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长相身高和气质,注定她适合某些风格和颜色,所以我发现很多人的买买买,虽然颜色款式有不同,但大概都是一个意思,适用的场合也很固定,也可以说是有限,在我眼里这就是重复建设。think out of the box 比较难,能做到这个说明你的穿搭也上了个台阶。圣诞去了查尔斯顿,两个女人的装扮让我多看了几眼,来证明一下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淘汰: 1. 她背面看三四十岁,正面一看大概六十,因为瘦溜儿,所以我判断失误。奶白色毛衫,宽大的米色带帽马甲,咖啡色细腿裤,米色麂皮短靴。因为近视眼又不爱戴眼镜,所以看人我大概看整体颜色和款式。起码她让我看上去很舒服,讲究但又不过分 — 暖色系,主打米色和焦糖。 2. 她坐在餐馆室外椅用餐,浅色阔腿牛仔裤,浅蓝休闲衬衫,一件中度灰的毛衫搭在肩上,白色厚底老爹鞋 — 偏冷系,主打蓝白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似不经意却有章法在。一年四季,颜色、款式、质感,额,哪儿那么轻易断舍离。还有自我反思一下,因为爱穿深色,衣橱里黑压压一片,什么都爱用黑色搭。上面那俩例子,没有一丝黑,很好看呀。
回复 28楼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会穿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别人买不到的特殊品牌,注意到我举的两个例子最先吸引我的是色系,单品没有一个是普通品牌买不到的,但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是how to put them together, 也就是说,今天出门这一套,你到底要如何表达自己对色彩质感和比例等等的理解。比如说第一套换成我,我也有米色马甲,我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配个黑高领毛衣,既然都两个颜色了,那裤子也黑的吧,挺多再来一双米色运动鞋,也不是不行,就是比较boring, 所以要多学习多看多琢磨。我也看instagram, 跟风喜欢的模特或明星,她们身上从上到下都是搭配好的大牌普通人无法跟风,但是我可以学习色彩组合,模仿相近的款式,不用刻意去弄明白哪个单品是哪个品牌,要的是类似的感觉。这个学习方法对我有帮助。共勉。
回复 28楼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会穿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别人买不到的特殊品牌,注意到我举的两个例子最先吸引我的是色系,单品没有一个是普通品牌买不到的,但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是how to put them together, 也就是说,今天出门这一套,你到底要如何表达自己对色彩质感和比例等等的理解。比如说第一套换成我,我也有米色马甲,我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配个黑高领毛衣,既然都两个颜色了,那裤子也黑的吧,挺多再来一双米色运动鞋,也不是不行,就是比较boring, 所以要多学习多看多琢磨。我也看instagram, 跟风喜欢的模特或明星,她们身上从上到下都是搭配好的大牌普通人无法跟风,但是我可以学习色彩组合,模仿相近的款式,不用刻意去弄明白哪个单品是哪个品牌,要的是类似的感觉。这个学习方法对我有帮助。共勉。 BlueMountains 发表于 2023-12-30 16:23
回复 50楼的帖子 大清早看见影子mm来了!新年快乐 感谢参与讨论,断舍离、买买买、重复建设,三大话题让我揉在一个帖子里,有点贪心。D班长提到女人购物的各种理由数不胜数,但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理智购物, be a serious and smart shopper, 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已经是不易的一件事,“百变女郎”也是相对的,无外乎是在自己舒服的范围内做一些调整。你对断舍离的看法和我的观点一模一样,并不是数量越少越好,不同场合不同气候不同心情都需要不同的穿搭去配合,不赞同堆积的透不过气的衣橱,但如果真的是清汤寡水也太挑战了。至于提到重复建设,本来是我自己的一个反思,就是如何在自己可以把握的风格之内拓宽思路,在颜色质感等等方面的搭配上跳出固有的概念而有所提升,每当要断舍离或买买买的时候提醒自己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下。
