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那个海澜之家,进来看了一楼觉得是另一个海澜之家,看了三楼才明白,靠还真是那个海澜之家。婚纱旗袍晚礼服 发表于 2024-01-11 11:35
这说的真的是,中国人韧性很大,聪明又努力 可惜有些老鼠屎+键盘侠 没事去逛街 发表于 2024-01-11 13:56
就是做衣服的赞助了冠名权 星河锦浪 发表于 2024-01-12 07:42
要说,中国人真的很牛逼,条件再差也能生存,条件好点就长成参天大树。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4-01-11 11:43
不仅崇洋媚外而且是文盲加科盲说得就是你, SpaceX发射的是近地轨道而长征发射到远地轨道, 前者的net payload当然可以大些,懂了吗? adorp 发表于 2024-01-12 06:37
确定是最大固体火箭吗为啥不发新闻链接?要夹带那么多私货呢 https://spacenews.com/orienspace-breaks-chinese-commercial-launch-records-with-gravity-1-solid-rocket/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1:33
SpaceX Falcon 9 标准Low Earth orbit (LEO)运载能力是22。7吨, 去年发射成功九十几次。 加上Falcon Heavy, spaceX 发射了98次, 没有达到预定100次目标。2023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是48次, 正好spaceX的一半。 长征5BLow Earth orbit (LEO)运载能力是25吨, Falcon Heavy LEO 运载能力是63吨。 Space X碾压整个中国航天。 kongge 发表于 2024-01-11 11:18
回复 6楼婚纱旗袍晚礼服的帖子 全球化实质中国化,当然也只有中国有能力做到把全球化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中国化 另外中国工业化最齐全,世界工业中心不为过.做到这点不奇怪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1:40
是世界最大固体火箭。可能是最大发射重量把。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1:38
新闻标题说的是打破中国人自己记录 等专业内部人士来讲讲吧 懒得再去搜查了,印象中你的私活台湾人讲的导弹注水我真不知道是从台湾人流出 我看有人追踪过,有说一开始是路透,又有说是美国这边。就没再看下去到底谁说的你有时间线是台湾人讲出来的吗?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1:46
,谁会想到自己代工宇航服十几年了。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1:46
这个是不是海澜之家买的冠名权?火箭是东方空间的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4-01-11 11:49
海澜之家是提供一些材料,火箭技术还是其他的。 火箭的保护罩,还有一些轻便隔热材料,好多是海澜之家的,原本是想要被子舒服点,没想到。。。。。。 中国的固体火箭上不去,很多都是材料问题,温度,辐射这种问题都要解决。但是有人找你代工,有人给你指路,就好研发多了。要多感谢那些奇怪的外国人给的奇怪订单。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1:55
回复 16楼minqidev的帖子 那就确实最大了 你之前没修改说的马斯克90多次加起来还没他一次重呢 台湾人那个说法 这两都有出处吗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1:58
回复 18楼minqidev的帖子 不代工没办法都说了你得承认中国是工业中心啊 美国理很多论应该还是第一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2:01
回复 21楼minqidev的帖子 他说的我也看到 但我更早是在红帝里看到有人追踪来源一说路透一说美国就没再关注了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2:03
反正我认真读了读新闻,是这枚火箭被叫做海澜之家号(火箭型号是引力1号),所以感觉是冠名权,核心技术和海澜之家没关系。 查到新闻了,海澜之家买的冠名权,你最好把标题改了,火箭技术是东方空间的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089316.html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4-01-11 11:58
回复 26楼minqidev的帖子 没细看我确实不晓得是谁报道的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2:11
这东西主要应该是军用,不知道为啥找个民用企业做。。 如果单纯是民用商业发射,为了成本考量,不会用固体燃料吧 Namama 发表于 2024-01-11 12:09
我瞟了一眼,看了后面人回复。但是就没细看了。现在一时找不到源头了。 就和那个红色基因战士一样,中文半桶水写的文章。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2:14
中国的洲际导弹不都是固体火箭吗?怎么可能没有合适的隔热材料? 固体火箭本来就很少用于民用发射。固体燃料保质期长,不用临时加注,一般用于导弹。民用火箭的发射日期早就定下来了,用液体燃料更经济。 之前航天科工和科技四院都发过一些固体火箭,主要是把要报废的导弹用于民用发射。 Haribough 发表于 2024-01-11 12:10
😄差不多我还没你看的多你还看到美国是华裔发的 我当时就看到说是美国哪个媒体报道就忘了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2:19
