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perer 发表于 2024-02-25 02:57 我们南加也是 棒球真是太白的运动 一个个又都有一种傲慢 我们老中对这个运动又所知甚少 感觉很难融入
lmmdaisy 发表于 2024-02-24 21:27 这两天有帖子在问小孩冰球队上场时间和教练安排的问题。觉得孩子被不公对待。很是烦恼。回帖里很多人有共鸣,很多人也提到了这也是为啥不走集体运动,而走单独项目运动的原因之一。 结合我看到的两个趋势: 1、我们华人孩子小时参加足球篮球排球队,越大越少。 2、华人小孩参加单独项目,网球游泳击剑等等,小时候多,大了还是不少。建树还颇丰。 一点背景:我家儿子从4岁踢足球,一直踢进了大学校队。儿子最后7-8年所在的soccer club team 非常强,在最高那一档premier league 连续三年全国冠军亚军。球队里有两个天才型队友,一个被选入国家青年队,还有一个高中一毕业就签约到欧洲某个人俱乐部了。两人其中之一当年由于踢球比较独,差点被教练赶走。 我家儿子在这14年期间转club, 受伤,板凳,等等,经历了太多。回顾一下,总结之: 1、真心热爱最重要。若不是儿子的真爱,我们一定坚持不了。高中后,我都没办法看他比赛,节奏太快,冲撞和受伤是一定的。当妈的若担心受伤,就不要去搞这些高冲撞性运动。我当年就没想到足球冲撞也这么大!等后悔已晚🥲 2、到了14、5岁以上,很重要的是体能和抗冲撞能力。球技再好经不起撞、或是上场一会儿就跑不动了,就没用。踢足球身体一定要够壮,不怕冲撞,同时还要很灵活。亚裔很多孩子球技超好,但太瘦经不起撞,还有不够气力,很快就撑不住。小时候体能和冲撞都没那么重要,长大了,球场上可是超快超野蛮的。儿子为了锻炼体力,中长跑、越野跑,都一直同时在训练。跑步太多,体重掉的快、都把牛肉当饭吃了🥲 3、在集体运动中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防守、进攻、中场、还是边线? 那个位置最合适? 4、集体运动 team spirit 太太重要了‼️ 踢球独,这并不是故意,就是场上的意识和反应没达到。这个一来是天生那种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来还是得下意识多练。踢球水平很多时候还难立个绝对高下,但这个Team spirit 一上场比赛就能看出来。没有team spirit, 结果一定是冷板凳。除非有彻底的改观,结果一定是走人。个人技术在集体运动里的分量真没那么重,随着年龄增长,水平越高的球队越看重这个球员是否fit in the team. 这一点是不是和职场很像? 5、遇到冷板凳时期,要注意客观的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客观:自己很难客观,得找第三方的观感。有些时候,让孩子自己去问教练,和教练谈、比父母一下子参与更好。对孩子的成熟和成长也特有帮助。 6、如果冷板凳时间已有1-2个赛季,努力过后还是无法改善,那就得骑驴找马,让孩子试试其他队,找到合适的,果断转走。这个和我们工作PIP,找工作一样样。找到合适自己的team和老板。哪怕这个club 水平差些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team and position. 7、team voluemteering 是否能改善冷板凳?不能。要不要去做volunteering? 当然得做。找教练私教,改善冷板凳? 也许,教练至少可以根据短板来训练。但想法若是我给教练额外的钱,他会偏心我孩子,这个想法千万要不得- 绝不能这么想。因为一旦这么想,就是有不切实际的expectation, 可能就会失望。我很难说明白,希望明白人能明白吧。。 集体运动给了儿子很多很多,第一是集体、第二是运动。足球队、球队教练,和职场的团队、老板幺莫幺样。队友之间的竞争、合作,团队战术和个人能力的契合。教练的鼓励和折磨。。。 我最后想说的:我们华人,得把集体运动搞明白、搞起来!! 不能只关注technical,速度、体能、敢于冲撞、经得起冲撞也得搞起来。如果孩子喜欢一项集体运动,不要轻易放弃。她/他会有双重收获。希望我做soccer mom 的经历也给搞冰球、篮球、排球的父母一点启发。
huuu 发表于 2024-02-24 22:06 我这也是大城市近郊,棒球真是白。我好希望多点亚裔孩子啊