买买买就是为了开心,为了发泄情绪,为了下单的激情和快乐,拆包裹的快乐。买点东西还要在大脑里理智想一遍,生活不累吗?对我来说买买买就是为了发泄情绪让自己开心,穿的穿不到并不重要。有的人喜欢极简,有的人喜欢极奢。有的人喜欢的款式全部all in. 个人喜欢就好,大家都是成年人,做自己最满意的行为过自己最满意的生活就好,不要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三观强加到另个人头上,就连夫妻之间,子女之间都不要
1. 她背面看三四十岁,正面一看大概六十,因为瘦溜儿,所以我判断失误。奶白色毛衫,宽大的米色带帽马甲,咖啡色细腿裤,米色麂皮短靴。因为近视眼又不爱戴眼镜,所以看人我大概看整体颜色和款式。起码她让我看上去很舒服,讲究但又不过分 — 暖色系,主打米色和焦糖。
2. 她坐在餐馆室外椅用餐,浅色阔腿牛仔裤,浅蓝休闲衬衫,一件中度灰的毛衫搭在肩上,白色厚底老爹鞋 — 偏冷系,主打蓝白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似不经意却有章法在。一年四季,颜色、款式、质感,额,哪儿那么轻易断舍离。还有自我反思一下,因为爱穿深色,衣橱里黑压压一片,什么都爱用黑色搭。上面那俩例子,没有一丝黑,很好看呀。
太精辟了👍
赶紧改网名😆
买买买可以理解,就是买了那么多还像只买了一件似的岂不是太亏🥹
嗯嗯,花10件的钱,咱就得有10件衣服的效果,都看起来一样,我不能接受。 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得花之有物啊。
花花妞,彩色妞。
控制的不是手,是手里买的东西,别长得都差不多,适用的场合都一样(比如居家办公服,lol),然后该穿该搭的时候没货了
我昨天还下单了A的,不能退换,我本来真的真的不想买,但那个帖子很热闹,一直勾引人。
我是个奇怪的人,从来不喜欢穿一身黑,除了工作服,衣橱里一直五颜六色的
重复建设这件事其实也不好避免的,人们买的多数是自己喜欢或者符合自己气质的衣服,这就很难不雷同。我以前一个女生朋友说我的裙子们其实都是同一条裙子,哈哈哈哈
我很喜欢那种一看就很讲究腰杆直直的老太太,榜样
哈哈哈居家办公服
美国精致老太太越来越少了,我住的公寓,我搬进来的时候几乎都是老太太。那时候的都是每天下午穿着雅致的tweed 套装挎着小香包聚在lobby喝茶聊天
现在的老太太一水儿运动系。。。。
小香老奶奶们都归西了
A家不能退换真的很烦,祝好运。我踩过好几次雷还总是不长记性,最近又收了一条不太满意的裤子砸手上了
你懂我意思了,就是我知道你买新衣服了,但就是觉得你还是你,怎么穿都是一个样儿。就像一本书,看个封面和第一页就足够了,没必要再往下翻。
这里的你是泛指,不是你啊,亲。
年纪大了,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我倒是觉得这个变化是时代的进步。
运动服只要身材没走样,穿的一样也是好看的。
运动系也还好了,在美国最闹眼睛的是胖,胖得走形。黑的胖,白的胖,劳模也胖,能见到几个细溜儿大个儿就联想是美女😂
确实,她们很厉害的 有个换了膝盖的,一直在努力走动,一年后发现她健步如飞
美国人真是糖吃多了
一定得归罪于60/70年代为了自己ego或者因为被糖业公司收买,鼓吹吃糖比吃高脂肪肉类好的害人科学家们 美国近40年就像换了一个人种
是的,即使穿的简简单单,只要身材挺拔,纤秾合度,很容易就看着舒服。胖到一定程度,真的没办法。这还就是美国特色。一回到美国就能躲都躲不过的感受到,那种在别的国家都不存在的,肆无忌惮的胖法儿。
我觉得我但凡在中国,可能也不会长到自己曾经的最高点。
健康问题可能比枪支和毒品都更加严重,更加普及性的危害着巨多人的健康。还特别有隐蔽性。不知不觉,就吃多了糖,放弃了健康,还自我感觉良好,哎。我也是受害者。
固然,如果都不需要买衣服,就能心里记着日常实践着低糖生活,那自然更好。但是我是不太做得到。所以,如果买点衣服,对我还有健康上的提醒,我是可以接受的。
看个show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个花花裙子,结果周围全是T恤冲锋衣,感觉自己是个二傻子。最关键是空调打得贼大,一场看完把自己冻得够呛。
所以说 该要多多运动?
