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82楼jack54321的帖子 小看现代医疗保障了,参照芒格 基辛格 一个人玩儿 发表于 2023-12-05 18:38
当时他累死累活非要买那个房子我就很无语 lilimarah 发表于 2023-12-05 18:12
我早就觉得他运气一般,当初房子被选中梦想改造家的节目,结果也泡汤,什么决定都是和趋势翻着来。 jenny945 发表于 2023-12-05 15:35
我记得有一期视频,他岳父母也出镜了。好像就是解释为什么要在上海买房。说是他岳父母觉得自己女儿结婚那么多年,孩子也生了,还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给别人感觉是算是上嫁的,结果到头来不管在美国或者中国一套房产都没有在老家和亲戚面前很没有面子。 helen0211 发表于 2023-12-05 13:42
据说 陈胜吴广起义 的古文 已经没有了 jack54321 发表于 2023-12-05 16:18
公私合营就意味着师资条件严格了,没之前那么随便,像麦克这种没啥专长也没有啥能力的,自然就会被淘汰,没得教英语了,难道还留在中国混吃等死,当然只能回美国另谋出路,他不是在中国还有房子么,靠教英语赚了一套房子,可以出租也是笔收入,不算亏 banlisu 发表于 2023-12-05 18:46
Mike就和咱们一样普通人,楼上酸人家的显得自己有能耐?反观那几个什么阿福,某杰瑞,还有个光头中文一句都不会的那位,才是真正的小丑🤡Duoremi 发表于 2023-12-05 19:12
现在出本教育性质的书也不容易。我婆婆说出版社要求要加爱国内容还有习思想之类的。问题是营销学怎么加?反正是费死了多少脑细胞,编辑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感觉国内的风气就这样了,非常恐怖 iweyr 发表于 2023-12-05 11:30
现金买房算赚,贷款的话只有呵呵了,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要回美国吧。回来打工还房贷 zoelee 发表于 2023-12-05 19:51
他老婆责任最大,麦克是美国人,没有必须要买房的观念。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3-12-05 11:28
麦克老师,疫情期间,上海高位买房,估计现在损失非常大。 哄哄1213 发表于 2023-12-05 10:55
回复 74楼weiyixia的帖子 前面还有说她老婆周围人觉得他老婆嫁了个白人,是上嫁。 我要吐了。 jogging66 发表于 2023-12-05 22:06
我让孩子回国上公立的,但国内邻居孩子都上体制外,协和,惠灵顿,协和,平和,万科,中芯. 我觉得初等教育打基础公立远强于体制外学校. 我接触的这些邻居孩子数学水平远低于我孩子, 语文差的更远.邻居有让孩子周末补习中文的. 唯一有优势的是英语,国内公立现在英语抓的不紧. 体制外学习很轻松,快乐教育为主, 公立学校虽然在搞减负,但孩子想要不掉队也要上晚托和课外班,孩子是挺辛苦. 不过小时候不努力,难道等一把年纪再努力. haha12345 发表于 2023-12-05 20:34
公立学校要学政治吗?你孩子怎么看待政治课的内容? Haribough 发表于 2023-12-05 22:20
京沪深广,房价贵,收入高的包邮区人民比一般老美富多了,但她老婆家不在中国富人地区吧 applepears 发表于 2023-12-05 22:13
回复 117楼haha12345的帖子 今后人才在很多领域都是面临全球竞争。 比如IT领域,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印度来的IT民工一起竞争,其实挺吃亏的。怪不得湾区网红华裔Tech Lead抱怨FLAG招聘太多外国人,说他们Berkeley CS毕业的进FLAG都很难。其实就是竞争不过呀。 有citizenship限制的MD,JD教育,和执照过限制的医生律师,面临的竞争就好多了, jogging66 发表于 2023-12-05 22:26
回复 98楼wonaiwangerxiao的帖子 我觉得体制内中学的中国学生的竞争力杠杠的(可能就是英文差点,但是现在英文媒体太多了,想要学好不难,最多口语差些)。 我们当年过来的,现在英语在工作中完全够用,和同事吵架也没问题。就是天南地北地聊天差些,问题是我作为一代移民也没想着融入,天天追国内剧。 jogging66 发表于 2023-12-05 22:19
回复 56楼helen0211的帖子 可悲的是在上海房价最高点,做了键盘侠,现在上海房价,普遍跌了30%以上, 哄哄1213 发表于 2023-12-05 13:58
