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吃得健康的去看看这本书“The Unhealthy Truth: How Our Food Is Making Us Sick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我两个美国同事都推荐我们读,读完之后说现在很多病灶和肥胖是由于美国食品和其供应链造成的。 另外厌世大妈,前面说美国中产死亡年龄只逼92岁?有什么数据支持吗?不要张嘴就来。 以下是Google说的: According to the CDC,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iddle class men in the US is 73.5 years, while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iddle class women is 79.3 years. In 2021,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en was 73.2 years, and for women, it was 79.1 years HK和日本的平均寿命才过80岁。 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一九七一年男性的67.8歲及女性的75.3歲,分別上升至二零二二年的80.7歲及86.8歲。由於2022年死亡率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異常地高,請小心詮釋二零二二年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儘管如此,男性及女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简易生命表显示,2022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女性87.09岁、男性81.05岁,女性比上年缩短了0.49岁,男性比上年缩短了0.42岁。男女寿命都连续2年低于上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大”。
说美国吃得健康的去看看这本书“The Unhealthy Truth: How Our Food Is Making Us Sick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我两个美国同事都推荐我们读,读完之后说现在很多病灶和肥胖是由于美国食品和其供应链造成的。 另外厌世大妈,前面说美国中产死亡年龄只逼92岁?有什么数据支持吗?不要张嘴就来。 以下是Google说的: According to the CDC,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iddle class men in the US is 73.5 years, while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iddle class women is 79.3 years. In 2021,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en was 73.2 years, and for women, it was 79.1 years HK和日本的平均寿命才过80岁。 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一九七一年男性的67.8歲及女性的75.3歲,分別上升至二零二二年的80.7歲及86.8歲。由於2022年死亡率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異常地高,請小心詮釋二零二二年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儘管如此,男性及女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简易生命表显示,2022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女性87.09岁、男性81.05岁,女性比上年缩短了0.49岁,男性比上年缩短了0.42岁。男女寿命都连续2年低于上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大”。
加国中超棒棒哒,购物体验可以pk中国的大超市
对吃没兴趣的,一般就不会参与这种“哪里吃的好”的讨论,所以没有矛盾啊。。。
对吃没兴趣很正常,大量人都如此。。
比较搞笑的是某些人,明明对吃没兴趣,也不懂吃,能果腹吃饱就行,却偏要不断嚷嚷自己如何如何吃遍世界美食啊。。
好吧。。 前两天我们叫了一个许留山的甜品外卖,用了一个优惠券四人份甜品也要40几加币。 不过如果一家人出去点四碗兰州拉面(我们这儿有现做的,味道挺不错),你也不能说人家就不是在品尝中国美食啊。 这个东西确实就是很主观。 反正对我来说。没有中餐就等于吃得不好,这是确定无疑的。