真心看不懂棒球。太无聊了。我们公司老美同事们其实也不喜欢。有次聊天我同事女的,有三个孙子了。两个棒球,一个足球。她周末和老伴都得去看比赛。她说棒球太无聊了。她烦死了。有时要看两场。她特希望俩孙子的比赛安排在一起,那么她就只用看一场。她说她一边很伤心的和其中一个说奶奶不能去看你比赛太遗憾了,其实心里乐开了花。这时其他同事也表示,确实节奏太慢了。在那里就是坐着吃东西,都变胖了。笑死我了。 Fantasyland 发表于 2024-02-25 11:14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25 10:53回复 96楼 huuu 的帖子 脑震荡严重吗? 我也有这个concerns. 时常摇摆。 (一会儿觉得男孩子磕磕碰碰需要的,一会儿又觉得噢,concussion 也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那次某NFL football player 突然倒下,比赛都停止的那次? ). 矛盾~~
javajacket 发表于 2024-02-24 23:28 谢谢楼主分享。能再介绍下怎样练体能,和几岁开始练体能吗,多谢
maomaopeng 发表于 2024-02-24 23:46 对比我家老二,不喜欢运动,不参加team sport,就明显不如老大那么坚强不怕困难,因为没有在运动中得到锻炼,我觉得这个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会让他收益终身的,比多刷几道题重要多了。 老二天生没有那个爱好,我也没法强推,只能是鼓励她多动,打酱油的锻炼也行。
Ringalingaling 发表于 2024-02-25 10:53 有人能科普一下棒球的乐趣吗?一般从几岁开始啊?我们一点也不懂
maomaopeng 发表于 2024-02-24 23:54 这个要看你家娃喜欢什么运动,10岁前基本都是各种打酱油,坚持打酱油,锻炼时间够,身体就不会太差, 另外还有基因,我家儿子的好友喜欢打篮球,但是爸妈都不高,也花了重金从很小请私教一路培养,参加各种校外俱乐部队,在年纪小大家都不太高的时候,他技术好明显站了优势,一路都是主力, 但是12岁以后,很多男生长高了,180的都好些了, 他还是160, 现在就完全没法主力了,连上场机会都很少,因为真的球传不出去,太矮了。如果爸妈的身高都不咋的,真心不建议去练对身高需求很高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 摔跤是一个相对其他运动来讲最公平的,也最安全,你是和同重量级别的小孩摔,没有速度冲撞,但是对耐力和肌肉的锻炼要求很高,同时对身高和基友也没有太大要求,总有一个合适你体重得跟你摔。 很多老中其实忽视了这点,如果你们有摔跤队,可以早早作为基础运动锻炼起来,提高身体素质灵活性耐力体能肌肉…..
yayavino 发表于 2024-02-24 22:55 家有10 岁娃,今年第一年参加棒球,的确是全都是白的。。。他也喜欢足球,可是他说想先试试棒球。明年如果去足球,就算U13了。这种年龄段的,没啥技术的娃,还能参加吗?
maomaopeng 发表于 2024-02-24 22:56写得很好, 赞一个,我家娃不幸的爱橄榄球,其实我是不同意他打的,但是无奈他爸先开了口。 橄榄球队还是看是哪个town,白人学区校队自然是白人多,黑人学区校队是黑人多,等去到club队,基本都是有色人种,黑人为主, 黑人的妈妈们确实更容易打交道,队里聚餐我也发现白人家长几乎不和黑人家长说话,白人们很抱团,互相都很熟, 作为更少得亚裔,我们基本一路上来,各种比赛,就看到过2-3个亚裔, 我们比较难和白人很铁,也很难和黑人很铁,但是这个也不太重要,娃好好训练,好好比赛,听教练的话,其实才最重要。 只要面子上过得去能一起聊天,需要的时候能car pool,就足够了。 集体运动对娃的最大好处是锻炼各种能力,和队友,教练的交往, 简直就是提前进入社会, 而且队友关系会很铁, 我家娃还玩其他体育,他去比赛的时候其他不玩那项的橄榄球队友都会尽力去看去加油,平时在学校吃饭也是球队的孩子们一个桌子。 竞技体育还是实力说话,当然人也要有情商,如果技术好实力好,教练队友也喜欢,其实并不会因为是少数人种就得不到好的位置。 家长们也不用太功利,别想着一定靠这个上大学啥的,锻炼了身体和情商,比培养一个书呆子重要多了。
huuu 发表于 2024-02-25 12:54回复 1楼 lmmdaisy 的帖子 太感谢楼主分享了! 祝楼主一家新年万事如意!
