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张幼仪这样的现在也有人捧。 maomao6 发表于 2023-12-27 08:06
回复 96楼虎踞龙蟠的帖子 他就只是比同时代的人有机会先学到文化和接触西方文明,占了这个先机,这种类型的酸诗AI都可以批量写了 vivi_ann 发表于 2023-12-27 03:45
在抗战最艰难,物资最稀缺的时候,她囤积军用染料、棉花和黄金,然后高价牟利发国难财,这个真的唯利是图没有道义,主要她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会做生意。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6 18:12
且不论张幼仪长相如何,单单是她发国难财一点,就让人没法喜欢。 徐志摩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他才华横溢,人缘也甚好。林徽因陆小曼皆非等闲之辈,能不计较他的长相,自有她们的道理。 lilywin 发表于 2023-12-26 17:41
张幼仪挺好看,白富美。徐志摩长这样还嫌弃她说她是乡下土包子?只能说男人们真是普通又自信。 tinmouse85 发表于 2023-12-26 08:55
穿黑色结婚?这两人一个18,一个15,大家想想自己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穿校服的小屁孩那种样貌,对比之下这两人很可以了。 Mediterranean 发表于 2023-12-26 09:06
这张照片里徐志摩才18?这后退的发际线、明显的黑眼圈,说38都有人信。 tinmouse85 发表于 2023-12-26 09:09
徐志摩这个渣男永远都是追求不属于他的东西。 tiffany2013 发表于 2023-12-26 08:36
cxying 发表于 2023-12-26 08:23
徐志摩这张照片拍的不好看, 本人应该还是帅的,又有著名诗人的光环加成, 而且那时候人普遍不好看,他肯定算是比较好看的了。 pop 发表于 2023-12-26 09:38
徐志摩真的是自己作的,张幼仪好歹晚景还不错。 林徽因陆小曼后半生都不太好 walkingclounds 发表于 2023-12-26 09:47
1926年,徐志摩之父徐申如邀請她返回中國:當時,徐志摩欲與陸小曼結婚,徐申如即向她徵詢意見。後來,徐申如收她為義女,並與妻子繼續接受其奉養。 1927年,他母親及父親先後辭世,徐志摩未有出席兩人的喪禮。 1944年,徐志摩之父逝世,張幼儀繼續每月給予陸小曼三百元生活費(生活費原由徐志摩之父給與陸) 好險姓徐的不得好死.... loci 发表于 2023-12-26 09:39
徐家从老到小都真不要脸,居然啃前妻。张幼仪也是心善,都离婚了还管这家人死活干嘛?赡养老人倒也罢了,毕竟是自己孩子的爷爷奶奶,但为什么还要给陆小曼资助? tinmouse85 发表于 2023-12-26 10:06
我觉得徐父有点造孽。张家是世家大户,张幼仪四哥赏识徐志摩,张听哥哥的,张家主动提亲,徐父看人家家世乐不颠儿的应了。徐志摩从头不肯,家里硬压的。 张也幸亏有个强大娘家,离异后哥哥们支持。 Ruth 发表于 2023-12-26 10:19
哎要是我们的服饰从那时沿袭下来多好啊,好美的。 看看旁边穿个西洋学来的洋装的人,穿得多奇怪?西服真的没有长袍马褂看着端正。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3-12-26 10:55
关键是嫌弃人家土包子,仍然跟她生孩子。 whatif9999 发表于 2023-12-26 10:56
张幼仪小脚啊,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很难接受这个,尤其是碰到林徽因这样的以后。 当然徐志摩肯定是自私鬼,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chatchat 发表于 2023-12-26 11:06