看秀穿裙子不像二傻子 我会觉得你很好看
其实我觉得会穿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别人买不到的特殊品牌,注意到我举的两个例子最先吸引我的是色系,单品没有一个是普通品牌买不到的,但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是how to put them together, 也就是说,今天出门这一套,你到底要如何表达自己对色彩质感和比例等等的理解。比如说第一套换成我,我也有米色马甲,我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配个黑高领毛衣,既然都两个颜色了,那裤子也黑的吧,挺多再来一双米色运动鞋,也不是不行,就是比较boring, 所以要多学习多看多琢磨。我也看instagram, 跟风喜欢的模特或明星,她们身上从上到下都是搭配好的大牌普通人无法跟风,但是我可以学习色彩组合,模仿相近的款式,不用刻意去弄明白哪个单品是哪个品牌,要的是类似的感觉。这个学习方法对我有帮助。共勉。
同意你说的尝试不同风格不管是适不适宜,这个我也不主张,感觉人品很不稳定😅
我说的意思是在你舒适的风格之内,怎样打开思路用不同的色系款式质感等等(again, 不是说大红大绿色彩斑澜买一圈彩虹)来表达自己,而不是一根筋像我一样
也不是,不是一代人啊。小香奶奶们,我刚搬进楼里就80多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哈哈哈哈,都挂了很正常,而且她们身材很好的,举止言谈都透着一股气质,显然是美国嗜糖前成长的一代。比如卖给我房子的老太太那时候95了,是她儿子来代签sales合同的,儿子都是我爹娘的一代人
现在的运动系多数还是比上一代要大只的,她们多数是baby boomers或者更晚一些的,嗜糖对她们是有一定影响的。等看她们的娃。。。就是我的同龄人了,就更大只了
最近我也想的比较多的是色彩,搭配出之类的。牌子的话说起来也挺奇怪的,像 aritzia 的大衣我就没有一件穿的好看的,都大。每个牌子我还是有自己相对倾向的单品。总之还是要挑吧。然后提高自己的审美,要fun, playful, modern, feminine 哈哈哈哈。
风格审美是持续不断变化的。20岁的风格不会适合40岁的
说实话我上班穿的衣服也超级雷同还乐此不疲,在科技公司里耍的是聪明和酷,全部向乔布斯看齐,我常年就是三宅皱褶衣加牛仔裤。
自己喜欢就好。象我的话还是会腻。
的确,说到底就是审美能力,要不断的学习、反思,还有练习(我要是把这劲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就好了🤣)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63Fam1rwvk4?si=U4oZOKa59qGPSJPK
我无意间看到这个男的视频。觉得可以借鉴下用来打扮老公。
不亏, 看看人家乔布斯和小札, 一样的衣服一衣柜
看看你的网名就是答案,哈哈哈。 内搭不算,外衣算,按我的想法说
你是大户,批准重复建设😄
有照片就好了
风格重复,应该是对的,重复了才形成风格。但是风格的重复,并不代表是某种单品的重复,色彩的重复。如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可以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单品不同的色彩来坚持这样的风格,里面能找到很多搭配的乐趣,也形成个人鲜明特征。即使是不同场合,也可以继续保持一贯的风格。
