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流星森林的帖子 为啥要看书呢?版上都说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本质,是物质贫乏 小城往事 发表于 2024-02-08 11:12
前一阵繁花大火。 想想自己矛盾文学奖就看过《平凡的世界》,《蛙》和《白鹿原》;另外一些《穆斯林的葬礼》,《暗算》,《人间世》看过电影或电视剧 正在看《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真好。 流星森林 发表于 2024-02-08 11:09
穆斯林葬礼:垃圾,三观震碎 白鹿原:老封建,不喜欢里面塑造的任何一个女性形象。 王力宏 发表于 2024-02-08 11:15
大家在哪里买纸质中文书?疫情前在京东买过很多。那时候邮费跟现在比真是便宜。王力宏 发表于 2024-02-08 11:20
回复 2楼小城往事的帖子 我就是因为太富有了,才不知道东北山林里鄂温克族渔猎生活是什么样的,只有《额尔古纳河右岸》能告诉我。哈哈,开玩笑。 流星森林 发表于 2024-02-08 11:16
楼上提到的我居然都看过……工科女。不过我很喜欢白鹿原,我喜欢那种驾驭情节架构能力强的作者。陈忠实语言功底也很好的,适合写写小说的那种,作者的思维和情感是抽离的,专注于用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场景讲故事。 穆斯林的葬礼我也看过,情节雷不雷人我完全不记得了。就记得越看越迷惑,全书充斥着小学语文教材那种句式,啊多么华丽,啊多么忧伤,啊冬天来了…… MegMegMeg 发表于 2024-02-08 12:00
《白门柳》,历史小说,写明末的,文笔还行。写董小宛过于理想化。倒是冒僻疆此文人,从自傲至凄凉,写得挺传神。 《金瓯缺》,历史小说,写北宋灭亡。前半段写宋徽宗朝廷的奢糜"鱼烂",很不错。后半段人物形象的转变不够深刻。 《白鹿原》,就不怎么样吧。地方风味是有的。 《平凡的世界》,我认为男主的想法有点问题。 《长恨歌》,少年时看觉得挺好。现在一个句子也想不起来。 《穆斯林的葬礼》,此作者家与我家有些渊源。家人都看了此书。大学时我读了一半,心想:这是什么东西啊? 《少年天子》,还可以。比前面提的两本历史小说,差点。 《繁花》,装腔。捧得太高,成不了经典。 以上个人看法。春兰秋菊,每个人读书偏好不同。 上世纪的中国作家,我比较喜欢李劫人的小说, 他是和文学奖无关的一个喜欢美食的四川人。 Lavenderhillmom 发表于 2024-02-08 11:57
穆斯林葬礼 不觉得有哪里 三观震碎 就是 姐妹通吃? shanggj 发表于 2024-02-08 12:04
李自成,芙蓉镇,白门柳,平凡世界,穆斯林葬礼,尘埃落定,长恨歌,白鹿原,金瓯缺 momosun 发表于 2024-02-08 11:15
当年被穆斯林葬礼雷的里外皆焦。 LifeIsTricky 发表于 2024-02-08 11:30
有时候书也不太好挑,挑的不好就中间就弃了,浪费时间。 但是矛盾文学奖系列基本还是不太用担心,写得很好,也许和你三观相左,但也不太会后悔看了这书,而是感觉有了个机会了解碰撞了一下别的思想。 wyzds 发表于 2024-02-08 13:44
怎么没人提《一句顶一万句》,差不多是最喜欢的茅奖作品 glsxj 发表于 2024-02-08 13:41
同意,我会按奖索书,几大奖项茅盾,鲁迅,诺贝尔比乱七八糟的推荐靠谱多了 glsxj 发表于 2024-02-08 13:48
最喜欢平凡的世界 和 额尔古纳河,好的小说都有一种悲情主义,前者:努力奋斗过后平凡,这是大部分人真实的人生写照,虽然不是英雄但是依然荡气回肠值得尊重。后者: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了结局,人和自然都是生生不息,一代代人不同的悲欢离合,从头到尾弥漫着神秘浪漫和忧伤的气息,回味无穷 Kzadmgt 发表于 2024-02-08 14:47
