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你说的,社交很难教,而且我们大人也是在摸索学习中,不过给孩子创造条件多约play date 就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果正好在自己家或者自己带孩子们出去玩也能观察到孩子的表现。我孩子小学时候有个同学,家长每年9月请全班同学还有家里另外孩子的全班同学及家长们party,在他们家院子里,还请各种vendor 过来,午饭开始时,人家大人让孩子敲酒杯向大家表示感谢并宣布午饭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吃了,面对这么多人一个小学的孩子能做到这个真不容易,后来我发现这孩子接下来几年的趴体中越做越好。当然人家父母也不怕麻烦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去组织这么庞大的趴体。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办个小趴体,生日会,夏季烧烤冬天烤s’more,或者就是简单约到家里玩一下,吃个snacks 或者午饭晚饭,不是什么难事,给孩子创造了和朋友在一起的机会。一般来说,孩子朋友们的家长也会回请,一来一往不是挺好吗
说的太好了!交友技巧也是在学习中提高的,而且不能只以成年人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交友问题
美国父母周末就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各种球都是为了孩子能popular
好好的在其它能使上力的方面关心孩子。比如志愿者机会不要错过,运动会去参加,孩子还是希望能见到你在那里的。培养爱好。
在家多和孩子一起干点喜欢干的事,多陪陪他。
娃自己开心 不难受就行了
我娃也是这样 找专业人士evaluate过 根本不需要担心
觉得按这位mm说的特别好,平时多观察,多关心,没有受欺凌,孩子自己开心就好。
理解楼主的焦虑,但是不必太操心。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自得其乐, 根本没觉得有啥。 等稍大一点,因为我爱看书,会讲故事,同学课间围着我让我讲故事。但如果没人找我,我也不寂寞。倒是我妈,有时候觉得有别的孩子欺负我, 会抱怨我没用,被欺负了不会回击, 她还会去找人家家长。我心里明白着呢,其实就是小孩子顽皮没轻没重,我很烦我妈找事。当然,现在长大了,觉得当妈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楼主千万不要拔苗助长,push 孩子,听他描述,他是个非常聪明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不要代替他做选择。
我家老大小时比我更内向,也是这样的,初中很长时间recess自己画画,但是他自己有主意,到高中各种社团,还被选主席,仍然是个内向的男孩,但也没缺啥。
有主见,能自得其乐的娃,真的是再好不过了,而且他有时还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不明白为什么担心。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你也可以说,所谓合群,无非是会讨好别人。所谓外向,无非是没有自己的主见。所谓开心,无非是会装。
我曾经看到,大学上课的时候,讨论分组,一个生在美国的韩裔男生,一个人一组。我看着太难受了,问他,要不要帮他加入其他组,他说不用。不过当时他看着笑嘻嘻的,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难受。
当时教室里只有这一个东亚裔男生。人家印度裔和非裔都能加入其他组,完全没有问题。
同意。父母同为一代移民的话,孩子大多不会popular。 国内也一样啊。城里小学,农村娃少的话,农村娃也不会popular。如果亚裔多的学校,孩子就容易一些。
同意这个MM说的, 孩子不从众,宁愿做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为了有玩伴玩自己不喜欢的,这么小就能做这样的选择,很是难得。 将来他必会找到合的来的朋友,不用担心。
去学校做义工看看到底是啥情况啊。
特别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华人的文化,其实在白人老师那里,看起来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觉得孩子交给老师,就是相信老师,自己就算有疑问,也不太愿意去问,是表示相信和尊重老师 在老师眼里,华人孩子的父母这种行为态度是典型的不理睬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难道指望老师额外关心吗?很难的。 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带着善意和老师表达你的担心,只要态度诚恳,不是挑刺或者粗鲁,老师都会上心,一起解决问题。孩子的问题,学校老师可以解决起码一半,因为大部分时间,老师知道她在干嘛,父母倒是回家才能见到孩子,时间和空间,这是学校的优势。
