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如果贾府这群男丁能稍微安分守己,等贾兰这辈长大,进考场,谋个一官半职,或许能慢慢的回暖? octavy 发表于 2023-11-28 08:39
那些大宗银子都是用来孝敬上头的,一个太监来了张嘴就是一千两,孝敬一次太监都够养五家刘姥姥了。这个没法省。再者贾府衰落是因为靠山没了,没了靠山再节省也没用;这就像草原上的狮子,活着的时候是霸主,无人敢惹;一旦死了没几天就会被秃鹫蛆虫啃得干干净净。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3-11-28 09:05
地位在那里摆着的,不摆排场怎么可能。接驾什么的不可能寒酸的。历史上曹家不也是接驾接到破产吗😂。如果限制几个败家子不那么烧钱倒是有可能省点。 qgp 发表于 2023-11-28 08:49
五十家刘姥姥。记得是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够她过一年的。 Wl8418 发表于 2023-11-28 10:05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结论是不会.其实相比王夫人年轻时候,贾府的奢侈与排场已经大不如前了,衰败的原因主要还是老国公死后逐渐在官场失去势力,元春入宫延缓了一下,但不能逆转颓势 bbalyssa 发表于 2023-11-28 09:08
贾家家风不行,从贾政开始,就没有能科举出头的,那么多姓贾的嫡系旁系的男人,没有一个心思在学习上的。贾家那个私塾也是一个乌烟瘴气,古代这种大家族,既要过奢侈生活,又不推家族子弟当官,早晚衰败。 知否里面,盛弘再宠妾灭妻,孩子教育还是用心的,给孩子们请的当时顶尖的私教老师,仨儿子全都科举出头,孩子婚姻也安排的用心。嫡子娶了教育部部长/北大校长的女儿,为人特别拎的清,庶子娶了能管的住他的,四个女儿除了自由恋爱的如兰,全部都高嫁,如兰嫁的也是当官的老公,有娘家扶持也错不了。 aiersha 发表于 2023-11-28 11:10
贾家是站错队了,家风再好,家里出一百个状元都要被清洗。 那时候只要队伍站的好,家里再奢靡再堕落都没有关系。甚至皇上就喜欢这种酒色淫靡不思进取的样子,放心的很。 xbtbyb 发表于 2023-11-28 11:24
二十两是第一次给的救急钱。第二次她再去,贾府给了一百两银子叫她做个小本生意往后不用求人,还有两个笔锭如意的馃子——往好里算,两个馃子算一二两的金子的话,也能折成将近一百两银子了。 coalpilerd 发表于 2023-11-28 11:10
我个人认为,贾府衰败是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关系。这一方面从焦大对贾府的反馈里一清二楚。贾府的祖宗智勇双全,忠肝义胆,才会被提拔赏识。而后来的子孙一个个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样的家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从里到外都烂透了,无可救药。 那么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养不教父之过,父辈的责任更大。不好好约束子孙,不在道德,品性上严格要求他们,结果就是纨绔子弟,越来越不像样。 去世的长辈如何我们很难知道了,但是就看贾母的为人处世,基本也就知道子孙为何如此不肖。 扶苏 发表于 2023-11-28 11:34
首先,我觉得拿《红楼梦》这种现实主义大作和《知否》这种晋江梦幻小言对情节对比不合适。第二,四大家族的联姻在当时已经是再合适不过了,贾家是old money,盛家是五品地方官员,阶层完全不同,婚姻观也不同。 四大家族的衰落是早晚的事,不是靠一两个当官的后代能够挽救的。 chongyang 发表于 2023-11-28 11:33
贾家祖上是开国功臣,这种虽然需要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机遇,要赶上改朝换代的时候。这么有能力有机遇位极人臣的祖宗做了什么呢?还不就是给了后辈几世的荣华富贵。他们也没有造福百姓啊。还不就是给主子做奴才。所以后面的子弟都看开了,明白了人世的虚无。他们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每个人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有的求仙问道,有的声色犬马,有的死死扣钱,有的就要显摆自己有能力事事要强,有的享受家庭快乐,亲情温暖,有的恪守封建礼教,好好读书,好好考试,好好当官,好好教子,好好守妇道,有的一生为子女筹谋,有的就想过些清雅清静有趣有学识的生活。他们不是都在做了吗?有什么不对的呢? 你说是你你怎么好好生活呢?你说你会追求为人民服务?宝玉不是说了吗?当时社会就是大家满口仁义道德,没有一个能做实事的,想要当官就要同流合污。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11-28 12:58