贴一篇以前写的对尘埃落定的评论: 无法忍受阿莱对女性的态度... 这部长篇小说,无论从题材( 藏族土司),还是修辞技巧来看,都有很多让人觉得新鲜和特别的地方。 他写的是多数读者知之甚少又颇为好奇的人和事儿。他自觉追求语言的诗性效果,善于用充满诗意的情调的语言来渲染氛围,抒情状物。他对气味,声音,颜色等等都有极为敏锐和精微的感受力( 这点和张爱玲类似)。然而,这部小说依然存在着无法掩饰的问题和残缺。 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女性的态度。我有一个固执的观点,我们可以根据一部作品如何描写女性,底层人物( 所谓的下等人,穷人等),来判断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不是伟大的作家。 换句话说,在我眼中,一位伟大的作家,必然对女性怀有敬意,对底层的弱势群体和不幸者,怀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人。遗憾的是,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对下人是傲慢的,对女性是侮辱和轻蔑的。作者对女性器官( 如乳房)的描写是失度而病态的,完全没有节制,而且缺乏深刻的心理内涵和道德价值。 对性的描写不仅不美好,相反,非常令人不适,既不节制,又很变态。 第二个问题是语言的啰嗦,重复和病句多多。 随便举几个例子: 我们是在中午的太阳下面还要靠东一点儿的地方。 ( 到底在哪儿???) 我们的人们就在地里喊口号... ( 这个们字实属多余) 虽然我鼻子里又满是女人身子撩人的气息,但我还是要说,虽然要我立即从要说的事情本身说起是困难的。( 黑体字虽然明显用错,应该是尽管或即使) 这样的错句病句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 作者阿来的身份是汉化藏民。他的作品中,都潜在一种矛盾心态: 既认同汉文化,又怀念藏文化。反映在他的文本中,就是在宣示宗教神性的同时,又展示了宗教精神的幻灭感。 这部小说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一个心智状况暧昧不明的傻子的角度来叙述的。读者是能从中读到‘ 我’ 的怪诞的想象和异常的行为,但这些想象和行为缺乏寓言效果和历史感,缺乏普遍的人性。在这部怪异的小说文本里,读者看不到一个具有内在深度和反讽指向的寓言结构,没有我们在读变形记, 我们,动物农场,一九八四,蝇王等作品时看到的真正的寓言作品的纯粹的虚构结构和深刻的主题开掘。 总之,这部小说给人的总体印象,就像它的核心意象 尘埃 一样,散乱,轻飘,随风起落,动静无常:) 江湖夜雨十年灯 发表于 2024-02-08 16:31
《平凡的世界》: 穷小子的白日梦 laohua001 发表于 2024-02-08 15:07
穷小子yy省委书记家的超级白富美倒追,真是做白日梦。自己最后都yy不下去了,非要把女主写死 momosun 发表于 2024-02-08 18:24
完全同意。另外那时候那些作品语言都不同程度的一股古早味,比如长恨歌白门柳少年天子,也是有点奇怪,当然以穆斯林葬礼为最。白鹿原的语言虽然有些暴力感,张力还是不错的。平凡的世界也很幼稚,不忍卒读。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4-02-08 12:06
想想自己矛盾文学奖就看过《平凡的世界》,《蛙》和《白鹿原》;另外一些《穆斯林的葬礼》,《暗算》,《人间世》看过电影或电视剧
正在看《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真好。
为啥要看书呢?版上都说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本质,是物质贫乏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不矛盾,我就喜欢躺在豪宅私人海滩读小说。
李自成,芙蓉镇,白门柳,平凡世界,穆斯林葬礼,尘埃落定,长恨歌,白鹿原,金瓯缺
我就是因为太富有了,才不知道东北山林里鄂温克族渔猎生活是什么样的,只有《额尔古纳河右岸》能告诉我。哈哈,开玩笑。
白鹿原号称是魔幻现实主义,和百年孤独比肩。 实际上我只看到了迷信魔幻主义。
当年被穆斯林葬礼雷的里外皆焦。
以前在世界书局,他们也卖大陆出版的书
好久没看中文书了,上面列的我只读过长恨歌,白鹿原有书读不下去
确实读小说就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一个人只有一种人生,最多尝试两三种生活。但读小说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阶层,读到成百上千种人生人性和爱恨情仇
完全同意
穆斯林的葬礼我也看过,情节雷不雷人我完全不记得了。就记得越看越迷惑,全书充斥着小学语文教材那种句式,啊多么华丽,啊多么忧伤,啊冬天来了……
穆斯林葬礼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的政治正确,太名不副实了
额尔古纳河右岸 我也看过,写的确实好,但是好伤感啊,不敢看第2遍。
穆斯林葬礼 不觉得有哪里 三观震碎
就是 姐妹通吃?