没觉得外向的人没主见,但似乎是愿意根据情形让步的。一般健康的群体关系是有来有往的,不会是简单的单向讨好。
另外看着内向的人,换一个群体可能非常open。未必是真内向。听说过有小孩在普通学校显得敏感内向,都自己玩,但换去了gifted school,整个人open up了。
另外亚洲孩子天性和美国孩子玩不到一起。
很赞同你的看法。 我自己是在小学全职工作了半年,我的观察结果和你的很类似,亚洲孩子,尤其是男孩,在小学很容易就是一个人孤单地呆着,一旦是Morning tea 或者午餐时间,你就会看到,其它孩子都疯狂跑啊跳啊到处玩,基本都是出去发泄能量,在课室的角落,一个人呆着,也不和别人玩耍和聊天的,基本就是亚洲男孩了。有的就是实在无聊,会捧着厚厚的小说看,虽然看书并不是不好,但是我从来不鼓励这样,动静结合才好,已经在课室呆了很久,孩子需要活动,多跑跳,和其他人玩耍发展social skill懂得游戏规则,一起合作,这些很难只是从阅读获得。而且一旦休息时间,教室的灯有时都熄灭的,很容易眼睛疲劳近视。
但是很可惜,我观察到就是这样。亚洲女孩也会遇到孤立的问题,但是似乎比男孩好很多,因为女孩会一起抱团,一起玩耍和吃午饭。所以父母在晚餐时,多和孩子交流她们的学校生活,会让你有很多发现。如果孩子经常自己一个人,感觉孤单,可能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协作,帮助孩子度过难关。语言或者社交方面下功夫,因为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渴望和同伴玩耍而不是一个人坐冷板凳的,有时只是不知如何开始而已。
说的真是太好了,我孩子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去学校做volunteer,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他们先recess然后吃午饭,有一个亚裔小男孩一个人坐在门廊下,旁边放着自己的午饭包,看起来很落寞的样子,孩子回家也未必和父母提起此事吧。小学阶段交友家长能帮助很多,能给孩子创造交友的条件,之后孩子大了也学会了如何和同龄人相处,家长能参与的也非常有限了。同龄人的陪伴和友谊是家人取代不了的,交友和维持友谊也是需要学习锻炼的
你先定义下什么叫美国孩子?都是美国国籍,你自己内心都歧视觉得“亚洲孩子”不是美国孩子,也不奇怪得出这么神奇的结论了。
那白人家长都怎么个频率联系老师
有道理,我小时候就这样,我爹妈属于非常不从众那种,结果体育活动不行,聊天没共同语言,只好拿本书看。
社交技能到了高中才基本发展好,但是已经迟了,最后性格成型还是属于内向技术型的。职业发展之类不比从小就呼朋唤友那种差,但是跟人打交道并不投入。
你这种还好,啥也不耽误。世界上要是人人都呼朋唤友,那得多吵啊。 你父母没教你社交,但也没给拖后腿。要是父母规矩礼仪教的很浅,又在家经常展现攀比嫉妒,那才真是麻烦。
谢谢分享
如何和老师多沟通
同意你说的,社交很难教,而且我们大人也是在摸索学习中,不过给孩子创造条件多约play date 就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果正好在自己家或者自己带孩子们出去玩也能观察到孩子的表现。我孩子小学时候有个同学,家长每年9月请全班同学还有家里另外孩子的全班同学及家长们party,在他们家院子里,还请各种vendor 过来,午饭开始时,人家大人让孩子敲酒杯向大家表示感谢并宣布午饭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吃了,面对这么多人一个小学的孩子能做到这个真不容易,后来我发现这孩子接下来几年的趴体中越做越好。当然人家父母也不怕麻烦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去组织这么庞大的趴体。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办个小趴体,生日会,夏季烧烤冬天烤s’more,或者就是简单约到家里玩一下,吃个snacks 或者午饭晚饭,不是什么难事,给孩子创造了和朋友在一起的机会。一般来说,孩子朋友们的家长也会回请,一来一往不是挺好吗
你说的这种,已经是“大人很会社交”的典范了。这种大人就算不约playdate,逢年过节办个party,或者去去别人家party,周末跟朋友聚聚,小孩自然会耳濡目染。 像我们这种社恐的大人,约个playdate不如杀了我好了。就算有谁主动约我们playdate我都一定不高兴又不知道怎么拒绝。就算真的去和别人社交,也是一开口就得罪一大片那种,所以知道孩子不可能耳濡目染,干脆不如躺平了。反正小孩有社交需求的话,在学校自然各凭本事能发展朋友,没有的话也没啥大不了的,反正爹妈都是这样过来的照样找到了好工作结了婚(讲真我觉得社交唯一有用的地方就是找工作和找对象)。
MM很可爱哦!我记得我们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都互相drop off playdate, party, 大人不用陪同的。而且所谓的社交没那么恐怖的,都是学习摸索,本人也是从以前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无所畏惧,MM要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