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妈妈智商有什么关系?跟妈妈努不努力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大家带着点优越感指高气昂的在对这个妈妈苛责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社会有问题?孩子生下来,自然妈妈是最主要的caregiver,母性的本能让多少妈妈有条件的话都想呆在家看小孩。不幸的是,这个老公没法撑起一片天。但又是这个老公的错吗? 这个社会越来越阶级固化,尤其在国内,在北上广深一线的土著,有房有车有父母帮助的,比两个可怜的外地人苦苦挣扎求生活要容易得多。就是纵向的看,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向上,大家easily找到好工作,就算是外地人,也可以夫妻一齐努力,起码房贷的压力是没有的。现在的机会在哪里?金融/IT这两个收入最高的行业也在大裁员,最近有不少金融行业的人甚至跳楼。 孩子为什么要激成这样?国内工作机会少呀,现在高中只有一半的小孩能读,就算是读了大学的孩子也找不到工作,大家就象是全部都要溺水而死,全都在挣扎,能抓住哪怕一根稻草也要抓,因为对未来,大家都充满了惶恐。 这种对女性既要工作好又要当好妈妈的要求,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美国青春期的女孩,有多少女孩觉得压力山大,中国拼学习,美国拼学习/课外活动,好多孩子barely sleep 6 hours We are reduced to the spoke of the wheel under this desperate society. If we are still living well we just have to say thank you Lady Luck 我余生如果有此能力,愿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我对中美当代社会的思考。
跟妈妈智商有什么关系?跟妈妈努不努力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大家带着点优越感指高气昂的在对这个妈妈苛责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社会有问题?孩子生下来,自然妈妈是最主要的caregiver,母性的本能让多少妈妈有条件的话都想呆在家看小孩。不幸的是,这个老公没法撑起一片天。但又是这个老公的错吗? 这个社会越来越阶级固化,尤其在国内,在北上广深一线的土著,有房有车有父母帮助的,比两个可怜的外地人苦苦挣扎求生活要容易得多。就是纵向的看,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向上,大家easily找到好工作,就算是外地人,也可以夫妻一齐努力,起码房贷的压力是没有的。现在的机会在哪里?金融/IT这两个收入最高的行业也在大裁员,最近有不少金融行业的人甚至跳楼。 孩子为什么要激成这样?国内工作机会少呀,现在高中只有一半的小孩能读,就算是读了大学的孩子也找不到工作,大家就象是全部都要溺水而死,全都在挣扎,能抓住哪怕一根稻草也要抓,因为对未来,大家都充满了惶恐。 这种对女性既要工作好又要当好妈妈的要求,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美国青春期的女孩,有多少女孩觉得压力山大,中国拼学习,美国拼学习/课外活动,好多孩子barely sleep 6 hours We are reduced to the spoke of the wheel under this desperate society. If we are still living well we just have to say thank you Lady Luck 我余生如果有此能力,愿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我对中美当代社会的思考。
让我想起傅首尔的有一次辩论大概意思就是成年人不要当着别人面崩溃。每次在别人面前崩溃后没有一次不后悔的。我深以为然,在老板面前崩溃老板只会觉得你是弱者。这妈妈实在是之前有人宠着,日子过得太舒坦了
这个跟她鸡自己孩子同出一辙,小学鸡到极致,到了初中这套完全不管用,孩子跟她一模一样地开始反弹,根本不学习而沉迷打游戏。
她念书的时候,竞争还没有孩子这么激烈,所以还能鸡得出来。到了孩子这里,差不多的智商,不同的环境,到了初中就burn out了。
她看清楚了哪怕自己继续鸡娃,孩子也不可能成绩好。那她完全放手,还能抱住最后一根稻草,是因为自己不愿意继续鸡娃,而不是完全绝望的即使鸡了也没用。给自己一点点最后的心理安慰:不是不能,是我不想。
就跟知道自己一定失败,那干脆就不去尝试,还能骗自己骗别人说,我没尝试而已,不是我一定做不到。
lz还长篇大论地批判,看着比女主戾气更重……
不是赚到她老公的30%,而是回复质疑她在撒手不管孩子发展事业3年后,在家庭早就步入正轨,房车按理说也负担小了之后,她能否支撑家庭30%的家计,结果“不能”,也就是说她老公生病至今一边看病一边带孩子一边挣钱,还得承担家庭经济的70%以上,她挣得钱不足她老公的一半的意思。
同意,这边高学历(phd),特别是毕业后在学校工作的,真的一辈子就在象牙塔里面,而且自视甚高甚至矫情,但凡自己的孩子读书一般,很多都觉得孩子废了,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霸。这个妈妈生了孩子后一直工作和辅导孩子,唯一期望值太高的就是觉得老公可以无压力的去赚越来越多钱,殊不知赚钱能力和学历无关。拿到个本科就可以做比较好的工作了,都有能力赚钱,硕士和博士只是锦上添花,不是一人能否赚钱的必要条件
exactly
天赋不够的强推,必然会是这个结果,害了孩子一辈子
娶一个搞科研的体制内女性是如此痛苦吗? 那体制内的女性娘家婆家没有大钱的,统统都不要结婚生子,不然就是抑郁男制造者。 如果北京体制内女性都没有“资格”结婚生子,其他普通女性通通要单身证才能开微信用手机支付得了。
密歇根许教授是什么故事?
