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的叶公,其实很厉害!

c
comefor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这是大家都学过的《叶公好龙》。 自从西汉刘向在他的笔记《新序》里写下这个段子后,几千来,叶公稳坐“菜鸟”大哥的头把交椅。 其实历史上真有其人,可不是刘向笔下的菜鸟。 相反,是个顶顶厉害的角色。

02
从春秋时楚国的另外一个名人伍子胥说起。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芈建的老师。 太子芈建还有一位老师叫费无忌。 伍奢以刚正不阿闻名;费无忌却不是什么好鸟,奸臣一枚,擅长拍马溜须。 太子芈建看出来这家伙一肚子坏水,逐渐与之疏远,和伍奢走得很近。 费无忌一看:这小子不地道啊,我也是你老师,凭什么就瞧不上老子,偏偏喜欢那个杠精伍奢?你继承了王位能有我的好?不行,我得想辙弄死你。

03
当时楚国国王是楚平王,喜欢阿谀奉承。 费无忌在太子那儿失宠,就跑去抱楚平王大腿。 费无忌的马屁功夫一流,平王很受用,派人到秦国为太子娶亲的这样的大事都交给了费无忌。 费无忌看到秦女貌美如花,心想:这样的大美女不能便宜芈建这小子。 赶回来报告平王说:“这是个绝代美女,大王您自己娶了吧,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媳妇。” 楚平王也是个混蛋,精虫入了脑,和费无忌狼狈为奸,真就自己娶了秦国宗室之女。 另外给太子建娶了媳妇。 费无忌彻底得罪了太子,就找个借口离开芈建去侍奉楚平王。 又担心芈建将来继位会秋后算账,于是整天在楚平王面前诋毁太子。 楚平王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疆。

04
把太子赶出京城只是第一步。 费无忌的终极目标,是要芈建死。 楚平王本来也担心芈建记恨老婆被抢,就把伍奢抓起来,又派人去杀太子。 芈建命大,有人通风报信,他带着年幼的儿子芈胜提前跑到宋国去了。 伍奢就没那么好运了,和长子伍尚一起被杀。 伍子胥因为骑射功夫了得,神箭穿云的绝技震慑了前来抓捕的官兵,听说芈建在宋,也逃到到宋国和他会合。 之后随芈建先后逃亡郑国、晋国。

05
近墨者黑。 太子芈建当过费无忌的学生,多少受影响,居然和晋国合谋颠覆郑国。 不幸消息走漏,郑定公杀死了太子建。 伍子胥没参与阴谋,担心受牵连,就和芈胜一同逃到吴国。 之后的历史大家都熟悉,伍子胥巧施阴谋,上演专诸刺王僚的宫廷血案,辅佐吴国公子光成功篡位。 公子光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 阖庐九年(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打回楚国,楚平王已经翘辫子了。 伍子胥把这个老淫棍掘墓鞭尸三百,这才出口恶气。 快意恩仇,可谓春秋奇男子。

06
伍子胥在吴国二十余年,出将入相,辅佐阖闾、夫差两代君王成就霸业,因为性格太过刚烈,招致杀身之祸。 伍子胥和父亲伍奢一样,命中犯小人,谋害他的,是同样从楚国逃亡来的伯嚭。 这伯嚭和费无忌一类货色,贪财好色,收了越国大夫范蠡送来的美女和财宝,为阴谋咸鱼翻身的越王勾践站台,成为伍子胥的死敌,千方百计在夫差那儿给伍子胥上眼药。 公元前506年,吴王夫差赐属镂宝剑给伍子胥,命他自杀。 伍子胥仰天长叹,对亲门客说: “我死后,你们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 随后自刎而死。 夫差听到这番话,火冒三丈,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里,扔进钱塘江中,随波逐流。

