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历史上唯一被称为菩萨的皇帝,40年不碰女人,死因成了千年笑柄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20日 20点25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m
mamaya
一年多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处于分裂之中,南北方各自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在南朝数个王朝中,南梁可谓是其中辉煌一时的政权。它的开国皇帝萧衍,本可以像其他成功的开国之主一样,在史书中留下英明神武的印象,可惜他迷信佛教,荒废朝政,最终还以被饿死而告终,成为千古笑柄。
萧衍这位古怪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何其戏剧,他的结局又何其讽刺。一个武艺高强的帝王,竟会在自己的皇宫里被饿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位奇葩皇帝的传奇一生。
一、兰陵王族出身的少年才俊
南兰陵郡东城里,有一个叫萧衍的少年,他天资聪颖,喜读古书,尤其对诗词剑道颇有心得。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兰陵小龙”,这源于他剑法了得,就像飞龙在天一般。
萧衍是当地望族兰陵萧氏的后裔,兰陵萧氏世代都是读书人和武将,在南齐王朝中也算得上是顶级权贵世家。他的先祖萧何,就是西汉名将,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了汉朝的功臣。
萧衍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启蒙老师张顺看到他异常聪慧,便极力栽培他。张顺常说萧衍“诗书传家十多代,果然是骨血里带着文采”。
萧衍不仅文学天分极高,学习能力也惊人。他只要读一读,就可以将古诗词背诵流利,读书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张顺还发现,萧衍的武艺也很出众,尤其是习得的“天龙剑法”更是出神入化。每当萧衍挥剑翩翩,就如同天上飞龙在穿梭,威力无穷。张顺预言道:“这小子功夫深湛,长大后必会成为一代剑圣!”
兰陵萧家上下都看好天资过人的萧衍,绝不吝惜资源来培养他。为他聘请了最好的老师,购置了最珍贵的书籍。而萧衍也不负众望,勤奋学习,早晚苦读,终于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二、为官清正,受到皇帝赏识
时间荏苒,转眼间萧衍已经长成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他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了出仕的机会,很快便在南齐王朝中步步高升,官居雍州刺史。
萧衍为官极为清正,深得民心。他处理政务公平细致,并严惩贪官;他简化繁文缛节,使百姓办事便利。因此雍州百姓对他极为拥戴,甚至还特意为他立碑,以示感激之情。
有一次,雍州大旱,粮食欠收严重,原本民众都在绝望中等待着饿死的命运降临。这时萧衍倾家荡产,救济百姓度过难关,使得民众不至于因饥荒而临难而亡。
雍州边境还常有北魏军队来犯,烧杀掳掠。萧衍亲自组织民众自卫团进行抵抗,他身先士卒,与北魏军作战,保卫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功绩为萧衍赢得了朝廷的嘉奖和南齐百姓的真心爱戴。当时的南齐皇帝非常赏识这样勤政爱民的青年才俊,甚至有意把女儿许配给萧衍,将他直接提拔入宫中培养。
三、窥见大好河山,谋夺皇位
得到皇帝赏识的萧衍,逐步在朝中掌握了军政大权,他也逐渐对皇位产生了野心。
499年冬,南齐皇帝驾崩,太子年幼,萧衍眼看这是夺取皇位的大好良机。他秘密拉拢礼部尚书徐孝嗣、中书侍郎王克等重臣结成同盟,准备发动政变。
这天清晨,王克来到皇宫向太子致贺,然后慷慨陈词劝说太子主动禅位。太子年纪尚幼,面对来势汹汹的权臣们,无力反抗,只能含泪退位。
太子退位后,众臣便迎立萧衍为帝,建国南梁。一时间,瑞气填满天地,百姓欢腾,誓死拥戴这个英明的新君主。就这样,萧衍通过政变登上了皇位。
四、积极治国,政绩斐然
南梁建立后,萧衍即位称帝,他在位前期还算勤勉,励精图治。
他采取积极改革的措施,扩大科举规模,举贤任能;他奖励农桑,修筑水利;他简化法律,减轻刑罚;他还开仓济贫,赈灾恤患。
在他的努力之下,南梁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艺术文化空前鼎盛。当时的民众都称赞道:“陛下英明神武,爱护百姓。我们拥戴他如拥戴父母!”