红迪还有人发post中国固体火箭 中国航天“抱老虎睡觉”,载人火箭为何用剧毒燃料作推动剂?2023-04-20 中国航天“抱老虎睡觉”,载人火箭为何用剧毒燃料作推动剂? 2023-04-20 10:20:22 来源: 会飞博士 **就在3月末,我国航天发布最新消息。**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把遥感三十四号04星送上天。这次发射主要想和已经在轨的01星、02星和03星,对国家城市规划和农作物估产等形成观测网络。** 火箭上天需要极强的推动力,是燃料给了巨大的力量。长征五号前,我国的载人火箭采用的都是偏二甲肼剧毒燃料作为火箭推进剂。前苏联液体火箭发动机暨推进剂专家曾断言:使用剧毒燃料等于抱着“老虎睡觉”。 偏二甲肼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什么我国航天局还要坚持使用? 认识了解火箭燃料 要认识火箭燃料,就得先了解火箭上天的原理。 官方是这样解释的,火箭是靠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大反冲推动力上天的。 这种巨大的反冲推动力怎么诞生的呢? 非常简单,靠燃料。当火箭内部的燃料和助燃的氧化剂在燃烧室内燃烧,就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也就是这种气体经由火箭尾部喷薄而出产生了推力,带动火箭向上运动。 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过程,不妨拿气球放气来作比。 当一个气球体内充满气体并密封的时候,气球本身是充满了能量的,可是只要在开口端放气,拿在手里的气球就会飞走。放气的速度决定了气球的前进距离。 这样来理解,就不难发现,气球内部能量非常重要。同理,火箭燃料也如此。所以,火箭的燃料也叫火箭推进剂。 **火箭的燃料包括什么?** 从形态上来区分一般有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固体燃料非常容易理解,是固态形状的药柱放在火箭发动机内,通过燃烧来产生动能。 这种固体燃料可粗浅理解为日常生活的火药,且黑火药本身就是最早的火箭推动力,后经过发展则演变成没有硝烟的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再到后来越来越多样化,以高氯酸铵作为氧化剂,然后加入炸药和金属等组合形成推进剂。 固体燃料在火箭内部的装置稍微简单一点,只要燃烧室、喷嘴和点火设备齐全,把固体燃料做成锥子形状放在燃烧室里就可以了。 它的优点是构造、操作和燃料储存都比较方便,缺点是不环保,而且燃料不能再次利用,也就是一点火必须一次性用完,没有回头的机会,大部分都被用来发射导弹。 液体燃料则恰恰相反,它的构造也比固体的复杂,同样具备燃烧室、氧化和点火的装置,但是体积却比固体燃料大得多。非常关键的是,它的液体燃料的火箭性能非常好,能根据人为目的来自行控制,进行循环利用。所以,液体燃料一般用来发射太空船和人造卫星。 不过它也有缺点,就是发射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周期特别长,另外因为液体燃料都有很强的腐蚀副作用和毒性,只能在临发射前零下几百度保存,另外对于发射的要求上也非常高,例如我国长征十一号是在海上平台发射的,让液体燃料临发射前灌注比较困难。 固体和液体这两种燃料在不同的时期各有秋千,并且越来越环保化。最早期,国内外都运用固体燃料,二战时期,火箭燃料是液氧和酒精的组合。1950年代,运用的是液氧和肼类化合物,30年后,又开始使用价格高昂的液氧和煤油或者液氢等组合。 进入21世纪后,全球都爱上又便宜又环保的液氧和甲烷,是星际旅行火箭的特定燃料。只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具备相应的火箭发动机条件,除了美国的蓝色起源和马斯克的SpaceX. 在火箭燃料发展改进的历程中,我们能看到,液体燃料的变化多端的组合是最受欢迎的。 在众多的液体燃料支撑火箭上天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其中一种异类燃料,那就是剧毒肼燃料——偏二甲肼,而它也是我国载人航天长征系列5号前所使用的燃料。 论环保和推进剂产生的冲量,煤油和液氢都比偏二甲肼强太多了,它有什么优势能让我国航天部门坚定使用? 非用偏二甲肼不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我国曾坚定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火箭燃料的真实写照。 偏二甲肼,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油状液体,刺鼻,溶于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遭受高温后,容易产生爆炸。 更大的威胁是,它有剧毒,强烈侵蚀皮肤,会损害眼睛和肝脏。当时前苏联的技术专家毫不避讳地评价,使用偏二甲肼等于抱着老虎睡觉,即使它能提高发动机比冲。 这一种威胁,在国家军事科技的发展面前,不算什么。 偏二甲肼的使用,一开始是用于军事导弹。我国在研制东风一号中程导弹的射程要求,决定了必须加大发动机推力。 当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需要提高推进剂贮备箱的容量,来携带更多推进剂来达到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要解决导弹长期待命,这里涉及到如何选择推进剂问题。 **什么推进剂可以解决长期存储,还有很高的比冲量?** 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和推进剂的反复比对上,当时东风一号的总设计部主任梁守槃提出了要使用偏二甲肼和硝酸27S作为组合推进剂的想法。 想法很快被另一个问题阻滞了:推进剂有剧毒。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成立了以梁守槃为首的发动机燃烧研究所。他们研究的议题主要是:在一定要使用偏二甲肼的前提下,有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缓解其带来的毒性?