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妒忌恨一年工资四五万,衣服永远在outlet大减价的时候买,力求不超过二十块,Costco有机肉都能吃出优越感,在国内连牛肉都没吃过,在美国吃个麦当劳早餐都大赞健康美味,活在中国中产最底层也活在美国中产最底层的阁下咩🤔️ 这里的亚裔还包括印度裔哦 A study revealed that a startling 65% of AAPI managers view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moderate to serious problem in their careers. Nearly all of the respondents cited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problem of some kind (90%). In an article entitled, “Good Workers - Not Leaders”, an outline of structural racism emerges. Consider these statistics around AAPI in the workplace: In Silicon Valley, 1 out of every 285 Asian women and 1 out of every 201 Asian men is an executive, according to Ascend Foundation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sians make up 5.8% of the workforce, but just 3.5% of senior executives, according to the U.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law,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5% of lawyers, but have the lowest ratio of partners to associates.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3% of Federal Judges and 2% of state judges. Source: Yale Law School In banking,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7% to nearly 19% of executives or senior managers at the six largest U.S. lenders, yet they comprise 23% of middle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as reported by Bloomberg. In the C-suite, Asian Americans were promoted to CEO more often during periods of company decline because evaluators expected Asian American leaders to be “self-sacrificing.” Yet, organizations only experience decline 12% of the time, which suggests that hiring committees may consider Asian Americans suitable leaders in only limited circumstances, according to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 asset management,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s manage just 0.7% of capital in the industry even though their performance meets or exceeds industry benchmarks,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American Investment Managers and Bella Private Markets.
羡慕妒忌恨一年工资四五万,衣服永远在outlet大减价的时候买,力求不超过二十块,Costco有机肉都能吃出优越感,在国内连牛肉都没吃过,在美国吃个麦当劳早餐都大赞健康美味,活在中国中产最底层也活在美国中产最底层的阁下咩🤔️ 这里的亚裔还包括印度裔哦 A study revealed that a startling 65% of AAPI managers view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moderate to serious problem in their careers. Nearly all of the respondents cited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problem of some kind (90%). In an article entitled, “Good Workers - Not Leaders”, an outline of structural racism emerges. Consider these statistics around AAPI in the workplace: In Silicon Valley, 1 out of every 285 Asian women and 1 out of every 201 Asian men is an executive, according to Ascend Foundation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sians make up 5.8% of the workforce, but just 3.5% of senior executives, according to the U.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law,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5% of lawyers, but have the lowest ratio of partners to associates.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3% of Federal Judges and 2% of state judges. Source: Yale Law School In banking,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7% to nearly 19% of executives or senior managers at the six largest U.S. lenders, yet they comprise 23% of middle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as reported by Bloomberg. In the C-suite, Asian Americans were promoted to CEO more often during periods of company decline because evaluators expected Asian American leaders to be “self-sacrificing.” Yet, organizations only experience decline 12% of the time, which suggests that hiring committees may consider Asian Americans suitable leaders in only limited circumstances, according to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 asset management,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s manage just 0.7% of capital in the industry even though their performance meets or exceeds industry benchmarks,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American Investment Managers and Bella Private Markets.
1) 绝大多数中国所谓的认识人,走关系,也都是这种合法合理的互相帮忙啊。 无非就是根据能力不同,交情深浅不同,所以帮的忙不同而已。。 找人帮忙,要求对方违法犯罪的,这不是普遍现象吧? 2)和中国不同的是,在熟人互相帮忙之外,美国进一步把为了利益去给权力请客送礼给产业化了。各种游说产业在美国可是大生意 哪怕你谁都不认识,没啥关系背景,靠直接给游说企业打钱,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人脉帮你办事 你们为啥会把美国社会想象的那么傻白甜? 3)”认识人” ”有关系”,“贴上来”这些词,不是这里的常用词汇。 I know a guy, I have a friend, etc 这在美国生活中是最常听见的用语之一了吧?