lmmdaisy 发表于 2024-02-24 21:27 这两天有帖子在问小孩冰球队上场时间和教练安排的问题。觉得孩子被不公对待。很是烦恼。回帖里很多人有共鸣,很多人也提到了这也是为啥不走集体运动,而走单独项目运动的原因之一。 结合我看到的两个趋势: 1、我们华人孩子小时参加足球篮球排球队,越大越少。 2、华人小孩参加单独项目,网球游泳击剑等等,小时候多,大了还是不少。建树还颇丰。 一点背景:我家儿子从4岁踢足球,一直踢进了大学校队。儿子最后7-8年所在的soccer club team 非常强,在最高那一档premier league 连续三年全国冠军亚军。球队里有两个天才型队友,一个被选入国家青年队,还有一个高中一毕业就签约到欧洲某个俱乐部了。两人其中之一当年由于踢球比较独,差点被教练赶走。 我家儿子在这14年期间转club, 受伤,板凳,等等,经历了太多。回顾一下,总结之: 1、真心热爱最重要。若不是儿子的真爱,我们一定坚持不了。高中后,我都没办法看他比赛,节奏太快,冲撞和受伤是一定的。当妈的若担心受伤,就不要去搞这些高冲撞性运动。我当年就没想到足球冲撞也这么大!等后悔已晚🥲 2、到了13、4岁以上,很重要的是体能和抗冲撞能力。球技再好经不起撞、或是上场一会儿就跑不动了,就没用。踢足球身体一定要够壮,不怕冲撞,同时还要很灵活。亚裔很多孩子球技超好,但太瘦经不起撞,还有不够气力,很快就撑不住。小时候体能和冲撞都没那么重要,长大了,球场上可是超快超野蛮的。儿子为了锻炼体力,中长跑、越野跑,都一直同时在训练。跑步太多,体重掉的快、为了保持体重,都把牛肉当饭吃了🥲 3、在集体运动中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防守、进攻、中场、还是边线? 那个位置最合适? 4、集体运动 team spirit 太太重要了‼️ 踢球独,这并不是故意,就是场上的意识和反应没达到。这个一来是天生那种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来还是得下意识多练。踢球水平很多时候还难立个绝对高下,但这个Team spirit 一上场比赛就能看出来。没有team spirit, 结果一定是冷板凳。除非有彻底的改观,结果一定是走人。个人技术在集体运动里的分量真没那么重,随着年龄增长,水平越高的球队越看重这个球员是否fit in the team. 这一点是不是和职场很像? 5、遇到冷板凳时期,要注意客观的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客观:自己很难客观,得找第三方的观感。有些时候,让孩子自己去问教练,和教练谈、比父母一下子参与更好。对孩子的成熟和成长也特有帮助。 6、如果冷板凳时间已有1-2个赛季,努力过后还是无法改善,那就得骑驴找马,让孩子试试其他队,找到合适的,果断转走。这个和我们工作PIP,找工作一样样。找到合适自己的team和老板。哪怕这个club 水平差些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team and position. 7、team voluemteering 是否能改善冷板凳?不能。要不要去做volunteering? 当然得做。找教练私教,改善冷板凳? 也许,教练至少可以根据短板来训练。但想法若是我给教练额外的钱,他会偏心我孩子,这个想法千万要不得- 绝不能这么想。因为一旦这么想,就是有不切实际的expectation, 可能就会失望。我很难说明白,希望明白人能明白吧。。 集体运动给了儿子很多很多,第一是集体、第二是运动。足球队、球队教练,和职场的团队、老板幺莫幺样。队友之间的竞争、合作,团队战术和个人能力的契合。教练的鼓励和折磨。。。 我最后想说的:我们华人,得把集体运动搞明白、搞起来!! 不能只关注technical,速度、体能、敢于冲撞、经得起冲撞也得搞起来。如果孩子喜欢一项集体运动,不要轻易放弃。她/他会有双重收获。希望我做soccer mom 的经历也给搞冰球、篮球、排球的父母一点启发。 ****有问题问到大学recruitment. 另再加上大学后的校队生活 大学运动分D1 D2 D3。我们就没考虑D1。一来是我,看着儿子受伤受不了。主要还是儿子自己知道走不了职业路线,两个天才型队友是降维式的。所以到了大学,就像高中很难再继续很多兴趣活动,得专注在主要得兴趣上,大学又是一次分流。 D1 基本上是教练说了算。admission office 在基本的层面上把把关。除了几个著名的藤校,属伪D1。但教练的分量还是比较重。D2 我们由于没有target schools, 没有了解。 D3教练的分量就轻很多。admission office/AO 会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来设标准。这个标准不会因为是运动员而降低,越好的学校越是如此。 