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聪明一世 懵懂一时”,一时在哪?

t
tady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
贞观十六年(642年)九月的一天。 魏征:陛下,臣都爬不起来了......还怎么当太子师? 李世民:爱卿,你名义上兼着,不用去上班打卡,躺在家里白工资就行。 老魏头儿不再好说什么了。 因为他知道,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已经白热化。
具体过程,上篇已经写过了 可点击阅读>>> 李世民也逃不出的“鲶鱼”怪圈
总之,太子李承乾腿瘸了之后,性情大变......甚至玩起了男宠。 魏王李泰见缝插针,打太子的小报告,拍老爹的马屁,花钱笼络官员...... 一系列操作下来,劝李世民改立太子的人,越来越多...... 李世民正是要利用魏征,向朝野内外吹风: “朕让魏征身兼太子师,还堵不上你们的嘴?”
可惜,事与愿违—— 太子和魏王都不乐意了。 李承乾:老爹肯定是想换掉我,把魏征推到前台,当自己的遮羞布。 李泰:眼看太子就快倒了,老爹横插这么一杠子,心思到底向着谁? 两边斗得更厉害了。

02
如果魏征多活几年,说不定这场夺嫡之争,会以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 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李世民动用了所有力量,但终究没能把魏征留住。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十七,临终这天,李世民又来探望魏征。 魏征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最后一句话,说的不是家人,也不是自己的身后事。 而是:
“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这句话的原句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的“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也。” 大意是说,大唐如日中天,四夷宾服,魏征唯一担心的,就是斗得跟乌眼鸡似的那哥俩了。 李世民深解其义,紧紧握着老哥们的手,泪水溢了出来......
《旧唐书·魏徵传》载:及病笃,舆驾再幸其第,抚之流涕,问所欲言,徵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后数日,太宗夜梦徵若平生,及旦而奏徵薨,时年六十四。
出殡那天,寒风之中,李世民登上大内的西楼,眺望着长长的送葬队伍,失声痛哭......
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及将祖载,徵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竟以布车载柩,无文彩之饰。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其后追思不已,赐其实封九百户。

03
魏征的死,李世民倍加伤感。 尤其,当他看着至今仍然健在的,随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 名臣不死,他们只是在逐渐凋零。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叫来画家阎立本,让他在凌烟阁画上了24幅,1:1真人大小的画像,来表彰在24位文武群臣。
这是藏于美国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清代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阎立本《凌烟阁内这二十四功臣图》,毁于后来的黄巢之乱。 二十四功臣图(按原定排名)分别是: 赵国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恭、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勋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国公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世勣、胡壮公秦琼。 封号后加了谥号的,代表此人已经谢世;不加则表示健在。 刚好都是12人,各一半。 排名,按官职大小。 如果等级相同,活着的给去世的让路。 PS: 第二名为啥是李孝恭?那是为了安抚宗室势力。
凌烟阁功臣图绘制完成后,李世民时常会来这里缅怀自己的青葱岁月。 还健在的12名功臣也很满意,很自豪,毕竟已经达到人臣的极点了。 除了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为啥?

04
得从贞观十四年(640年)说起。 这年,侯君集攻灭高昌国(遗址在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区),成为大唐除战神李靖之外,单独领兵灭一国的第二人。

侯君集飘了,偷偷昧了高昌国府库的很多宝贝。 手下士兵有样学样,也在高昌国里四处抢掠。 侯君集回军长安后,这件事被人告发到李世民那里。 李世民大怒,把侯君集押入大牢,亏得宰相岑文本上疏求情,事情才最终被轻轻揭过去了。 灭国的大功,也只升了半级,从兵部尚书,变成吏部尚书。 当时的吏部尚书,并没有后世明清两朝那么煊赫,品级仅为三品,就是个干杂活的。 侯君集越想越气,心里一直不服。 所以这次评选凌烟阁功臣,侯君集发现自己仅排名17,就更加不开心了。 尉迟恭和李靖之流,也就算了,萧瑀这个过了气的老亲戚凭什么排那么高? 还有,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这帮死人又凭什么排在自己前面?! 多年来的委屈和不满,终于迎来了爆发。 怎么爆发? 还能咋样,反了呗。 但造反历来不仅是要玩命,更是个技术活......

05
一天夜里,侯君集敲开了勋国公张亮家的大门。 为什么找张亮? 从凌烟阁功臣的排名来看,张亮排名第16位,在侯君集之前; 关键是,此时的张亮接受了李世民的新任命——洛州(今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都督。 这对于张亮来说,等于是贬官处理。 侯君集就以为自己和张亮能谈到一起去。 一阵寒暄后,侯君集直接发问:“听说张兄要去洛阳了,是不是有人排挤你啊?” 注意,侯君集的这句话带有很强的煽动性和试探性。 如果张亮的回答是否定的,那这就是个一般性的问候; 可如果张亮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接下来的话题会很好的展开。 可侯君集偏偏忘了张亮的老本行是什么。
老张堪称“间谍之王”。 一直是李世民在秘密战线上的得力助手,可以理解为中统的头子。 心腹中的心腹。 张亮不动声色,仅一句话,就将侯君集此来的目的彻底暴露:“不是你排挤的我,又会是谁呢?” 侯君集头上立刻青筋暴起:“我要是有这么大本事,能在陛下面前排挤你,当年陛下也不会把我下大狱......” 张亮明白了,这是对陛下心怀不满啊,自己又有活儿干了,眼神却装得无比真诚,等着侯君集继续自爆。
果然,侯君集越说越激动:“这几年.......我都郁闷死了!你如果想造反,我跟你一起.......” 张亮假装同意,稳住侯君集,转头就去报告给李世民。 李世民并没有立即决断,反问张亮:“还有其他人在场吗?” 张亮摇摇头。 李世民叹了口气:“你先回去吧。” 手里没有过硬的证据,就算现在把侯君集抓了,也是一笔糊涂官司。 所以李世民决定钓鱼执法......
《新唐书·侯君集传》载: 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会张亮出洛州都督,君集谬激说曰:“何为见排?”亮曰:“公排我,尚谁咎?”君集曰:“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嗔, 何能排君?”因攘袂曰:“郁郁不可活,能反乎?当与公反!”亮密以闻。帝曰:“卿与君集皆功臣,今独相语而无左验,奈何?”秘不发,待君集如初。