1921年,徐志摩入讀劍橋大學當特別生,她居於劍橋附近的沙士頓(Sawston)。正和林徽因熱戀的徐志摩,得知張幼儀再次懷孕時,立即要求她墮胎及離婚,她不敢墮胎,說墮胎會死人,徐志摩冷酷地說:「坐火車還死過人呢,那麼你就不坐火車了嗎?」之後徐不辭而別、音訊全無,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在絕望中她曾考慮自殺。 1922年,她在柏林產下徐德生(洋名彼得),徐志摩匆匆趕來,拿著已寫好的離婚書要她簽名,她想先徵求父母意見,但徐志摩要求她立即簽署,因林徽因將返回中國。她簽署離婚書後,徐志摩正式宣告這是中國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loci 发表于 2023-12-26 11:10
渣出天际 feo 发表于 2023-12-26 11:31
也不能说造孽吧, 你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观念来要求一个过去时代的人, 他以当时的观念看,他选择的是对他家和他儿子最好的选择。 pop 发表于 2023-12-26 10:55
张是心善,但绝对不软弱。做了善事果然给自己积了福,她是这四个里结局最好的, 晚年幸福。徐家父母也不一定是啃她,那个年代认她为养女,让所有人都知道是徐对不起她,不是她的错, 她不必回娘家住,也许是保护她。 MissWW 发表于 2023-12-26 11:26
xiaoxiao66 发表于 2023-12-26 09:39
别给徐家贴金了,上面帖子里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张幼仪已经出国了,徐家老人邀请她回国。都出国的人还在乎啥回不回娘家?再说张幼仪娘家几个哥哥一直给她撑腰的。如果徐家心真的这么好,替媳妇考虑才认她做养女,那就别让她再去补贴陆小曼。养了老人还养新媳妇?也做得出来? tinmouse85 发表于 2023-12-26 13:17
不应该用新时代的行事逻辑去理解旧时代发生的事。 徐父徐母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公公婆婆了。最早他们意识到徐志摩想要离婚,立马把张送到英国去了,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他们的感情和婚姻。通常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不算什么大事,女人结了婚守着公公婆婆那是理所应当的。 徐在英国把张抛弃了,张找到她哥哥开始读书,养二儿子,花费都是徐父出的(张还有钱请了一个保姆),即使直到夭折也没见过这个二孙子。这种情况,如果徐家不出张的生活费,而是要求张带着孙子回国,或者二孙子夭折之后责怪她,不把张的大儿子还给张自己抚养,在那个年代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也没这么做,而是在张回国后把大儿子交还给张抚养。以上全部出自张自己口述的回忆录小脚与西服。可以说这对公婆唯一做错的就是让这俩人结了婚(养出这么不靠谱的儿子应该也算),后面真的是尽力弥补了。 至于最后张需要支付陆小曼生活费,因为张的儿子继承了徐家(徐志摩已经不在了),在那个年代的思想看来,他得继承起全部徐家的责任,包括赡养“小妈”的责任,这个跟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要给朱安生活费,是类似的,继承人太小,继承人的母亲代行这个责任。本质上是封建时代的残留物,许广平和张幼仪都是体面人,没有占到两种制度的便宜,反而要承担两种制度的责任。 oats715 发表于 2023-12-26 14:51
张被她哥害惨了啊,选个渣男一辈子受累 feo 发表于 2023-12-26 10:20
放到当事人的时代背景下,当红诗人才子自然喜欢志同道合舞文弄墨的才女啊,只能说他眼光是高,他看上的林美人和陆美人,无论从家世才情和颜值,都甩小镇出身的张幼仪几条街,徐爸虽是富商但也因局限小镇,不敢奢望太高,觉得和张家配婚已是不错,哪想到儿子能冲出小镇走向世界这么popular啊?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6 15:26
徐志摩和张离婚后对张还不错的,只能说那时的包办婚姻已经不适合时代了,当年和原配离婚是一种风气,你们讨伐徐有点过了,没有徐,你们能看到再别康桥这样优美的诗句?徐本性不错,不要拿那些垃圾诗人来比。 虎踞龙蟠 发表于 2023-12-26 16:20
但不喜欢还让人怀孕就太不厚道了,既对不起张也对不起林。人家鲁迅反对包办婚姻愣是从来没跟乡下太太同房过,这才叫有原则。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3-12-26 17:29