1) 绝大多数中国所谓的认识人,走关系,也都是这种合法合理的互相帮忙啊。 无非就是根据能力不同,交情深浅不同,所以帮的忙不同而已。。 找人帮忙,要求对方违法犯罪的,这不是普遍现象吧? 2)和中国不同的是,在熟人互相帮忙之外,美国进一步把为了利益去给权力请客送礼给产业化了。各种游说产业在美国可是大生意 哪怕你谁都不认识,没啥关系背景,靠直接给游说企业打钱,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人脉帮你办事 你们为啥会把美国社会想象的那么傻白甜? 3)”认识人” ”有关系”,“贴上来”这些词,不是这里的常用词汇。 I know a guy, I have a friend, etc 这在美国生活中是最常听见的用语之一了吧?
好像是你自爆的,记错了?你说自己收入五万左右,家庭收入二十万,买盗版valentino鞋子,吃中国自助的便宜雪蟹腿觉得是无上的美食,第一代移民占亚裔多少的数据自己去找,你不会google?另外Nearly all of the respondents cited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problem of some kind (90%). In an article entitled。 懂不懂这句话?
好像是你自爆的,记错了?你说自己收入五万左右,家庭收入二十万,买盗版valentino鞋子,吃中国自助的便宜雪蟹腿觉得是无上的美食,第一代移民占亚裔多少的数据自己去找,你不会google?另外Nearly all of the respondents cited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problem of some kind (90%). In an article entitled。 懂不懂这句话? Mintcafe 发表于 2023-08-27 22:37
羡慕妒忌恨一年工资四五万,衣服永远在outlet大减价的时候买,力求不超过二十块,Costco有机肉都能吃出优越感,在国内连牛肉都没吃过,在美国吃个麦当劳早餐都大赞健康美味,活在中国中产最底层也活在美国中产最底层的阁下咩🤔️
这里的亚裔还包括印度裔哦
A study revealed that a startling 65% of AAPI managers view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moderate to serious problem in their careers. Nearly all of the respondents cited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problem of some kind (90%). In an article entitled, “Good Workers - Not Leaders”, an outline of structural racism emerges. Consider these statistics around AAPI in the workplace: In Silicon Valley, 1 out of every 285 Asian women and 1 out of every 201 Asian men is an executive, according to Ascend Foundation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sians make up 5.8% of the workforce, but just 3.5% of senior executives, according to the U.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law,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5% of lawyers, but have the lowest ratio of partners to associates.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3% of Federal Judges and 2% of state judges. Source: Yale Law School In banking, Asian Americans make up 7% to nearly 19% of executives or senior managers at the six largest U.S. lenders, yet they comprise 23% of middle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as reported by Bloomberg. In the C-suite, Asian Americans were promoted to CEO more often during periods of company decline because evaluators expected Asian American leaders to be “self-sacrificing.” Yet, organizations only experience decline 12% of the time, which suggests that hiring committees may consider Asian Americans suitable leaders in only limited circumstances, according to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 asset management,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s manage just 0.7% of capital in the industry even though their performance meets or exceeds industry benchmarks,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American Investment Managers and Bella Private Markets.
小地方可能是吧,大的城市世界各国馆子选择太多了,并且哪里到了极贵的地步,牛排不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超市里可能不会每家都有,但是网购很方便,自己看看价格吧,这是有多久没回过国了。我正在看国内米其林和黑珍珠单子,准备下次回国吃,国内真正贵的是某些中餐馆子🤔️
小河虾,莼菜,鮰鱼,马兰头
国内有几个马云雷强东?我只看普通人,我和我的大学同学初高中同学还有亲戚朋友们分生活比较。
你又在YY别人的工资了,我什么时候告诉你我工资只有四五万了?!!哈哈😄 你给的这个数据,请问第一代移民占了多少?高层比例到底是因为种族还是因为文化语言的劣势?!第一代移民无法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因素?!
