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00万辆

w
weiyixi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日本4m. 2020年才1m.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KipTtFPCxk
g
gokgs
制造业杠杠的,牛
m
minqidev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是3026万辆,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德国的8倍,也就是说,比欧美所有工业大国加起来还要多!这让日本丰田都在统计自己累计历史累计数据来遮羞了。现在欧美日品牌的车在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市场被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蚕食,当中国的民营车企不断崛起的时候,日美欧汽车产业没落也就是铁定的事实。实际上,中国早就是占几乎所有主要基础产业的半壁江山,技术所有的配件产业都是国内的,根本不是什么组装型经济。
g
gokgs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是3026万辆,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德国的8倍,也就是说,比欧美所有工业大国加起来还要多!这让日本丰田都在统计自己累计历史累计数据来遮羞了。现在欧美日品牌的车在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市场被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蚕食,当中国的民营车企不断崛起的时候,日美欧汽车产业没落也就是铁定的事实。实际上,中国早就是占几乎所有主要基础产业的半壁江山,技术所有的配件产业都是国内的,根本不是什么组装型经济。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2 12:43

嗯,工业化革命已经完成,弯道超车。
美国GDP水份很多。制造业占比太低。
I
ILuvSunshine
挺好.
The CPCA said China’s rapid rise to the top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world-beating EV industry, improved quality of Chinese-made cars and the desire by domestic automakers to seek better profitability abroad and offset cost pressure at home.
Customs data from last month showed China’s car exports totalled 4.76 million units for the first 11 months of 2023. During the same period, Japan’s car exports reached 3.99 million units, according to the Jap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The rankings will be confirmed once China and Japan’s official annual figures are released. Both are expected in the next few weeks.
Rising Russia sales During the first 11 months of last year, China’s vehicle shipments to Russia soared 545% to 840,000 units, compared to a year ago, making it the fastest growing market.
Chinese carmaker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absence of global competitors in Russia, which invaded Ukraine in February 2022, prompting hundreds of global brands to leave.
2023 was a banner year for Chinese EVs, which are cheaper than models built by rivals elsewhere. They have made inroads in Europe, Australia and Southeast Asia.
e
eda2k4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是3026万辆,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德国的8倍,也就是说,比欧美所有工业大国加起来还要多!这让日本丰田都在统计自己累计历史累计数据来遮羞了。现在欧美日品牌的车在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市场被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蚕食,当中国的民营车企不断崛起的时候,日美欧汽车产业没落也就是铁定的事实。实际上,中国早就是占几乎所有主要基础产业的半壁江山,技术所有的配件产业都是国内的,根本不是什么组装型经济。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2 12:43

你这数据是否有误?
c
ca563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Ttu55nEtC6o?si=tuSGN31eDepKIx8n
C
Challenger2021
赶紧到第三世界国家布局电车市场,就能占领全球了
t
taus
回复 1楼weiyixia的帖子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优质技工和工程师,这种规模效应只会越来越大。
t
tntcn
确实牛逼。 发达国家的帽子咱就大大方方的带上呗。 就别说自己永远是发展中国家了。
马呀甲呀
赶紧到第三世界国家布局电车市场,就能占领全球了
Challenger2021 发表于 2024-01-12 13:14

不知你是不是说反话。但基本情况应该就是如此。根据台湾郭正亮的信息,出口量应该更多才对,但是国际海运船跟不上。所以中国现在大量造船。如果船运上去了,明年出口量应该更高。
g
gokgs
确实牛逼。 发达国家的帽子咱就大大方方的带上呗。 就别说自己永远是发展中国家了。
tntcn 发表于 2024-01-12 13:17

人均还差很多,GDP到美国两倍才能免强算发达国家。
不快乐的心
回复 3楼minqidev的帖子
美国人主要是太懒了,自己啥都不干光是印印钞票叫别人去干。现在工人自己给自己干了,美元也不要了,美国只剩下一堆钱了,买啥都死贵。
淼焱垚森
赶紧到第三世界国家布局电车市场,就能占领全球了
Challenger2021 发表于 2024-01-12 13:14