我看过他买房那集,直觉他太太不太会是上海人。他本人感觉也不太会看形势,不像阿福那么精。 小青龙 发表于 2023-12-05 16:42
人家收的房租就能还贷款,没听到吗,Mik老师说房子位置非常好 ,所以租了个相当好的价格,房子面积很小,总价和贷款有限。或许房子确实买在高点,但由于面积小,老旧,也亏不到哪儿去,有租金补充呢。 tbaobao 发表于 2023-12-05 20:09
什么事都能怪到女人头上。你真在美国住过吗?哪里看出来美国人没有必须要买房的观念? MissWW 发表于 2023-12-05 20:29
回复 36楼黄老歇的帖子 初中毕业分流,是因为人的智力分布基本上是恒定的。书本学习能力不是很好的,就转学别的。 我觉得挺好的。高中一些数学题还是比较难的。与其备受打击,不如学习实用性的知识。 据说德国就是类似的制度。 jogging66 发表于 2023-12-05 21:57
麦克老师到底会住哪里 pathdream 发表于 2023-12-06 10:00
麦克美国没房子吧?我记得很早以前,看到他在美国改造了一辆车当房子。不过没追过他 notaname 发表于 2023-12-06 11:33
呵呵,我看过Tech Lead的很多视频, 就是典型的,技术水平不够,情商也不高, 美国的教育,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 特别是他有一集给他前妻(当时还没离婚)做了一个用垃圾做了手工活,作为结婚纪念日的礼物,但是在他视频感觉的特别自豪,脑子里想的都是,居然是我亲自动手做的,她一定感动死了。最后,她老婆脸色不好看,但是他还是自我陶醉。 minqidev 发表于 2023-12-05 22:44
看地段的,好地段没跌 湫湫 发表于 2023-12-06 01:44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dating app刷到他,profile蜜汁自信 红茶玛奇朵去冰三分甜 发表于 2023-12-06 16:25
她老婆是安徽小地方的人,不是安徽大城市的。这种小地方的女娃能嫁给美国非白老头白人算是可以的了。就好比八十年代上海人觉得能嫁到港澳台也算是上嫁了一样。 helen0211 发表于 2023-12-05 22:44
为什么这种散发着浓浓的腐朽气味的发言还能有三个点赞!我以为这种恶臭思想,已经随着大清帝国一起死去了。 珊璞 发表于 2023-12-06 16:50
小看现代医疗保障了,参照芒格 基辛格
现代医疗没啥奇迹 都是基因都是基因都是基因
网红还买不起上海房子?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对 我也看了那几期 梦想家泡汤后紧接着疫情 连装修都停了 真的是啥都给他赶上了
他太太出镜过吗?看了几期从来都是他自己偶尔有他小孩
是我们太傻没有批判性思维,还是现在的娃智商高?我们学了半天也没人造反啊
现金买房算赚,贷款的话只有呵呵了,有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要回美国吧。回来打工还房贷
你是网红吗? 你光youtube就有几十w的follower? 知道这样的‘普通人’能赚多少吗?
以前所有的书都加腊肉语录
人家收的房租就能还贷款,没听到吗,Mik老师说房子位置非常好 ,所以租了个相当好的价格,房子面积很小,总价和贷款有限。或许房子确实买在高点,但由于面积小,老旧,也亏不到哪儿去,有租金补充呢。
什么事都能怪到女人头上。你真在美国住过吗?哪里看出来美国人没有必须要买房的观念?
阿福早期人还行 后来吃到流量福利红利人越来越变味 他胖胖的比瘦瘦的可爱
初中毕业分流,是因为人的智力分布基本上是恒定的。书本学习能力不是很好的,就转学别的。 我觉得挺好的。高中一些数学题还是比较难的。与其备受打击,不如学习实用性的知识。 据说德国就是类似的制度。
我见过最夸张的,一对外国夫妇在外资中国办事处工作。孩子也在中国出生长大。这个孩子上国际学校,不会说中文。 不过这个孩子是外籍,所以会不会说中文无所谓。问题是还在中国混(估计是中国物价便宜,他又说英文可以当个英文教师)。
好像希望离安徽丈母娘近点
前面还有说她老婆周围人觉得他老婆嫁了个白人,是上嫁。 我要吐了。
京沪深广,房价贵,收入高的包邮区人民比一般老美富多了,但她老婆家不在中国富人地区吧
我觉得体制内中学的中国学生的竞争力杠杠的(可能就是英文差点,但是现在英文媒体太多了,想要学好不难,最多口语差些)。 我们当年过来的,现在英语在工作中完全够用,和同事吵架也没问题。就是天南地北地聊天差些,问题是我作为一代移民也没想着融入,天天追国内剧。
公立学校要学政治吗?你孩子怎么看待政治课的内容?
