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存疑。中国人吃红肉再多能多到哪里去呢?阿根廷人均红肉消耗世界第一,真的是顿顿大口吃的那种。他们的癌症发病率也很高吗? 咸鱼红烧肉 发表于 2024-02-07 09:10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这样啊。也不是各个都的癌。 半杯红酒 发表于 2024-02-07 12:33
同喜欢她的文字,当年就看了书。 觉得还是基因第一因素。才32岁,胡吃海喝,熬夜的人多去了。可能不长寿,但也能过个知天命。 左蹄猪猪 发表于 2024-02-07 12:18
主要是不记得她有啥家族史, 还有姚贝娜也是, 参加什么好声音, 强度陡增, 包括之后各种演出 (身边的就不说了) 身体的承受范围还是挺大的, 拿劳累来说, 可能长期90分累可能能勉强过去, 但是超过95或者100哪怕是间歇性的但致病可能性也许就指数增长了. 这个百分比是跟当前的身体状况比, 比如老年人或身体病弱范围就小多了 这些都没有定论, 就是胡猜一下. 也是理工思维, 总觉得凡事必有明确因果 _亲亲_ 发表于 2024-02-07 12:39
回复 1楼jjhn的帖子 我记得她当年患三阴型乳腺肿瘤,是最难治疗的那种类型。 如今,三阴型乳腺肿瘤发病机理依然不清楚,不像ER+/PR+可以用雌激素对抗治疗和HER2+可以用赫赛汀治疗。 xiaxie8 发表于 2024-02-07 12:27
她不是三阴,她用赫赛汀的 warrenfly 发表于 2024-02-07 12:46
复旦美女博士的母亲也是乳腺癌,但发病年龄要大很多。后来复旦美女博士做了基因检测,是BRCA1/2基因问题。 nature + nurture 可能她本人晚睡爱吃红肉在甲醛/乙醛房间住过多年都是发病年龄很早的诱因。 我外婆88岁时乳腺癌去世,我妈妈70多岁已经和乳腺癌斗争十余年,但她们不是BRCA1/2基因问题,我虽然是男的,但是继承了我妈妈乳腺肿瘤高发相关基因4个位点中的3个,基因报告也是高危。 xiaxie8 发表于 2024-02-07 12:43
如果brca那在美国不管多年轻, 直接交给肿瘤科医生了 我合作过的医生说 这个基因携带者, 不是得不得的问题是什时候得得问题, 这个基因不仅乳腺癌,卵巢癌也是迟早的问题 媲 发表于 2024-02-07 12:49
乳腺癌体检也一般不会这么早。这边的现在也是40岁开始,前几年还是五十岁开始mamagram cocaok 发表于 2024-02-06 21:00
我觉得她的point在于,一方面,或许过度劳累和压力让她身体透支,乳腺癌来得早了几年,她少活了几年。 另一方面,就算不管她是否拼搏奋斗她都会得乳腺癌,但人生选择会不一样,假设她知道她命丧32岁,在她32岁以前的那些年她还会用这种方式过吗?她一定不会。 所以她写下这些文字,是要警醒后人,事业要顾,家庭也要顾,自己也要顾,各方面平衡,如果只在一个地方拼命,死前会后悔,因为没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 ljoiooq 发表于 2024-02-07 09:53
隔几年看看她的遭遇, 对自己是个很好的提醒. 很喜欢她的文字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豁达敞亮态度和性格 个人看法(身边和网上看到的例子), 致癌因素: 劳累>压力/极坏心情>极紊乱吃喝作息>基因 _亲亲_ 发表于 2024-02-07 12:00
从出生起就以养生为目的的话,也不一定是什么幸福的人生。不管生命多长,只要一直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无愧于自己,就没什么好遗憾的。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4-02-07 12:47
都是命,想多了也没用。我倒是活得比她长,但事业不顺,爱情也不顺,苟活而已,还不见的有她曾经的快乐和顺意。 Abigail9981 发表于 2024-02-07 14:15
发病前她过的一直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什么好后悔的? 难道她其实想做学渣混混,混到30多岁发病? 点苍鹤云 发表于 2024-02-06 21:17
RIP 但是观感就是这人很极端。即使临死之言也是。好像顿顿吃肉都可能导致癌症了一样。好像顿顿忌口就不会得癌症了。很多东西回到那个原点,即使操作不一样,结果可能一样。可能是基因里面有,可能怎么都是躲不过的。 再说了,马后炮真的没有意义。因为知道明天就要死,下个月或者明年就要死,那可能很多事情想法都不一样了。但是还不知道多少年后才死,怎么可能和明天就要死的priority一样呢。 不用多说,人肯定都是自主的选择自己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去做的。 xdsqc 发表于 2024-02-07 15:26
活的长胜过事业好,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的 戅 发表于 2024-02-07 16:42
