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女性说话”的女性经济学家

大衣被禁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不帮女性说话」的女性经济学家 作者:陈兴杰 来源:新京报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克劳迪娅·戈尔丁,此前外界对她不算熟知,不过学界对她的获奖并没多少惊讶。 克劳迪娅·戈尔丁是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女性终身教授,曾担任美国经济史学会的会长,得过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引文桂冠奖。这是一位在美国经济学界素有名望的学者。 2017年,美国权威经济学刊物《经济展望杂志》主编蒂莫西·泰勒(他本人也是经济学家)预言,戈尔丁一定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一定是她太年轻。 戈尔丁时年70岁,在举目皆是老头子的经济学界,年纪确实不算大。此后几年诺奖颁奖季,戈尔丁都被媒体和学界提及,逐渐成为热门人选,并在2022年成为最热门的竞争者。 克劳迪娅·戈尔丁是女性经济学家,研究劳动经济学,主课题是女性劳动收入。这些标签集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位偏左派、偏女权主义的经济学家。 当代女权主义浪潮高涌,似乎在呼唤一位女权经济学者,专门研究女性被劳动市场剥削,被制度性歧视。诺奖公布之后,媒体只是刚发简介,我就在评论区看到一些女性雀跃的欢呼。 然而,她们恐怕要失望了。戈尔丁并不是左派,而是属于保守派。这位系出芝加哥大学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视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一员——这个学派,通常被划入市场主义的谱系。 戈尔丁的研究方法,是从卷帙浩繁的史料提炼脉络,进行实证研究,为经济理论提供支撑。和构建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不同,戈尔丁“用事实说法”,这恰好是多数人听得懂的方式。 戈尔丁的很多结论,足以激怒一众女性,甚至将其视为“女性叛徒”。比如说,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存在系统性歧视——这几乎是当代“常识”,戈尔丁身为女性,对此不以为然。 她举了一个例子:当代平台经济(例如网约车),在准入门槛和价格方面,全都公开透明。无论男性女性,规则相同,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统计发现,女司机的平均收入,还是比男性低得多。少则低三分之一,多则只有一半。这似乎是女性受到不公待遇的又一例证。 戈尔丁却说,没那么复杂。男性司机平均开车时间更长,更能加班熬夜,去危险的地方,收入高很正常。多数女性做不到。性别差异下的自愿选择,带来收入不平等,不能视为歧视。 戈尔丁的观点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所有人都听得懂,她握有的实证研究,足以让简单的观点,拥有1+1=2的力量。 有人可能认为,劳动力市场和公司职场不太一样,后者才有真正的性别歧视。戈尔丁研究却认为,其实情形差不太多。声称“女性管理者远少于男性”,是一种笼统、有误导性的描述。 美国有数量众多的小公司,它们的管理层很多是女性,数量少于男性,却不会少很多。大公司低级别的管理岗,女性数量不比男性少很多。在某些行业,女性管理者还多于男性。 只有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男性数量才显著超过女性。这是戈尔丁认可的事实,只是她的依据同样简单:高级管理岗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方面,中年男性比女性有优势。 通常而言,公司董事会出于现实考虑,优先选择男性管理者——而不是莫名其妙的歧视。女性也有机会,只是她们需要加倍努力,证明自己同样优异。但很多职业女性不愿为之。 无需列举太多。很多原本对戈尔丁抱有期待的人,可能已经失望了。在电子书上阅读戈尔丁著作时,我不时看到批注:老生常谈,没有新意。老实说,我多少也有这样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戈尔丁说的是常识,观点再无新意,也有扎实的实证研究做支撑,不容易驳倒。美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一口唾沫一个钉,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戈尔丁的研究领域远非如此。关于女性克服生理弱势,在事业、婚姻和子女之间做选择,以及影响如何,她写了一本书《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 这本书没有性别意识形态,只有经济分析,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女性地位提高的真正原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包括发明避孕药,都是重要原因——而不是有些人所称的两次世界大战。 戈尔丁的立场,与其所属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基本一致,她希望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但她没有落入女权主义的窠臼,而是高度赞扬女性在家庭生活的价值。 戈尔丁指出,现代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并孜孜以求“家庭事业双丰收”,本身非常困难。当代男女执着于短期收入,忽视家庭长远价值,是生育率暴跌的重要原因。 男女双方“贪婪”投入工作,获取高收入,并不会带入幸福,因为家庭和孩子需要兼顾。戈尔丁认为,理性选择是一方“贪婪”工作赚钱,另一方照顾家庭和孩子。 前者通常男性承担,女性更多照看家庭。面对随之而来的“夫妻收入不平等”,戈尔丁也说问题无解。想要追求平等,就得承受代价,经济学家并不提供完美方案。
M
MajiaMJ01
说的挺实际的,除了天生的体力差异,女性投入太多精力在家庭方面,事业自然会受影响,正视这个事实,真一心想搞事业的就不要孩子或者有意识减少自己在家庭上的投入。
y
yibeizhuojiu
"事业还是家庭?" 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我记得我大学时演讲的题目就是:要事业,也要生活。
"现代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千真万确。所以过得好不好,基本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至于“家庭事业双丰收”,没有统一标准。我觉得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自己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我是没什么遗憾,对自己很满意。
m
momosun
说的挺实际的,除了天生的体力差异,女性投入太多精力在家庭方面,事业自然会受影响,正视这个事实,真一心想搞事业的就不要孩子或者有意识减少自己在家庭上的投入。
MajiaMJ01 发表于 2023-10-11 12:04