这个女人根本不是50% 的一般 她可能已经做到中国人14亿人的top 7000万, 也就是Top5%的标准了 还要被被人贴大字报不是完美一般人
完全扭曲了这位发帖人原本的内容。
虽然发帖人言必称自己是“高知女性”,但是回帖早都告诉她了,她后来的处境跟她是高知没什么关系,即使她只是本科毕业,普通北漂,成立一个两北漂双方都没助力的家庭,双方都努力挣钱工作,女的也不至于觉得自己随时要被炒这么焦虑,男的也不至于十几年一个人扛仨人在北京安家落户买车买房,孩子也不至于被强拱上一个明显他达不到的学校,然后他小时候被她妈鸡娃那一套不适用了之后初中就现原形一路出溜他妈还没完没了增加精神压力说她妈事业差是由于为他牺牲,去个符合他真正能力的学校他还未必初中就下滑成这样呢。
这就是北京万家灯火中的一家 没有什么好出格的地方 不知道你为何如此纷纷不平
现在成绩很好的孩子可能仍然很难找到好工作。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惜很多人活到一大把岁数还是做题家思维,一直以为人生是张考卷,只要把每道题都答对了,就能拿到100分,就能拿到award
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群体,以为那个时代永远都不会改变
我是北京人,在北京跟我老公一人一套婚前房,我的孩子太小还没上小学,不过我跟我老公都是北京重点中学出来的.....
照你的话来讲,如果这位女士在体制内都随时面临被扫地出门的话,那她得表现得多差才能使这个效果.....
说了半天你居然不是男主的小姑子!
再说了这年纪大城市都是独生子女,哪来的什么“小姑子”.....
一开始就说了是网上看到的,北京的高知女性的分享
这个社会越来越阶级固化,尤其在国内,在北上广深一线的土著,有房有车有父母帮助的,比两个可怜的外地人苦苦挣扎求生活要容易得多。就是纵向的看,十多年前中国经济向上,大家easily找到好工作,就算是外地人,也可以夫妻一齐努力,起码房贷的压力是没有的。现在的机会在哪里?金融/IT这两个收入最高的行业也在大裁员,最近有不少金融行业的人甚至跳楼。
孩子为什么要激成这样?国内工作机会少呀,现在高中只有一半的小孩能读,就算是读了大学的孩子也找不到工作,大家就象是全部都要溺水而死,全都在挣扎,能抓住哪怕一根稻草也要抓,因为对未来,大家都充满了惶恐。
这种对女性既要工作好又要当好妈妈的要求,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美国青春期的女孩,有多少女孩觉得压力山大,中国拼学习,美国拼学习/课外活动,好多孩子barely sleep 6 hours
We are reduced to the spoke of the wheel under this desperate society. If we are still living well we just have to say thank you Lady Luck
我余生如果有此能力,愿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我对中美当代社会的思考。
在提出离婚前,妻子相夫教子,孩子重点中学,他只因为工作压力就抑郁了。在提出离婚后:
1. 婚没离成。 2. 处于事实分居状态。 3. 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了。 4. 还要照顾孩子。 5. 且孩子学习大退步。 6. 且还要继续养家,并没有暂时休养。
怎么看都是全面倒退,但是,他竟然奇迹般地不忧郁了!这是什么原理 😅
我看到的是,提出离婚前,男方独立养家12年,并且养的是俩北漂毫无助力的人在北京落户安家买房买车生孩子的经济压力下的12年,长年加班高血压高血脂,时间久了抑郁生病。 并不是所有他那个工作的人都跟他一样的经济压力,所以,这不叫“只因为工作压力”
提出离婚后, 没离婚 事实分居 照顾孩子 孩子大退步那是因为孩子小学时候根本就被搞错了学习习惯并且强努进了一个明显不适合孩子水平的学校,小学那一套失灵了初中自然就一路出溜,如果不是在这么个不适合的环境,没准还不至于出溜这么快 治病的同时还得挣钱养家,但此时的经济压力至少房车什么的肯定比过去12年小了 应该不再负担动不动就哭崩溃给外人看,一张嘴就“都是别人的责任”的配偶了吧???不敢肯定
是的,有些人很聪明,但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有些人生不逢时。有些孩子生不逢时。
有些孩子无法在与父母相同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体制内的工作等于女方失业12年?