举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friends里面三位女主,如果说服装风格,第一位有风格感的是菲比,瑞秋次之,莫妮卡的最不够鲜明。 这里面并没有说谁的风格高低问题,而是有“自己的风格”。瑞秋的风格利落简单干练,最有代表性的是她的简单修身衬衣+直筒西裤,色彩清淡,是我对她的一贯印象。很多职场丽人休闲或者工作基本都喜欢这类风格。 菲比波西米亚风,发型小饰品也花样百出,色彩更复杂丰富,不管怎么变都在风格范畴内。 莫妮卡虽然身材同样出色,但是就真的没觉得她很有风格,好像都浑然大众中。 从中引申出来,是不是常规单品,并没有那么容易形成风格?尤其是没有色彩搭配出色的能力,没有材质的加成,很难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断舍离,挺难的,我也认为如果要搭配得好,或者符合自己相对完美的要求,真的需要很多单品。比方经典的的蓝色搭配卡其色,这种蓝就要搭配那种卡其,颜色差别一点都不对味,同样短一点长一点,裤子是直筒的还是宽腿的,差别也挺远的。有时候为了一件上衣的搭配,要买不同shade的颜色、版型和材料回来试,越积累越多。
最近只买不穿,有点儿神经了
这题我会!过来人给你清醒清醒:这样最亏了,好东西也会放坏,而且最怕身材变化穿不上就惨了。
美国人问题就是胖子太多。一胖毁所有。瘦了就会想要打扮了。
不是大户啊。只是重复建设的阶段在我的衣橱建设的过程里比其他阶段都长。 人一直在成长,时尚和环境也在变化。衣橱建设必然会经过买买买,断舍离和重复建设几个阶段。有些阶段在单一进行,也有多个阶段重叠进行。只是某些阶段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出现的时间或长或短而已。但肯定的是,每一个阶段的开始,坚持和终结都是爱自己的表现。因为愿意为更好,更适合自己生活做出改变。
你这个我使劲看了几眼,愣是没看出来,是耳环吗?很特别啊。
10袋,敬佩!
第二张是耳环,掉了一只,只剩这只了。
大清早看见影子mm来了!新年快乐 感谢参与讨论,断舍离、买买买、重复建设,三大话题让我揉在一个帖子里,有点贪心。D班长提到女人购物的各种理由数不胜数,但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理智购物, be a serious and smart shopper, 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已经是不易的一件事,“百变女郎”也是相对的,无外乎是在自己舒服的范围内做一些调整。你对断舍离的看法和我的观点一模一样,并不是数量越少越好,不同场合不同气候不同心情都需要不同的穿搭去配合,不赞同堆积的透不过气的衣橱,但如果真的是清汤寡水也太挑战了。至于提到重复建设,本来是我自己的一个反思,就是如何在自己可以把握的风格之内拓宽思路,在颜色质感等等方面的搭配上跳出固有的概念而有所提升,每当要断舍离或买买买的时候提醒自己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下。
人活着都还会继续变化,最好是提升。不可能30和40对于生命的理解都完全一样。我相信每过10年人的境界肯定都会大有不同。不局限在时尚方面,一切都应该是如此。
即使在我这个比较农村的地界儿,看秀也大多数人还是穿的比较dressy的。
如果真的看秀都大多数人特别casual,那可能就是秀的风格就是属于大家休闲放松,非dress up 类型?譬如看个talk show可能和看歌剧院 musical之类的着装氛围不太一样吧。
买了很多白色浅色衣服。 结果昨天发现一个白裤子上全面有四点红色的滴点,怎么洗也洗不掉。 心疼啊,想要是黑色的裤子就好了。 现在出门吃饭什么的,都要注意不穿白色的。还买了个去污笔带包里
那个年代很经典,美国也有钱,做指甲,穿戴整齐去餐厅。 现在时代变了。美国也不如那会遥遥领先了。 现在文化是自我释放,不要规矩
有理智购物的念头就很不错了。 我也觉得挺难的,冲动的时候比较多,很多时候是为了美丽的短暂幻象。想想怎么成为你说的smart shopper
1. 先挖掘衣柜现有的潜能,看看是否有可替代性 2. 因为需要而买,而不是折扣或者其它蛊惑 3. 适可而止,适可而止,适可而止。
新年共勉,记住你这三条! Be a smart shopper! Happy new year 🎆
说的很有道理。
人总在变化中,审美、年龄、环境。衣柜也跟着变化。
尝试摸索寻找的过程也很长。就少不了买买买和扔扔扔。
能最后找到自己的风格,也许就可以与不适合的断舍离,进行理智购物了。
你的话还真让我静下来琢磨一下自己到了哪个阶段。
新年快乐🍾!