有证据显示选择不生育的女性事业和薪资显著高于生育的女性,和男性差不多么?
雁过
嗯 我觉得将来的方向是鼓励女性回到家庭。
这世界够乱了,这个时候,女性回家庭才是对的。
D
DDee
嗯 我觉得将来的方向是鼓励女性回到家庭。
这世界够乱了,这个时候,女性回家庭才是对的。
雁过 发表于 2023-10-11 12:24

女性回归家庭世界就不乱了吗??
学谦为小家
不帮女性说话」的女性经济学家 作者:陈兴杰 来源:新京报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来自哈佛大学的克劳迪娅·戈尔丁,此前外界对她不算熟知,不过学界对她的获奖并没多少惊讶。 克劳迪娅·戈尔丁是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女性终身教授,曾担任美国经济史学会的会长,得过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引文桂冠奖。这是一位在美国经济学界素有名望的学者。 2017年,美国权威经济学刊物《经济展望杂志》主编蒂莫西·泰勒(他本人也是经济学家)预言,戈尔丁一定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一定是她太年轻。 戈尔丁时年70岁,在举目皆是老头子的经济学界,年纪确实不算大。此后几年诺奖颁奖季,戈尔丁都被媒体和学界提及,逐渐成为热门人选,并在2022年成为最热门的竞争者。 克劳迪娅·戈尔丁是女性经济学家,研究劳动经济学,主课题是女性劳动收入。这些标签集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位偏左派、偏女权主义的经济学家。 当代女权主义浪潮高涌,似乎在呼唤一位女权经济学者,专门研究女性被劳动市场剥削,被制度性歧视。诺奖公布之后,媒体只是刚发简介,我就在评论区看到一些女性雀跃的欢呼。 然而,她们恐怕要失望了。戈尔丁并不是左派,而是属于保守派。这位系出芝加哥大学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视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一员——这个学派,通常被划入市场主义的谱系。 戈尔丁的研究方法,是从卷帙浩繁的史料提炼脉络,进行实证研究,为经济理论提供支撑。和构建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不同,戈尔丁“用事实说法”,这恰好是多数人听得懂的方式。 戈尔丁的很多结论,足以激怒一众女性,甚至将其视为“女性叛徒”。比如说,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存在系统性歧视——这几乎是当代“常识”,戈尔丁身为女性,对此不以为然。 她举了一个例子:当代平台经济(例如网约车),在准入门槛和价格方面,全都公开透明。无论男性女性,规则相同,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统计发现,女司机的平均收入,还是比男性低得多。少则低三分之一,多则只有一半。这似乎是女性受到不公待遇的又一例证。 戈尔丁却说,没那么复杂。男性司机平均开车时间更长,更能加班熬夜,去危险的地方,收入高很正常。多数女性做不到。性别差异下的自愿选择,带来收入不平等,不能视为歧视。 戈尔丁的观点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所有人都听得懂,她握有的实证研究,足以让简单的观点,拥有1+1=2的力量。 有人可能认为,劳动力市场和公司职场不太一样,后者才有真正的性别歧视。戈尔丁研究却认为,其实情形差不太多。声称“女性管理者远少于男性”,是一种笼统、有误导性的描述。 美国有数量众多的小公司,它们的管理层很多是女性,数量少于男性,却不会少很多。大公司低级别的管理岗,女性数量不比男性少很多。在某些行业,女性管理者还多于男性。 只有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男性数量才显著超过女性。这是戈尔丁认可的事实,只是她的依据同样简单:高级管理岗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方面,中年男性比女性有优势。 通常而言,公司董事会出于现实考虑,优先选择男性管理者——而不是莫名其妙的歧视。女性也有机会,只是她们需要加倍努力,证明自己同样优异。但很多职业女性不愿为之。 无需列举太多。很多原本对戈尔丁抱有期待的人,可能已经失望了。在电子书上阅读戈尔丁著作时,我不时看到批注:老生常谈,没有新意。老实说,我多少也有这样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戈尔丁说的是常识,观点再无新意,也有扎实的实证研究做支撑,不容易驳倒。美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一口唾沫一个钉,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戈尔丁的研究领域远非如此。关于女性克服生理弱势,在事业、婚姻和子女之间做选择,以及影响如何,她写了一本书《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 这本书没有性别意识形态,只有经济分析,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女性地位提高的真正原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包括发明避孕药,都是重要原因——而不是有些人所称的两次世界大战。 戈尔丁的立场,与其所属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基本一致,她希望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但她没有落入女权主义的窠臼,而是高度赞扬女性在家庭生活的价值。 戈尔丁指出,现代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并孜孜以求“家庭事业双丰收”,本身非常困难。当代男女执着于短期收入,忽视家庭长远价值,是生育率暴跌的重要原因。 男女双方“贪婪”投入工作,获取高收入,并不会带入幸福,因为家庭和孩子需要兼顾。戈尔丁认为,理性选择是一方“贪婪”工作赚钱,另一方照顾家庭和孩子。 前者通常男性承担,女性更多照看家庭。面对随之而来的“夫妻收入不平等”,戈尔丁也说问题无解。想要追求平等,就得承受代价,经济学家并不提供完美方案。
大衣被禁 发表于 2023-10-11 11:59