牛排不贵吧,西餐店不多,好吃的西餐店更少,这没问题的。 龙虾也不贵吧,一条龙虾也就一二百块,稍微大点的超市就有卖,网购的话选择更多,国内收入虽然远远比不上北美,但三五百人刀一顿饭,算不上装逼吧?
大妈为什么会对国内有这么离谱的刻板印象。
PS:帝王蟹之类,一只几千甚至上万块,的确是装逼食物。
我在美国呆了二十几年了,我正好在你说的几千人的全是白人小镇待过。那是我毕业之后找到的第一个工作。那个公司是个私人公司,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办H1B的。照你说都是靠关系人家干嘛招我一个外国人,并且还花钱帮我办身份? 美国看医生都是按照规矩走,比如说非急症的,先是预约自己的家庭医生,然后家庭医生再推荐给专科医生看,一般专科医生技术都挺好的。如果是某些领域的特殊医生,某种手术只有这个医生能做的那种,不需要关系,医院直接就给你联系好了,比如说隔壁帖子直升机专门送老头子做手术的例子,还有我朋友老公癌症当地医生做不了手术直接给联系纽约的医院的专科医生,几天内就转过去做手术了。 再说销售的工作,我朋友做销售,我以前公司的业务部门也做销售,他们只是每天打很多电话,并没有饭局。有些会出差,跟客户一起吃饭,但也不存在着要猛喝酒这种。美国不存在着只能在饭局里面谈成生意的这种。
咱俩好像在对暗号 😂
然也
上面说过了,需要走关系获取的,必然是超过普通人正常水平的稀缺资源。。 无非是中美之间因为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因为经济社会结构的不同,而对稀缺资源的定义不同。 有些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的,美国由于更富裕不算啥稀缺资源。。 但这是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和美国不存在走关系完全是两回事, 美国的那些稀缺资源,包括就学求职啥的,美国人一样会走关系打招呼。。 新移民无非没背景,够不上罢了。。
不是问过你们这个问题了吗? 同样的工作能力,同样的付出,如果你在美国有强大的关系网,各方面各阶段都有人可以提携,你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是否会比现在上一个大台阶?
美国人会走关系,并不等于不走关系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中国那边没啥背景关系,活得好好的人也同样多了去了。
你一直没搞明白,你比较的纯粹是中美两边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而不是美国这边不存在走关系。。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真是连这基本逻辑都没搞清楚
看着这么多年来的标题系列,也挺有感触的!
+1
如果你和你老公所有国内同学,亲戚过的都不如你们,按照你的岁数,真的说明你和老公毕业的学校都不太好。。。而且你家亲戚,读书都不太行?
我和我老公的经济能力并不差,但是对国内,真的没有你那么强的优越感。
国内认识的人,就算average不行,但是厉害的比我们强多了。眼光,见识,生活质量,方方面面,都杠杠的。
按照你透露的家庭收入,这个岁数,高中同学不好说,但是大学同学,我觉得我国内不说百分之百,但是一半以上大学同学应该超过没问题。而且这个岁数,赶上国内房价起飞,撇开收入,光靠房子都有不少资产了。
我和老公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都有那种internet上能查出名字的人。全部都是普通家庭出身。最成功的一个,科技公司founder上市,同学私下里觉得有百亿家身。农村孩子出身。
我家国内的亲戚,也有每年出国玩都是全家头等舱的。不但完全靠自己。还出钱给父母买房子,同时家里七大姑八大姨不停来借钱的。
70年代到80年代初,出生这批人,国内对普通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哪怕是小城镇的孩子,只要读书读的好,也能比较轻松留在大城市发展。当时的房价还没有起来,我非常清楚的记得,2000年,北京清华附近的房子,才不到3000一平方米。