偏二甲肼燃烧后释放的毒性有多大?吐过长期积累在体内有办法迅速排出吗? 在提出议题解决方向后,该研究所协同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终于得到了非常好的研究结果:成功研发抑制偏二甲肼毒性特效药,如果不幸进入人体,毒素能在24小时内排出,不会持续性累积。 可喜的是,在这期间也确定了偏二甲肼可以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剂。那一年是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当时还由化学工业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小批量生产。 偏二甲肼虽然毒性高,但是比冲量高,还能贮存,还方便导弹随时作战备用,这对我国当时液体弹导导弹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续的东风三号,我国第一个完全独立研制的新型地地导弹,也采用了硝酸和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 1962年,偏二甲肼生产规模被扩大。 1964年,梁守槃被国家科委举办的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被授予一等奖。 我国当时在搞导弹的时候,其实也跟前苏联学习的用液氧作为氧化剂。液氧无毒,比冲高,也是当时国外火箭发射的热门燃料。可是,航天之父钱学森就有先见之明,认为液氧因为要提前装,不变储存,中国导弹要用偏二甲肼。 更为重要的是,原来运用于军用导弹的偏二甲肼,后来也应用到我国长征一号到四号的运载火箭发展上。 我国坚决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火箭燃料的决定,影响了美国和前苏联,在经过液氧实验失败后,他们也偷偷用起了偏二甲肼。 总之,偏二甲肼因为可长期存储等特点,最早用于战略导弹,后来用于航天的运载火箭。当然,这个使用基础是,必须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除了因为具有特效药,也是因为长征二号后,我国发动机的技术非常成熟,不会发生泄露事故,更不会影响到航天员。即便火箭喷射那瞬间带有毒尾气,也不会轻易进入到火箭内舱,影响航天员。 偏二甲肼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不用点火,它和氧化剂四氧化二氮组合可以自燃。 但因为火箭技术发展的持续进步,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毒性都很大,各国都在往无毒燃料方向前进。 未来的火箭燃料 2022年10月,我国因高轨三级液体捆绑死组合形成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效率由32天减到26天。这意味着我国发射技术又上了一层楼。 最大的进步是,长征七号使用的的火箭燃料是液氧和煤油,没有毒,污染小,燃烧产生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重点是,液氧和煤油还便宜,一吨只要2000元左右,但偏二甲肼由复杂的化学工业步骤生产,一吨要8万元,和它组合的四氧化二氮一吨要1.7万元。 这两组数据对比起来,长征七号燃料确实比偏二甲肼更划算也更安全。 再来看另一个新闻。 2022年是11月26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消息称,我国自主研制的130吨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煤油循环发动机两次启动试车成功。 **大白话来说就是,我国航天运载器的发展在成本控制,和大规模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期间涉及到的发动机配置,能满足两次点火需求,可以让火箭原场返回陆地,还能重复飞行10次。** **说到底,偏二甲肼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终究会被淘汰。**  2017年02月12日 09:26:12来源: 科技日报 当**“东风-5”于1986年**设计定型的时候**,美国最后一款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大力神-2”早已退出现役,全部更新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前苏联也已经更新了几代洲际导弹产品。“东风-5”在性能指标上与美俄同类洲际导弹相比,尽管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东风-5”作为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满足了作战需求,也成为中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筹码。 同时也要看到“东风-5甲/乙”在新时期下仍有不足。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其易贮藏、体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获得了生存能力和反应能力方面的极大优势,**因而新一代弹道导弹基本都是固体燃料导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新一代弹道导弹的“固态化”也是早就被确定为方向**。同时,新一代弹道导弹强调高打击精度,星光修正乃至末制导技术都有所应用,大幅提高了精确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另外,在导弹防御系统日益发展的今天,突防能力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快速燃烧缩短助推段、机动弹头、抗激光处理等新技术均已崭露头角。在上述方面,“东风-5”家族很显然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必然需要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来配合、替代。随着我国新一代固体燃烧洲际弹道导弹加快研制和服役,“东风-5”导弹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2:21