”戈尔丁认为,理性选择是一方“贪婪”工作赚钱,另一方照顾家庭和孩子。“---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一点。
m
metis
想要追求平等,就得承受代价。
完全同意这句话。事业追求没有天花板,人生必须做取舍。
但我同时认为,歧视是存在的。一个男人把工作放在首位,家庭由妻子负责,他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人,是个正面形象。与此相对的,一个女人把工作放在首位,家庭由丈夫负责,哪怕他俩合作愉快,这个女人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倾向于是一个“工作狂”,“没有女人味”,不完全是正面形象;这也会潜在影响她的事业发展。
C
Captaintoo
”戈尔丁认为,理性选择是一方“贪婪”工作赚钱,另一方照顾家庭和孩子。“---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一点。
学谦为小家 发表于 2023-10-11 13:08

经济上不独立,精神就不能自由
o
olivia0216
有相关性,但肯定不是因果
你可以说生孩子照顾家庭影响事业发展
也可以说因为觉得事业发展会一般所以选择结婚生孩子
大年三十
资本家又不傻,如果真的是男女同工不同酬,也就是女性贡献大,拿得少,那公司都得雇佣女性阿
j
jennyjin
嗯 我觉得将来的方向是鼓励女性回到家庭。
这世界够乱了,这个时候,女性回家庭才是对的。
雁过 发表于 2023-10-11 12:24

胡扯,那等于任人宰割。希望未来的方向是降低家务劳动的人力成本,男女共同承担无薪育儿劳动,外出工作同工同酬。
y
yibeizhuojiu
胡扯,那等于任人宰割。希望未来的方向是降低家务劳动的人力成本,男女共同承担无薪育儿劳动,外出工作同工同酬。
jennyjin 发表于 2023-10-11 14:02

低家务劳动的人力成本,男女共同承担无薪育儿劳动,外出工作同工同酬。
-- 现在比我们父母那一辈可是好太多了。煤气,烤箱,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都用起来啊。
现在很多男人都在家里带娃做家务,已经进步很多了。至于同工同酬,这个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h
hideandseek
"事业还是家庭?" 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我记得我大学时演讲的题目就是:要事业,也要生活。
"现代女性拥有更多选择权",千真万确。所以过得好不好,基本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至于“家庭事业双丰收”,没有统一标准。我觉得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自己享受这个过程就可以了。我是没什么遗憾,对自己很满意。
yibeizhuojiu 发表于 2023-10-11 12:11