什么叫好水果?甜?喝糖水吧。 我们正常健康饮食的根本不会吃那些好水果。只吃berries。
中国的饭其实就是各种花样碳水。换着花样的来做。中国人的肉量摄取比较少。 但是中国人吃纤维应该比美国人多。这是一个好事情。我看过一个说法,说非洲男人每天拉屎的量是美国男人的五倍。主要就是美国人纤维的摄入量太少了。沙拉那点量其实非常少。中国人和很多别的国家的人会吃很多菜。一大锅的菜煮熟了其实就一点心。所以美国人所谓的沙拉其实量非常少。
免费的吃半饱。。。 你让我想起我们当年穷学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跟ld每周日去ruby‘s Tuesday吃饭,每人点salad bar和一主食。在店里基本上用salad bar吃饱,meal带回来当第二天上班时的午餐。当时就觉得超级幸福😄
除了茭白,在多伦多或温哥华,你说的这些都能随时买到。
我非常讨厌吃沙拉,吃半天其实最后就吃了一点点菜
那是你没有去过油麻地果栏,号称水果筑地。加拿大的这些水果粤菜也是香港人撑起来的。
她认为美国乡下的中餐自助是中餐的顶点,而且是最廉价不能超过二十那种,在国内连牛肉都没吃过,认为这边的仓储超市是美食天堂LOL
有几个被我屏蔽的是版上知名的反美小粉红。
其实就算是碳水化合物,其它国家也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说美国烤肉店提供的新鲜烤面包,蘸上奶油实在是太美味了。还有印度馕饼也很好吃。还有意大利面,pizza什么的,不过国外的碳水奶和蛋用得更多一些。
我们这儿四碗越南米粉加个小费,都得七八十了,再加个奶茶或者咸柠七啥的得上一百,说起来真是瑟瑟发抖。
她(你说的某些人)那样的,大概率是看到有人说中国吃的比美国好,所以才出来做各种反向描述的。
你看要是有人讨论,比如,法国美食和意大利美食哪个更好,她估计就没那么大兴趣了。。。
现在吃饭确实比以前贵了不少。
这边的意大利面基本上就是被中国面条吊打的水平,形状再多也脱不了压面机那一套。天朝的面条,都别说烹调了,单单把面条做出来的工艺都花样繁多,刀削面、剔尖、饸饹、手擀面、biangbiang面、银丝面,诸如此类。印度馕也是被天朝烧饼吊打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另外厌世大妈,前面说美国中产死亡年龄只逼92岁?有什么数据支持吗?不要张嘴就来。 以下是Google说的: According to the CDC,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iddle class men in the US is 73.5 years, while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iddle class women is 79.3 years. In 2021,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men was 73.2 years, and for women, it was 79.1 years HK和日本的平均寿命才过80岁。 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一九七一年男性的67.8歲及女性的75.3歲,分別上升至二零二二年的80.7歲及86.8歲。由於2022年死亡率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異常地高,請小心詮釋二零二二年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儘管如此,男性及女性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简易生命表显示,2022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女性87.09岁、男性81.05岁,女性比上年缩短了0.49岁,男性比上年缩短了0.42岁。男女寿命都连续2年低于上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认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大”。
而且觉得别人都没见识,就她见识广。笑死人。
hatelife那爆棚的优越感。不光针对中国和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还针对一切觉得中国有某些方面还不错,或者美国有某些方面不好的人。包括生活在美国的华人。
估计对白人是没有什么优越感的。
前几天看到她在一个帖子里怼人家抱怨美国医疗的人是因为英语水平太差,是因为不会和医生交流导致。美国医疗就是好就是好。
但是,可是,她自己的英语水平呢,比一辈子生活在chinatown不出门的老移民也好不到哪里去。来美国快20年前几个月第一次去看家庭医生做年检。还特意发了一个帖子,当时看到惊到不行。多次说自己在美国收入低就是因为英语不好。
就她那英文水平竟然还敢怼别人。搞笑到不成。
