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外向的区别,还有就是成长教育背景的区别。 我女儿就是能不停说不停问问题,但是你仔细听的话,很多话就是一个意思反复讲,没啥过脑子的,她的目的就是为了说话而说话,为了吸引注意力。我刚来美国时候上课就发现很多美国的本科或者硕士生也这样,上课不停发表见解,好像很厉害,但是你仔细听的话发现没深度。感觉美国就是很鼓励多说,量>质,所以外向的喜欢多说的被鼓励,内向的也被推着去多说。 内向的人,说话之前要先想好,那就很难一直说一直说。其实这种往往说话言简意赅,质>量。 那本书“Quiet: the power of the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就是讲这个的,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补充一下,说中文我一般也是言简意赅,也不太会发散
就是那种没法准备的临时对话提问,需要准备的我一般都好好准备,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
对对对!
能举个例子吗?
这是经过media training 过的,不太一样。
是的是的,我觉得美国的领导都这样。中国的领导挺多言简意赅的
求教一下,怎么样做到的呢……还有你职业上是不是很成功啊
我觉得主要是天性。 然后女人吧一到大妈年纪,就什么社恐都没有了,全是社交悍匪。 事业其实也主要是靠熬,20多岁熬到40多岁还没有退休,级别也不会太低。
啊,是啊,看一眼就没兴趣再看了。想让chatgpt给个summary
你在开什么玩笑?你看看中国开大会的,领导在台上说半天,下面都睡着了,完全不知所云,说的全是车轱辘话,中文这个特点,可以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意义。美国的领导说话起码很有内容,听完了你知道他在说啥。
美国的领导说话很有内容,有吗?难道很多时候不也是车轱辘话,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能给你扯五分钟,有时候听走神两分钟,回神过来还是在说同样的东西。
chatgpt给summary? Chatgpt最擅长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都给出一大篇超长的回复,让它总结搞不好更长
“很多时候我听完也不知道他们说了啥”
我希望别人一句话就能传达意思给我,说了好多句还没到点子上我就不耐烦了。然后我就一句话帮别人总结,再问ta是不是这个意思,哈哈
我真羡慕你这种说话言简意赅的人,其实直线思维多好啊,逻辑性强。我就是特别能说的那种,但是发散性思维,得吧得吧说了一堆,可能都说不到点上。我都烦我自己,但是这跟能力阅历都有关系吧,还是没本事。
我中文也这样,我觉得讲重点就够了,讨厌那种来回啰嗦八股的人,但是很多人喜欢。
对啊 人家说不定天天在家对着墙壁练
真的。 中国的领导说话都是条条框框,无幽默感也没什么内容。拖拉,停顿太久。
老美起码有时候让人笑笑。听完了起码还能想起说了什么。
没错。
语境不同啦。领导给下属派活时不知道多言简意赅。开大会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越大越重要的会,扯犊子的人越多,都是在刷存在感。这一点中美都一样的,我一直觉得公司里的all hands meeting就是在扯犊子。
个性实诚不是一个“褒义词”
内向的人,说话之前要先想好,那就很难一直说一直说。其实这种往往说话言简意赅,质>量。
那本书“Quiet: the power of the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就是讲这个的,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这个回帖质量太高了。你可以就这个话题开个小红书讲一讲
我也是,我一般说话简单扼要讲完,但是我老板老让我More detail, 真是犯难
“到底怎样才能提高bullshit 的能力?”
--- 哈哈哈哈,你真幽默。
比如说今年的橘子好吃,他们的发言会是 我很喜欢今年的橘子,产量高,而且个大汁多。我认为橘子好吃的定义在于它们的口感,甜度和饱和度。口感是指咬下去的时候是不是有汁,甜度的话我觉得不要太甜,不能掩盖橘子本身的气味,饱和度就是回味,吃了以后觉得特别有满足感。为什么那么说呢?有些橘子很大,但是口感很干,咬下去都是皮,嚼起来真有点费劲,而有些呢,虽然汁水多,但是很淡,吃了之后没有回甘。我前两天买的橘子真是皮一剥开就看到丰满的囊,轻轻一咬就破,一瓣塞满一嘴。当然,也不是说随便买都能买到,你得去比较大的超市,而且是那种保证进货新鲜的地方。总之,各位,这个秋天大家可以敞开了吃橘子。
我们通常的发言是 今年的橘子皮薄馅儿大汁多好吃。
哈哈,太nb了,打死我也写不出这套,更不用说说出来了
手动赞一个。
前面一个层主提到了另一方面,就是随着对一个问题及其相关方面的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增加,阐述一个问题时可以从更多角度出发(因为同一个问题相关方stakeholders看它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从而争取尽量多的support,因此有时需要比较详尽的解释。
但是对于决策完了只想执行一个具体任务的团队或人,只需要知道下面马上要做的一件事儿是啥就行了,当然就言简意赅了。
只不过训练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
这是情商的一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