踏实做个平凡的人,和逼死老公孩子,选哪个?
男方不是独立养家,女方是工作的啊(只是绩效维持在及格线)。之后说是拿到了项目,但是没提收入大幅度增加?
所以, 你除了(用马甲)占了个北京土著的优势以外, 既没有进体制内,小孩也没轮上重点学校. 那我感觉你还是操心太多了. 好好的打你的北美工,想象人家体制内干啥呢.
女方是一个只有研究生学历,且此前12年躺平的所谓体制内研究人员,如此学历,如此工作经历,此前是体制内工作都随时有被扫地出门的危险的状态,之后所谓拿到项目是“总算加入了一个科研项目,跟着署名发表了论文”
我没进过体制内,但感觉她的学历即使以她的年龄来看在她所从事的工作里算很低的,工作经历更是基本全是扣分项....收入,反正记得后面回复有人问她所谓工作有起色之后,是否能承担至少30%的家计,女方几次避而不谈,因此回复里的人觉得她连30%都承担不了
小孩生在这边,现在也还没到上小学的年纪,确实没进过北京的重点中学,but我跟我老公都是北京的重点中学出来的,so what?
关于北京的中学,这个我们多少还有点发言权,总比完全没沾到过的了解一些,对吧?
还有,照你的话来讲,如果这位女士在体制内都随时面临被扫地出门的话,那她得表现得多差才能是这个效果.....
这也是晕了, 说了不要想象体制内, 其他的我也懒得辩, 你还是先把(带马甲)的学区房搞到手再说吧~~~~
我不了解体制内啊,毕竟没混过那。不过我对北京重点中学起码是有了解的,毕竟咱也是那出来的。
是你一直在强调体制内啊,那么请你正面回答,照你的话来讲,如果这位女士在体制内都随时面临被扫地出门的话,那她得表现得多差才能是这个效果.....
这种高校研究单位之类, 这个年纪进去的想躺平, 基本转个管理岗没啥要求的职务甚至图书管理员就可以了. 要说小孩读公立, 就没有啥支出,她老公就是还个房贷, 体制内公积金还不少, 怎么说也上升不到"风风雨雨十二年". 要编的像一点,就要说,自己鸡娃, 钱全部花在了两万半个月的课外班~~~~~五万一次的境外游~~~~儿子读着国际学校~~~~老公终于崩溃了付不起二十万的学费~~~~~~~找到了三要离婚~~~~~~~
中国中产降阶层几大坑,一个是老婆要当全职太太,一个是孩子要念国际学校, 这家啥也没沾着,人家不过drama一把. 一堆人还真当真了在这数落职业女性,不如数数自己的养老金.
美国这边,小学有啥学业可抓。
就是,人家就是上来诉诉苦,何必拉出来批判呢
这个l转帖有点不厚道
这是朝阳大妈吗
中产作死三件套 千万房贷 单收入 二胎出国 这家人一条都没沾
曾见 一个华女在男领导面前哭诉自己的家庭琐事……很无语😓
看到有印度娃家里开小灶补课或者超前学的。。。
无语了…..
记得前几年 有个算比较牛的名校毕业的PHD男,进公司,他老板是他本科(某数得上的C9)以及博士的双料师姐,此男号称是他老板的“亲生的师弟”
反正干活之后犯了个特别低级还特别狗血严重违反SOP的错误,他老板想摁住,给他了个机会在我们这些知情人面前痛陈自己从小地方考上名校一路走来多么多么不容易…..
给恶心坏了,也吓坏了,头一回碰见这场面。
so 觉得女主的领导面对她两年哭三五回得多大心理阴影….
