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miao0112 发表于 2024-03-10 07:51 大家看到版上讨论得不错的话题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吗? 版上经常会有不少讨论得非常不错的话题,特别是关于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话题往往讨论得尤为热烈。 每当问孩子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时,孩子经常会从同龄人角度给出些独特的见解。 能陪孩子一起成长真的挺好,春节这段时间除了陪孩子看了几个春晚的相声小品外,还看了几段成功学大师的演讲, 孩子觉得大师们的演讲比相声还有趣,搞笑的包袱不断。借此机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了经典和成功学、鸡汤文之间的差异以及什么是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 上传了一些陪孩子追剧、聊热门话题和学习经典的视频,在家和孩子说中文、愿意自己教孩子中文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这种比较有趣的学习方法。
weimiao0112 发表于 2024-03-10 09:54 回复 3楼 pwwq 的帖子 可能您孩子还小,娃小的时候多给孩子讲故事, 教孩子认字时,最好也给孩子讲一讲为什么“这个字是这样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在这方面花过不少精力,越简单的字含义越丰富(字字藏机),贴了其中一个“水”字( https://www.youtube.com/post/Ugkxd0fh4dRrkRPQLcKaxq-Bf-yC5VnYyTEe )
pwwq 发表于 2024-03-10 12:44 三个娃,最小的已经上K了 主要是我家娃没兴趣, 每周日上中文学校,一个班 30几个孩子,就没看到一个孩子课间说中文的, 我家娃的中文说得都不错,仅此而已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长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属于“只是平常交流比较通畅”的水平,所以也无从体会中文文字的美? 就我家老大那种三脚猫水平。背唐诗的时候也是发自内心地开心,看《长安三万里》激动得脸通红。 Momo99 发表于 2024-03-10 12:47
Momo99 发表于 2024-03-10 14:02回复 11楼 pwwq 的帖子 一句话,这和是不是母语没关系。 大山还能用中文说相声呢。
版上经常会有不少讨论得非常不错的话题,特别是关于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话题往往讨论得尤为热烈。 每当问孩子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时,孩子经常会从同龄人角度给出些独特的见解。 能陪孩子一起成长真的挺好,春节这段时间除了陪孩子看了几个春晚的相声小品外,还看了几段成功学大师的演讲, 孩子觉得大师们的演讲比相声还有趣,搞笑的包袱不断。借此机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了经典和成功学、鸡汤文之间的差异以及什么是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
上传了一些陪孩子追剧、聊热门话题和学习经典的视频,在家和孩子说中文、愿意自己教孩子中文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这种比较有趣的学习方法。
今天准备问问娃对隔壁AA制夫妻200话题的看法。
我家娃比较傻
看不懂这些
视频在哪里
https://youtu.be/qs1dukysh-g
可能您孩子还小,娃小的时候多给孩子讲故事, 教孩子认字时,最好也给孩子讲一讲为什么“这个字是这样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在这方面花过不少精力,越简单的字含义越丰富(字字藏机),贴了其中一个“水”字( https://www.youtube.com/post/Ugkxd0fh4dRrkRPQLcKaxq-Bf-yC5VnYyTEe )
如果孩子现在才6-7岁,最好不要错过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的好时机,其中陪娃一起学中文是个不错的选择。等娃到了青春期,孩子会比较倾向于和家长一起面对各种困惑。
三个娃,最小的已经上K了
主要是我家娃没兴趣,
每周日上中文学校,一个班 30几个孩子,就没看到一个孩子课间说中文的,
我家娃的中文说得都不错,仅此而已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长本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属于“只是平常交流比较通畅”的水平,所以也无从体会中文文字的美? 就我家老大那种三脚猫水平。背唐诗的时候也是发自内心地开心,看《长安三万里》激动得脸通红。
孩子在中文学校和小伙伴不说中文很正常,能理解,我们都是过来人。据我们这边中文学校统计,85%的孩子将会放弃继续学中文。 您需要花点时间了解孩子的兴趣点,比如说可以试试不同类型动画片。 您也可以搜一下我12月份发的帖子“回顾这些年孩子学中文的过程,以及分享几种我们孩子坚持使用过的学习方法”
你说的没错,任何都类似,首先家长的兴趣是什么? 我对这些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没有太大的兴趣,该看的名著我也都看过,孩子妈比我懂得多,以前看各种古装剧,武侠古典小说,小时候放假看得,懂的都懂,但是也没有兴趣,
所以我家孩子也不可能感兴趣,我老大还是美国出生国内长大了一段时间,中文说都挺好,但是现在青春期初中了,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打篮球看比赛,中文在明显退步。