07
伍子胥死后,楚国少了最麻烦的劲敌,历经楚昭王、楚惠王两代的励精图治,逐渐恢复元气,出现了中兴的大好局面。 但是白公胜发动的一次王族内部叛乱,几乎让两代人的励精图治毁于一旦。 白公胜何许人也?就是芈建的儿子芈胜。 他跟随伍子胥一块逃亡到吴国,在吴国长大,因为伍子胥的庇护,活得倒也滋润。 有一样毛病,随他老爹建:好勇斗狠,喜欢结交江湖亡命徒,在会稽郡横着膀子走,没人敢惹,颇有黑社会大哥的范儿。 楚惠王听说前太子建还有儿子流落在吴国,本着血浓于水的情怀,要召胜回到楚国。 叶公沈诸梁在边境驻守,对芈胜的情况多少有所耳闻,就上表规劝说芈胜这小子好勇斗狠,喜欢结交江湖亡命徒,不是什么好鸟。 惠王不听,召回芈胜,把吴楚两国交界处的边城巢邑封给他,号称白公。

08
白公芈胜在巢邑日子过得挺逍遥,现在有地盘,有军队。 加上从吴国带过来的那帮江洋大盗帮衬,逐渐称霸一方。 芈胜回楚三年后,吴国的奸臣伯嚭没有顾忌了,怂恿吴王杀了伍子胥。 芈胜没有发飙,反而对当年郑国杀父之仇耿耿于怀,私下招兵买马,纠结江湖匪类,准备向郑国寻仇。 毕竟巢邑区区一城的力量有限,就上书请求楚王出兵攻打郑国。 楚国当时的掌权者是令尹子西,他觉得芈胜的要求荒唐可笑——芈建当年阴谋颠覆郑国才被干掉的,时隔五十年,再拿这事去寻仇,不是扯淡吗? 子西不好反驳,佯装答应了他的要求。 之后没多久,晋国越界欺负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子西没多想,派兵伐晋,解了郑国之围。 芈胜知道这件事后,几乎气破肚皮:“子西这个杂碎把我当猴子耍,早晚要干掉他。” 子西听说后,大笑:“白公胜这个小泥鳅,能翻起多大的浪?” 芈胜想:子西不是小瞧我吗?行,老子这回干票大的,让你开开眼。 门客石乞出主意让芈胜攻打吴国,借口就是为伍子胥报仇。 芈胜言听计从,在伍子胥被杀十几年后,集全邑之兵南下伐吴。 碰巧吴国军队主力在北方和齐国交战,芈胜这次侥幸大获全胜,斩获颇丰。 石乞让芈胜以献俘的名义带兵入京,趁机作乱。

09
楚惠王听说芈胜大败吴军,喜出望外。 这么多年,一直是吴国欺负楚国,没想到还有时来运转的一天,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芈胜的请求。 公元前479年,芈胜和石乞在郢都朝堂上,突然发难刺杀了掌权的令尹子西及司马子綦,囚禁楚惠王,自立为王。 楚国局势大乱。 叶公沈诸梁镇守叶邑十八年,民富兵强,听说白公胜作乱,率兵讨伐。 叛军战败,白公胜逃到山里自杀。 石乞被俘,审问白公胜的尸首,不说出来就要把他烹杀。 石乞说:“成王败寇,哪那么多废话。”脱下衣服跳入汤锅,顷刻化为肉汤。 叶公找到楚惠王,收拾残局,重整朝纲,被封为令尹、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 四年后辞官回叶地安度晚年。