我竟然读过《少年天子》, 因这个看了电视剧
完全同意。另外那时候那些作品语言都不同程度的一股古早味,比如长恨歌白门柳少年天子,也是有点奇怪,当然以穆斯林葬礼为最。白鹿原的语言虽然有些暴力感,张力还是不错的。平凡的世界也很幼稚,不忍卒读。
还有师生恋。还有姐妹通吃和师生恋当美好感情来歌咏
确实,穆斯林的葬礼和琼瑶阿姨一样的三观可文字还不如她,平凡的世界内容很好,可文字功底太差。
居然看过李自成,层主暴露年龄了。这书太长了,我记得好几本,看不完。而且里面几乎挑不出什么香艳的情节,看得头昏脑涨
你列的看过5本
那么,追求物质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
同感,三观太离谱了,而且字里行间有一种回族对汉族的优越感让人不太舒服。
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是不是有下面这句话?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 而不愿了解身边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书也不太好挑,挑的不好就中间就弃了,浪费时间。
但是矛盾文学奖系列基本还是不太用担心,写得很好,也许和你三观相左,但也不太会后悔看了这书,而是感觉有了个机会了解碰撞了一下别的思想。
同意,我会按奖索书,几大奖项茅盾,鲁迅,诺贝尔比乱七八糟的推荐靠谱多了
我来说个三观不正的。
那就是,只要是有年头的经典小说,很少三观能和现代人完全重合的。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大家的三观其实每十年都变化巨大。
反而如果一本书太符合你的三观,其实要注意了,很可能这种书就是为了媚书粉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俗气的代名词。
这本也得了矛盾文学奖?那很可能是我唯一看完的茅奖作品了。还看了第二遍 😅
楼里提到的繁花,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白鹿原我都是没看完就弃了。其他的也没勇气尝试
《平凡的世界》: 穷小子的白日梦
想了想, 诺贝尔奖 里唯一看过的 也就 绿色国王了。
早期的不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写得很真诚朴实;
东方: 大手笔,印象很深的是那个自伤身体换取功名的志愿军团长;
将军吟: 很悲;
李自成: 实在太长了,三观也成问题;
芙蓉镇: 最好的作品之一;
冬天里的春天: 主题先行;
人世间: 不喜欢作者动不动跳出来评论一番,这么不相信读者吗?
江南三部曲: 神作;
暗算: 挺神的;
少年天子: 很喜欢;
沉重的翅膀: 喜欢张洁,就是她由审美变成审丑后,有点儿不适应;
钟鼓楼: 群像,还可以。
穆斯林的葬礼,观念的陈旧就不说了( 三观最正的就是姐姐),NM,韩子奇最后竟然不是回族!!!
尘埃落定: 极其不尊重女性。
长恨歌: 弄堂太腐朽了。女主的命运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无法忍受阿莱对女性的态度...