贾府这种模式本来就不可持续,出的多进的少,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当初不是拿了林黛玉的家产么。。。。 可惜另外三家也不行,所谓一损俱损。 projecthailmary 发表于 2023-11-28 09:11
賈府沒落是靠山(康熙) 沒了。 後來又站錯隊都抄家了。 不是浪費而已。 浪費是小錢。 oraclebone 发表于 2023-11-28 09:08
对,身份得要物质衬托!这让我想起认识一个人为了回国参加老公的同学会(!)买了个LV,回来以后找了个理由退掉了。 可惜大观园不能出租给房客哈哈哈,若是今日,直接Airbnb完事。 chopincminor 发表于 2023-11-28 18:33
第二次来刘姥姥已经提供价值了,老太太的personal standup comedian :-) Sleepy3824 发表于 2023-11-28 11:56
秦可卿死的时候劝诫王熙凤要置办田产,这些貌似抄家时是豁免的,以后没官做了子孙也能有产业有收入,可是王熙凤为了赚快钱搞高利贷,弄个罪加一等 公用马甲28 发表于 2023-11-28 12:08
宝姐姐真好看。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欣赏,也不喜欢牡丹花。喜欢的是黛玉,喜欢的是茉莉这种小清新。现在年纪大了品味真的变了。 sfbayarea 发表于 2023-11-28 13:44
可惜另外三家也不行,所谓一损俱损。
推荐本书 荣国府的经济帐
历史上的曹家主要还是因为站错队了吧
贾府完蛋不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是因为后台垮了。
五十家刘姥姥。记得是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够她过一年的。
考試沒啥用
應該送 第二代 跟 銀子 去美國 洗學歷 混個華爾街的投行資歷(就用自己家族的錢)
回國用既有勢力倒買倒賣
把 人民 跟 剩上 的錢
都放到自己口袋
然後逐漸潤出中國
古往今来,亏空也就是小问题,曹家不在 九子夺嫡里连续站错两次队,不会被连抄2次家,最后曹雪芹都饿死。
曹家作为包衣,先站了老大,再归了老九……
二十两是第一次给的救急钱。第二次她再去,贾府给了一百两银子叫她做个小本生意往后不用求人,还有两个笔锭如意的馃子——往好里算,两个馃子算一二两的金子的话,也能折成将近一百两银子了。
贾家家风不行,从贾政开始,就没有能科举出头的,那么多姓贾的嫡系旁系的男人,没有一个心思在学习上的。贾家那个私塾也是一个乌烟瘴气,古代这种大家族,既要过奢侈生活,又不推家族子弟当官,早晚衰败。 知否里面,盛弘再宠妾灭妻,孩子教育还是用心的,给孩子们请的当时顶尖的私教老师,仨儿子全都科举出头,孩子婚姻也安排的用心。嫡子娶了教育部部长/北大校长的女儿,为人特别拎的清,庶子娶了能管的住他的,四个女儿除了自由恋爱的如兰,全部都高嫁,如兰嫁的也是当官的老公,有娘家扶持也错不了。
还是贾宝玉他爹不给力,果然印证了那句话:着急推娃的都是自己不行的
首先,我觉得拿《红楼梦》这种现实主义大作和《知否》这种晋江梦幻小言对情节对比不合适。第二,四大家族的联姻在当时已经是再合适不过了,贾家是old money,盛家是五品地方官员,阶层完全不同,婚姻观也不同。
四大家族的衰落是早晚的事,不是靠一两个当官的后代能够挽救的。
那么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养不教父之过,父辈的责任更大。不好好约束子孙,不在道德,品性上严格要求他们,结果就是纨绔子弟,越来越不像样。
去世的长辈如何我们很难知道了,但是就看贾母的为人处世,基本也就知道子孙为何如此不肖。
我个人不这么认为。看三国就知道了。一个人选择怎样的老板,能跟这个老板混成什么样,跟这个人自身的能力,眼光,智慧有很大的关系。
而一个人的能力,眼光,智慧的培养,必然不是一个堕落的家族可以给予的。
第二次来刘姥姥已经提供价值了,老太太的personal standup comedian :-)
勋贵子弟热衷走科举文官路线,是不是嫌自己倒的不够快啊……
就像美国不给乌克兰和以色列撒钱,这可能吗?大家能同意吗?