不管intention 是什么,人的时间,精力就是有限的,当然可以两个都要,但现在讲的是比拼事业,那肯定比不上生活要得比较少的人。
h
hideandseek
嗯 我觉得将来的方向是鼓励女性回到家庭。
这世界够乱了,这个时候,女性回家庭才是对的。
雁过 发表于 2023-10-11 12:24

忍不住要骂人,世界乱了,是因为女性不回归家庭吗? 女性回归家庭,世界就可以不乱了? 你怎么不觉得,世界乱了是因为男人参与太多,让女人来主宰世界可能带来更多和平呢?

雁过
忍不住要骂人,世界乱了,是因为女性不回归家庭吗? 女性回归家庭,世界就可以不乱了? 你怎么不觉得,世界乱了是因为男人参与太多,让女人来主宰世界可能带来更多和平呢?


hideandseek 发表于 2023-10-11 14:14

骂呗。这写出来,就是找骂来的。。。你把人类想的太重要了,对于地球来说,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如果可以暂时解决乱世的问题,为什么不了?这人类历史原本就是乱了治,乱了治的过程。
h
hideandseek
骂呗。这写出来,就是找骂来的。。。你把人类想的太重要了,对于地球来说,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如果可以暂时解决乱世的问题,为什么不了?这人类历史原本就是乱了治,乱了治的过程。
雁过 发表于 2023-10-11 15:09

女性回家,就可以暂时解决问题? 你家里出了任何经济,社交等各种问题都是因为你老婆不在家?难道不是你懦弱无能脑子不清楚?
学谦为小家
经济上不独立,精神就不能自由
Captaintoo 发表于 2023-10-11 13:33

没错。所以我只能说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一点。因为我自己在这里是基于比较清醒的考虑之后做出这种选择的,然后二人慢慢达成一致。我认为我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个阶段不能真正平衡好事业和家庭,那么我就选择了家庭,我的事业心不太重,所求也不多。因为我认为既然两人已经自愿成家并乐意要孩子,那么孩子未成年的成长阶段就是家庭的中心。有了家庭的人都希望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快快乐乐的,那就必须有人有时间来负责除了把钱拿回家之外的许多可以说同样重要的事情,特别是身处异国他乡,会有文化冲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比如孩子在学校里会经历除上课之外的各种事情,同学关系的处理和课外活动等,都需要家长有时间直接或间接来处理,而且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的心态也与是否能够自由掌控时间有关。 因此,只要二人达成一致,就不存在一个人经济不独立的说法,同时精神有可能更自由,因为当你时间比较自由的时候,就会少了许多匆忙。当然做到这一点只能由每一个家庭自己做出决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p
purplebasil
有证据显示选择不生育的女性事业和薪资显著高于生育的女性,和男性差不多么?
momosun 发表于 2023-10-11 12:18

one data point: 我们公司爬得最高的女性,是个女同,在关系里是男性的角色,没有小孩 很多工作作到一定地位,是需要经常出差和下班以后应酬或者加班的,有孩子的女性很难
s
shoon_yee
有证据显示选择不生育的女性事业和薪资显著高于生育的女性,和男性差不多么?
momosun 发表于 2023-10-11 12:18

不生育的少数在多数男性竞争,尤其是工作不仅仅看能力,跟男性比就处于劣势。但是跟其他女性比,可以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确实是更多。
b
baobaoguaiguai
没有那么简单。社会的观念已经形成,对女性已经是有偏见的了。女人体力不如男人是常识,包括网约车,拼的是体力,女的不敢去危险的地方也是因为体力不如男性产生的恐惧,拿这个研究公平性也不合理。关键是很多不看体力,要求能力的地方,对女性的歧视是明显存在的。多少领导岗位上的白男,能力极差,但就因为是男的就给人可靠的感觉。我们要争取的是这个。什么就给回归家庭了?无语。
u
unlv
撒切尔夫人家庭就一塌糊涂, 很难两得。如果没有小孩, 她也没有最后的遗憾。
S
SheldonCooper
资本家又不傻,如果真的是男女同工不同酬,也就是女性贡献大,拿得少,那公司都得雇佣女性阿
大年三十 发表于 2023-10-11 14:00