一般过程:11年级下学期开始联系目标学校教练;暑假参加目标学校的soccer camps、还有区域的soccer camps,大学教练们受邀去看players。这个过程中就和教练、球队会有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教练若对你有兴趣,会让你发资料给他,学校AO会有个pre-read. AO 据此pre read 会邀请你正式申请。pre read 的资料和正式申请其实差不多,所以在9月底之前把common essay 写好、主要目标学校的essay 至少draft 出来很重要。这是咱普通体育娃的过程。有天才牛蛙,在10年级开始就被各种D1教练盯上的除外哈。 体育生在大多数学校占提前录取的一大半以上。如果EA or ED 顺利被录,都会很快知道结果。反而到RD被录的可能性不大,就是有录的人没去,这个position 又很重要今年必须有人来,RD才补录。 *** 高中vs.大学校队生活 高中校队是孩子在学校的home. 儿子除了足球,还参加了track and field, and cross country. 交友,本年级的,上下好几个年级的。出去比赛,出去camping, 给队友打气.,当然还有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即便现在一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高中球场上,看看谁在踢,谁在跑。寒假他们还搞了个alumni game, 毕业十几年二十年的校友都回来了,校友人数大大超过现役人数☺️ 校队建立的bonding, 就是战友情,很深很久远。另外,相对学校里其他clubs, 高中生们也会有一些politics and drama,体育校队的孩子们更团结,也很阳光,即便有竞争也很透明直接。又回到那个team spirit and competition… 大学校队同样也是学校里的home. 从这点看,集体运动就是double the benefits: Buid net work and Deep Bonding。不同高中,仅是选课排课有prooriry. 大学里的运动员有各种benefits. 从后勤、饮食到医疗保健。比如每次训练完的运动衣裤袜子,都有后勤洗干净烘干。冰敷冰浴、理疗桑拿、运动饮料、nutrition drinks and bars, 总之就是把运动员伺候的好好的。学校里也都会配备专业的sports med doctors. 我在想,难怪老美运动员们都有莫名的优越感?可能就是大学期间惯出来的!! 个人经历和了解仅限于soccer parent. 就说这么多,再次希望华人娃们多参加集体运动,搞好集体运动。
aipple 发表于 2024-02-25 16:05 娃不是因为家长不支持,才不搞集体项目的呀。更多情况是因为孩子没兴趣,不擅长。我娃一直在鼓励下参加着soccer,比赛基本没赢过而且他还不是主力。这也很难有兴趣不是么。
FloppyEars 发表于 2024-02-25 15:55回复 129楼 waterbear 的帖子 我儿子九年级开始健身,地下室一堆健身器材。每周两次跟trainer performance training. 有空就去社区gym lift。
Registerhr 发表于 2024-02-24 22:30 请教一下楼主这种team sports要怎样跟其他家长social呢,尤其是在基本都是白人的情况下。
lovebaby2009 发表于 2024-02-24 23:45回复 44楼 yayavino 的帖子 10岁开始棒球还是可以很快追赶上从小开始打的孩子的,但是足球就难了。
waer 发表于 2024-02-25 12:50 四五岁从tball开始,不得不承认真的很无聊,所以我可佩服那些教练了,这些爸爸们太有耐心和爱心了。 从hit和接球开始练,到真正比赛得好几年。 因为对抗性不强,比较少的身体接触,相对考验个人技术,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还算比较适合亚裔孩子,尤其是不喜欢身体碰撞的孩子。
xuming 发表于 2024-02-25 09:01 棒球太无聊了