再说我家老大,小时候过度保护得,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弱弱的,不喜欢和别人肢体接触,体育项目试来试去,就剩一个游泳了,我们感觉总比蹲在家里打游戏强吧,那就参与。我以前打篮球的,迷NBA,我高中打篮球还受过伤,我一开始就不认为我老大会参与篮球这个运动,压根就不认为有这个可能性,一开始小孩子尝试运动也证明了这一点,他都不敢去抢球,那大概是小学2/3年级的时候。
然后,不知道怎么了,小学4年级,自己突然想打篮球,然后就给他去signed up 了一个酱油班,打比赛 完全摸不到球,考虑到其他的的大部分孩子水平也很一般的前提下,他整场比赛就跟着在那里往返跑,也就是他更差,我坐在边上看得我那个尴尬啊,我是打过篮球的,我内心那种尴尬真的很痛苦,人家全场比赛倒挺enjoy
最后就他这个队伍,因为有一个韩国孩子,非常野,一个黑人孩子,水平还真不错,最后他们那年竟然拿了 酱油联赛的冠军,他本人除了练习了往返跑,最后决赛,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被友善地传给他了一个球,他又完美地传给了对方的球员。最后颁奖,所有的队员都有奖牌,他拿着他的奖牌快乐开花了。
然后5年级,6年级,一步步从我们本地的rec team 开始打,他越来越认真,越来越感兴趣,我们开始给他在外面的俱乐部上小课,每一个赛季,3-4个月的时间段里,我经常把手机里的视频调出来看,孩子每一个赛季都在有明显的进步,去年开始进入travel team, 现在青春期了,个头一个暑假就窜上来了,而且变得很野,我陪他训练打一对一对抗,2年以前,还是一个围着我身边转来转去,就是摸不到我手里的球的小孩子,到今天,我是完全摁不住他了,和他对抗我得注意我别受伤。
所以,这些东西,最终还是基于兴趣,为什么会有兴趣,肯定和家里的因素多少有些关系。
我老大的中文说一直很好,现在随着朋友圈子的扩大, 也长大了,我明显感觉到他的中文肯定是不行了退步了, 他和我们还有老人还是说中文,但是那个交流很多时候是被动的,很有限的,而且是他回答我们的一些问题。
他和他的朋友圈子里,其他的ABC,还有两家国内几年前移民回来的中国孩子,都已经是是全英文交流,这个没有办法。
一句话,这和是不是母语没关系。 大山还能用中文说相声呢。
那是, 我最近一次聚会,一个国人朋友和我抱怨, 他老大初二了,
我问他中文学校还上吗,还在推吗,他说彻底放弃,我还挺惊讶,这两口子是我们圈子里有名的 文学青年,一天到晚的 文学著作,孩子小时候也是中文很好,他们不仅仅是说,还有读写,这两口子经常的朋友圈里,除了炫耀孩子各种才艺,当然中文是他们一个炫耀点,两口子自己还特别的文青
看各类书,我经常背后感叹,他们两口炫耀的那些文学著作书名字,我都看不太懂,😆
结果上周跟我说,孩子中文彻底放弃,我好惊讶,为啥?
他说推了孩子1年多 文言文一类的东西,孩子 倔得很,滴水不进,彻底抗拒,
我心想,这不是搞笑吗? 他儿子和我孩子还有一群ABC,现在交流都是英文,
中国话都没说到一个深度
退文言文??
您老大有挺好的中文基础,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学习些经典,哪怕就学一点点《论语》,孩子和父母都会终生受益。
我孩子直到14岁左右才开始系统的和我一起学经典,效果非常不错。因为到了这个年纪,特别是在海外长大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都是挺强的,会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而经典中探讨的有些话题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往往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永恒话题,比如人性的善恶、长久的幸福、以及如何看待贫与富、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由于从孩子很小开始,各种好奇的提问都会被认真地对待,因此养成了喜欢问的习惯。学经典时,每当孩子觉得有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地方,就会不断追问,这给父母带来不少挑战,也迫使父母不断学习,形成了比较好的正反馈。每当遇到大人不懂的问题时,会和孩子一起查原典、查出处。也得到过华人论坛里不少朋友的帮助,比如“如何回答孩子什么是面子”、“孝顺这个词经不起推敲”以及人性善恶等问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去读,都会有所领悟,对父母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长机会。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关于“学”(不断提升自己)。“学”是化解各种困扰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和孩子一起成长,会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不仅能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也有望在孩子成年后仍保持有很好的情感交流。《论语》以“学”开头,最后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结束,只有通过“学”才能懂得分辨别人的言语,才能更深地了解别人(其中当然包括父母、孩子以及自己的另一半)。后来孟子接着对“知言”做了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见善于分辨别人言语的重要性。 类似于楚王失弓、混沌之死等经典故事,会让孩子慢慢学会尝试用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看问题。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的,人的自我中心是不用教的。现实中,小到父母与孩子,夫妻之间,大到族群、国家之间的各种纷争大都与人们各自以自我中心的君王视角看问题有关,如果将看问题的视角放大,各种纷争不再会是大的困扰。 从学习经典中得到的另一个重要启发是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快乐来自内心而不是外在的名闻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