张家二哥应该也是深刻体会包办婚姻之苦的,他自己后来也是和徐志摩一样离婚原配,娶了郑振铎的初恋女友,当时风头无两出了一堆才女的北高师众多才女之一王世瑛,也是冰心的闺蜜,王世瑛后来难产而死,郑振铎每次到上海必去墓前献花直到空难去世。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6 17:59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果真如此的话,说明她和徐在精神心灵上都是没有交集的。 虎踞龙蟠 发表于 2023-12-26 18:30
她和徐志摩从来都不同频吧,而林徽因在抗日逃亡途中能说出 "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就是扬子江"。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6 18:57
所以说徐喜欢林,除了外貌,也有精神上的共鸣,和陆应该类似,张家兄弟还可以,这个妹妹就太世故了,徐和她即使没有林也是要分开的。 虎踞龙蟠 发表于 2023-12-26 19:01
回复 79楼mooncake的帖子 张家兄弟喜欢徐志摩的紧,你怎么就只站张幼仪,你这渊源也太偏了。 虎踞龙蟠 发表于 2023-12-26 19:33
张家兄弟都以结交徐志摩为荣,对徐的崇拜丝毫没受离婚影响,反而觉得痛失志摩深以为憾。 焱焱 发表于 2023-12-26 19:44
哈哈,是啊,大妈们应该是很喜欢徐志摩的,只是恨如今中国没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批判,若是徐志摩再生,说不定女生们能围个水泄不通,看杀佳人。 虎踞龙蟠 发表于 2023-12-26 19:51
喂不要给我们抹黑。我们是大妈又不是现如今那些90后00后脑残偶像粉。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3-12-26 20:39
🔥 最新回帖
因为她被抛弃被离婚,天然有同情票啊
那你赶快用AI现写一个。
骨子的市侩,要不徐志摩都不正眼看她
真是张幼仪这样的现在也有人捧。
🛋️ 沙发板凳
徐志摩这么丑啊 影视剧还总找帅哥演徐志摩,算美化他了吧
这俩半斤八两吧
这张照片,张的眼睛很好看
这张照片里徐志摩才18?这后退的发际线、明显的黑眼圈,说38都有人信。
肯定不像38,气质还是有点幼稚的,和骗色无数的年长渣男形象有很大差距。张幼仪明显就是未成年人长相。
讨厌徐志摩,
因为他,讨厌诗人。
顾城是个又渣有恶又毒的,
因为他,讨厌所有诗人。
张的 右胳膊去哪了?
1927年,他母親及父親先後辭世,徐志摩未有出席兩人的喪禮。
1944年,徐志摩之父逝世,張幼儀繼續每月給予陸小曼三百元生活費(生活費原由徐志摩之父給與陸)
好險姓徐的不得好死....
单看这组照片,陆小曼最美,张幼仪照的又土又难看。 但是实际上,林徽因也有很多非常美丽的照片, 陆小曼也有不少丑照, 张幼仪的结婚照看着也算是清秀了,一点不土。
徐志摩长得是真丑, 这是我看过的徐志摩最好看的照片了
林是自己身体不好, 陆小曼是自己选的, 其实他俩也不算太糟,至少没活得太长,都没赶上文革,不然估计会死得很惨。
徐家从老到小都真不要脸,居然啃前妻。张幼仪也是心善,都离婚了还管这家人死活干嘛?赡养老人倒也罢了,毕竟是自己孩子的爷爷奶奶,但为什么还要给陆小曼资助?
我觉得徐父有点造孽。张家是世家大户,张幼仪四哥赏识徐志摩,张听哥哥的,张家主动提亲,徐父看人家家世乐不颠儿的应了。徐志摩从头不肯,家里硬压的。 张也幸亏有个强大娘家,离异后哥哥们支持。
张被她哥害惨了啊,选个渣男一辈子受累
看看旁边穿个西洋学来的洋装的人,穿得多奇怪?西服真的没有长袍马褂看着端正。
也不能说造孽吧, 你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观念来要求一个过去时代的人, 他以当时的观念看,他选择的是对他家和他儿子最好的选择。
马褂好看不好看也得看谁穿。 身材修长玉树临风的人穿起来才好看, 不然就像德云社说相声的了。
而身材修长玉树临风的人穿啥都好看。
1921年,徐志摩入讀劍橋大學當特別生,她居於劍橋附近的沙士頓(Sawston)。正和林徽因熱戀的徐志摩,得知張幼儀再次懷孕時,立即要求她墮胎及離婚,她不敢墮胎,說墮胎會死人,徐志摩冷酷地說:「坐火車還死過人呢,那麼你就不坐火車了嗎?」之後徐不辭而別、音訊全無,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在絕望中她曾考慮自殺。