我也会包色
这种情况我会和自己说,多买一件,另外几件被宠爱的机会就会减少,再买一件,机会又打折扣,除了亏还是亏,有没有帮助到你😝
嗯,很有道理。这适用于所有非消耗品。
我今天给自己的理由是,我天天去gym,一天一件正好。是不是无药可医啦哈哈?其实我发现买衣服也是一阵一阵的,有好长时间一件不买,一旦开始就会买很多。我觉得普通人找到自己的风格,一次性多买一些同款替换旧的也可以。这更偏向实用理念,离时尚还有距离。
人和人品味也有差别,就像有的人老去同样的餐馆点同样的菜,有些人买来买去也都是大同小异的衣服,有些小变化但大体差不多。好的方面是风格固定,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坏处是缺乏新意和趣味,一成不变。
最好的就是在大方向下有点小变化加些趣味,但往往每次尝试都有试错成本。
确实如此。很多时候买来的东西甚至收到了都不是太有激情拆箱。但是买的时候是兴奋的,有期望的。似乎买的过程里的兴奋高于之后真的用途了,这个大约也是网络快消费时代的一种病。有时候也是会觉得人生苦短,能让自己即使有短暂的开心,也是好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好像真的也是多买了好些并不需要 ,或者用不到的东西。
可能在放纵欲望和理智清醒之间,还是要有个平衡才好。东西多到一种程度,收拾也是费时间费精力的,有点成为负担了。
说到阶段,我粗略地想了一下重复建设的类型,想到其他再补充:
1 紧跟潮流的重复建设,紧跟潮流是追求美的一种体现,但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先是一波一波的急潮,然后是一轮一轮的轮回。重复建设的是难免的,当一波潮流退去,就会有种“怎么买了满柜子潮流的单品,但总觉得还是没有衣服穿出门"的感觉。或捐或扔或压箱底,然后继续买买买。 (我说得这么直,会不会被人打啊。不用打问号了,肯定会被打
2 带来安全安慰感的重复建设。拆包裹真的很愉悦吗?处理箱子很好玩吗?处理旧衣物不费心吗? (估计又会被打,我自己先锤几下
财力会带来安全感;消费能力可以消除紧急需求带来的焦虑感(突然参加有着装要求的环境);财力和消费能力也可以给自己奖励,带来安慰感。熟悉单品的价格在已知的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不需要太高的消费成本就可以快速获得那一份安全安慰的感觉。
3 有需求性的重复建设,在你前面也写了这一点。为了融入工作环境,康乐的衣着要求,或者打造更接近某个圈子的理想形象。这类重复建设是必须的。
4 成熟型的重复建设,象已故英女王的彩虹系列,Iris Apfel的浓郁厚重的首饰等等,她们有独特的审美观,在设定某几种框架里做出多种不同的细节变化,这类重复建设的概念已经成为她们的标志。一般人难以复制或超越。
很用心的回帖,芒果妹子很有思考。
形成独特审美观,成熟建设,我们的目标。
内外兼修,一路相伴,顶峰相见。
好的帖子能引发深度思考。 谢谢BlueMountains MM开一个这么好的帖子。
言重了,大家就是探讨,没有谁judge 谁,你说的没错,买东西就是图开心,不搞重复建设,也会把钱花在别处,反正是留不住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