国内卷不动,早就全球布局了,我还是比较关注这件事。
南美,中亚,俄罗斯和大洋洲发展不错,东南亚除了泰国都比较难啃,东南亚都想要自己研发电动车,北欧环保意识太强,发展得也还行,欧洲市场不好进,主要是本土车厂品牌意识太强,人家经营品牌这么久不可能给你摘桃子,MG在英国发展得也很好,同样是本土品牌意识发挥作用,美国就根本不敢进,很多品牌都在观望这块最大市场,进来肯定需要很大投资,又怕打水漂。
f
fogger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是3026万辆,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德国的8倍,也就是说,比欧美所有工业大国加起来还要多!这让日本丰田都在统计自己累计历史累计数据来遮羞了。现在欧美日品牌的车在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市场被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蚕食,当中国的民营车企不断崛起的时候,日美欧汽车产业没落也就是铁定的事实。实际上,中国早就是占几乎所有主要基础产业的半壁江山,技术所有的配件产业都是国内的,根本不是什么组装型经济。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2 12:43

都说中国电车厉害,靠新能源弯道超车,其实出口的大头还是油车,只是电车份额升的快。这样下去,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内燃机都要被吃干抹净了
m
minqidev
你这数据是否有误?
eda2k4 发表于 2024-01-12 13:09

这是美国的,就是1000多万。美国总共的销量是1300多万,但是还需要扣除进口的,就是1000多万

日本本土现在一个月产量70多万,一年就是800-900多万,就这个样子,没什么毛病。
h
happyniu
好棒!
w
weiyixia
比亚迪花了50亿制造8艘运输船,第一艘刚刚下线启用, 第一站就是欧洲。
不快乐的心
比亚迪花了50亿制造8艘运输船,第一艘刚刚下线启用, 第一站就是欧洲。
weiyixia 发表于 2024-01-12 13:44

啥时候造飞机啊。
I
Immandfuel
回复 1楼weiyixia的帖子
基本上对欧美汽车业是毁灭性打击的。看经济学人封面文章
m
minqidev
我记得,好多记者逛在德国车展, 记者问比亚迪的高管,
记者:你们这些概念车什么时候能上市。 比亚迪:这些不是概念车,是量产车, 记者: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量产车(在很多记者眼里,车展看到的车不一定能买到) 比亚迪:已经卖了一两年了 !!!!!!!!
o
oqo
赶紧到第三世界国家布局电车市场,就能占领全球了
Challenger2021 发表于 2024-01-12 13:14

应该会吧 北美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块没有进口的市场 但是技术产业升级后的倒卷 巨大的性能配置差别和价差 可能最终也会不得不以某种合作建厂销售的模式接受
o
oqo
回复 1楼weiyixia的帖子
基本上对欧美汽车业是毁灭性打击的。看经济学人封面文章

Immandfuel 发表于 2024-01-12 13:49

欧洲现在基本是合作合资 北美还在完全抵制阶段 还需要再过三五年 形势会清楚一些
W
Wendysun12
回复 1楼weiyixia的帖子
就举一个例子,上海的特斯拉,几十秒就可以造出一辆新车,这种速度,当然秒杀竞争者。
马斯克都觉得不可思议。
W
Wendysun12
欧洲现在基本是合作合资 北美还在完全抵制阶段 还需要再过三五年 形势会清楚一些
oqo 发表于 2024-01-12 14:12

其实就应该学当年的中国:合资,市场换技术。 设置一定门槛,当年中国保护汽车行业,现在欧美这么做也说的过去。先发有先发优势,后发有后发优势。
但一味抵制,当年中国没走通,现在欧美也不会走得通。
合作共赢。
A
AnjiaToronto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是3026万辆,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德国的8倍,也就是说,比欧美所有工业大国加起来还要多!这让日本丰田都在统计自己累计历史累计数据来遮羞了。现在欧美日品牌的车在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市场被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蚕食,当中国的民营车企不断崛起的时候,日美欧汽车产业没落也就是铁定的事实。实际上,中国早就是占几乎所有主要基础产业的半壁江山,技术所有的配件产业都是国内的,根本不是什么组装型经济。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2 12:43