1922年,她在柏林產下徐德生(洋名彼得),徐志摩匆匆趕來,拿著已寫好的離婚書要她簽名,她想先徵求父母意見,但徐志摩要求她立即簽署,因林徽因將返回中國。她簽署離婚書後,徐志摩正式宣告這是中國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他沒有吧,二哥給阻止了,就是徐志摩死不要臉,既要舊式傳統女人幫他奉養父母,又要追求西式自由,腳踏兩條船
张是心善,但绝对不软弱。做了善事果然给自己积了福,她是这四个里结局最好的, 晚年幸福。徐家父母也不一定是啃她,那个年代认她为养女,让所有人都知道是徐对不起她,不是她的错, 她不必回娘家住,也许是保护她。
渣出天际
这个人肤浅得很,完全不加掩饰。最后把自己作死了。林是复杂的大家庭里长大的,善于周旋,也见过世面,肯定也看得透他的为人。我猜林只是享受和名诗人诗酒唱和而已,早就知道绝对不会嫁他的。陆小曼和他倒是很半斤八两很配。
徐志摩鼻子太丑了
他要儿子遵循他的观念就不要送去学新式思想,放出去心思学野了,就不要再强按头害人害己。 张家也是半吊子,张幼仪也是进过学堂的,15岁被叫回家嫁人。 徐觉得张土包子所以不喜,其实认真说张不是啊,张家要是给她新式女学生装扮起来,不要那么传统,也许徐就不会有土包子的第一印象,有个好点的开头。
这家子做事风格真拿不出手,对不住人家,还使劲利用,简直了
别给徐家贴金了,上面帖子里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张幼仪已经出国了,徐家老人邀请她回国。都出国的人还在乎啥回不回娘家?再说张幼仪娘家几个哥哥一直给她撑腰的。如果徐家心真的这么好,替媳妇考虑才认她做养女,那就别让她再去补贴陆小曼。养了老人还养新媳妇?也做得出来?
很喜欢徐的这张照片,很儒雅帅气!话说陆小曼长得很像我表妹,表妹结婚前是白富美,上学时也一直是班长,身高173cm, 风光无限,但是一切都在结婚后改变了: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妹夫突然生病瘫痪了,表妹一家陷入困境!感觉人一生的好运厄运都是平衡的,或者说人生就是一场空。。。
不应该用新时代的行事逻辑去理解旧时代发生的事。
徐父徐母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公公婆婆了。最早他们意识到徐志摩想要离婚,立马把张送到英国去了,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他们的感情和婚姻。通常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不算什么大事,女人结了婚守着公公婆婆那是理所应当的。
徐在英国把张抛弃了,张找到她哥哥开始读书,养二儿子,花费都是徐父出的(张还有钱请了一个保姆),即使直到夭折也没见过这个二孙子。这种情况,如果徐家不出张的生活费,而是要求张带着孙子回国,或者二孙子夭折之后责怪她,不把张的大儿子还给张自己抚养,在那个年代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也没这么做,而是在张回国后把大儿子交还给张抚养。以上全部出自张自己口述的回忆录小脚与西服。可以说这对公婆唯一做错的就是让这俩人结了婚(养出这么不靠谱的儿子应该也算),后面真的是尽力弥补了。
至于最后张需要支付陆小曼生活费,因为张的儿子继承了徐家(徐志摩已经不在了),在那个年代的思想看来,他得继承起全部徐家的责任,包括赡养“小妈”的责任,这个跟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要给朱安生活费,是类似的,继承人太小,继承人的母亲代行这个责任。本质上是封建时代的残留物,许广平和张幼仪都是体面人,没有占到两种制度的便宜,反而要承担两种制度的责任。
https://k.sina.cn/article_5765389469_157a4dc9d001016mkr.html?from=mood
这里写的和你说的有点不一致。张幼仪出国去找徐志摩是她二哥劝说徐家多次,徐家才同意的。而且徐家给张幼仪的生活费远远不够,都是张的哥哥们帮忙。不过争到底哪个source是正确的也没意义。张幼仪也不只是因为封建制度受苦,主要原因还是徐志摩太渣。
放到当事人的时代背景下,当红诗人才子自然喜欢志同道合舞文弄墨的才女啊,只能说他眼光是高,他看上的林美人和陆美人,无论从家世才情和颜值,都甩小镇出身的张幼仪几条街,徐爸虽是富商但也因局限小镇,不敢奢望太高,觉得和张家配婚已是不错,哪想到儿子能冲出小镇走向世界这么popular啊?