我说的是亚裔平均寿命,我是看到版上其他ID说的。 我再查了一下,那个I’d说的不准确,但是亚裔寿命也是很长了。我跟我老公都奔五了,年检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身体比我弟弟妹妹和表弟表妹们身体要好。
亚裔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 87.3 岁,
https://www.nielsen.com/zh/insights/2015/meet-the-fastest-growing-multicultural-segment-in-the-us-asian-americans/#:~:text=亚裔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7.3,会成为真正的优势%E3%80%82
我说的是营养。意大利面条里面不只是面粉,还有鸡蛋。煮好后加上cheese,蛋和奶都有了,英语丰富。 并且我发现用意大利面条做凉面或者炒面很好吃,很筋斗不会糊烂。
加拿大蔬果超市和香港人一点关系没有,香港人超市在2010年已经全面撤离了,现在一个不剩,都是福建人和台湾人在经营。
香港油麻地水果栏去过,一个个小摊位小格子间,看得眼花缭乱,但是细数一下就那么多种类。和巴塞罗那波盖利亚市场一样,热热闹闹,但是大家卖的东西过于雷同。
香港亚洲蔬果齐全,荔枝各种细分到极致,但是亚洲以外东西有限,冬天更做不到反季蔬果自由
世界上只有南美做到和北半球气候完全相反,从热带雨林,到沙漠,到亚热带,到温带。各种气候条件齐备,而且有大果园大种植场,可以满足北半球冬天各种水果需要。但是亚洲没有南美直航班机,需要在北美中转,价格也就翻番,有些东西没有利润就没人去进口。
而且,她果然在偷偷的看被她屏蔽的的id的帖子。哈哈哈。
别人屏蔽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而且都是当时看着不顺眼就屏蔽了,然后过一阵都忘了屏蔽了谁了吧。
hatelife不是。她把揭过她老底的id都屏蔽了,这么做是为了别人不能回她发的帖子。
但是她还记着这些Id, 会用马甲偷偷上来专门看这些人的发言。
前一阵看有人说她这么干我还觉得太搞笑不敢信,这个帖子看就很明显了吧。
哈哈,她屏蔽的Id可不少,她不但都记着是谁还四处一一查看。。。
笑死个人,这个心态,哎。
而且生吃不卫生。沙拉酱也不加健康。
其实中餐有很多凉拌菜的做法,比美食蔬菜沙拉健康多了 有些叶子蔬菜用开水绰一下,解决生吃不卫生的问题。也保持了营养。 放一点盐,醋,芝麻油,也比沙拉酱健康。
而且她被人打脸,总能顾左右而言它的去狡辩。
比如人家说意大利面基本上就是被中国面条吊打的水平,她的回应是“我说的是营养”。
反正之前她帖子里使劲强调“好吃”的那些时候,就被她选择性的遗忘了。哦,实际上就在她强调“我说的是营养”这句话的下一行,她又转回来说”意大利面条做凉面或者炒面很好吃“了。
她前面又偷偷看了你的帖子,还针对体检问题,回了你一贴呢。。。
看见她那贴最后一句了吧:“这要感恩美国水土好啊,食物健康,生活压力小。”
肉麻不?这才是典型的她的风格。。。
在美国,西红柿要想好吃得自己种,超市买的哪怕是organic的也不行。没有西红柿味。
我还发现我们这里早市上卖的草莓就特别好吃,特别甜。就是保鲜期很短,买来不吃完两天就烂了。超市里买的完全不行,哪怕organic.都没有早市上卖的好吃
但是一般早市上的价钱是超市里的double都不止。
哈哈,这个我没回去看。
不过她真的太搞笑了。简直pathetic
对羊肉挑剔的可以去中东羊肉店买,各种部位的新鲜羊肉,比新西兰羊肉嫩。查附近的Halal meat
这么容易窜,可以种在大盆里吗?不用长太大,剪一点嫩叶子炒鸡蛋也用不了多少
请看引用,这不是厌世大妈你自己胡诌的吗?别说了不承认,也别让其它ID背锅,自己胡扯就胡扯。 就算你给的那篇文章所谓得数据,那是2015年了,10年过去了,tesla电动车面世了,AI也诞生了,别再quote老掉牙的数据了。
不行,这个非常需要水和肥料,种在盆里长不好。一年就给你长一簇叶子,也不够吃。但是种院子里的确太过于凶猛。我家后院种了两棵筷子细的,四五年功夫窜到二楼不说,还串根霸占了半个院子,院子里其他的花花草草被挤得无处容身,我LG打了一圈招呼,周围要香椿苗的全来我家挖过,根本挖不完;最后花几百块钱让人全挖了。
我朋友在做农业和食品的,按照他说的,市面上90%的蔬果都下了狠药,不能多吃。他家在省里各地有地,自己种,每次聚会给大家带蔬果。
你说的中国还是美国?
因为大多数的美国人都是整天吃半成品或者全成品。更不用说很多含糖的食品和饮料。如果美国人能像中国人一样买原材料自己做,也没问题。
个人感觉 美国有机50%的是智商税,可以自己去查没过有机的标准。中国有机80%是智商税。 从食物多样性来说,国内远超美国,而且应季的时候购买方便。美国也有些种类是国内没有的,但是不少都得你知道哪个超市有卖,safeway whole foods trade joes这类普通超市大部分是买不到的。 国内普遍科技与狠活,美国大概好一些,美国中餐那也是跟国内接轨,韩国朋友也说美国的韩国店里面做出来的味道家里也是做不出来的。
而且据说美国人过敏多跟洗碗机剂有关系,我是愿意相信的
不至于吧。。。
这儿大家谁在国内都有亲戚朋友吧?这些人也在国内吃的时间长了去了,是都吃出病来了,还是都是“中南海的、还有那些国家养的运动员”?