lmmdaisy 发表于 2024-02-24 21:27 这两天有帖子在问小孩冰球队上场时间和教练安排的问题。觉得孩子被不公对待。很是烦恼。回帖里很多人有共鸣,很多人也提到了这也是为啥不走集体运动,而走单独项目运动的原因之一。 结合我看到的两个趋势: 1、我们华人孩子小时参加足球篮球排球队,越大越少。 2、华人小孩参加单独项目,网球游泳击剑等等,小时候多,大了还是不少。建树还颇丰。 一点背景:我家儿子从4岁踢足球,一直踢进了大学校队。儿子最后7-8年所在的soccer club team 非常强,在最高那一档premier league 连续三年全国冠军亚军。球队里有两个天才型队友,一个被选入国家青年队,还有一个高中一毕业就签约到欧洲某个俱乐部了。两人其中之一当年由于踢球比较独,差点被教练赶走。 我家儿子在这14年期间转club, 受伤,板凳,等等,经历了太多。回顾一下,总结之: 1、真心热爱最重要。若不是儿子的真爱,我们一定坚持不了。高中后,我都没办法看他比赛,节奏太快,冲撞和受伤是一定的。当妈的若担心受伤,就不要去搞这些高冲撞性运动。我当年就没想到足球冲撞也这么大!等后悔已晚🥲 2、到了13、4岁以上,很重要的是体能和抗冲撞能力。球技再好经不起撞、或是上场一会儿就跑不动了,就没用。踢足球身体一定要够壮,不怕冲撞,同时还要很灵活。亚裔很多孩子球技超好,但太瘦经不起撞,还有不够气力,很快就撑不住。小时候体能和冲撞都没那么重要,长大了,球场上可是超快超野蛮的。儿子为了锻炼体力,中长跑、越野跑,都一直同时在训练。跑步太多,体重掉的快、为了保持体重,都把牛肉当饭吃了🥲 3、在集体运动中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是防守、进攻、中场、还是边线? 那个位置最合适? 4、集体运动 team spirit 太太重要了‼️ 踢球独,这并不是故意,就是场上的意识和反应没达到。这个一来是天生那种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来还是得下意识多练。踢球水平很多时候还难立个绝对高下,但这个Team spirit 一上场比赛就能看出来。没有team spirit, 结果一定是冷板凳。除非有彻底的改观,结果一定是走人。个人技术在集体运动里的分量真没那么重,随着年龄增长,水平越高的球队越看重这个球员是否fit in the team. 这一点是不是和职场很像? 5、遇到冷板凳时期,要注意客观的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客观:自己很难客观,得找第三方的观感。有些时候,让孩子自己去问教练,和教练谈、比父母一下子参与更好。对孩子的成熟和成长也特有帮助。 6、如果冷板凳时间已有1-2个赛季,努力过后还是无法改善,那就得骑驴找马,让孩子试试其他队,找到合适的,果断转走。这个和我们工作PIP,找工作一样样。找到合适自己的team和老板。哪怕这个club 水平差些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team and position. 7、team voluemteering 是否能改善冷板凳?不能。要不要去做volunteering? 当然得做。找教练私教,改善冷板凳? 也许,教练至少可以根据短板来训练。但想法若是我给教练额外的钱,他会偏心我孩子,这个想法千万要不得- 绝不能这么想。因为一旦这么想,就是有不切实际的expectation, 可能就会失望。我很难说明白,希望明白人能明白吧。。 集体运动给了儿子很多很多,第一是集体、第二是运动。足球队、球队教练,和职场的团队、老板幺莫幺样。队友之间的竞争、合作,团队战术和个人能力的契合。教练的鼓励和折磨。。。 我最后想说的:我们华人,得把集体运动搞明白、搞起来!! 不能只关注technical,速度、体能、敢于冲撞、经得起冲撞也得搞起来。如果孩子喜欢一项集体运动,不要轻易放弃。她/他会有双重收获。希望我做soccer mom 的经历也给搞冰球、篮球、排球的父母一点启发。 ****有问题问到大学recruitment. 另再加上大学后的校队生活 大学运动分D1 D2 D3。我们就没考虑D1。一来是我,看着儿子受伤受不了。主要还是儿子自己知道走不了职业路线,两个天才型队友是降维式的。所以到了大学,就像高中很难再继续很多兴趣活动,得专注在主要的兴趣上,大学又是一次分流。 D1 基本上是教练说了算,admission office 仅在基本的层面上把把关。除了几个著名的藤校,属伪D1。但教练的分量还是比较重。D2 我们由于没有target schools, 没有了解。 D3教练的分量就轻很多。admission office/AO 会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来设标准。这个标准不会因为是运动员而降低,越好的学校越是如此。 一般过程:11年级下学期开始联系目标学校教练;暑假参加目标学校的soccer camps、还有区域的soccer camps,大学教练们受邀去看players。这个过程中就和教练、球队会有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教练若对你有兴趣,会让你发资料给他,学校AO会有个pre-read. AO 据此pre read 会邀请你正式申请。pre read 的资料和正式申请其实差不多,所以在9月底之前把common essay 写好、主要目标学校的essay 至少draft 出来很重要。这是咱普通体育娃的过程。