架不住张家几个兄弟全是徐志摩的崇拜者,当初结亲就是张家主动上赶着的,为了match两人八字,还改了张幼仪的年龄,因为他们看好年轻的徐志摩未来必定出人头地,后来张幼仪被那样羞辱离婚,兄弟几个都没有责备徐志摩,二哥居然说:" 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 " 简直了啊。她的八弟更是徐志摩的迷弟脑残粉,鞍前马后追随前姐夫加入新月社,姐姐被渣男那样欺负,他还开心地盛装出席徐和陆小曼的婚礼,更有趣的是,他交代后人,在他葬礼上不要读圣经,多读几首徐志摩的诗就好了🤣,张幼仪摊上这些徐迷兄弟,哎。。。
是,其实张也不难看,普通人吧甚至还有几分好看的地方,但那俩实在太强了,名垂青史的俩才貌双全的美女,就好像我们普女虽然也不丑,但老公看上的是林青霞张曼玉那肯定比不了。
但不喜欢还让人怀孕就太不厚道了,既对不起张也对不起林。人家鲁迅反对包办婚姻愣是从来没跟乡下太太同房过,这才叫有原则。
徐志摩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他才华横溢,人缘也甚好。林徽因陆小曼皆非等闲之辈,能不计较他的长相,自有她们的道理。
对人不要求全责备,蔡元培对徐志摩的挽联就是最中肯的评价: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张家二哥应该也是深刻体会包办婚姻之苦的,他自己后来也是和徐志摩一样离婚原配,娶了郑振铎的初恋女友,当时风头无两出了一堆才女的北高师众多才女之一王世瑛,也是冰心的闺蜜,王世瑛后来难产而死,郑振铎每次到上海必去墓前献花直到空难去世。
在抗战最艰难,物资最稀缺的时候,她囤积军用染料、棉花和黄金,然后高价牟利发国难财,这个真的唯利是图没有道义,主要她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会做生意。
本来就是如此,徐家境挺好又是独子,加上才气出众,实在难以喜欢张,见过大世面后就很难将就了,徐有错,但更多的是时代之殇。
这倒是第一次听说,果真如此的话,说明她和徐在精神心灵上都是没有交集的。
她和徐志摩从来都不同频吧,而林徽因在抗日逃亡途中能说出 "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就是扬子江"。
所以说徐喜欢林,除了外貌,也有精神上的共鸣,和陆应该类似,张家兄弟还可以,这个妹妹就太世故了,徐和她即使没有林也是要分开的。
但这些也改变不了徐是渣男的事实。他不喜欢张,别碰她就好了。但他把张当x工具,明明不爱却让人怀孕,怀孕了让人流产,孩子刚生就逼人离婚,更不用说对孩子不管不问,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
张家兄弟喜欢徐志摩的紧,你怎么就只站张幼仪,你这渊源也太偏了。
张幼仪在德国的时候经历被离婚,幼子夭折一系列人生打击,还能站起来,本身肯定是性格很坚强的。 说什么她发国难财,她那时候经营着上海女子储蓄银行,投资做生意是她的本职工作,抗日的时候也捐赠给军队军资的。 只是她是国民党那边的,49年后就逃到香港去了,所以国内媒体抹黑她发国难财。
张家兄弟都以结交徐志摩为荣,对徐的崇拜丝毫没受离婚影响,反而觉得痛失志摩深以为憾。
哈哈,是啊,大妈们应该是很喜欢徐志摩的,只是恨如今中国没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批判,若是徐志摩再生,说不定女生们能围个水泄不通,看杀佳人。
这个混蛋!
喂不要给我们抹黑。我们是大妈又不是现如今那些90后00后脑残偶像粉。
对对对,徐志摩可是百年一遇的大才,大妈们喜欢徐志摩那是有眼光有品位,绝对不是脑残粉,哪怕做徐的小妾丫鬟也是心甘情愿的。
张幼仪做生意的钱谁给的?她哥哥还指徐志摩入伙
這年頭要靠寫酸詩博取上位基本沒可能了,那個年代特別崇拜出過國的新時代文人,現在要不是帥哥要不是有錢不然不符合廣大市場,你看看現在談戀愛還流行寫情詩嗎哈哈哈
张幼仪没有缠脚。
他这可不是酸诗,是文明中璀璨的光华,如果现在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很多人都愿意做其门下走狗,无论男女,现代社会科技大发展,但人文上反而是落后的,精神上是贫瘠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并且能那么美的表达出来的世界上目前几乎没有,为什么现在大家还在引用比较久远的诗人们的诗,就是因为现代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