你要说总体来说国内食品安全不如美国,这个可能是事实。但非要说成:“时间长了还是不行,非吃出病来不可 。。。不是中这种毒就是中那种毒“,这个就是嘴上跑火车,自欺欺人而已。
香椿树长成是那种很高的树,估计根也很深。
我觉得盆里没法种吧。
只要是在国内长大,都知道地沟油猪食料理包三聚氰胺的故事。。。就你不知道。你吃特供长大的?
美国适合我们这种去超市直接买回家的。不用提心吊胆买到假货,或者掺假的东西。不用每次都擦亮眼睛,大量的脑力用在对付缺斤短两的小商小贩上。 唯一买到假货的机会是去中国店。有次买镇江香醋,倒也不错,假的很明显,连醋味都没有。不会让你误吃进去。
同意楼主
一辈子不买超过二十块的衣服,回国一百人民币买valentino盗版鞋子还上来介绍经验,一辈子没吃过真正的好吃东西,仓储超市是永远的神,但是就是能自我感觉良好到把自己树立为标准,来教育真正见多识广的华人们美食生活旅游,只要不同意就是小粉红,在国内翻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而且回帖经常长篇大论,也不知道是想说服自己还是说服别人,看起来又可怜又悲催。
我其实怀疑她能不能说出三道真正的意大利菜或者法国菜LOL
其实在我们小时候,食物还健康一点,那时候黑科技还不多,然后那时候有钱人也不是很多,能天天吃得起肉的人也不多。那时候我爸是包工头,很有钱,所以家里天天鸡鸭鱼肉没断过,水果用麻袋装,暑假各种雪糕没断过,我妈都是去批发。然后坚果巧克力等零食没断过,80,90年代算是很小康的家庭了,假期我表弟表妹都喜欢来我家玩。因为有钱人不是很普遍,顾客有限,所以不存在供不应求。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富裕的人多起来了,那么肉水果什么的就供不应求了,于是开始养饲料猪,肉鸡,等等,如果食品监督系统比较规范也好,但是食品监督在国内形同虚设。没有法制监督,又没有宗教信仰,商人们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拼命降低成本,所以才有了各种神奇的地沟油,三聚氰胺等等。国内人现在对食品都非常不放心,否则Costco 的生意会那么好?我父母和我弟他们现在都很少外食。外卖什么的更是从来不买。
是的,这也是为啥Costco 在中国生意那么好的原因。如果一定要吃肉,猪肉鸡鸭鱼好点,并且一定要吃清淡的,可以吃出食物本身味道的那种,如果用重调料或者配料做的最好别吃。
看她一路自爆就是个底层中产,猜可能国内原条件太差,来美国过上了能吃饱肉的天堂一样的好日子,所以喜不自胜,任何敢说美国不是天堂的就会激起她浓厚的维护欲,维护不了就会化成攻击,然后就是招牌的封禁兼偷看LOL,前面有个帖子很贴切,她需要跟自己和解,自卑又自大的结合体非常怪异。
对她来说,大概率能去次Olive Garden就已经是很难得的奢侈的品尝意大利美食了。。。
淀粉肠美国不多吧,pink slime了解一下,氨气处理的下脚料,这东西可不只快餐店用,美国超市那些廉价的绞肉里也有,还有就是热狗。
哈哈,又想起科技狠活满满的麦当劳早餐营养健康,宇宙第N了,吃添加剂都能吃出dolce vita
TA说同事带去所谓的小店吃地道快餐,这就是TA概念中的下馆子。TA去olive garden也就是50刀能下来,hoho,一家四口吃两个肉酱意粉,然后全部喝汤/吃沙拉,然后吃面包吃到饱也是可以的。
国内出过地沟油等于国内只有地沟油? 所以你家人现在还在国内吃着地沟油猪食料理包? 那刚好就是我说的原生家庭不行的。
二极管,吃着地沟油幻想着特供。因为你没过上国内很多人的正常生活,不是特供阶层也有着相当品质的那种生活。
我觉得美国很多肉真的很难吃。中超的蔬菜更是一言难尽。中国胃,不天天追求高大上食材的,肯定在中国吃的舒服多了。
加拿大的中国食物比美国强多了。话说大统华什么时候开到美国来?
