符合其长期利益的。
美国有页岩油,天然气资源也是非常丰富,这方面的利益集团对发展电车还是油车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唯一的变数是换赛道。比如突然有新的技术在能源存储方面被某公司突破。
到目前为止,国内各行业是很好的模仿和追随者,其实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强在整合和因地制宜的改进来满足客户。
电车最先出了一个特斯拉起到了引领和示范,大家跟着走。
一直引以为豪的航天领域在SpaceX的回收火箭成功之前基本上是和俄美一起较劲。可是SpaceX的可回收火箭,星链以及星舰改变了赛道。
地里有一个关于进口中国汽车的回复很有意思。中国的汽车业和欧洲是使用一个质量体系和安全标准,美加墨使用另外一种质量体系和安全标准。所以国产车更容易进入欧洲市场,即使没有贸易壁垒,国产车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也有一大堆重新认证的过程,除非在美加墨建厂安装这个体系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生产车辆。
他举了一个铜线的例子来说明,美国铜线的标准是英制AWG,中国是按公制的平方毫米。6平方毫米大概是AWG9(6.63mm),那么为了满足美国相关行业的标准进入美国市场,或者把6平方毫米的线改成awg9,或者按要求提供实验数据证明6平方毫米的线的发热啥的满足安全要求。每一项这么搞,前者按照美加墨的体系改造供应链成本可能大幅增加,后者一项一项满足认证精力不一定受得了。所以汽车行业基本上只能是在本地生产和销售,这个就是之前日本和韩国花了好多年走出来的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路,即使没有贸易壁垒,大概也得是类似墨西哥建厂销售的路子。
B
Beingyourself
yoyo2007 发表于 2024-03-31 07:55
基本上同意这个观点。唯一的变数是换赛道。比如突然有新的技术在能源存储方面被某公司突破。
到目前为止,国内各行业是很好的模仿和追随者,其实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强在整合和因地制宜的改进来满足客户。
电车最先出了一个特斯拉起到了引领和示范,大家跟着走。
一直引以为豪的航天领域在SpaceX的回收火箭成功之前基本上是和俄美一起较劲。可是SpaceX的可回收火箭,星链以及星舰改变了赛道。
地里有一个关于进口中国汽车的回复很有意思。中国的汽车业和欧洲是使用一个质量体系和安全标准,美加墨使用另外一种质量体系和安全标准。所以国产车更容易进入欧洲市场,即使没有贸易壁垒,国产车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也有一大堆重新认证的过程,除非在美加墨建厂安装这个体系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生产车辆。
他举了一个铜线的例子来说明,美国铜线的标准是英制AWG,中国是按公制的平方毫米。6平方毫米大概是AWG9(6.63mm),那么为了满足美国相关行业的标准进入美国市场,或者把6平方毫米的线改成awg9,或者按要求提供实验数据证明6平方毫米的线的发热啥的满足安全要求。每一项这么搞,前者按照美加墨的体系改造供应链成本可能大幅增加,后者一项一项满足认证精力不一定受得了。所以汽车行业基本上只能是在本地生产和销售,这个就是之前日本和韩国花了好多年走出来的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路,即使没有贸易壁垒,大概也得是类似墨西哥建厂销售的路子。