海澜之家居然真的能挣到钱搞火箭? mt.everest 发表于 2024-01-11 12:39
啥意思啊,现在发射火箭私企都可以赞助啦? 木牛流马 发表于 2024-01-11 12:50
回复 40楼Xiaguagua的帖子 一直是这样,最早的时候不注水,第一次也就是钱学森指导的第一次就没注水,结果注入燃料后火箭弹体因为压力凹陷了,后来里面都会有东西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2:40
私企的火箭,私企冠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是挺好的 驫龘麤靐 发表于 2024-01-11 12:51
问题是私企不能afford赞助造火箭吧。。难道不是很贵的 还是只买个冠名权?这也太划算了! 木牛流马 发表于 2024-01-11 12:52
背后投资的大佬很多,海澜之家只是冠名。 水墨之风 发表于 2024-01-11 12:53
回复 25楼的帖子 差不多,spacex现在把欧洲和俄罗斯的航天产业搞得奄奄一息,中国本来就不在国际发射市场里面,影响不大 刚才搜了一下整个欧洲空间局20个国家2023年一共发射了3枚火箭,退步到了伊朗的水平。。。 Moscow79 发表于 2024-01-11 12:25
回复 54楼木牛流马的帖子 中国上五千年沉浸在封建礼教里而已,自从汉人接触了西方这些科学,who怕who Xiaguagua 发表于 2024-01-11 13:03
中美对抗, 中国靠撸起袖子使劲卷,美国主要靠吸欧洲日韩小弟血 Silverwing 发表于 2024-01-11 12:59
建议楼主把标题改为东方空间引力一号。 水墨之风 发表于 2024-01-11 14:27
又是民企大摸底摸出来的? yoyo2007 发表于 2024-01-11 14:39
什么时候中国人的火箭命名,要看外国人的脸色了?为什么要用国外的新闻,来驳斥中文的命名? 这个火箭叫做海澜之家号, Model的型号是 引力一号遥一 独家冠名!“海澜之家号”成功发射!_运载火箭_商业_引力 (sohu.com) https://www.sohu.com/a/751180325_121124422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4:32
我的天,东方空间是国内的航天公司呀,你什么脑回路。人家这火箭就叫引力一号,跟外国人有什么关系。 水墨之风 发表于 2024-01-11 15:49
Gravity 是三体里面一艘战舰的名字呀 万有引力号 激动 木牛流马 发表于 2024-01-11 15:56
确实,现在国内的高新科技突破真是让我们在国外的刮目相看,一个接一个。牛逼! amyonego 发表于 2024-01-11 16:07
有人能解释一下这个最大固体火箭代表了什么吗?是不是说中国航天突破了技术瓶颈,超越了别的国家? 楠得一乖 发表于 2024-01-11 16:15
一般民用发射很少用固体发动机的,性价比低。 这个火箭的发动机都是航天科技四院提供的,很可能是用洲际导弹改的。 Haribough 发表于 2024-01-11 16:41
回复 78楼木牛流马的帖子 固体火箭发射卫星具有几个显著优点: 1. **简化设计与制造**:固体火箭的设计通常比液体火箭更简单,因为它们的燃料是预先装填的,这减少了复杂的燃料输送系统。 2. **快速响应**:固体火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备发射,这在需要快速部署卫星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3. **存储与运输方便**:由于燃料稳定,固体火箭可以长时间存储而不损失性能,且易于运输。 4. **成本效益**:固体火箭由于其设计的简单性和制造过程的标准化,通常成本较低。 5. **高可靠性**:固体火箭因其较少的移动部件和简单的机械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是,固体火箭也有一些局限性,如燃料一旦点燃就不能停止或调节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比冲(即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推力)等。 minqidev 发表于 2024-01-11 17:17
马克龙其实一直觉得中国工程最强大,他估计输得心服口服Geofan 发表于 2024-01-11 18:38
中国人的智商完全吊打欧美。如果再加点印度人的情商,我们肯定无敌了 Geofan 发表于 2024-01-11 18:39
人家口头说说博得大家一乐, 认真可就笑话了。 SpaceX Falcon Heavy 火箭运载能力是中国最先进长征5B的两倍多。 他家一年发射量是整个中国航天的两倍。当初美国军方没看走眼, 一直在背后支持他。 kongge 发表于 2024-01-11 21:27
海澜之家不是卖男装的吗?什么时候搞起了火箭? floraking 发表于 2024-01-11 10:59
我也看标题觉得奇怪,记得是个男装店 namakateaparty 发表于 2024-01-11 22:37
刚刚,2024年1月11日海澜之家号固体火箭发射成功。 近地轨道运力6吨,不过就下下面人说的,spacex的火箭还是很牛。但是这个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火箭,刚确认了,可能是说发射起飞重量,但是有效荷载不是最多的
🔥 最新回帖
嘴替 字数字数
主要是两千年都是被集权极端压榨,习惯了,给点阳光就能长。中国人不是韧性,是生命的本能。不过是大家都快饿死了才有了"改开", 才给了中国人一条活路,49年后也就从90年后才开始上升。但这么快你们都忘了中国人的苦是怎么来的?以前中国人没有韧性吗?还不是穷的一批。
多少钱 拿的 冠名权?