只有我这个苦命人觉得预制菜挺好吗。。。 我就天天买预制菜吃。。 总比吃单位饭堂白人饭强。。
照你说的,中国食品无处不假, 那你以为不外食不外卖就行了?你父母和你弟总不可能自己种粮食种菜养猪养鸡吧? 化肥,蔬菜膨化剂,总有一款适合你。。。 雪糕里都是什么,看来你也没少吃三聚氰胺。。。 真不知道你写这段,是为了炫耀你家境好,还是为了炫耀你小时候吃了不少三聚氰胺,骄傲的不行不行的。。。
而且做重要的就是年纪越大,越喜欢小的时候的食物。意大利面年轻的时候吃吃也就罢了,对中国胃来说,真的不如最简单一碗手擀牛肉面。
那你就吃意大利面吧。连和面加个鸡蛋也加出满满的优越感来了,真是醉了。
这么拧巴的活着,不是正好应了她的名字:hatelife。
哈哈哈哈,估计那位恨自己生活的大妈,好久没吃过鸡蛋了。。。 吃意大利面吃出优越感,她是独一份哦。。
15年前也没那么差。他们幻想出了一个地沟油横流、人人吃着高科技辣条、淋巴肉包子的中国,类似于把所有新闻上中国饮食黑幕捏在一起的那么一个食堂吧。也是可怜的,多少年没进过正经馆子。
和谁经营没关系,关键是购买力和喜好,还有什么亚洲蔬果齐全,美洲不行,什么直达飞机纯属意淫,太扯了,国内就三线城市都见得到南美车厘子,香港更不用说的,如果没有那也纯粹因为竞争不过澳洲的。飞机都是货机专机,疫情期间我们吃的什么爱尔兰扇贝,都是货摊老板亲自去接机,当时就感叹这时候只有海鲜这种活物能自由入港。
有次一个芝加哥同事普到香港,说感觉香港中餐没有芝加哥的好,量小味道一般,我笑而不语,几天后她说她收回这个评价。那可不是么,香港700万华人,芝加哥有7万吗,这是什么消费能力的对比,饭馆100:1的比例怎么可能没有好的。但和内地比则小巫见大巫。加拿大华人多,过去的厨师也多,北美一枝独秀,但千万别碰瓷国内。
是啊,我现在就把costoc买的大盒organic沙拉菜烫一下,或者煮面的时候最后加点儿在面汤里,全家一顿吃一盒都没多少菜。
我也觉得羊肉挺一般的,不管是Costco进口的新西兰的,还是我们local halal market的(我们这里人口密集,清真店挺多的,我去过好几家),都没有我在国内清真店卖的好。不知道原因。
现在某书某宝都是车厘子直播之多,感觉都密集恐惧症了。所以说很多人对国内的认识,真的是15年以前的情况。
我赶脚就算大统华开到美帝来也不见得生意会那么好,就像加州大华人气都不够旺。
大统华基本每天任何时候都车水马龙,温村从列治文开到午夜的旗舰店到郊区高贵林皆不例外。货品流转很快,可能与华人聚集和构成都有关系。
温哥华和多伦多华人高度聚集,而且似乎不上班只享受生活的人居多,在美帝都是讨生活的工薪族,平时忙于工作周末忙着推娃😂
你这个猜测有道理哎。。
这个帖子里, hatelife 肯定多个马甲轮流上阵的。。。假装偷偷摸摸做吧, 漏洞还那么明显。 处处是破绽。
太搞笑了。
新鲜程度。 国内清真店卖的有可能是新鲜羊肉。
相信我, 当天杀的新鲜羊肉和经过冷冻后运输再化冻的羊肉, 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口感完全完全不一样。
现杀的非常香而且不膻。
带老外吃中餐, 去过好几次DIM SUM。
只要不点鸡爪这些, 好像接受程度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