再加上internet起飞。工业起飞(我老公的一个高中同学,是做起重机发家的)。各种机会一波又一波, 赶上任何一波,就不会过的很差。
我刚从欧洲回来,街上随笔走,都能不停碰到国内来的游学团。毫不夸张,央乌央乌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身上统一的包,牌子都不差,竟然还有tumi的。
他们的家长,基本就是那一代抓住机会起飞的人。比例就算不大,总数还是不少的。
对,所以和那个层主一直是鸡同鸭讲的感觉。
没办法聊了,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优秀的人才就意味着你有强大的关系网,LinkedIn 猎头的邮件收到手软。当然到哪里都有人提携。强大的关系网和有人提携是靠自己挣出来的,不是我爸是李刚来的。
小布什当总统, Daley family 把持芝加哥,Udall 家的孩子一代一代在UT, CO, OR 当议员,Teddy Kennedy 秘书和他同车淹死后他一点事儿没有还当了几十年参议员,和他们爸不能说没有关系吧。关系不小吧。
我和老公都是985大学毕业。当然我们修的都不是热门的专业。 国内大学同学基本上就是当老师,公务员或者公司里面普通员工这种,没有哪个发了大财的。也都是辛辛苦苦在魔都还自住房的房贷这种。只养了一个孩子,说是养不起第二个。然后也都在打听孩子来美国读书的事情。
不管什么专业,这个岁数,又是在在国内,读了还ok的大学出来,在公司里怎么会一个做到中高层的都没有啊。。。还是两边所有的同学里。
当时大学没有普招,能考上的起点都比较高的。
而且你的岁数,应该是吃是国内地产红利最足的那辈人。
我认识的国内的,不说所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我这个岁数左右的,没有一家,少于两套房子的。三四套,也不稀罕,就是房子不同地方,价钱不一样而已。大城市里就是资产值的飞跃。小城市也过的生活富裕,有滋有味。
而你亲戚中一个过的稍微好点的都没有,你国内的圈子真的也很罕见。
我和我老公都是十八线小县城的,不是北京上海人,所以没有哪个初高中同学吃上了房子的福利什么的,能够在省会城市扎住脚跟买上一套房子就不错了。 国内十几亿人口,北上广的人口才占了多少?又不是人人亲戚朋友都在北上广,人手几套房,
1)呵呵,关系网怎么挣出来? 不就是你利用你的权力/关系/地位/信息帮助别人,别人下次也帮你吗? 这不就是走关系吗?
2)并不是只有精英才会有关系网,才会走关系 底层打工蓝领,通过关系打招呼进了很难有空缺的某工会的职位算不算? 认识工会的头,给安排了一个活少钱多的岗位算不算? 不同人有不同的关系网,解决不同的问题
3)从孩子角度,父母通过关系搞进了很难进的某私立学校,约上了很难约的儿科医生,安排了难得的实习机会,这些算不算?
4)上面也说过,真要说起来,美国的一个优点是可以金钱开路 哪怕你没任何关系和背景,只要愿意砸钱,只要花钱够多,也确实可以达到类似效果,但这和美国社会更公平是无论如何扯不上关系的
所以我说你和老公两家亲戚中,竟然没有一个读书好的。
别说十八线小县城,就是农村的,读书考到大城市,毕业了都可以留下来发展的。
当时大城市房价并不高,只要毕业了有工作,留下来就没有困难。
然后你所有亲戚,包括初高中同学,竟然一个都没有考出来,全都留在了十八线小县城。
就是留在小城市,发展机会也不少的。我老公的高中同学,就有做起重机发家的。
你这个岁数,国内所有的亲戚和同学,还包括了大学同学,过的都不好,也挺少见的。
怎么您的眼里,对一个人的成功,看到的都是权利,地位,关系呢?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我大学同学里面当然有像我们一样外地的然后在上海落地生根工作的,但是生活也不滋润很辛苦啊。买的房子是外环的,现在都还没还清楚房贷,每天坐车单程一个多小时小时,常年如此,只能养一个孩子,说是养不起第二个,说是养孩子比较贵。他们有些是老师,有些是公司里面普通的中层管理,月薪一两万人民币这种。然后各种开销很大。生活压力也很大。 不像我们生活这么滋润,我们养俩个娃,并且送各种私教课,每年出去旅游几次。可以吃有机住大房子养俩车。
我上面说的明明是不管你是精英还是底层打工蓝领,都有各自可以发挥作用的关系网,认识人/有关系,帮助都能帮你解决不少问题啊
这不是你在那里扯只有精英才配有关系网吗?