这一时期,南梁的国力达到鼎盛,不仅经济富庶,在理学和文学上也独领风骚。范缜、沈约这样的大儒频出,而文学艺术也蓬勃发展。
可见在萧衍积极治国的时期,南梁王朝进入了空前绝后的辉煌时代,正是他功绩的巅峰时期。
五、抛弃朝政,迷恋佛教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萧衍渐渐迷信佛教,对政事不再上心,甚至多次出走当和尚。
最初,萧衍仅仅是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听信魔鬼的低语,认为佛教能够带来心灵的平静。于是他笃信三宝,日夜念经礼佛。
后来,他的佛教热情越来越浓,甚至影响到了朝政。他不再认真听政,整日与和尚辩经论佛。朝堂上,文武百官苦苦相劝,他也置若罔闻。
一日,他在宫中看到佛寺里出家人的生活,心生向往。他翻墙逃出皇宫,竟然剃度出家当起了和尚。百官们在佛寺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了这位荒唐的皇帝。
此后他多次重蹈覆辙。大臣们苦口相劝,他这才不情不愿地回到皇宫,但已经完全对身为君主的责任感麻木,任由朝政日益衰败。
六、荒废政事,民怨沸腾
萧衍这个“菩萨皇帝”荒废朝政后,南梁的政局日趋败坏,贪污成风,民不聊生。
有个叫石定的农夫,他向邻居抱怨道:“陛下整天念经拜佛,不管百姓疾苦。现在官场腐败,我们农民交不起高额赋税,流民四处乞讨食物度日,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石定这样的批评之声,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百姓对这个不理政事的皇帝,都已失去了信心和期待。他们盼望有个贤明君主来拯救苍生的疾苦,却无奈萧衍已经完全沉浸在空虚的佛法之中。
不仅百姓如此,就连朝中的大臣也对萧衍越来越懊丧。因为他们上言极谏,萧衍压根就不理会。朝堂上再也听不到君臣辩论之声,一片死寂。
七、重臣叛变,围困于城
民怨积压,终于酿成了一次可怕的叛乱。重臣侯景见萧衍不修,趁机在边境州郡扩军备战,准备夺取政权。
大同二年,侯景终于起兵造反,直指建康。因为百姓也都拥戴这个英勇的大将军侯景,所以他的军队一路前进顺利,很快就攻入了建康城。
萧衍这才如梦初醒,退守台城,进行抵抗。但为时已晚,侯景军队围困了台城,切断其粮道。台城很快便陷入绝境之中。本来萧衍还能依靠部下李谦等勤王,但群臣都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投靠侯景,萧衍只能在台城就食等待死。
八、饿死城中,死无葬身之地
困在台城近三年后,老迈的萧衍已濒临死亡。他一个人躺在冷清的宫殿里,周围一个仆人也无,只能闷声哀号。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君王,现在连一口饭都要人喂,而整个皇宫已经没有一个人再理会他。他呼唤侍女,无人应答;他哀求饶命,四周寂静一片。
终于,在极度的饥渴中,萧衍发出两声凄惨的悲鸣,便饿死在这座冰冷黑暗的皇宫之中,连个下葬的地方也无。
其实早在叛乱发生时,有贤臣就劝谏过萧衍,让他醒悟过来重拾政务,但他都置若罔闻。现在明白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想来会使他痛心疾首吧!
萧衍这种荒诞的死法,想必会成为千古的笑柄。一个开国帝王,最终竟会连饭都吃不到,惨死皇宫,实在叹为观止。
他年轻时文武双全,既是诗人,也是剑客,后来更是出任刺史和皇帝。本可以扬名青史,建立一番功业的。谁知他中年迷信佛教,对政事荒废怠慢,还自取灭亡。
但是我们也要宽容地看待他。因为信仰佛教本身并无错,错在他迷信太深,忘记了身为皇帝的责任。其实他也有过革新治国的雄心壮志,只是后来逐渐迷失了自我。
结语
萧衍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若想成大事业,就不能迷失自我,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责任。同时也要照顾身心灵健康,否则很容易走上绝路。
他早年的功绩值得铭记,但他后来的失败更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一个风华绝代的英明君主,就这样在佛教的迷雾中丧命,实在叹为观止!