这部长篇小说,无论从题材( 藏族土司),还是修辞技巧来看,都有很多让人觉得新鲜和特别的地方。 他写的是多数读者知之甚少又颇为好奇的人和事儿。他自觉追求语言的诗性效果,善于用充满诗意的情调的语言来渲染氛围,抒情状物。他对气味,声音,颜色等等都有极为敏锐和精微的感受力( 这点和张爱玲类似)。然而,这部小说依然存在着无法掩饰的问题和残缺。
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女性的态度。我有一个固执的观点,我们可以根据一部作品如何描写女性,底层人物( 所谓的下等人,穷人等),来判断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不是伟大的作家。 换句话说,在我眼中,一位伟大的作家,必然对女性怀有敬意,对底层的弱势群体和不幸者,怀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人。遗憾的是,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对下人是傲慢的,对女性是侮辱和轻蔑的。作者对女性器官( 如乳房)的描写是失度而病态的,完全没有节制,而且缺乏深刻的心理内涵和道德价值。 对性的描写不仅不美好,相反,非常令人不适,既不节制,又很变态。
第二个问题是语言的啰嗦,重复和病句多多。 随便举几个例子:
我们是在中午的太阳下面还要靠东一点儿的地方。 ( 到底在哪儿???)
我们的人们就在地里喊口号... ( 这个们字实属多余)
虽然我鼻子里又满是女人身子撩人的气息,但我还是要说,虽然要我立即从要说的事情本身说起是困难的。( 黑体字虽然明显用错,应该是尽管或即使)
这样的错句病句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
作者阿来的身份是汉化藏民。他的作品中,都潜在一种矛盾心态: 既认同汉文化,又怀念藏文化。反映在他的文本中,就是在宣示宗教神性的同时,又展示了宗教精神的幻灭感。
这部小说的所有内容,都是从一个心智状况暧昧不明的傻子的角度来叙述的。读者是能从中读到‘ 我’ 的怪诞的想象和异常的行为,但这些想象和行为缺乏寓言效果和历史感,缺乏普遍的人性。在这部怪异的小说文本里,读者看不到一个具有内在深度和反讽指向的寓言结构,没有我们在读变形记, 我们,动物农场,一九八四,蝇王等作品时看到的真正的寓言作品的纯粹的虚构结构和深刻的主题开掘。
总之,这部小说给人的总体印象,就像它的核心意象 尘埃 一样,散乱,轻飘,随风起落,动静无常:)
同喜欢平凡的世界,没有同性恋或毁三观的噱头。穆斯林的葬礼读的过程中猜到结果,的确三观惊世。
这个书评写得好好看!我买过这本书,翻过几次都没看下去,每次别人跟我说起尘埃落地写的怎么怎么好,我就想看,结果每次都没看完过,就只记得觉得书名起得好,然后以傻子的角度写挺特别的,其他的真是没有被感染到了,妹妹这篇书评虽说是批评的态度,但最后一段说表达出尘埃一样的意象,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又想翻岀来看看了,不过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如果作品对女性和弱势群体是轻蔑抵毁的态度那确实无法进入好作品的范围
从小读了很多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学到了一点,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来创造。
穷小子yy省委书记家的超级白富美倒追,真是做白日梦。自己最后都yy不下去了,非要把女主写死
看过蛙,主角,穆斯林的葬礼
东方, 彭德怀被咔嚓版, 最爱
平凡的世界, 高中午间广播里听的,感觉一般
还有《萌芽》,《十月》,《中山》,都好看。
不过没有一本比得上《收获》在我心目中的分量。小学时第一次看到一本《收获》,里面有路遥的《人生》,惊为天人。
特意查了下,有些我真不知道是茅盾文学奖得奖作品
好像还是三部曲又臭又长,实在看不进去。
路遥的人生还是可以的。
同意,平凡的世界读到后来感觉就是个广播文学,其实我蛮喜欢前面窑洞生活的内容的,但是看完全书,就觉得路遥的世界观有点局限
穆斯林的葬礼我读的时候太小了,好像那时当做爱情故事看的,还蛮感动的 哈哈。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挺幼稚的小说。
白鹿原和百年孤独比,完全属于碰瓷,哪儿哪儿都比不了
都是太久以前读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