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美华人网)
五力篇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宗教除了教我们看开人生之外,还要教我们萌生善根,也就是往下扎根,稳固基础与根本。前面提到的这位年轻人,虽然大家都鼓励他上进,使他产生信心,但是信根尚未稳固,尽管他有一段时间非常平静,但是仍有自我伤害的心理,这就是根基不稳,力量不足;如果他的自信心能增加,自然能排除外界许多无关的是非。其实别人无心的眼光看他,他却当作有色的眼光,别人无意批评的言语,他却认为人家对他有所批评;而堂兄、堂嫂将他视如自己的孩子,他却对堂嫂产生非分的念头,又自觉罪不可赦,导致百般挣扎,不能解脱。 这是对自我信心的力量太弱的关系。我们学佛就是要拨开人生的是非,尤其是心理作祟的问题,更要尽快解决。因此要增加“五根”的力量,一个人看开宇宙的真理后,要将此信念与精神往下扎根,增加信根的力量,产生信力,除了能相信别人之外,还能相信自己。 所以我常常说,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也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或不原谅的人;如果我们能具足此“三无”,则能使心理健康并正常发展,而自然会宽容人、爱人、信任人。若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否定了世间的一切,当然对自己的信念也消失了,学佛就是要坚定我们的信根,也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所以这段文中说“善根虽生,恶犹未破”,虽然善根已经萌生出来,但是坏的观念尚未洗除,因此应该更进一步自我锻炼,善加修习,加强善根的力量,若能如此,则能破除恶念。 总之,根的力量一定要增长强化。如同农夫耕种田地一样,施肥时要分别肥料的用途;是保护作物的叶子,还是促进根部生长,都有一定的施肥方法。现在我们应该增加根部的力量,如此自然能灭除罪恶;多一分信心,就能减少一分疑念。并能增加力量;所以“信根”之后还要加上“信力”。
“五根”接着谈到“五力”,力就是加强根的力量,有根无力也无法成就我们的道业。发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福,发多大的愿就有多大的力;发心发愿之后,还必须身体力行,若只是发愿而不去实行、不好好去实践,那么,愿再大也只是虚愿而已。所以发愿之后,就把善念牢植于心中,这称为善根;而加强根的力量,身体力行,就称为愿力。愿与力要平衡,力能推动愿的实现,所以力是非常重要的。力就是动作,就是身体力行。 最近大家都很忙碌,工作房不只是大家在工作,连台北来的几位老菩萨也跟着从早忙到晚,她们的手若多动一下,我们的成品就多增加一块,一天中无数的分分秒秒过去,她们的手也跟着进行无数次的动作;精舍的人也是一样,一大早坐上工作台,手握着机器,电源一开,电动机器就开始转动,大家的手也不断地操作机器,而产品就一件一件地生产出来,这便是“动作”──力。若有心要自力更生来修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持生计,这份愿当然是很好的,但是你若只坐在那儿不肯操作,要怎么自力更生呢?所以既然有这样的心愿,就要去劳作。 慈济医院成立的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为了庆祝慈院周年纪念日,每一位莅临参加的大德都有一份纪念品,大家为了节省额外的支出,所以亲自制作,因此后面也有一批工作人员在赶工。像吴教授这么大的年纪,也和大家一样,如此关心这件事,热心地教导大家,他把这份关心转化为力量。若是他只在口头上说说,今天也不会有这些成果。他关心就表现在行动中,所以冒着台风天从台北来指导大家。 这就是愿心所表现出来的愿力,这样,我们才能完成那些成品;总之,这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佛陀的教育。所以,只要我们心中发愿,就不能减少这份表现于行动的动作,这就叫作力量,有力才能有成就,因此“根”上要再加“力”,以完成道业。 “五根”与“五力”的名称相同,首字都是信、进、念、定、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