来源:左都御史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萧衍这位古怪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何其戏剧,他的结局又何其讽刺。一个武艺高强的帝王,竟会在自己的皇宫里被饿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位奇葩皇帝的传奇一生。
一、兰陵王族出身的少年才俊
南兰陵郡东城里,有一个叫萧衍的少年,他天资聪颖,喜读古书,尤其对诗词剑道颇有心得。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兰陵小龙”,这源于他剑法了得,就像飞龙在天一般。
萧衍是当地望族兰陵萧氏的后裔,兰陵萧氏世代都是读书人和武将,在南齐王朝中也算得上是顶级权贵世家。他的先祖萧何,就是西汉名将,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了汉朝的功臣。
萧衍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启蒙老师张顺看到他异常聪慧,便极力栽培他。张顺常说萧衍“诗书传家十多代,果然是骨血里带着文采”。
萧衍不仅文学天分极高,学习能力也惊人。他只要读一读,就可以将古诗词背诵流利,读书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张顺还发现,萧衍的武艺也很出众,尤其是习得的“天龙剑法”更是出神入化。每当萧衍挥剑翩翩,就如同天上飞龙在穿梭,威力无穷。张顺预言道:“这小子功夫深湛,长大后必会成为一代剑圣!”
兰陵萧家上下都看好天资过人的萧衍,绝不吝惜资源来培养他。为他聘请了最好的老师,购置了最珍贵的书籍。而萧衍也不负众望,勤奋学习,早晚苦读,终于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二、为官清正,受到皇帝赏识
时间荏苒,转眼间萧衍已经长成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他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了出仕的机会,很快便在南齐王朝中步步高升,官居雍州刺史。
萧衍为官极为清正,深得民心。他处理政务公平细致,并严惩贪官;他简化繁文缛节,使百姓办事便利。因此雍州百姓对他极为拥戴,甚至还特意为他立碑,以示感激之情。
有一次,雍州大旱,粮食欠收严重,原本民众都在绝望中等待着饿死的命运降临。这时萧衍倾家荡产,救济百姓度过难关,使得民众不至于因饥荒而临难而亡。
雍州边境还常有北魏军队来犯,烧杀掳掠。萧衍亲自组织民众自卫团进行抵抗,他身先士卒,与北魏军作战,保卫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功绩为萧衍赢得了朝廷的嘉奖和南齐百姓的真心爱戴。当时的南齐皇帝非常赏识这样勤政爱民的青年才俊,甚至有意把女儿许配给萧衍,将他直接提拔入宫中培养。
三、窥见大好河山,谋夺皇位
得到皇帝赏识的萧衍,逐步在朝中掌握了军政大权,他也逐渐对皇位产生了野心。
499年冬,南齐皇帝驾崩,太子年幼,萧衍眼看这是夺取皇位的大好良机。他秘密拉拢礼部尚书徐孝嗣、中书侍郎王克等重臣结成同盟,准备发动政变。
这天清晨,王克来到皇宫向太子致贺,然后慷慨陈词劝说太子主动禅位。太子年纪尚幼,面对来势汹汹的权臣们,无力反抗,只能含泪退位。
太子退位后,众臣便迎立萧衍为帝,建国南梁。一时间,瑞气填满天地,百姓欢腾,誓死拥戴这个英明的新君主。就这样,萧衍通过政变登上了皇位。
四、积极治国,政绩斐然
南梁建立后,萧衍即位称帝,他在位前期还算勤勉,励精图治。
他采取积极改革的措施,扩大科举规模,举贤任能;他奖励农桑,修筑水利;他简化法律,减轻刑罚;他还开仓济贫,赈灾恤患。
在他的努力之下,南梁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艺术文化空前鼎盛。当时的民众都称赞道:“陛下英明神武,爱护百姓。我们拥戴他如拥戴父母!”