而且从精英角度,别人为啥主动贴上来?不就是因为你有资源有能力可以帮他们吗?这不叫走关系?
我猜你岁数45岁左右。70年代生人,对吧。
这个年代大学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怎么可能买房子买在外环,而且现在房贷还没还清呢? 呵呵。
说一下北京,2000年左右,商品房开始普及,房价刚刚开始有点上涨。
我记得当时海淀靠清华有一个小区,在北京晚报上打广告,打了一个星期,每平米3300,后来买的不好,降价到2800一平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28万人民币。
当时有钱人集中买二环,海淀朝阳这种都当作偏远的地方,并不是热点地区。 这些地方基本上就是外地留京,新毕业的学生,没什么大钱的人,看房子的热点区。我同学,毕业后大部分买房买在五道口附近。比清华那边贵一点。房子就算买的不小,也就几十万人民币。
那时候,房子就这个价钱。
你同学,快50岁了,工作多少年了,现在还换不清这个贷款?
而且上海的房市起飞,比北京还要晚1,2年。
你的经历,要不然就太特殊,要不就掺了水份。其实我不信。
我们是八零后。大学同学大多是2006-2010年之间结婚买房的。那时候上海房价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么便宜了。并且一般都是贷款30年,到现在自然是没有还清楚房贷的, 大学同学是上海本地人的话,生活稍微滋润一些,我猜测应该没有房贷的压力。结婚的时候应该男方就给了一套付清的房子了。但是他们也只养了一个娃。区别是朋友圈里面生活要滋润一些了,孩子会学网球课(虽然是group lesson), 会经常出去旅游,会晒一些高档点的饭店用餐,但是生活压力还是比我们在美国的同学要大一些的。会吐槽娃读书太卷,工作压力太大,等等。 我和我老公如果不来美国,留在上海的话,估计是前面那拨人,没有父母支持,辛苦在上海打拼,还在还自住房的贷款,只能生一个娃,并且还不能送娃去什么钢琴网球私教课,也不能全世界到处旅游。
就算80后,也是80年代很初期。你不会才30多吧?怎么也有40多了吧?
你大学同学,和你同龄,不可能现在还有贷款。要不她骗了你,要不你在骗人。呵呵。
而且当时买房就算偏僻,现在也都绝对不偏僻了。
我家亲戚,2000~2005年期间买房的还是不少的。 就算房价涨了,当时的那点房价,也不会工作20年还不完。
我说一个一个2007年北京买房的例子。
朝阳望京一代,单价8000~10000。买的比较大190多平方米,总价不到200万人民币。
你同学买的偏僻,都买了多大?现在还都在苦哈哈还房贷?
呵呵。
感觉你还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面,你是北京土著,你怎么会明白外地人在北京上海打拼的辛苦?2010年左右上海一套房子大概一百多万。他们俩人工资那时候一共一万一个月(你查一下2010年上海平均工资是三千多)。父母小地方无力支持,全部靠自己买房,你觉得十几年里就能还清贷款?还要生娃养娃呢! 当然他们还算是幸运的了,至少工作是编制内的比较稳定,不用担心失业断供,现在还有很多沪漂京漂失业了就只能打包回家乡了。
虽然工作节奏很快,但不用加班,不用应酬。可以有个人的假期,想去世界任何地方旅行都可以。很自由。
美国虽然不完美,作为一个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很喜欢。
另外说到2000年北京房价,那时贵的房子在朝阳,海淀二环什么的那时便宜。
我都给你举例了,房子一百多万,父母没办法支持,2005年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省吃俭用加上给亲戚朋友借钱才凑齐了首付。贷款八十万,老婆中学老师,一个月月薪四五千,老公在公司里上班,月薪七八千(现在应该涨工资了,但是我没问,我猜测两人工资现在大概有两万多一个月),还要生娃养娃。一个月就算还5000房贷,2010年买房,现在才过了13年,你觉得本金八十万加利息他们可以还清了吗?!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典型写照。
你40多了吧?