站队也不是你想站谁就站谁的。没有利用价值轮不到你站队。瞎跳船死得更快。
贾家祖上是开国功臣,这种虽然需要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机遇,要赶上改朝换代的时候。这么有能力有机遇位极人臣的祖宗做了什么呢?还不就是给了后辈几世的荣华富贵。他们也没有造福百姓啊。还不就是给主子做奴才。所以后面的子弟都看开了,明白了人世的虚无。他们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每个人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有的求仙问道,有的声色犬马,有的死死扣钱,有的就要显摆自己有能力事事要强,有的享受家庭快乐,亲情温暖,有的恪守封建礼教,好好读书,好好考试,好好当官,好好教子,好好守妇道,有的一生为子女筹谋,有的就想过些清雅清静有趣有学识的生活。他们不是都在做了吗?有什么不对的呢? 你说是你你怎么好好生活呢?你说你会追求为人民服务?宝玉不是说了吗?当时社会就是大家满口仁义道德,没有一个能做实事的,想要当官就要同流合污。
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总是觉得贾家就是一种末世的狂欢,一个大家族那么多人,男丁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当官不就三种出路吗?投军,科考,荫封。贾家好像久没有人正经当官,没有人的心思在发扬壮大家族上。 可是书里也没说贾家当时知道自己站错队了啊。但是贾家就是这样奢靡颓废着活着,贾母也是,自己儿孙都这个样子了,还是每天锦绣堆里享乐,被子女孙子围着叫老祖宗,整个一个,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不管不顾。 知否的故事,其实和江浙一带很多世家很象,家族大,重视教育,推家族中的男孩们上进,当官,家族中的女孩用来联姻,最后家族间官官相护,最后绵延几百年,并不是很梦幻的小说。
凡鸟偏从末世来,一个朝代的颠覆,个人乃至家族的命运都身不由己随波浮沉。
不管你是荒淫无耻还是明哲保身,傻大姐还是阆苑仙葩,最后都是玉石俱焚。
主要是后代没有出息, 没有再出一个国公, 那时候打仗, 皇帝也需要人才,而不是杨贵妃时代, 而且杨贵妃是是专宠, 贾元春不是
皇家也是一样,开国皇帝智谋胆略和运气都有,但后来就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一定是被异族或农民起义推翻。这种制度就是一个轮回。曹看到了这一层,或许也看到了制度这个层面,但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用他的家族的兴衰表现出来。
对,身份得要物质衬托!这让我想起认识一个人为了回国参加老公的同学会(!)买了个LV,回来以后找了个理由退掉了。
可惜大观园不能出租给房客哈哈哈,若是今日,直接Airbnb完事。
对,就像现在那些贪官被抓,都不是钱的问题,是站错队了
或者像英国贵族一样,把自己的城堡变成观光景点,开放给游客参观,顺便接受婚礼/重大仪式订场。
刘姥姥更重大的价值是后来把王熙凤的女儿从窑子里赎出来了吧。当然这是高鹗写的,不知道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看红学研究,曹雪芹的本来设计是让巧姐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
王熙凤搞快钱也是没有办法,全府上下都找她伸手要钱。元春回趟娘家就要修个大观园,把娘家的老本都花光了。
要在祖坟祠堂边上。。
以前一不抄嫁妆二不抄祠堂
我从小就喜欢胖丫头😁,(当时心里的宝钗就是一胖丫,和儿童版演员有点像再胖点,十四岁姑娘)
贾家是公侯之家,是跟着先皇帝打江山得来的封号,类似现在的红二红三代,他家衰败是因为站错队了。知否里的盛家就是混官场的,完全就是泾渭分明的阶层。
知否这种完全意淫的小白文,拿来跟红楼比?开什么玩笑。
沒有根基的皇帝啊
隋朝兩代而亡
唐朝節度使比皇帝大
皇帝成為 長安刺史
剩上更慘 小組長兼了一堆 幹啥啥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