10
公元前506年,24岁的沈诸梁被封为叶邑的邑尹,被百姓称为“叶公”。 叶公了解到该地水患严重,百姓苦不堪言,便考虑兴修水利。 为确保施工图烂熟于心,他干脆将自家的墙壁作为图纸,画沟绘渠。 想到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便在图纸的出水口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来客见到墙壁上的龙形水利施工图,不解其意,又见沈诸梁年轻轻镇守一方,心里不服,在出了叶公家的大门后,逢人便造谣说沈诸梁喜欢龙而不懂龙。 刘向根据此事,在其所编的《新序·杂事》中,写下了“叶公见龙而走”的段子,成为后世“叶公好龙”之说的来源。
叶公治叶的主要成就: 修筑了东、西二陂,蓄水灌溉,永绝水患,使数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当地再无水旱之忧。 叶公修筑的东西二陂水利工程,比西门豹治邺渠早100多年,比都江堰和郑国渠早200多年。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
j
jianliu67
你这说了半天,合着就最后一段点题,其它的全是私货啊!还是我给大家抄一段正儿八经的介绍吧。
叶公家世 关于叶公家世,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论,多数史料显示应追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最小的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人被周成王封于荆州山,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子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期楚庄王有一位曾孙叫沈尹戌,楚昭王十八年,他在率军与吴国军队作战时身死沙场,公元前524年,楚昭王便将沈尹戌年仅20出头的儿子沈诸梁封至楚国边陲重镇叶邑(今河南省叶县),故称叶公。 叶公沈诸梁,约生于公元前546年,卒于公元前470年,芈姓,沈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也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
勤政尹叶 据《叶县志》载,叶公主政叶县长达40余年,可谓“人世艰辛着职服”“朝如青丝暮成雪”。叶公尹叶其间,勤政事、重贤良,开言路、察民情,修水利、劝农桑,颇具政绩。尤其是他采取与民休养、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为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民生福祉、稳固楚国边陲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姓称赞他“望君如望父母焉”。 关于叶公尹叶时所修水利工程,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也有记载。他亲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比著名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早200余年,比郑国渠早300余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除患、兴农助民的生动历史见证。 公元前479年,叶公已近耄耋之年。当时,身居吴楚边陲之重臣白公胜在楚国都城发动叛乱,杀死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惠王欲自立。叶公闻讯,不顾年迈体弱,毅然出兵平叛,立下定国之功。 叶公因平定白公胜之乱迎惠王复位,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在平乱消祸、整肃朝局、稳定楚国政权后,主动让位于他人,自己复归叶邑,身老于澧水之滨,实为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这一豁达贤德之举,被后世专家学者赞为以国为重、不恋权势、深明大义、慷慨无私。叶公临终时留下遗言:“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
叶公问政 据《论语》等史料载,公元前489年秋,儒圣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专程到叶地拜访叶公,并冀望得以重用。孔子抵叶后,多次与叶公畅谈修身为政之道。孔子告诉叶公,为政之效应使“近者悦,远者来”。 其间,叶公和孔子就何谓“忠诚”及为人标准进行多次激辩。叶公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却不以为然道:“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叶公说他的家乡有个正直之人,其父偷了人家的羊,其告发了父亲。孔子说他家乡的正直之人和叶公讲的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叶公想知晓孔子的为人,有一天,便向孔子弟子子路探问,子路不肯回答。孔子获悉后,责怪子路道:“汝奚不对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因二人观点大相径庭,孔子叶邑之行一无所获,随即满怀遗憾和怨恨匆匆离叶。 斯人虽去,楚地安然。叶县是南北文化的对接交汇之地,在漫长的两千余年里,无论纷繁博杂的文化如何碰撞异变和交融互渗,“近悦远来”已成为叶县悠久而丰厚文化的内核与精髓,早已镌刻进这片古老土地的血液和骨骼里。
寓言杜撰 孔子愤愤离叶后,其弟子及门人亦对叶公大为不满,一些儒士也为孔子鸣冤叫屈,对叶公耿耿于怀。《庄子·逸篇》说“叶公好龙”源于孔子门人子张之口,也有说为战国时期韩相申不害所杜撰,并收录进《申子》一书。这则寓言后经汉初宗室大臣、文学家刘向添枝加叶、着意套改后,辑入其所著的《新序·杂事》,得以广泛流传。史料上也有一种观点,是说叶公倾力兴修水利,夙夜殚精竭虑,连他的家里都挂满了各种施工水系图,仿若群龙起舞翻飞,访客见后笑曰:“群龙腾云衔水来。”后经刘向等人编造演绎,随成了“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