有时候太牛也会惹来一些麻烦。所谓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要真正成才,脱颖而出还是有很多挑战的。
都是在比Low Earth orbit (LEO)运载能力。 Space X入门级运载火箭接近中国航天顶级长征5B, 马斯克中档Falcon Heavy甩长征5B一条街, 在测试的小马终极Satrship会甩5B四五条街。 随便说说咋说都可以, 要比较才能看出差距。
🛋️ 沙发板凳
一抹底,发现他们的材料可以做火箭和航天服, 那个火箭的被子都是他们做的 ,他们参与好几年了,只是没支声,台湾人不是说火箭里的东西只能用来做火锅吗
长征5BLow Earth orbit (LEO)运载能力是25吨, Falcon Heavy LEO 运载能力是63吨。 Space X碾压整个中国航天。
https://spacenews.com/orienspace-breaks-chinese-commercial-launch-records-with-gravity-1-solid-rocket/
是世界最大固体火箭。可能是最大发射重量把。
一龙自己都没这么骚包, 你在这拽啥? 跟你有屁的关系
一龙天天往近地轨道送往下掉的太空垃圾, 钱是挣到了,商业化倒是很成功, 太空科技成就就呵呵了
全球化实质中国化,当然也只有中国有能力做到把全球化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中国化 另外中国工业化最齐全,世界工业中心不为过.做到这点不奇怪
F9整流罩太小,22.8吨LEO的理论值从来没打出来过,一般都是打17-18吨的星链然后回收一级。不过18吨的LEO也很夸张了,在中国只有长征5号能打
falcon heavy也是一样的问题,整流罩就那么大,所以最常见的任务还是深空探测器或者大型卫星直送GEO。真正的大重量发射还是要等星舰。
新闻标题说的是打破中国人自己记录
等专业内部人士来讲讲吧
懒得再去搜查了,印象中你的私活台湾人讲的导弹注水我真不知道是从台湾人流出 我看有人追踪过,有说一开始是路透,又有说是美国这边。就没再看下去到底谁说的你有时间线是台湾人讲出来的吗?
之前最大的固体火箭是去年7月份的欧洲的织女之星,如果今天发射成功,那么就是海澜之星的
只有去做,才有机会做到更好更好更好,而不是像西方那样自己这放弃那放弃还美其名曰全球化 又不是只有一个联合国了全球化个毛线
海澜之家是提供一些材料,火箭技术还是其他的。 火箭的保护罩,还有一些轻便隔热材料,好多是海澜之家的,原本是想要被子舒服点,没想到。。。。。。
中国的固体火箭上不去,很多都是材料问题,温度,辐射这种问题都要解决。但是有人找你代工,有人给你指路,就好研发多了。要多感谢那些奇怪的外国人给的奇怪订单。
反正我认真读了读新闻,是这枚火箭被叫做海澜之家号(火箭型号是引力1号),所以感觉是冠名权,核心技术和海澜之家没关系。
查到新闻了,海澜之家买的冠名权,你最好把标题改了,火箭技术是东方空间的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089316.html
那就确实最大了
你之前没修改说的马斯克90多次加起来还没他一次重呢 台湾人那个说法
这两都有出处吗
我指的台湾人是plin,在有个帖子里到处说。
不代工没办法都说了你得承认中国是工业中心啊
美国理很多论应该还是第一
他说的我也看到 但我更早是在红帝里看到有人追踪来源一说路透一说美国就没再关注了
记得当年第二次海湾战争,有个美国兵比较衰,躺坑里睡觉,被自家推土机给活埋了,mit军版就有人调侃说是浙江代工的迷彩服质量太好,推土机活活没看见坑里有人。
没错,SpaceX 碾压中国航天,中国航天碾压 everybody else
美国那边好像也是引用的华裔记者的文章的。。
这东西主要应该是军用,不知道为啥找个民用企业做。。
如果单纯是民用商业发射,为了成本考量,不会用固体燃料吧
就算现在是,看那篇英文新闻,估计会被很快赶超的 毕竟几乎所有产业链都在中国吧,改开这四十年来培养了多少熟练工人技术员科研人员并且在工业科技化进程中得到实践锻炼
中国的洲际导弹不都是固体火箭吗?怎么可能没有合适的隔热材料?
固体火箭本来就很少用于民用发射。固体燃料保质期长,不用临时加注,一般用于导弹。民用火箭的发射日期早就定下来了,用液体燃料更经济。
之前航天科工和科技四院都发过一些固体火箭,主要是把要报废的导弹用于民用发射。
没细看我确实不晓得是谁报道的
我瞟了一眼,看了后面人回复。但是就没细看了。现在一时找不到源头了。 就和那个红色基因战士一样,中文半桶水写的文章。
波音不也军工吗
😄差不多我还没你看的多你还看到美国是华裔发的 我当时就看到说是美国哪个媒体报道就忘了
民企怎么都比国企有活力,让民企参与军工没坏处,只要监管到位别泄密就行。
红迪还有人发post中国固体火箭
中国航天“抱老虎睡觉”,载人火箭为何用剧毒燃料作推动剂?2023-04-20
中国航天“抱老虎睡觉”,载人火箭为何用剧毒燃料作推动剂?
2023-04-20 10:20:22 来源: 会飞博士
**就在3月末,我国航天发布最新消息。**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把遥感三十四号04星送上天。这次发射主要想和已经在轨的01星、02星和03星,对国家城市规划和农作物估产等形成观测网络。**
火箭上天需要极强的推动力,是燃料给了巨大的力量。长征五号前,我国的载人火箭采用的都是偏二甲肼剧毒燃料作为火箭推进剂。前苏联液体火箭发动机暨推进剂专家曾断言:使用剧毒燃料等于抱着“老虎睡觉”。
偏二甲肼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什么我国航天局还要坚持使用?