鸡娃鸡到鸡飞狗跳,任何比赛都要去参加拿名次,天天炫自己如何呕心沥血鸡孩子的我都绕着走,其实这种孤注一掷毫不考虑丈夫的身体和家庭收入的鸡法的妻子,最后鸡娃成功,会说功劳都是她的,没有老公的钱和基因的任何贡献。因为我见过,而且会敲打孩子,一路说如果当初不是我,你哪有今天。
国内有国内的麻烦,小时候没有可靠的全日幼儿园,老人带保姆带各有各的麻烦;上学后对老师家长要求比美国学校多,家长做不好会给孩子脸色看。工作上想白天请假晚上加班补,领导也未必支持。 总之又上班又管孩子的妈妈不容易,旁观者应该体谅一点,没必要事事以最高标准要求他人
生育就是大自然给女性挖的一个大坑。生育之后大脑神经网络都重组了,就为了让女性觉得育儿更重要,自觉自愿地把所有照顾孩子相关的事放在第一优先级,放弃其它事。 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跳出这个坑的女性都很了不起。一时跳不出来的,也属正常,没必要指责
为什么转个帖评论还要用公马,这么自信不是至少应该穿大衣吗?
原帖作者是楼主老婆吗?
发这么大篇幅指责,感觉文革时大字报也不过如此
这倒是。周围各种补习班里面85%就是印度人。
前面有id说读书多了社会阅历不足 非常赞同 所以父母还是要继续自己的事业 在社会中打磨自己 自己有了成熟的社会经验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孩子 而不是把孩子往做题家的方向鸡 又懊恼耽误了事业
总而言之 父母要教孩子的是“渔”而非“鸡” 还要想想怎么能传授越来越高级的“渔”给孩子
也许那个女生长的好看,哭的梨花带雨呢😁
是不是父母那辈学历高是因为“聪明”,“学习方法好”?
以前觉得越早考好大学高学历越难,所以越早的学历含金量越高。
后来明白不是这样的。
恢复高考以后,招生比现在少,但是,70尾,80后的高考,乃至90年代的高考,当时大多数学生家没有鸡娃的意识,那么一旦你是刷题多,或者父母鸡娃,那么你就很容易超越别人,不是因为你更聪明或者学习方法多么好,而是因为别人没学,你学了...
现在的孩子人人家里都鸡娃,所以这一套没用了。
当一个90年代上大学的父母觉得自己学历高,孩子怎么学习不好的时候,请看看你为什么当年能脱颖而出的,是因为你真聪明,还是只是时代红利
可能因为国内“体制内学术”维持一个最低不被炒程度的工作,跟上一辈天天喝茶看报纸聊闲天迟到早退的那些大妈们的工作强度差不多,北美很难有如此低强度的工作,所以承担不了基本正常工作强度的人就全职了。
PS:如果一个体制内学术的人,还混成“随时面临被扫地出门”,那这位女士的“躺平”表现应该远远低于普通“消极怠工”了
这个说得对。 在美国,职场不会因为你是女人就照顾你,你就该做你position该做的事情,做得好应该,做不好受指责。
美国职场很彪悍。
我已经发现华人不喜欢非高大上正面的story了,只能接受正面形象,可对于journallism来说,任何人的story都可以被tell,总有它的意义。就这样还特爱批广电局拍样板戏,其实呢现实生活中各个都比广电局还广电局。
彪悍是指什么?
我觉得你好像在说我,不过我承认你说的很对,我去反思一下
我觉得问题是让我感觉孩子也好,老公也好,就是她实现她的想法的工具,如果不如她的设想,就受不了。不然正常的妈妈怎么可能舍得和老公闹矛盾,就开始“报复”不管孩子呢。。。
不知道房贷多少,but你是怎么得出这家没房贷的结论的? 单收入,以俩没背景的北漂在北京落户安家买房买车的经济压力,女方躺平12年在体制内混到“随时担心被扫地出门”的收入,这家不算单收入,也接近单收入了。 二胎,这家是真没有 出国,看这孩子的发展趋势,拿钱供出国是眼前甚至最多几年后这家迫在眉睫的事
欲望超出能力太多,她自己就窒息了。
想要就能有就不会人人想要了 既然是稀缺资源 那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高知女性一定可以躺平 职场一定成功 孩子一定读书好 lg一定多金专一 为什么她会觉得所有这些都是理所当然
是的,对别人期望过高,对自己要求倒不高,情绪太不稳定。
不完全赞同但是很有道理,有个概念大约叫“被提早透支”消耗了热情兴趣,二三十岁真正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很多东西已被提前透支,大约这个意思,没记清楚。所以别太推,人生的不是一直都有那种激情兴趣啥的,提早透支了未必好
就是厌烦老婆啊
“为什么她会觉得所有这些都是理所当然”-- 很好的问题。
可能是女方不再鸡娃,花时间精力在工作上,家里氛围变得越来越轻松,压力越来越小了吧,所以抑郁就好了。
这么说的话,岂不是风水轮流转,轮到她老板头疼了 🤣
老板也轻松啦,女方肯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