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kid''''s cousin, a 13 yrs old boy also has it. He takes medicines daily. He had a couple bully accidents before I heard. His brother used to protect him went to high school so he was scared at middle school by himself. He looks very nice and normal. I do not know why.
当父母不易,和我家儿子聊了一下希望能对楼主有帮助,他自己说4年级5年级是最struggle的,男孩子各种各样的小团体,怎么能belong, follow同时又在一些时候stand up for yourself 不被PUA,这些不是家长能够介入参与解决的,如果小朋友有事情坚持做自己父母要鼓励他做的对不用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总会有真正的朋友,我们有个白人同学在5升6的时候转学妈妈分享的原因就是social stress,我家孩子完全没看出来那个同学会有这个问题,所以各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压力。不管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可大可小,任何时候父母都要acknowledge小朋友的个人感受,然后才是怎么处理,父母特别要学习,强大的支持肯定是要有的,不要指责,也不用害怕药物治疗。希望会好起来!!
没错,孩子真的要tough一点,身体上精神上都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男孩女孩之间互相tease什么的特别正常,真的谈不上bully,这也要道歉的话,结果就是没人敢和这个孩子来往了,谁也不愿意为了一点小事get in trouble啊。到了初中就更rough了,连老师都不会管这种事了。 而且我也特别同意你关于孩子小的时候也不要太细致了,父母心大点,凡事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长大一点好处太多了
回复 133楼noodlewo的帖子 是的,请不要judge楼主的parenting 双重伤害了,父母已经很难过了。不是说不反省,改善,治疗。一样米养百样人,内因、基因特质还是决定性的。我家在华人家庭绝对算宽松的了,我自己孩子都说我is not a typical Asian mom 。孩子一样出问题,孩子抗压的怎么着都没事儿。还是多听医生,therapist的 ,多和学校老师沟通配合。如果在公校,504、 IEP都用起来,减轻负担压力。他们虽然有不同的水平和看法,毕竟是专业人士,比自己和不了解的人瞎猜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感觉试不同的。一般情况也不会有恶意,是希望病人学生好的。
另外对自信不强的孩子,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比如你可以不管啊,人要内心强大点之类的,你想的并不是真的,没那么可怕,这些听起来还是有blame 的意思。以listen 和support 为主,多肯定,尽量鼓励他多说,说什么都先认可,别急着否认,想改变他的想法,慢慢来,时间长了,孩子对家长信任更多,也会慢慢开始相信有些事没那么可怕。
我咋觉得华人上这种做法是常态呢,看到过很多次华人网友说规定孩子每天看电视不超过多少多少分钟。。。搞的我每次看到都很心虚,我家没这个限制。。。
飲食也可觀注是否過敏
你们管得太严厉了。
我个人认为,从父母开始,都降低焦虑。不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mimic other boy,慢慢让孩子放开了去体验。
父母少“照顾”孩子。让孩子变得tough一点。不要动不动这个bully自己,那个bully自己。我个人觉得你家孩子overreat别人的反应。你觉得你家孩子20岁了还能生活在保鲜膜里。除非周围都是AI,没有情绪,任何反应都program,不然面对另外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家孩子会变的很难相处,浑身雷点,别人一踩就是一个雷。
我个人是反对吃药的。因为大多数所谓的问题都不需要用到药物。而这些药物肯定是刺激神经系统的。
所以,找一个靠谱的医生(有psychology背景,而不是psychiatric)。你要知道,医生对你的建议肯定是建立在自己的specialty上的。psychiatric的specialty就是用药。
你们做父母的也要改变自己。焦虑这个东西是会影响的。而显然你家孩子属于比较敏感的。越是这样的孩子,父母越要学会淡定。给孩子一个坚实的依靠。让孩子觉得天塌下来也没什么。