今后人才在很多领域都是面临全球竞争。 比如IT领域,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印度来的IT民工一起竞争,其实挺吃亏的。怪不得湾区网红华裔Tech Lead抱怨FLAG招聘太多外国人,说他们Berkeley CS毕业的进FLAG都很难。其实就是竞争不过呀。 有citizenship限制的MD,JD教育,和执照过限制的医生律师,面临的竞争就好多了,
上的,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 平时周围没谁谈论这些, 等孩子长大点再和他谈这些.
她老婆是安徽小地方的人,不是安徽大城市的。这种小地方的女娃能嫁给美国非白老头白人算是可以的了。就好比八十年代上海人觉得能嫁到港澳台也算是上嫁了一样。
呵呵,我看过Tech Lead的很多视频, 就是典型的,技术水平不够,情商也不高, 美国的教育,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
特别是他有一集给他前妻(当时还没离婚)做了一个用垃圾做了手工活,作为结婚纪念日的礼物,但是在他视频感觉的特别自豪,脑子里想的都是,居然是我亲自动手做的,她一定感动死了。最后,她老婆脸色不好看,但是他还是自我陶醉。
我也从没觉得有融入不融入这种事,无论哪里人,每个人的社交范围就那么大因为时间就那么多,什么叫融入美国了呢?是爬到阶级顶端、还是打交道的全部是当地人、还是打交道的人无数?对第一项显然无望这代实现,其他两项也真的没啥兴趣。
本人性格内向,虽然平时社交没问题但是很消耗能量,需要定期脱离人群才能恢复再次社交的能量。
看地段的,好地段没跌
他老婆是安徽人
你自己也说了,面积小,老旧,这种八九十年代的老公房在上海能有一万人民币的月租都很高了,能cover多少房贷。
纽约弯曲的美国人一辈子租房的都有,上海是比照纽约级别的国际大都市,你觉得麦克一个老外会觉得在上海买房很必要吗?买房子就是他老婆一方要求的,人家岳父母也说了,就为了女方的面子。
身处其外, 当然说得简单,也都make sense
身处其中,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最近回国,国内朋友里,经济情况可以的,都不准备让孩子走中考的路了,不在那里浪费时间了,找各种各样的路子,门路,最极端的,准备去泰国 马来西亚 这样的国家 上国际学学,
经济条件一般的,我们以前的一个老邻居,孩子爸是 楼底下自己搞了一个小门脸,给人理发的,他本人就是下岗的,教育水平比较低,据说他孩子学习真不行, 但是家里还是使劲 想办法 报学习班, 邻里背后议论,大概的意思是 ”算了吧,也没多少钱,那么卷没意义,加上孩子的确学习不行,难听点,脑子不太好使,” 就这样的家庭,一样不想接受 中考分流,中国这个社会,你普通人,再给分流到 技校,中专,职高,这些地方,没人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往那里去的,没办法归没办法, 心理上没人愿意接受的,
局外人,在那里评论当然一切都合理,心态平和
麦克美国没房子吧?我记得很早以前,看到他在美国改造了一辆车当房子。不过没追过他
最后一个视频好像买了
智力能力一般,一般建议不要去读大学。因为读了大学,就以为一定要干白领工作,但能力又不行。但是家里资源好,勉强拿个大学文凭,家里帮衬着,听着也好听,也未尝不是个路子。只不过这就是为面子了。 智力能力一般的,家里务实的,就早点认清现实,做技术工种。 美国很多文科大学生就是吃了这亏。因为读了大学,不肯做技术工种。去做前台,据说拿最低工资,但好在是空调房。
人的能力本来就分流。我的孩子如果学三角函数都学不会的话,做个好的理发师,装修师傅,未必是坏事。当然如果有文艺天赋,也可以从事文艺,呵呵。
如果父母是985的,孩子中学成绩在50%以下,肯定会觉得很难过。这就是拼父母资源了。父母有资源,就做个工资很低的白领工作,靠父母帮衬。父母没资源的,就做个工资高的蓝领工作。 网上一对高知家庭(母亲是985教授,非常干练)的孩子是自闭症。是智商比较低的那种自闭症。父母早就想开了,也不想生第二个(怕又是个自闭症)。如果孩子能自理就烧香拜佛了。多半是不能自理,长大后有人监管,然后每天做个能做的简单工作。这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接受阶段。 所以我觉得做蓝领工作,天没塌下来。疾病才是真正的天塌下来了。但也只能接受。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dating app刷到他,profile蜜汁自信
跌了,老静安翠湖天地都比最高点跌了,当然你硬要说这不是好地段我也没法
人家有学历有技术,年纪轻轻就财务自由,随便youtube调侃一下就有钱收,当然自信啦。
为什么这种散发着浓浓的腐朽气味的发言还能有三个点赞!我以为这种恶臭思想,已经随着大清帝国一起死去了。
这个世界是多样性的 不是你以为的 什么人什么想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