认识了解火箭燃料
要认识火箭燃料,就得先了解火箭上天的原理。
官方是这样解释的,火箭是靠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大反冲推动力上天的。
这种巨大的反冲推动力怎么诞生的呢?
非常简单,靠燃料。当火箭内部的燃料和助燃的氧化剂在燃烧室内燃烧,就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也就是这种气体经由火箭尾部喷薄而出产生了推力,带动火箭向上运动。
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过程,不妨拿气球放气来作比。
当一个气球体内充满气体并密封的时候,气球本身是充满了能量的,可是只要在开口端放气,拿在手里的气球就会飞走。放气的速度决定了气球的前进距离。
这样来理解,就不难发现,气球内部能量非常重要。同理,火箭燃料也如此。所以,火箭的燃料也叫火箭推进剂。
**火箭的燃料包括什么?**
从形态上来区分一般有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固体燃料非常容易理解,是固态形状的药柱放在火箭发动机内,通过燃烧来产生动能。
这种固体燃料可粗浅理解为日常生活的火药,且黑火药本身就是最早的火箭推动力,后经过发展则演变成没有硝烟的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再到后来越来越多样化,以高氯酸铵作为氧化剂,然后加入炸药和金属等组合形成推进剂。
固体燃料在火箭内部的装置稍微简单一点,只要燃烧室、喷嘴和点火设备齐全,把固体燃料做成锥子形状放在燃烧室里就可以了。
它的优点是构造、操作和燃料储存都比较方便,缺点是不环保,而且燃料不能再次利用,也就是一点火必须一次性用完,没有回头的机会,大部分都被用来发射导弹。
液体燃料则恰恰相反,它的构造也比固体的复杂,同样具备燃烧室、氧化和点火的装置,但是体积却比固体燃料大得多。非常关键的是,它的液体燃料的火箭性能非常好,能根据人为目的来自行控制,进行循环利用。所以,液体燃料一般用来发射太空船和人造卫星。
不过它也有缺点,就是发射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周期特别长,另外因为液体燃料都有很强的腐蚀副作用和毒性,只能在临发射前零下几百度保存,另外对于发射的要求上也非常高,例如我国长征十一号是在海上平台发射的,让液体燃料临发射前灌注比较困难。
固体和液体这两种燃料在不同的时期各有秋千,并且越来越环保化。最早期,国内外都运用固体燃料,二战时期,火箭燃料是液氧和酒精的组合。1950年代,运用的是液氧和肼类化合物,30年后,又开始使用价格高昂的液氧和煤油或者液氢等组合。
进入21世纪后,全球都爱上又便宜又环保的液氧和甲烷,是星际旅行火箭的特定燃料。只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具备相应的火箭发动机条件,除了美国的蓝色起源和马斯克的SpaceX.
在火箭燃料发展改进的历程中,我们能看到,液体燃料的变化多端的组合是最受欢迎的。
在众多的液体燃料支撑火箭上天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其中一种异类燃料,那就是剧毒肼燃料——偏二甲肼,而它也是我国载人航天长征系列5号前所使用的燃料。
论环保和推进剂产生的冲量,煤油和液氢都比偏二甲肼强太多了,它有什么优势能让我国航天部门坚定使用?
非用偏二甲肼不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我国曾坚定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火箭燃料的真实写照。
偏二甲肼,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油状液体,刺鼻,溶于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遭受高温后,容易产生爆炸。
更大的威胁是,它有剧毒,强烈侵蚀皮肤,会损害眼睛和肝脏。当时前苏联的技术专家毫不避讳地评价,使用偏二甲肼等于抱着老虎睡觉,即使它能提高发动机比冲。
这一种威胁,在国家军事科技的发展面前,不算什么。
偏二甲肼的使用,一开始是用于军事导弹。我国在研制东风一号中程导弹的射程要求,决定了必须加大发动机推力。
当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需要提高推进剂贮备箱的容量,来携带更多推进剂来达到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要解决导弹长期待命,这里涉及到如何选择推进剂问题。
**什么推进剂可以解决长期存储,还有很高的比冲量?**
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和推进剂的反复比对上,当时东风一号的总设计部主任梁守槃提出了要使用偏二甲肼和硝酸27S作为组合推进剂的想法。
想法很快被另一个问题阻滞了:推进剂有剧毒。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成立了以梁守槃为首的发动机燃烧研究所。他们研究的议题主要是:在一定要使用偏二甲肼的前提下,有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缓解其带来的毒性?偏二甲肼燃烧后释放的毒性有多大?吐过长期积累在体内有办法迅速排出吗?