正常社会,所有和别人的互动一定会有好有坏。在美国,大多数时候肯定是友好的,但是肯定有1%-7%(arbitrary number)会有不友好的互动。如果一个人连这点都经受不起,那么这个人将会觉得生活在社会里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这么大孩子别管太多试试呢,我们家五年级开始可喜欢iPad玩游戏了,我们不太管,随便玩。不影响睡觉和学习就行。
RE 父母过度保护了。父母以为这是爱孩子。其实不然,如此长大的孩子会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会非常痛苦。
人的脸皮得有一定厚度,不然就无法生活在自然界。同样,心理的脸皮也需要一定厚度。不然很难跟其他人正常互动。别人也会觉得这个人过于敏感,而和其疏远。
怎么能belong, follow同时又在一些时候stand up for yourself 不被PUA”这个真的说得太精准了, 其实也是小孩从小就在磨练的social skills,一种平衡。 我也听不少家长说,美国小升初这个时间学业上会ramp up,基础没打好的话,这个时间段感觉也很明显。
从2岁开始,让孩子tumble play,就是摔跤,打架。是大人带着孩子玩。这种肢体接触,碰撞是孩子变得tough的起始,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尤其是男孩子。这个阶段尤其重要。男孩子的toughness,对于边界的学习,对于channel energy,都是从这种摔跤游戏中来的。
所以,当孩子1岁半以后,父亲这个角色就要介入多跟孩子相处。而母亲要慢慢推出留空间让孩子跟父亲多相处。而很多家庭,母亲管的过于细致,反而没有空间让孩子tough play。母亲担心孩子脏,吃不干净的东西,碰到,磕到,过于细致的照顾对于2岁以后的孩子会起到反作用。
你说得特别好。 我们是孩子大点了参与confrontational sports感觉怕冲撞,才意识到。孩子已经六岁了。 也已经注意多让爸爸参与带娃了。 不知错过了2岁这个时期还有什么找补的方式吗。
被孤立嘲笑, 心理创伤, 社交恐惧...
我家的是千方百计偷着玩,抓到再说 ---- same for my boys.
这个观点很好,我还真没意识到。我老公经常在沙发上跟孩子摔跤扭打,玩得很rough, 我还担心孩子受伤,看来这对男孩子是有好处的,我应该鼓励。
好奇这种情况算不算bully。感觉不nice是肯定的,真的遇到,大家一般怎么处理?初中小孩告老师好像也有点小题大做了,如果自己内部化解呢?或者说在这个年龄互相之间这样说说都是“正常”?
是的, 我看到楼主写的这段话“每次参加团体活动,都得各种办法鼓励和奖赏,他自己会尽力做好,做的结果都很不错,但是做完后,会情绪低落,说以后不想参加了,我这里团体活动是指跟孩子们一起打篮球这些,非学习类”的时候,心里也咯噔了一下。 一是打篮球即使相对Baseball, soccer 都是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 二是做完之后情绪低落以后不想参加是明显overwhelmed。 孩子参加这个活动是engergy draining的,不应该各种办法孤立和奖赏, 应该walk back了。
也就是说他很小就有怕这怕那的性格弱点 ---- 天生敏感, 容易焦虑
没错,孩子真的要tough一点,身体上精神上都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男孩女孩之间互相tease什么的特别正常,真的谈不上bully,这也要道歉的话,结果就是没人敢和这个孩子来往了,谁也不愿意为了一点小事get in trouble啊。到了初中就更rough了,连老师都不会管这种事了。
而且我也特别同意你关于孩子小的时候也不要太细致了,父母心大点,凡事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长大一点好处太多了
我觉得不算bully, 学校里面即使很nice的小孩有时也都会讲这些inconvenient fact。 更像是teasing
赞同这个,也是忍不住上来说两句。
小孩觉得被Bully了,那就是被bully了,具体什么情况可能不知道,但是要validate his feelings, 这个很重要,否则小孩更不会开口了。解决了这个,才能治本。吃药是没用的。甚至可以跟小孩在家里玩耍的时候role play比如海盗与英雄, 各种你们能想到的场景,看小孩的反应,大概就能猜出来是哪方面的问题,同时小孩会学到如何分辨对错,如何应对。
换了我,如果小孩都不想去上学了,那就不去,花一整个学期或者一学年,一个家长陪着,去旅行,在家里每天去远足运动,去公园玩,在家里一起买菜做饭,不要安排那么紧张,劳逸结合学点英文数学,一起读读历史,各地人文风情什么的,这么小年纪,如果是公立学校,家里教一下可能学到更多。否则长期下来,小孩问题会更多。
我更不会跟学校的心理医生或是social worker合作。他们工作的内容在学校里面没有什么保密性,如果小孩后面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情,第一个甩出来的锅就是你小孩有这样那样的病史问题,你家家长的教育风格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出了这样的事故,是你家的问题。