06
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当时在东宫做卫士长。 侯君集通过贺兰楚石,又联系上了李承乾。 李承乾虽手握太子位,但他心里慌啊,怕自己成为“李建成第二”。 “我是在自救!一切都是老四逼我的,我只是在防守反击!”李承乾如是想。 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李承乾想在夺嫡之战中胜出,光靠东宫这点儿小鱼小虾是成不了事儿的。拉拢住侯君集,不愁军队将来不听话。 侯君集想通过李承乾来搏一个翻身之日——太子登基之后成为新朝的从龙元勋。
除了侯君集,李承乾还拉上了禁军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 李安俨的任务,是利用职务之便,监视李世民的一举一动。
太子党的核心人物,还有汉王李元昌(李世民的同父异母弟)、洋州刺史赵节(李世民的外甥)、襄阳郡公杜荷(杜如晦的儿子)。 这些人日夜围在李承乾的身边,出谋划策。 杜荷给李承乾出过一个毒辣的主意:“太子殿下只需派人告知陛下,说自己得了急病,陛下一定会到东宫探视......到时写个传位诏书,您就可以登基了。”
《新唐书·杜如晦传》载:承乾谋反,荷曰:“琅邪颜利仁善星数,言天有变,宜建大事,陛下当为太上皇。请称疾,上必临问,可以得志。”
这个计划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儿的,可李承乾没同意,理由:东宫人多口杂,难免泄露。
(李世民已经知道侯君集想造反,就算去到东宫,也一定会有防备,这个反一样造不成。)

07
直到四月一日这天,当时还没有愚人节概念,可李世民却收到了比愚人节还愚人节的秘密报告: 太子李承乾谋反! 密告者是东宫卫士、太子李承乾的死党——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为什么要这么做?
前文讲过了,点击阅读>>> 李世民也逃不出的“鲶鱼”怪圈
收到报告,李世民指定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大理寺展开联合调查。 就从侯君集开始突破。 侯君集想闭着眼咬着牙,死活不承认。 没关系,李世民对此早有准备,叫人把贺兰楚石提溜到跟前,连唬带吓,贺兰楚石就都招了。 ...... 太子李承乾终于倒台了。

08
李世民气得大病一场。 李泰自然不会放过机会,日日赶往太极宫亲侍汤药,暗暗兴奋:帝国的下一任太子就是自己了! 李承乾倒台后,李世民私下里透过风,让几位重臣推戴新太子,稳定局面。 中书侍郎岑文本、黄门侍郎刘洎、给事中崔仁师等人,都推荐了李泰。 严格来说,这几个人都不是魏王党,但他们全部推举李泰做新太子,这代表了什么? 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李泰,李世民微微一笑,再次钓鱼执法:“青雀(李泰小名),我准备立你为太子。” 这一天,等了七年,李泰掩饰不住激动,一头扑到了父亲的怀里,说了一句话。亲手断送了自己的皇帝梦。 他说:
“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说实话,李泰为什么会说这么一句话,老王始终没有搞懂。 李泰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只是因为太过激动,脑子太热了吧。 不管什么目的吧,这话在李世民看来,都是一颗重磅炸弹:为了兄弟,杀自己的儿子?把天下交给他,能放心吗?

09
李泰出宫后不久,李治又送上了一记助攻: “父皇,四哥(李泰)私下警告我,他说我和李元昌关系好,如今李元昌上了大哥的贼船,谋反事泄,让我好好担心担心自己......” 李治很害怕,哭得很伤心。 李治才15岁,根本威胁不了李泰的地位。 李世民再联系到“杀子传位”,越发觉得,李泰这些年全是在演戏,看着人畜无害,实则包藏祸心!

10
对李泰的最后一击,来自于李承乾。 此时的李承乾也不在乎老爹要拿他怎么样了,他只想抱着李泰一块儿死! 于是上了道疏:“父皇让我当太子,我不敢再有什么奢望!这些年,都是老四步步紧逼,我为了自保,不得已才犯下这些糊涂事。您真立这样的魏王做太子,到时候您想补救都来不及了!” 四月七日,李世民下诏: “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 李承乾被废,流放黔州; 李泰免去雍州牧,降爵为东莱郡王,流放均州(今湖北丹江口)。 李治坐在小板凳上,吃着瓜,捡着漏......

11
但毛爷爷读《新唐书》卷八十《李恪传》时,写下一段批语: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 知子莫若父 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 可谓聪明一世 懵懂一时
f
funnyorno
从之后的历史来看,这个继承人选的中规中矩。帝国平稳过渡,儿子搞定了老子没搞定的高句丽,加上儿媳妇牛逼,曾孙子也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