在提出议题解决方向后,该研究所协同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终于得到了非常好的研究结果:成功研发抑制偏二甲肼毒性特效药,如果不幸进入人体,毒素能在24小时内排出,不会持续性累积。
可喜的是,在这期间也确定了偏二甲肼可以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剂。那一年是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当时还由化学工业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小批量生产。
偏二甲肼虽然毒性高,但是比冲量高,还能贮存,还方便导弹随时作战备用,这对我国当时液体弹导导弹的应用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续的东风三号,我国第一个完全独立研制的新型地地导弹,也采用了硝酸和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
1962年,偏二甲肼生产规模被扩大。
1964年,梁守槃被国家科委举办的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被授予一等奖。
我国当时在搞导弹的时候,其实也跟前苏联学习的用液氧作为氧化剂。液氧无毒,比冲高,也是当时国外火箭发射的热门燃料。可是,航天之父钱学森就有先见之明,认为液氧因为要提前装,不变储存,中国导弹要用偏二甲肼。
更为重要的是,原来运用于军用导弹的偏二甲肼,后来也应用到我国长征一号到四号的运载火箭发展上。
我国坚决使用偏二甲肼作为火箭燃料的决定,影响了美国和前苏联,在经过液氧实验失败后,他们也偷偷用起了偏二甲肼。
总之,偏二甲肼因为可长期存储等特点,最早用于战略导弹,后来用于航天的运载火箭。当然,这个使用基础是,必须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除了因为具有特效药,也是因为长征二号后,我国发动机的技术非常成熟,不会发生泄露事故,更不会影响到航天员。即便火箭喷射那瞬间带有毒尾气,也不会轻易进入到火箭内舱,影响航天员。
偏二甲肼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不用点火,它和氧化剂四氧化二氮组合可以自燃。
但因为火箭技术发展的持续进步,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毒性都很大,各国都在往无毒燃料方向前进。
未来的火箭燃料
2022年10月,我国因高轨三级液体捆绑死组合形成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效率由32天减到26天。这意味着我国发射技术又上了一层楼。
最大的进步是,长征七号使用的的火箭燃料是液氧和煤油,没有毒,污染小,燃烧产生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重点是,液氧和煤油还便宜,一吨只要2000元左右,但偏二甲肼由复杂的化学工业步骤生产,一吨要8万元,和它组合的四氧化二氮一吨要1.7万元。
这两组数据对比起来,长征七号燃料确实比偏二甲肼更划算也更安全。
再来看另一个新闻。
2022年是11月26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消息称,我国自主研制的130吨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煤油循环发动机两次启动试车成功。
**大白话来说就是,我国航天运载器的发展在成本控制,和大规模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期间涉及到的发动机配置,能满足两次点火需求,可以让火箭原场返回陆地,还能重复飞行10次。**
**说到底,偏二甲肼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终究会被淘汰。**

2017年02月12日 09:26:12来源: 科技日报
当**“东风-5”于1986年**设计定型的时候**,美国最后一款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大力神-2”早已退出现役,全部更新为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前苏联也已经更新了几代洲际导弹产品。“东风-5”在性能指标上与美俄同类洲际导弹相比,尽管仍存在一定差距,但“东风-5”作为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填补了当时的国内空白,满足了作战需求,也成为中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筹码。
同时也要看到“东风-5甲/乙”在新时期下仍有不足。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其易贮藏、体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获得了生存能力和反应能力方面的极大优势,**因而新一代弹道导弹基本都是固体燃料导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新一代弹道导弹的“固态化”也是早就被确定为方向**。同时,新一代弹道导弹强调高打击精度,星光修正乃至末制导技术都有所应用,大幅提高了精确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另外,在导弹防御系统日益发展的今天,突防能力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快速燃烧缩短助推段、机动弹头、抗激光处理等新技术均已崭露头角。在上述方面,“东风-5”家族很显然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必然需要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来配合、替代。随着我国新一代固体燃烧洲际弹道导弹加快研制和服役,“东风-5”导弹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看看路透社都采访了什么人。
差不多,spacex现在把欧洲和俄罗斯的航天产业搞得奄奄一息,中国本来就不在国际发射市场里面,影响不大
刚才搜了一下整个欧洲空间局20个国家2023年一共发射了3枚火箭,退步到了伊朗的水平。。。
你有没有想过,液体火箭是发射前,注入燃料的,但诸如燃料之前,里面是什么? 里面就是水,下面有个空,水不停的放,液体燃料不停的注入。
为啥我看个标题就不看呢 Cia都那中国没办法了米六都被逮了,除非火箭军方有中层叛逃,否则谁能晓得究竟怎么回事 压根不用细看呀
你这样说那注水还是新闻吗,战时这样操作来得及吗还是依旧很快?
一直是这样,最早的时候不注水,第一次也就是钱学森指导的第一次就没注水,结果注入燃料后火箭弹体因为压力凹陷了,后来里面都会有东西
别误会了,海澜之家只是冠名,真正研制的是东方空间。
不一定是水,有的可能是保护液体成本会高些,但问题都不大
私企的火箭,私企冠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是挺好的
😄有案例记载?工程学不至于没办法要注水边放水边注燃料吧 要是燃料溶于水呢, 还有放水结束后底部怎么栓住那一瞬间压力呢 搞个出处来,别讲故事 讲新闻就新闻不要加塞期货
问题是私企不能afford赞助造火箭吧。。难道不是很贵的 还是只买个冠名权?这也太划算了!
