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通胀后的TC-2019包裹 vs 2023包裹

d
dvdh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疫情几年, 通胀飙升, 美联储的cpi计算方法也是改了又改. 但是回到基本民生, 老百姓算一算账, 真实的通胀可以说是相当残酷, 我们就拿2019年的数据作为benchmark:
房价-大部分中国人到了一定年纪都是要买房的, 且大部分中国人都集中在三番, 西雅图, 洛杉矶, 纽约等大城市. 看一看现在的房价和2019年的房价, 基本涨了50%以上
车价-几乎普涨30%
饮食-餐厅的餐费提高, 小费提高, 整体涨30%-50%不等;超市的涨价以及缩量都很普遍, 估计30%的涨幅很轻易达到
旅游-酒店价格普涨, 机票价格普涨, 特别是回国机票, 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要回国度假探亲的, 机票这一块给个50%的涨幅不过分吧
保险-医保, 车保, 房屋保, 人身保哪个没有涨价, 给个50%, 合情合理
服务-房屋整修, 前后院园艺, HOA, 理发, handyman等等一切的服务, 哪个没有涨价?给个30%的涨幅, 大家没意见吧
投资品-中国人大部分投资不就是股票, crypto和房子嘛, 2019SPY vs 2023SPY, 2019BTC vs 2023BTC, 房子在上面已经说过了, 哪个没有涨, 总体给个50%, 涨幅不过分吧

结论:2019年的包裹, 保守估计,乘以150%, 和现在的包裹等价, 而且还没有算时间成本. 举个例子, FB 2019 给E5 300K, 那现在得有450K才持平. 如果一个SDE在2019面试季拿到300K包裹, 现在拿450K还是巨亏, 因为这4YOE还没有任何增值. 如果考虑这4YOE的时间成本, 现在可能至少得是700K才算正常. 而目前几乎很少有700K岗位放出. 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 我们SDE已经是高薪岗位了, 目前看来, 即使是SDE在通胀面前也是捉襟见肘, 可见在真正的通胀面前, 所有拿劳力换钱的打工一族都是手无缚鸡之力, 一场真正的收割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很多疫情期间发的L5 600k大包都是基于RSU. 后开股价跳水, 裁员也是第一批被盯上
2019年 我的包是280K 花起来还能存钱 跳槽后 2023年我挣了520K 依然捉襟见肘

太经典了, 码农们max 401 ira 股票捂着不卖,供着2-3m的房子, 然后哭穷.

其实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可以跑赢通胀的, 所以换赛道才有道理.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们相关的例子, 还记得在2013左右, NG的SDE能拿100K左右的包裹, 到了2016左右, NG的SDE就可以拿到接近170K, 三年涨了70%,妥妥跑赢当年的通胀. 这期间也是转码转CS的风潮开始兴起
另一个例子离我们比较远, 是打工皇帝一族, NBA球员的薪水
https://www.thehoopsgeek.com/average-nba-salary/
从2015-2018年涨了接近80%,远胜通胀
其实这一次疫情期间的大通胀是近几十年年来最严重的的一次, 各行各业的岗位几乎无一幸免, 包括打工人的金字塔尖, NBA球员
19年我们家五个米, 疫情后差不多八个米了, 没跑过通胀, 有点愁
j
jennyjin
扑哧
l
lizzie
最后一句终于憋出来了。。。。。
C
Coffee2
政府说通胀已经控制住了
大衣被禁
2023是2019一半的哭晕在厕所啊。
j
jacketdog


疫情几年, 通胀飙升, 美联储的cpi计算方法也是改了又改. 但是回到基本民生, 老百姓算一算账, 真实的通胀可以说是相当残酷, 我们就拿2019年的数据作为benchmark:
房价-大部分中国人到了一定年纪都是要买房的, 且大部分中国人都集中在三番, 西雅图, 洛杉矶, 纽约等大城市. 看一看现在的房价和2019年的房价, 基本涨了50%以上
车价-几乎普涨30%
饮食-餐厅的餐费提高, 小费提高, 整体涨30%-50%不等;超市的涨价以及缩量都很普遍, 估计30%的涨幅很轻易达到
旅游-酒店价格普涨, 机票价格普涨, 特别是回国机票, 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要回国度假探亲的, 机票这一块给个50%的涨幅不过分吧
保险-医保, 车保, 房屋保, 人身保哪个没有涨价, 给个50%, 合情合理
服务-房屋整修, 前后院园艺, HOA, 理发, handyman等等一切的服务, 哪个没有涨价?给个30%的涨幅, 大家没意见吧
投资品-中国人大部分投资不就是股票, crypto和房子嘛, 2019SPY vs 2023SPY, 2019BTC vs 2023BTC, 房子在上面已经说过了, 哪个没有涨, 总体给个50%, 涨幅不过分吧

结论:2019年的包裹, 保守估计,乘以150%, 和现在的包裹等价, 而且还没有算时间成本. 举个例子, FB 2019 给E5 300K, 那现在得有450K才持平. 如果一个SDE在2019面试季拿到300K包裹, 现在拿450K还是巨亏, 因为这4YOE还没有任何增值. 如果考虑这4YOE的时间成本, 现在可能至少得是700K才算正常. 而目前几乎很少有700K岗位放出. 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 我们SDE已经是高薪岗位了, 目前看来, 即使是SDE在通胀面前也是捉襟见肘, 可见在真正的通胀面前, 所有拿劳力换钱的打工一族都是手无缚鸡之力, 一场真正的收割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很多疫情期间发的L5 600k大包都是基于RSU. 后开股价跳水, 裁员也是第一批被盯上
2019年 我的包是280K 花起来还能存钱 跳槽后 2023年我挣了520K 依然捉襟见肘

太经典了, 码农们max 401 ira 股票捂着不卖,供着2-3m的房子, 然后哭穷.

其实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可以跑赢通胀的, 所以换赛道才有道理.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们相关的例子, 还记得在2013左右, NG的SDE能拿100K左右的包裹, 到了2016左右, NG的SDE就可以拿到接近170K, 三年涨了70%,妥妥跑赢当年的通胀. 这期间也是转码转CS的风潮开始兴起
另一个例子离我们比较远, 是打工皇帝一族, NBA球员的薪水
https://www.thehoopsgeek.com/average-nba-salary/
从2015-2018年涨了接近80%,远胜通胀
其实这一次疫情期间的大通胀是近几十年年来最严重的的一次, 各行各业的岗位几乎无一幸免, 包括打工人的金字塔尖, NBA球员
19年我们家五个米, 疫情后差不多八个米了, 没跑过通胀, 有点愁

dvdhe 发表于 2024-01-08 10:53

summary是”楼主一年包裹8米”?还是”楼主一共有8米”
一年8米的话是大神,一共8米的话没意义,每个人投资风格不一样。看3年太短了,还是得看30年。
油菜花
我其实是挺同意楼主的分析的,现在真的花钱扣扣搜搜因为所有东西都天价一样。。。。。尽管挣钱多了但消费水平降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