楼主看到我,这孩子心里抗压能力太弱,打游戏看电视不能帮助他,虚拟世界的刺激跟现实世界的反差反而会增加焦虑,去找个农场,让孩子干体力活,最好干一天累到倒头就睡,一定能治好他的焦虑。而且跟大自然接触会从身心上改变他,心里的结自然会解开。
同时推荐找一个好的教会,让孩子读圣经,认识神,没有什么比认识有一个爱他的创造宇宙万物的天父更能给他鼓励和安慰,另外靠着神的力量,把那个焦虑害怕抑郁的灵赶走,这句经文就是针对害怕和焦虑的,“上帝赐给我们的神圣力量,不会使我们胆怯,反而会使我们有能力,有爱心,思想健全。”——提摩太后书1:7。 历史上在大卫王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因为神与他同在,他有极大的勇气去挑战并且打败了身材巨大的格利亚,挽救了整个国家。
另外教会的牧师很重要,一定要找真有爱心为主奉献的,那种以牧师作为职业的不行,愿神保守医治祝福你的孩子。
当然了。不需要太担心。我说的也是从jordan peterson那里听来的。
孩子越小,适应性越高。让爸爸多参与,哪怕爸爸比较tough,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很多妈妈不由自主会over protective。这是妈妈的本能,何罪之有?
现在因为孩子数量很少,所以妈妈的过度保护会集中在某一个两个孩子身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要及时让爸爸中和,问题不大的。
过去的父母,尤其是30年代,40年代,家里孩子多,父母比较容易忽视孩子。到了70,80年代,孩子生的越来越少,忽视孩子的情况,在普通家庭很少发生,反而是过度关注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的例子越来越多。
对。 我也是听jordan peterson讲的。 因为我看到我孩子的一些同学可以很civilized的rough and tumble play, 在相对intensive的情况下有control, 是很强的一种social skill。 很有感触。
不算bully 但是楼主孩子已经有严重心理问题 家长要非常耐心并且需要专业指导的帮助孩子。不仅是看医生,还要和学校沟通好 ,有必要的时候换个环境,家长心态要躺平,放松,理解孩子的痛苦,耐心陪伴。
这个非常普遍, 给孩子在学校加入504 plan。这样学校才可以提供accommodation。和你外面看他therapy不冲突。
祝早日康复。
赞👍
焦虑就是担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找原因很重要,不然各种治法会短期内有一定效果,过一段可能又反复了。生活很多外在目标是可以慢一点停下来读书升学工作,尤其是一般中产华人家不会有没饭吃没衣穿没房子住这种情况,最多从冲藤校到社区大学或者高中毕业,没什么关系的。关注孩子的情绪解决根子上的问题,也要关注大人的情绪,很多时候家长打着为孩子好实际上把自我的焦虑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即使不明说,孩子很敏感可以感受到的。还有tease 不管算不算bully, 本质是个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人的潜意识一般不会喜欢,有些人适应得更好toughen up而已,有些人对此反应更强烈。孩子的反应是可以被接纳而不是被dismiss,而说有什么大不了随便tease下玻璃心啊会更加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孩子被tease感觉不舒服是不能去dismiss,因为所有感觉,一旦发生了, 都应该去validate。 但是孩子适应不了普通的teasing是给家长的一个大warning,孩子的social emotional development要加强了。
楼主的描述1-4年纪社交非常好。 但这和孩子不愿意上课外班就不太吻合。 所以有没有可能有事情已经在发展了好多年了, 但是楼主没有意识到呢。
是的,请不要judge楼主的parenting 双重伤害了,父母已经很难过了。不是说不反省,改善,治疗。一样米养百样人,内因、基因特质还是决定性的。我家在华人家庭绝对算宽松的了,我自己孩子都说我is not a typical Asian mom 。孩子一样出问题,孩子抗压的怎么着都没事儿。还是多听医生,therapist的 ,多和学校老师沟通配合。如果在公校,504、 IEP都用起来,减轻负担压力。他们虽然有不同的水平和看法,毕竟是专业人士,比自己和不了解的人瞎猜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感觉试不同的。一般情况也不会有恶意,是希望病人学生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