有天才牛蛙,在10-11年级开始就被各种D1教练盯上的除外哈。 体育生在大多数学校占提前录取的一大半以上。如果EA or ED 顺利被录,会很快知道结果。反而到RD被录的可能性不大,就是有录的人没去,这个position 又很重要今年必须有人来,RD才补录。 *** 高中vs.大学校队生活 高中校队是孩子在学校的home. 儿子除了足球,还参加了track and field, and cross country. 交友,本年级的,上下好几个年级的。出去比赛,出去camping, 给队友打气.,当然还有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即便现在一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高中球场上,看看谁在踢,谁在跑。寒假他们还搞了个alumni game, 毕业十几年二十年的校友都回来了,校友人数大大超过现役人数☺️ 我理解校队建立的bonding, 就是战友情,很深很久远。另外,学校里其他clubs, 高中生们也会有一些politics and drama,相对而言体育校队的孩子们更团结,也很阳光,即便有竞争也很透明直接。又回到那个team spirit and competition… 大学校队同样也是学校里的home. 从这点看,集体运动就是double the benefits: Buid net work and Deep Bonding。不同高中,仅是排课有prooriry. 大学里的运动员有各种benefits. 从后勤、饮食到医疗保健。比如每次训练完的运动衣裤袜子,都有后勤洗干净烘干。冰敷冰浴、理疗桑拿、运动饮料、nutrition drinks and bars, 总之就是把运动员伺候的好好的。学校里也都会配备专业的sports med doctors. 我在想,难怪老美运动员们都有莫名的优越感?可能就是大学期间惯出来的!! 个人经历和了解仅限于soccer parent. 多年才完全明白,小时拼智力,接着是拼毅力,后来发现,真正拼的是体力!就说这么多,再次希望华人娃们多参加集体运动,搞好集体运动。
Baguette 发表于 2024-02-25 20:20 我娃冬天打冰球前几年夏天给报了棒球,别说娃大部分时候都在找人聊天了,我在边上看得都无聊死了,不像看冰球比赛一秒都不能漏
huanrenmm 发表于 2024-02-25 21:39只要孩子和队友处得好,家长social多少无所谓的,而且一个队travel多了,话题太容易找了,也不需要每家家长都social,有几个家长熟一点足够了。𠕇的老美家长也完全不social,自己家坐得远远地看球。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4-02-25 10:34 看完表示我还想让小娃将来尝试football 。 推孩子将来进校队. . 是不是太不知道天高地远了😅😅😅。 不过我家娃有北方血统,生出来就没有掉过99% 。 小娃大运动细胞一直超出同龄孩子,也不知道能不能保持~ 。
海棠花开 发表于 2024-02-25 22:15 说明你娃还很小。我们打棒球,别说娃全神贯注没法聊天,就是家长们也是分分秒秒盯着,我整场球赛下来根本没时间和其他家长多聊。
maomaopeng 发表于 2024-02-25 22:34 确实如此, 我家娃很多时候跟谁走跟谁回来都是他自己去跟队友们商量,我们偶尔会带他和他的哥们们一起出去看球赛,去几次,人家父母每次见了也就话多了很多,毕竟娃们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老美家长也有不少坐在角落一言不发的,那些基本都是bench的孩子的爸妈, 主力的人没见到这样的。 bench绝不是因为不social,99%还是因为实力。
notaname 发表于 2024-02-26 12:39 这种必须得有天赋。我们当年所在社区足球运动组织的很好,从三,四岁就开始了,然而有天赋和没天赋差太远了,从一开始就能看出来。大多数3岁多的孩子都是傻呵呵的追着球跑着玩,追到不知道干嘛。但有的天生就知道抢球知道往球门里踢。我甚至见过有那么小的孩子飞身铲球,拿头顶球。我曾经问过那种有天赋的孩子的家长,他们自己也吃惊,说从没带孩子踢过球。我们那里有天赋的会被推荐集中到水边高的队里,年纪大了会参加到club里。所以其实大部分都是没天赋的,也就是社区内玩一玩。
wormcc 发表于 2024-02-26 14:22 不同意这个天赋的说法,我家俩孩子参加team sports这么多年,见到太多小时候特别突出亮眼,大了泯然众人的孩子,也有小时候平平,发育前后突然开窍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不能一概而论。除非是梅西那种另说了
要说白, 我觉得没有比 女子曲棍球 更白的了。 而且还都是 blonde.
写得真好。
你儿子好帅啊!