现在赤裸裸的同工不同酬的歧视很少见了。
Goldin说的是couple inequity,即使是同性婚姻(没有gender inequity的问题),有娃了之后也要有一方flexible另一方在工作上随时on call。只不过男女婚姻里flexible的一方经常是女性。
c
chenj0411
有证据显示选择不生育的女性事业和薪资显著高于生育的女性,和男性差不多么?
momosun 发表于 2023-10-11 12:18

我的一个表妹, 24岁结婚, 26岁离婚, 无孩。 离婚后, 所有时间、精力放在工作上,一天三顿饭都在单位食堂吃。 如今50岁, 做到某国家大银行行长助理, 手下管理好几个团队。 除了没有丈夫、孩子,房子、别墅、钱、朋友, 样样都有。她不用像我们这些华人大妈这样, 整天来华人网吐槽家里的猪队友。 虽然没有孩子是个遗憾, 但是, 她得到了其他妈妈们得不到的, 也就平衡了。
b
baobaoguaiguai
男女有差异着谁也不能否认,也没办法改变。但是在不需要体力和其他男性特征的场合,不要延续和扩大男性比女性优秀的偏见。好不容易通过各种运动现在人们脑子里有一根线,注意男女平等了。突然跑出来一帮保守派开始给女性被歧视找理由了。我可太烦这帮人了。
b
badgerbadger
现在赤裸裸的同工不同酬的歧视很少见了。
Goldin说的是couple inequity,即使是同性婚姻(没有gender inequity的问题),有娃了之后也要有一方flexible另一方在工作上随时on call。只不过男女婚姻里flexible的一方经常是女性。
SheldonCooper 发表于 2023-10-11 15:53

是这样的。
努力挣钱过好日子
不过话说回来,还要考虑孩子的福祉。例如生了孩子如果拼事业让老人帮忙带娃,最好老人到你身边来带娃,而不是异地远程带娃。例如我爸妈就是事业型的,没说事业有多好,但俩人生了娃什么都没耽误,0-3岁我在异地老人带大,据说看到每年见一次的爸爸不认识(那时候没手机去视频),见妈妈次数多一点但是有限,回到爸妈身边3-6岁小学前幼儿园全托,一周回家一天两天,所以作为小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建立缺失,导致父母晚年会觉得孩子跟自己不亲密,也很大程度上导致我的亲密关系和自我评价出现问题。所以呢,生了孩子最好还是自己去带,或者有人帮忙在你身边带娃,第二种情况不动用爸妈就需要家庭财力充沛,自己掂量吧…
v
vivien0612
这一众女性在怒个啥?有能力你就上,人家又没说女的不能去拼职场,只是指出了赢的代价,这种建议很理性很中肯。最恶心的其实是鼓吹女性要平衡家庭和职场,追求扮演好女儿妈妈老婆儿媳各种角色,用这种光芒万丈的形象变相给女性洗脑,结果搞得很多有能力搞事业的女性为了兼顾而没有办法专注。这就是为什么拼体能的职业,女的由于生理弱势拼不过男性,但是有些明明女性更占先天优势的行业,顶尖的仍然是男性占多数。
b
baobaoguaiguai
这一众女性在怒个啥?有能力你就上,人家又没说女的不能去拼职场,只是指出了赢的代价,这种建议很理性很中肯。最恶心的其实是鼓吹女性要平衡家庭和职场,追求扮演好女儿妈妈老婆儿媳各种角色,用这种光芒万丈的形象变相给女性洗脑,结果搞得很多有能力搞事业的女性为了兼顾而没有办法专注。这就是为什么拼体能的职业,女的由于生理弱势拼不过男性,但是有些明明女性更占先天优势的行业,顶尖的仍然是男性占多数。
vivien0612 发表于 2023-10-11 16:05