背后投资的大佬很多,海澜之家只是冠名。
为啥他家可以搞到冠名权??太合算了吧!
我在前面发的链接看看 https://spacenews.com/orienspace-breaks-chinese-commercial-launch-records-with-gravity-1-solid-rocket/
中美对抗, 中国靠撸起袖子使劲卷,美国主要靠吸欧洲日韩小弟血
wow 谢谢科普 great move啊
中国上五千年沉浸在封建礼教里而已,自从汉人接触了西方这些科学,who怕who
真的是日新月异 欣欣向荣
吸得不够,日本还在蹦跶。
这说的真的是,中国人韧性很大,聪明又努力
可惜有些老鼠屎+键盘侠
前两天刚发射的爱因斯坦探针就是中国和欧洲联合发的
资金才1.5亿美元!!! 怎么做到的
什么时候中国人的火箭命名,要看外国人的脸色了?为什么要用国外的新闻,来驳斥中文的命名? 这个火箭叫做海澜之家号, Model的型号是 引力一号遥一 独家冠名!“海澜之家号”成功发射!_运载火箭_商业_引力 (sohu.com) https://www.sohu.com/a/751180325_121124422
又是民企大摸底摸出来的?
别信,
我的天,东方空间是国内的航天公司呀,你什么脑回路。人家这火箭就叫引力一号,跟外国人有什么关系。
Gravity 是三体里面一艘战舰的名字呀 万有引力号 激动
是的,激动万分
确实,现在国内的高新科技突破真是让我们在国外的刮目相看,一个接一个。牛逼!
中国人天生春风吹又生那种,千年来被屠被占被围剿被内乱多少次,中华文化还是倔强地绵延不绝。
有人能解释一下这个最大固体火箭代表了什么吗?是不是说中国航天突破了技术瓶颈,超越了别的国家?
这个是技术验证,以后就可以2倍4倍的叠加
固体火箭准备时间短,也非常适合国防
中国综合的航天技术和实力,现在本来就是全球领先的, 没什么国家需要超越了。
一般民用发射很少用固体发动机的,性价比低。
这个火箭的发动机都是航天科技四院提供的,很可能是用洲际导弹改的。
这个块头好大,前几天是不是还成功测试了反复回收利用的? 感觉在和马斯克的火箭竞争。
那固体发动机的好处在哪里呢?
固体火箭发射卫星具有几个显著优点:
1. **简化设计与制造**:固体火箭的设计通常比液体火箭更简单,因为它们的燃料是预先装填的,这减少了复杂的燃料输送系统。
2. **快速响应**:固体火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备发射,这在需要快速部署卫星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3. **存储与运输方便**:由于燃料稳定,固体火箭可以长时间存储而不损失性能,且易于运输。
4. **成本效益**:固体火箭由于其设计的简单性和制造过程的标准化,通常成本较低。
5. **高可靠性**:固体火箭因其较少的移动部件和简单的机械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是,固体火箭也有一些局限性,如燃料一旦点燃就不能停止或调节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比冲(即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推力)等。
谢谢科普啊 那么固体火箭是以后航空航天运输的发展方向吗? 比如蚂蚁龙的spaceX搞火箭回收,可以说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发展方向了
还有固体火箭和液体燃料相比,在推进力/能量efficiency上有差别吗?
不是
固体火箭的好处是准备时间短随时可以发射,其他基本上全是缺点
Falcon 9的rideshare几千美元一公斤,和星链卫星一起拼车,所以现在小型火箭在成本上也没什么优势
火箭爱好者用的booster市面上买得到。
中国人的智商完全吊打欧美。如果再加点印度人的情商,我们肯定无敌了
他也没输。但他对中国工程人才和工程制造力是心服口服的。
找模具工程师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美国搜罗几个月能凑齐一个办公室的,中国几个电话就能找来填满一个足球场的。
这就是人才储备能力。
烙印ppt的情商还是算了吧
当然不是,别听人乱讲,固体推进剂贵多了,加上不能回收,发射成本高多了。 另外,目前最好的固体推进剂还是米帝的,当然用途是纯军事。
近代史从1800到现在还没有看出来吊打和无敌了。
是保护费
最难的那一部分是,你自己去摸索一个没人做出来过的项目 尤其是军工这种完全不需要顾及专利的
人家口头说说博得大家一乐, 认真可就笑话了。 SpaceX Falcon Heavy 火箭运载能力是中国最先进长征5B的两倍多。 他家一年发射量是整个中国航天的两倍。当初美国军方没看走眼, 一直在背后支持他。
Falcon 能发射这多次,是因为可回收。就论制造火箭,那 Elon 真得甘拜下风。
那中国为啥要这能造火箭,还不是为了能抓住蛙蛙 摩擦摩擦
我也看标题觉得奇怪,记得是个男装店
你看看火箭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