不觉得。虽然我不是恋爱脑,但我还是觉得家庭美满事业顺意比较好。当然也许再过十年我不是这个想法,谁知道呢。 Abigail9981 发表于 2024-02-07 16:53
极端很不好。一直熬夜读书肯定伤身体。读书读的够用就行了,她还读几个博士,太伤身体。迷信科学教的都爱读书,不信命。短命八字就该早享受生活。读一百个博士也改不了命 戅 发表于 2024-02-07 16:47
可拉倒吧,多少人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活到七八十,又有啥意思。都是基因,也可以说都是命。 sakura_wind 发表于 2024-02-06 21:05
从世界范围来说,阿根廷总体癌症发病率处于中等偏高,但乳腺癌发病率处于高位。
但是总体癌症发病率在上升。
不过大家对家居环境更加重视了,不会像这位复旦女博士被装修甲醛/乙醛气体每天熏,和像陈晓旭被放射性高的大理石每天照。
主要是不记得她有啥家族史, 还有姚贝娜也是, 参加什么好声音, 强度陡增, 包括之后各种演出 (身边的就不说了)
身体的承受范围还是挺大的, 拿劳累来说, 可能长期90分累可能能勉强过去, 但是超过95或者100哪怕是间歇性的但致病可能性也许就指数增长了. 这个百分比是跟当前的身体状况比, 比如老年人或身体病弱范围就小多了
这些都没有定论, 就是胡猜一下. 也是理工思维, 总觉得凡事必有明确因果
复旦美女博士的母亲也是乳腺癌,但发病年龄要大很多。后来复旦美女博士做了基因检测,是BRCA1/2基因问题。
nature + nurture
可能她本人晚睡爱吃红肉在甲醛/乙醛房间住过多年都是发病年龄很早的诱因。
我外婆88岁时乳腺癌去世,我妈妈70多岁已经和乳腺癌斗争十余年,但她们不是BRCA1/2基因问题,我虽然是男的,但是继承了我妈妈乳腺肿瘤高发相关基因4个位点中的3个,基因报告也是高危。
她不是三阴,她用赫赛汀的
对不起,我把复旦博士美女和后来一位奥赛金牌美女弄混了。
如果brca那在美国不管多年轻, 直接交给肿瘤科医生了
我合作过的医生说 这个基因携带者, 不是得不得的问题是什时候得得问题, 这个基因不仅乳腺癌,卵巢癌也是迟早的问题
是的。万幸我父母双方都无BRCA缺陷。
我当年学习肿瘤分子生物学时,老师把BRCA途径和P53途径联系起来。
P53太重要了。
大象身体那么大细胞那么多却很少生肿瘤,最新研究表明它有20个P53位点,40个拷贝,而人只有1个P53位点,2个拷贝。
我现在还在思考鲨鱼和鲸鱼的抗肿瘤优势。
是吗, 那我看漏了, 完全不记得她跟这个基因相关. BRCA 确实是比较高概率. (想到的其他人都不是携带这个基因或者多年以前没测过的)
是的,我们这里以前是50岁,去年改成45岁,所以去年体检的时候家庭医生让我做了。 第一次做了以后又打电话让我约再去做,我当时心里就有一些发毛,做第二次的时候还问我家族病史,然后又加做了B超,后来说没事才放心。 我姨家的表妹3年前查出甲状腺癌,早期,做了手术,应该没问题啦。姑家的表妹一年半前查出肺癌晚期,已经不能手术啦,现在在做化疗,40岁出头,两个孩子,小的才6岁,现在就看能撑几年啦。很难受,但是也没有办法。
但是观感就是这人很极端。即使临死之言也是。好像顿顿吃肉都可能导致癌症了一样。好像顿顿忌口就不会得癌症了。很多东西回到那个原点,即使操作不一样,结果可能一样。可能是基因里面有,可能怎么都是躲不过的。
再说了,马后炮真的没有意义。因为知道明天就要死,下个月或者明年就要死,那可能很多事情想法都不一样了。但是还不知道多少年后才死,怎么可能和明天就要死的priority一样呢。
不用多说,人肯定都是自主的选择自己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去做的。
事业要顾,家庭要顾,休息要顾,不要只在一个地方拼命,要在每个方面都拼命,搞平衡,最后平衡的累死掉了。
她的文字让人看了很痛心。但是给我的感觉绝对不是豁达和敞亮。而是真的满容易走极端的感觉。
得癌以后就觉得癌症的原因就是和自己之前的各种蛛丝马迹有关系,后悔到了极点。其实天知道呀。
是的,人生不知道未来,想太多其实没有必要。回头看,向前看,都不如就过好现在的日子。现在的每天都过好了,就对了。
活的长胜过事业好,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的
背景故事叙述的是别人生命的逝去,哪怕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这种风凉话听得还是觉得你好没礼貌
极端很不好。一直熬夜读书肯定伤身体。读书读的够用就行了,她还读几个博士,太伤身体。迷信科学教的都爱读书,不信命。短命八字就该早享受生活。读一百个博士也改不了命
不觉得。虽然我不是恋爱脑,但我还是觉得家庭美满事业顺意比较好。当然也许再过十年我不是这个想法,谁知道呢。
你宁愿现在得癌症同时家庭美满事业顺意?
她肯定愿意跟你交换人生, 你呢?
阅读也太马虎了吧,她就读了一个博士啊。即使想读好几个博士通常也实现不了啊,囧~
都这么说了,还死不承认,真是顽固不化啊!李开复的例子也是一样, 当然是生活方式导致的,没看到有多少二十几岁大学生长期熬夜得癌症的吗?
Steven Jobs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