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大结局,后劲太大让台湾剧迷们“走不出来了”

C
Caroli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电视剧《繁花》收视口碑双丰收,在海峡两岸都成为观众热烈讨论的对象。该剧近日迎来大结局,不少台湾剧迷“走不出来”,直呼“后劲太大”。从剧情走向到拍摄技巧、从主创团队到剧中“CP”、从演员妆造到插曲“回忆杀”,台湾媒体还在持续报道《繁花》,台湾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发布观后感和“二创”作品。

跟着《繁花》去“打卡”
《繁花》带动取景地旅游热度上涨。作为剧中故事重要发生地之一,上海老牌五星酒店——和平饭店走红,门前挂起剧照可供合影,联名定制餐也供不应求,不少台湾剧迷慕名前去“打卡”。

排骨年糕、泡饭、油墩子、川沙鸡脚爪......岛内网友被剧中美食狠狠“种草”,“看饿了!有空一定要去上海尝尝同款”,还有一些“急性子”已经跟着网络视频学制作了。

“侬方言欸港得来伐?(你能讲得了方言吗?)”沪语版《繁花》极富韵味的台词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风情,其年代感和氛围感使很多台湾观众对上海话也产生兴趣。

台舆论对《繁花》评价颇高
“《繁花》完全打破了我对90年代上海的既有印象。”“质感像电影一般,叙事节奏紧凑。”“演员非常好看,剧情也很流畅。”......
网友讨论度超高外,《繁花》在宝岛的爆火还体现于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TVBS新闻网等台媒,对该剧时代背景、拍摄手法、布景道具、配音配乐等方方面面的“狂热”报道。
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在一档节目中表示,《繁花》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加入了新文化的内容,这种张力让观众感受到当时上海的魅力。
《繁花》热播后,另一位时事评论员雷倩也追剧了。她认为,如今观众不仅爱看古代历史剧,还喜欢上了描绘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剧,在绵长的历史文脉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国潮和国风。 来源: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