平衡家庭这种事你在家里就可以解决,和老公商量好了就可以出来拼了。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女人拼事业男人顾家的了。难的是社会上系统的歧视不给你机会,同样的能力,因为整个社会系统的偏见,女人比不过男人。看到很多又无能又懒惰的男人爬的很高,女人的职位都是辅助的角色。我们要的平等说的是这个。
F
Foontic
其实我同意一方努力搞钱一方专心家庭才是利益最大化 但现实生活中这条路会有很多坑 吃亏的总是在家的那个 我觉得真正的不公平在于所有人都以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也就是主楼说的追求短期能立刻套现的利益 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而生孩子恰恰是一个头几年一直付出 回报要等到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看到的长期投资。
要真正改善女性的处境必然是要真金白银奖赏对家庭的贡献 一旦生娃马上奖励 奖励直接放在主要照顾者名下 这样相当于官方认证了养育孩子是一份工作,不比其他工作差。医保退休金等各种福利也不能少。这样的话生娃相当于给政府打工了。
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蛋糕不够大,资源有限那可不就是丛林社会。没有收入资源傍身的就是被人踩在最底下的那层
p
pxs06
”戈尔丁认为,理性选择是一方“贪婪”工作赚钱,另一方照顾家庭和孩子。“--- 我个人比较认同这一点。
学谦为小家 发表于 2023-10-11 13:08

是这样的,因为工作回报和努力不是线性关系。如果一个家庭的工作总时长有限,那肯定是一方贪婪工作,另一方面照顾家庭比平均分配划算。
造成性别不平等的原因是大部分家庭女性是照顾家庭更多的,另一方面,选择照顾家庭更多的一方没办法得到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得到同等的回报。
以前我也是觉得女性应该“独立”,和男性同样在职场上奋斗,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途径。现在想法变了,本质问题其实是选择照顾家庭的人没有办法得到同等的回报。哪怕离婚了,财产均分,职场上失去的机会成本是没有办法得到补偿的。
p
pxs06
平衡家庭这种事你在家里就可以解决,和老公商量好了就可以出来拼了。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女人拼事业男人顾家的了。难的是社会上系统的歧视不给你机会,同样的能力,因为整个社会系统的偏见,女人比不过男人。看到很多又无能又懒惰的男人爬的很高,女人的职位都是辅助的角色。我们要的平等说的是这个。
baobaoguaiguai 发表于 2023-10-11 16:42

这个真的分职业。
很多职业其实是同工同酬的,比如医生,但是女医生收入就是比男医生少,一个原因是女性更多选择收入更多的科室。但是即使在同一个科室,女医生平均收入还是少于男医生,原因就是女医生的工作时长比男医生少。跟那个uber的例子是一样的。
或者大学里面,即使晋升标准一样,整体男教授就是比女教授的产出多。这个不是个人能力问题,因为男教授可以不管家的可能性高多了。
本质问题还是那个照顾家庭更多的人是不是能够得到更多的补偿和回报。
p
pergine
这人自己就没孩子,她跟她老公都挺“贪婪工作”的。一方赚钱一方顾家的模式当然可以,问题是顾家一方完全没有经济回报及社会认可,这是很不公平的。如果说你在工作上能做到100,前提是你的配偶照顾家庭,那你们共同照顾家庭,各自在工作上做到50,明显是更公平的模式。
m
momosun
one data point: 我们公司爬得最高的女性,是个女同,在关系里是男性的角色,没有小孩 很多工作作到一定地位,是需要经常出差和下班以后应酬或者加班的,有孩子的女性很难
purplebasil 发表于 2023-10-11 15:30

举个例的话 Jane Fraser 花旗银行ceo,街上第一个女ceo,两个儿子 Sheryl Sandburg 前Facebook coo,两个孩子 Ruth Ginsburg 女大法官,俩娃 Sara Pallin 女州长,五个娃还一个唐氏儿

r
rebecca0001
回复 4楼momosun的帖子
没有数据。但是董明珠是把儿子交给姥姥照看,屠呦呦把孩子放到亲戚家寄养。
p
pergine
举个例的话 Jane Fraser 花旗银行ceo,街上第一个女ceo,两个儿子 Sheryl Sandburg 前Facebook coo,两个孩子 Ruth Ginsburg 女大法官,俩娃 Sara Pallin 女州长,五个娃还一个唐氏儿


momosun 发表于 2023-10-11 18:49

不能这么比较。成功女性数量是X,没娃的数量是X*50%。成功男性数量是Y,没娃的数量是0。正确的比较是50% vs 0。
a
abc456
女性天然跟男性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子宫,得生育。自从有了冻卵,代孕这些,女性跟男性的差异越来越小。现代社会各种工具和高科技的应用,对体力的要求很低了。女性如果自己不把自己当女人另眼看待,完全可以像男性那样工作生活。
女性可以走雄竟路线,一心扑在工作上,搞事业 也可以走雌竞路线,想着怎么嫁个好男人,当个贤妻良母。
如果是既要又要的话,也不是不行,会辛苦点,事业很难做到顶尖。
S
SheldonCooper
这人自己就没孩子,她跟她老公都挺“贪婪工作”的。一方赚钱一方顾家的模式当然可以,问题是顾家一方完全没有经济回报及社会认可,这是很不公平的。如果说你在工作上能做到100,前提是你的配偶照顾家庭,那你们共同照顾家庭,各自在工作上做到50,明显是更公平的模式。
pergine 发表于 2023-10-11 18:18