脑震荡严重吗? 我也有这个concerns. 时常摇摆。 (一会儿觉得男孩子磕磕碰碰需要的,一会儿又觉得噢,concussion 也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那次某NFL football player 突然倒下,比赛都停止的那次? ).
矛盾~~
真心看不懂棒球。太无聊了。我们公司老美同事们其实也不喜欢。有次聊天我同事女的,有三个孙子了。两个棒球,一个足球。她周末和老伴都得去看比赛。她说棒球太无聊了。她烦死了。有时要看两场。她特希望俩孙子的比赛安排在一起,那么她就只用看一场。她说她一边很伤心的和其中一个说奶奶不能去看你比赛太遗憾了,其实心里乐开了花。这时其他同事也表示,确实节奏太慢了。在那里就是坐着吃东西,都变胖了。笑死我了。
我家孩子喜欢啊。只好硬着头皮了。有时候偷懒刷手机,赛后孩子还灵魂拷问,我打了什么好球你看到了吗。 其实棒球最开始也是很多人参加的,我们这k就开始有队伍了。 年级越大,参加的人人越来越少。 我觉得棒球有点个人和团体运动结合的意思。孩子喜欢就坚持,反正功课简单,到高中再做减法。
棒球比赛有时候还特别久…
可以flag football先玩着
我们俱乐部会安排,冬季春季都得练。秋季学校练,周六练体能,很早就得去跑步,做各种运动。
这个得提高技术,如果你家是队里的star, 没人敢给你脸色看。我们队里的白人,有的板凳队员,也不受待见的。
Thanks for sharing
当年看李玫瑾说的也是孩子需要从小体育锻炼 游泳 跑步爬山都行 对生理心理的好处受益终身
四五岁从tball开始,不得不承认真的很无聊,所以我可佩服那些教练了,这些爸爸们太有耐心和爱心了。 从hit和接球开始练,到真正比赛得好几年。 因为对抗性不强,比较少的身体接触,相对考验个人技术,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还算比较适合亚裔孩子,尤其是不喜欢身体碰撞的孩子。
太感谢楼主分享了! 祝楼主一家新年万事如意!
棒球,作为观众的乐趣就是,从数学角度讲,真的是不到最后一秒,什么都有可能。 这就是他激动人心的一面。那强烈的未知感,和不到最后一秒,都可以翻盘的巧妙?
中间过程的确无聊死了~~~~~
我家娃 刚开始 wrestling 把他累死了 😀😀我的目的达到了
你去competitive club,明年还是U12。很多competitive club里面的队也分等级,去try out,多试几个club,总会有位子的。如果孩子喜欢,都不是问题,慢慢升级呗。
这个妈妈👀看过来,我们很有共鸣。
我有位很好的朋友,美国出生的韩裔,医生+教授。本科上的是哈佛,跟我说他的大学申请亮点就是高中橄榄球队的四分卫。但大学是他很miserable的时期。本来在高中是明星,到了哈佛发现自己啥也不是。这又是另一个话题再此按下不表。。。
亚裔打橄榄球的太少,能打四分卫的更少。给你儿子加油👏
开始我也看不懂棒球比赛,一说话就出洋相,不过被儿子“吼”也不在乎。现在我是标准的球妈,可以帮儿子pitching 的球妈,不过速度跟不上。
运动嘛,靠一些天赋,大部分是坚持和努力💪,当然核心加油站得有足够的passion. 儿子是七岁开始的。
他每天学习的时间估计是他姐当时的十分之一,选课的时候我尽量不逼他选难的,差不多就行,但和其他队员比起来,学习成绩还好, 亚裔家长很难放下学习。棒球运动员压力大,虽然在比赛的时候外行看他们无所事事的样子。
我近期琢磨着去哪儿学学正规推拿按摩之类的,把自己搞专业点儿。现在春季又是棒球季,我也顾不上什么升值加薪了,动不动就早走不是看比赛就是志愿者,爱谁谁吧,已经被资本家剥削的够多的了,lol
谢谢🙏 承你吉言
还是很感谢楼主的分享。
mark 谢谢分享集体运动
我儿子九年级开始健身,地下室一堆健身器材。每周两次跟trainer performance training. 有空就去社区gym lift。
确实是,我家两个都试过前面提到的lacrosse,都不肯继续
其实不是主力也没啥,坚持锻炼,家长坚持支持,不要那么功利,有的时候也许就有惊喜。 我家娃12岁之前都是各种打酱油,啥都不是主力, 然后青春期一来,忽然就爆发了,身体身材身高全面爆发,我感觉就是多年的酱油厚积薄发了, 然后就是主力了…..
