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食、住四合院,当着一众文化界名人与书局老板为版税拍案而起,被林语堂在日记里讥为神经病,同时用这样锱铢必较的版税支付的文字鼓动学生去送死。 因为在学术届地位太高,年少时每回上完课、读完指定书目都被洗脑一回,可是只要安静下来读几本他的书、了解一点时代背景,就回归原点,每每循环往复。 anning1941 发表于 2024-01-11 13:50
你不能否认他文章写得好,出类拔萃,且对底层人民有同情心。 渔非凡 发表于 2024-01-11 13:52
因为在学术届地位太高,年少时每回上完课、读完指定书目都被洗脑一回,可是只要安静下来读几本他的书、了解一点时代背景,就回归原点,每每循环往复。
你不能否认他文章写得好,出类拔萃,且对底层人民有同情心。
不觉得。建国后意识形态需要而已。同文同祖的海峡对岸对他的评价就客观很多。大陆学界对他最高的评价是:现代文学的所有流派都可以在鲁迅那里找到起源。即便盖棺定论至此,也无法否认鲁迅的最大成就就是针砭时弊的短小杂文,研究者连篇累牍地论证鲁迅为什么没有一部传世的长篇,但是不影响他的文学地位云云。他的影响与其说是文学的,不如说是政治的。鼓动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健全、对现实痛心疾首的年轻人冲到意识形态前线,原本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左派革命家们的常规。今天亦如此。年轻人的血最热,也最该去祭洒。
对底层的同情,以及对现实的鞭挞,和他同时代的文人大有人在。鲁迅神化于死于全面抗战爆发前,更加神化于死于建国前。抗战后期,连鸳鸯蝴蝶的张恨水都在风花雪月里和圣战中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同情弱小、剖析现实、构想未来原是文人千古的母题。鲁迅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
文学界除了鲁迅你去抗争吧式同情,更有托尔斯泰审视自身阶级式同情。本来无所谓高下、善恶,对推动社会进步各有其意义。但是,在文学界,把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供奉为继往开来的神,是作茧自缚。
以前的文人都挺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