共同照顾家庭 然后各自在工作上做到75%也没什么问题。周围这种例子很多
l
lauraoyzj
社会的理想状态是:不论男女,让兼顾工作和家庭变得可行。 如果两人永远不会离婚也不会感情破裂,一人挣钱一人顾家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一个team里的不同分工。可实际情况就是一旦离婚,顾家的人吃大亏。
c
chenwangshi
在一个离婚率高达50%以上的社会里, 一个搞钱一个专心照顾家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最佳选择是双方都挣钱和做家务,有能力的可以做到一心一意拼事业的70%?普通一点的40%?千万别一个牺牲自己成就另一个的100%。
l
louisa
回复 37楼abc456的帖子
我不觉得长期看女性比男性体力差,女性的韧性更强,可以坚持更久。二三十岁时男性可能精力体力更好,但年纪大些女性又有优势了。根本的问题在于家庭上花的时间太多;再一个很多女性不像男性那么渴望成功
l
lianqiao
完全同意。 我所看到的一些对女性的不公平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由于男女生理的不同,男女组成家庭后,最优化的分工一般就是男人去工作赚钱,女人兼顾家庭。兼顾家庭就意味着要带孩子做家务等等。但是12年义务教育所教授的知识技能乃至思想主要是为去工作赚钱准备的,而不是为了带孩子做家务准备的。也就是说从小被培养成一个社会工作型人才,长大了却要转行,还主要靠自学。这不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吗?
玉观音
本来赚到的钱就是家庭的钱。 一方的付出使另一方有更多的精力赚钱。觉得不公平,以后发工资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发工资, 这样家庭主夫/妇也有真金白银的收益。
珠箔飘灯
社会不给女性提供条件照顾她们在兼顾事业和家庭时候的困难,这已经是系统性歧视。
现行的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往往是以男性的视角来提供的,并没有考虑女性的特殊困难,并将之视为“公平”。请问怎样才是公平?像美国这样,没有完善的婚姻、育儿、托儿方面的支持,更没有针对女性的支持,所以女性只好在事业和家庭间做出取舍,这是整个社会在对女性“得了便宜卖乖”,利用女性的天性,剥削女性。 同理,整个社会的上层,利用中下层的天性,迫使中下层大量投入到培养下一代,而这些优秀下一代所产出的成果,却大量被上层所拥有--这其实才是现在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婚姻和家庭的真相。
人有爱、婚姻、子女的本能,这种伟大的本能被上层阶级、占优势地位的群体等等所利用了,反过来贬斥弱势群体不够投入。弱势群体为了获得和强势群体相同的投入产出比,只好牺牲自己的本能。--然后,强势群体又鞭笞弱势群体不生孩子、不顾家庭。
TMD这还给人活路吗???
学谦为小家
不过话说回来,还要考虑孩子的福祉。例如生了孩子如果拼事业让老人帮忙带娃,最好老人到你身边来带娃,而不是异地远程带娃。例如我爸妈就是事业型的,没说事业有多好,但俩人生了娃什么都没耽误,0-3岁我在异地老人带大,据说看到每年见一次的爸爸不认识(那时候没手机去视频),见妈妈次数多一点但是有限,回到爸妈身边3-6岁小学前幼儿园全托,一周回家一天两天,所以作为小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建立缺失,导致父母晚年会觉得孩子跟自己不亲密,也很大程度上导致我的亲密关系和自我评价出现问题。所以呢,生了孩子最好还是自己去带,或者有人帮忙在你身边带娃,第二种情况不动用爸妈就需要家庭财力充沛,自己掂量吧…
努力挣钱过好日子 发表于 2023-10-11 15:59

“所以作为小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建立缺失,导致父母晚年会觉得孩子跟自己不亲密,也很大程度上导致我的亲密关系和自我评价出现问题。” ---
你说的问题至关重要,所以常常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