運動對於培養團隊精神和增強身心都很重要. 美籍華人在美國要想崛起,必須增強這樣的實力. 改變華人以往的NERDY 形象. 健朗的身體和健康積極向上的性格, 加上正信的宗教,才是才是孩子一生真正強有力的SOURCE,
没错。娃没兴趣,家长推也没用。
健身练出肌肉很有用。对抗冲撞就是靠肌肉。
足球是最容易受伤的运动之一啊。我老公朋友间踢都受了几次伤了。
我家娃也从事team sport体会就是多参与多看球包括除了自己娃之外的其他职业高水平的球赛,看多了就自然体会明白多了,慢慢的就和其他家长会有共同话题,其他的其实无所谓的,大家都是共同目的,social就是赛后的事。白人家长其实也是有好有坏,drama 太多的就远离,奈斯的就多说说话
棒球练的是童子功,早的五六岁就开始了。十岁怎么找到合适的队啊?
10岁才开始棒球,都不一定能找到队进去。别人七岁就已经开始try out了,10岁已经travel team了。
我家的也跨栏,就是每年比赛季跟着学校田径队练练,回头去比赛就好了,拿不了多高名次,重在参与,锻炼身体,美国体育的好处就是分季节,我们这里秋天9-11月橄榄球,然后是摔跤和篮球到2月, 开春就是田径, 想参与的话都可以,足球好像是全年。
棒球非常考验个人技术!
我娃冬天打冰球前几年夏天给报了棒球,别说娃大部分时候都在找人聊天了,我在边上看得都无聊死了,不像看冰球比赛一秒都不能漏
"小时拼智力,接着是拼毅力,后来发现,真正拼的是体力!"
can't agree more.
棒球 和 冰球 确实两个极端。
通常别的家长会投桃报李,下次你们打的好的时候会夸好几句,然后再延展话题
说明你娃还很小。我们打棒球,别说娃全神贯注没法聊天,就是家长们也是分分秒秒盯着,我整场球赛下来根本没时间和其他家长多聊。
确实如此, 我家娃很多时候跟谁走跟谁回来都是他自己去跟队友们商量,我们偶尔会带他和他的哥们们一起出去看球赛,去几次,人家父母每次见了也就话多了很多,毕竟娃们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老美家长也有不少坐在角落一言不发的,那些基本都是bench的孩子的爸妈, 主力的人没见到这样的。 bench绝不是因为不social,99%还是因为实力。
不是打击你,亚洲男孩小时候长的挺大,发育以后就没任何优势了。我家的小时候一直95%,现在中等。再过两年,就中等偏下了吧。人种不一样, 差距很明显。即使这样,男孩子还是一定要参加体育。
我家也是橄榄球,校队里唯一亞裔面孔,小时侯踢了几年足球,后来又打了几年排球,无奈娃是真爱,一定要打橄榄球。受身体条件限制,将来恐怕去不了D1打球,孩子非常珍惜高中打球的机会。 平时跟队友跟教练的互动很多,确实锻炼人。 其实足球是非常不错的基础运动,锻炼体能,速度和灵活性,校队里好几个都是儿子小时候在足球队的队友,高中又重逢在橄榄球队。
是还小,但就是小的时候太无聊了也没啥运动量,娃和大人就都没兴趣了😅
我就是认真看球加油的家长,我孩子是绝对主力。
我家娃是captain,但我就是远远坐着看球的父母,因为social对社恐来说实在消耗太大
不同意这个天赋的说法,我家俩孩子参加team sports这么多年,见到太多小时候特别突出亮眼,大了泯然众人的孩子,也有小时候平平,发育前后突然开窍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不能一概而论。除非是梅西那种另说了
同意这个说法,也同意天赋的说法,我家娃篮球队上有个南美来的孩子,一天篮球没打过,打了半年就比队里很多从五岁一路打上来的打得好,这个就是天赋。 那种青春期后忽然爆发的,很多是身体发育得早,这个就会有很多优势。
体育绝对是有天赋区别的。 你说的亮眼的小孩子,不过是开始的早,或者发育的早。并不是真的有天赋。就足球的爆发力来说,每个人的天赋差距很大,而且很难通过训练改变。 球感是另一个,和弹琴拉琴的乐感,游泳的水性是一样的。 有的人天生就有球感,弹琴就有乐感,下水就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