这一时期,南梁的国力达到鼎盛,不仅经济富庶,在理学和文学上也独领风骚。范缜、沈约这样的大儒频出,而文学艺术也蓬勃发展。
可见在萧衍积极治国的时期,南梁王朝进入了空前绝后的辉煌时代,正是他功绩的巅峰时期。
五、抛弃朝政,迷恋佛教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萧衍渐渐迷信佛教,对政事不再上心,甚至多次出走当和尚。
最初,萧衍仅仅是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听信魔鬼的低语,认为佛教能够带来心灵的平静。于是他笃信三宝,日夜念经礼佛。
后来,他的佛教热情越来越浓,甚至影响到了朝政。他不再认真听政,整日与和尚辩经论佛。朝堂上,文武百官苦苦相劝,他也置若罔闻。
一日,他在宫中看到佛寺里出家人的生活,心生向往。他翻墙逃出皇宫,竟然剃度出家当起了和尚。百官们在佛寺找了三天三夜,才找到了这位荒唐的皇帝。
此后他多次重蹈覆辙。大臣们苦口相劝,他这才不情不愿地回到皇宫,但已经完全对身为君主的责任感麻木,任由朝政日益衰败。
六、荒废政事,民怨沸腾
萧衍这个“菩萨皇帝”荒废朝政后,南梁的政局日趋败坏,贪污成风,民不聊生。
有个叫石定的农夫,他向邻居抱怨道:“陛下整天念经拜佛,不管百姓疾苦。现在官场腐败,我们农民交不起高额赋税,流民四处乞讨食物度日,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石定这样的批评之声,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百姓对这个不理政事的皇帝,都已失去了信心和期待。他们盼望有个贤明君主来拯救苍生的疾苦,却无奈萧衍已经完全沉浸在空虚的佛法之中。
不仅百姓如此,就连朝中的大臣也对萧衍越来越懊丧。因为他们上言极谏,萧衍压根就不理会。朝堂上再也听不到君臣辩论之声,一片死寂。
七、重臣叛变,围困于城
民怨积压,终于酿成了一次可怕的叛乱。重臣侯景见萧衍不修,趁机在边境州郡扩军备战,准备夺取政权。
大同二年,侯景终于起兵造反,直指建康。因为百姓也都拥戴这个英勇的大将军侯景,所以他的军队一路前进顺利,很快就攻入了建康城。
萧衍这才如梦初醒,退守台城,进行抵抗。但为时已晚,侯景军队围困了台城,切断其粮道。台城很快便陷入绝境之中。本来萧衍还能依靠部下李谦等勤王,但群臣都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投靠侯景,萧衍只能在台城就食等待死。
八、饿死城中,死无葬身之地
困在台城近三年后,老迈的萧衍已濒临死亡。他一个人躺在冷清的宫殿里,周围一个仆人也无,只能闷声哀号。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君王,现在连一口饭都要人喂,而整个皇宫已经没有一个人再理会他。他呼唤侍女,无人应答;他哀求饶命,四周寂静一片。
终于,在极度的饥渴中,萧衍发出两声凄惨的悲鸣,便饿死在这座冰冷黑暗的皇宫之中,连个下葬的地方也无。
其实早在叛乱发生时,有贤臣就劝谏过萧衍,让他醒悟过来重拾政务,但他都置若罔闻。现在明白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想来会使他痛心疾首吧!
萧衍这种荒诞的死法,想必会成为千古的笑柄。一个开国帝王,最终竟会连饭都吃不到,惨死皇宫,实在叹为观止。
他年轻时文武双全,既是诗人,也是剑客,后来更是出任刺史和皇帝。本可以扬名青史,建立一番功业的。谁知他中年迷信佛教,对政事荒废怠慢,还自取灭亡。
但是我们也要宽容地看待他。因为信仰佛教本身并无错,错在他迷信太深,忘记了身为皇帝的责任。其实他也有过革新治国的雄心壮志,只是后来逐渐迷失了自我。
结语
萧衍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若想成大事业,就不能迷失自我,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责任。同时也要照顾身心灵健康,否则很容易走上绝路。
他早年的功绩值得铭记,但他后来的失败更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一个风华绝代的英明君主,就这样在佛教的迷雾中丧命,实在叹为观止!
来源:左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