给力,中国继续努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起来。
N
NewID2017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是3026万辆,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德国的8倍,也就是说,比欧美所有工业大国加起来还要多!这让日本丰田都在统计自己累计历史累计数据来遮羞了。现在欧美日品牌的车在国内销量迅速下滑,市场被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断蚕食,当中国的民营车企不断崛起的时候,日美欧汽车产业没落也就是铁定的事实。实际上,中国早就是占几乎所有主要基础产业的半壁江山,技术所有的配件产业都是国内的,根本不是什么组装型经济。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2 12:43

牛叉
a
alicechentian
Wsj总结了 主要是中国人不买合资车了 那些厂子包括特斯拉,只有出口 跟比亚迪这些国产车毫无关系 这个情况也不会长,合资厂不赚钱也只有撤
I
Immandfuel
欧洲现在基本是合作合资 北美还在完全抵制阶段 还需要再过三五年 形势会清楚一些
oqo 发表于 2024-01-12 14:12

其实中国车慢慢也会进入瓶颈。未来还是欧洲那种公共交通为主,汽车为辅的交通运输模式最健康持久。
谁都得轮一边,爽一道,惨一道,历史轮回,谁也不会放过。

N
Namama

现在最大的瓶颈是欧美的市场保护。。
I
Immandfuel

现在最大的瓶颈是欧美的市场保护。。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2 15:29

这是临时性的,长久看, 是汽车行业在发达国家需求量的瓶颈。未来公共交通+uber各种代步这种会是主流,自己拥车这种模式已经快到头了。
美国这种没有发达公众交通的,是例外
w
weiyixia
Wsj总结了 主要是中国人不买合资车了 那些厂子包括特斯拉,只有出口 跟比亚迪这些国产车毫无关系 这个情况也不会长,合资厂不赚钱也只有撤
alicechentian 发表于 2024-01-12 15:12

这是认真的吗? 比亚迪出口24w, 是去年的3倍多。tesla出口34w,上海工厂的其他产能都内销了。 合资车只内销,不能出口。关chery就出口近百万。 国内汽车总销量没怎么变,略微增长。
a
alicechentian
吉利去年的一百万辆,全部出口俄罗斯 这个到底是怎么支付的,值多少钱难说
m
minqidev
回复 32楼weiyixia的帖子
那人以为特斯拉上海去年出口400万,不知道数学是谁教的。其实奇瑞,吉利去年出口也非常多
h
haoliqiu
吉利去年的一百万辆,全部出口俄罗斯 这个到底是怎么支付的,值多少钱难说
alicechentian 发表于 2024-01-12 16:45

俄罗斯一个议员刚说的,中国正在经济殖民我们,但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u
usayso
中国各行各业的崛起是因为有高强度的压力,美帝的衰弱是因为高强度期已过了百年,大家现在是处于摸鱼懒散享受其成的阶段
l
lemon841215
如果比亚迪能在美国卖成国内的价格 那要干死很多车 我肯定买一辆代步上班
l
lp005520
可惜进口不了美国。 哎
c
chiffongirlx
回复 1楼weiyixia的帖子
基本上对欧美汽车业是毁灭性打击的。看经济学人封面文章

Immandfuel 发表于 2024-01-12 13:49

这个图很猛
玉萧关
工业GDP早就是美帝的几倍了
C
Challenger2021
不知你是不是说反话。但基本情况应该就是如此。根据台湾郭正亮的信息,出口量应该更多才对,但是国际海运船跟不上。所以中国现在大量造船。如果船运上去了,明年出口量应该更高。
马呀甲呀 发表于 2024-01-12 13:19

我没有说反话,中国一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线路,当初华为也是先占领了非洲,拉美的电信市场,才发家的
不快乐的心
俄罗斯一个议员刚说的,中国正在经济殖民我们,但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haoliqiu 发表于 2024-01-12 17:19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