中国汽车在美国建生产线,也没人买的
国轩高科 在美国建电池厂,厂建好了,不准接水管
据路透社16日报道,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Gotion15日对密歇根州格林查特镇提起诉讼,称后者违背了关于工厂供水管线的批准合同。 报道称,Gotion去年8月获准在密歇根州米科斯塔县的格林查特镇设厂,承诺创造2350个就业机会,生产电动汽车电池零部件。当地政府原本希望该项投资能带来经济发展,但当地民众受反华宣传影响,对中国投资产生偏见,并在去年11月罢免了5名支持该项目的当地官员。接任镇长贾森·克鲁斯撤销了前任镇委会支持建厂计划的决议。 据路透社报道,在向密歇根州联邦法院提起的诉讼中,Gotion认为,在最初通过决议批准该公司将格林查特镇附近的大瀑布城的供水系统与该项目连接起来的计划后,该镇违背了合同义务。Gotion正在寻求法院的初步禁令,指示该镇将水管连接到工厂。 密歇根州当地媒体16日报道说,Gotion向米科斯塔县规划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场地规划申请。此外,公司还试图通过米科斯塔县排水委员会获得土壤侵蚀和沉积控制许可证。 
B
Beingyourself
中国汽车价格战,核心就是产能过剩
比亚迪 2024年规划的生产产能500万,卖不动,只能搞价格战。
D
Dingmoren
Beingyourself 发表于 2024-03-31 08:03
中国汽车价格战,核心就是产能过剩
比亚迪 2024年规划的生产产能500万,卖不动,只能搞价格战。

你的视觉好清奇,桑塔纳一直20多万的售价才配你。能卷赢价格战的企业,就是优秀企业。
5
5179YYDS
卷吧,越便宜越利于消费端。
H
Hershel
没有人提到窃取商业机密和强制技术转让吗?没有了研发成本当然价格可以压得很低
D
Dingmoren
没有人提到窃取商业机密和强制技术转让吗?没有了研发成本当然价格可以压得很低
Hershel 发表于 2024-03-31 10:13

现在蓬勃发展的电动车,除了特斯拉和中国车企,没有能打的。没看到奔驰,大众等传统车企,纷纷入股国内造车新势力吗,因为看中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这个领域喷中国窃取机密,强制技术转让,你是给自己挖坑。
s
snowhot
Namama 发表于 2024-03-31 01:23
美国电车补贴搞了快10年了,也没见电车大发展啊


中国可不仅仅是补贴,最狠的是各种对油车的限制,很多地方买油车牌照都拿不到,要开车只能买电车。
N
Namama
Dingmoren 发表于 2024-03-31 11:57
现在蓬勃发展的电动车,除了特斯拉和中国车企,没有能打的。没看到奔驰,大众等传统车企,纷纷入股国内造车新势力吗,因为看中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在这个领域喷中国窃取机密,强制技术转让,你是给自己挖坑。

那个货就是驰名的自恨党
现在都是德国大企业在投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 寻求合作,想借助中国的电车技术
N
Namama
snowhot 发表于 2024-03-31 12:09
中国可不仅仅是补贴,最狠的是各种对油车的限制,很多地方买油车牌照都拿不到,要开车只能买电车。

这和美国很多地方电车可以直接上HOV,不用和其他汽车一起堵,不是一个概念?
美国最近10年,对EV各种补助一直没停过, 联邦层面一辆电车补贴7500美元的政策已经执行多久了? 但最终EV产业也只出现了一个特斯拉
s
snowhot
Namama 发表于 2024-03-31 16:31
这和美国很多地方电车可以直接上HOV,不用和其他汽车一起堵,不是一个概念?
美国最近10年,对EV各种补助一直没停过, 联邦层面一辆电车补贴7500美元的政策已经执行多久了? 但最终EV产业也只出现了一个特斯拉

HOV是鼓励开电车,但你可以不忽略HOV的优待继续开油车。而国内是政策限制导致开油车不可行,要想开车只能买电车。 而联邦的补贴限制太多了,我有好几个认识人都因为联邦补助考虑过买电车,后来了解了细节都不qualified就都放弃了。
m
mtwash
snowhot 发表于 2024-03-31 12:09
中国可不仅仅是补贴,最狠的是各种对油车的限制,很多地方买油车牌照都拿不到,要开车只能买电车。

北京等等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初步成功,不依靠电车根本不可能,可以看看去年纽约时报的报道
我去年去北京,空气预报有严重污染,油车限行,但纯电车和氢能源公交车不受限制,我觉得这政策很正确
要不中国搞电车那么积极呢,空气污染是一个全民共享没有特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