号称挺好的大学毕业,但是你这个岁数的同学,要不在留十八线小县城。留在大城市的,都是边缘打工人,一个做到中高层的都没有。。。
然后买的房子又偏僻,100多万的贷款至今还不完。。。
你的圈子太特殊啦。
我老家堂妹,小学毕业,饭店打工,她老公,最多高中毕业,在北京找一个小公司打工。
两口子在老家小城市买的房,80万,都早的还完了。
我们普通中国人的圈子哪敢跟你北京土著的圈子比啊?! 我们留在上海的同学,可不是什么边缘打工人,人家是中学的老师,大学教职员工什么的。但是父母没钱支持的小地方来的人,一样在辛辛苦苦还贷养娃,这些编制内的工作,虽然福利好工作稳定,但确实不是什么高薪的工作,上海房价高生活压力大,自然生活很辛苦了。我前面也说了,我们学的专业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啥计算机啊商科什么的,都是文科和基础理工科的那种。收入自然不会很高。你难道觉得北京上海的,人人都能拿几十万几百万的年薪?!!
妹妹,你不用和那人争了,她也不是北京土著,顶多一北漂。 你是80后,你说的情况完全可能而且普遍。
两口子农村的,书都没读出来,还要经常补贴父母的。 。40多岁了,80万房贷也能还完。
你的圈子太特殊啦。呵呵
美国大学申请不是merit based, 没有统一standard, 估计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家族后代有好学校上吧。
你这两朋友干什么职业的?养娃了吗?区别大了去了。另外农民工的工资就是比我同学工资要高啊。但你会去当农民工吗?我同学是中学老师,非班主任。虽然工资不高,但是福利好,有寒暑假,并且孩子可以读她的学校。这些隐性福利农民工有吗?
先拿首付、再还房贷是大多数家庭的普遍做法。这种按揭买房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房者的压力,在买房成本降低的同时也是楼房更加平民化,让更多人有房可住、住得起房。现在的七零后八零后,基本都有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责任,身上还背着车贷、房贷的压力。有的人在贷款后愈发拮据,生活质量一降再降。 如果贷款购买一百万的房子,首付总价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三十万,剩下七十万向银行贷款,利率按照5.9%的基准,按揭三十年,等额本息还款——这样计算下来月供大概在四千元出头,本金加利息的总偿还金额将近一百五十万;若是选择等额本金还款的方式,每月需还金额从五千四百元开始逐月递增,本息总额是一百三十万。两种方案相差近二十万,各有利弊,但更多人选择的是稳定、压力小的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如果按揭二十年,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等额本息还款的月供将近五千元,总偿还金额一百二十万;等额本金还款每月需还金额从六千四百元开始逐月增加,总偿还金额一百一十万......以此类推,如果选择的按揭年限更少,那么每个时间段的还款金额更多,相应地,需要支付的总金额也会更少。现在的你,能够承受住哪个档位呢?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升高,现在年轻一代存钱意识并不强烈。要是月收入刨开基本的生活费还要偿还房贷的话,每月的收入大概要还贷金额的两倍才比较合理,没有压力。按照期限最长、金额最少的三十年,一月四千元计算,月收入大概需要八千元起步。
让我们再看一看国内城市的平均收入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2021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47412元其中19629是工资性收入。各地的税前平均工资基本都超过了五千元。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的数目更大,例如北京人均9758元,上海8513元,广东7015元。 事实上,真实客观反应国内收入水平的是居中数值——北京6906,上海6178,深圳5199。这些数据几乎都少于平均数值,也就意味着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工资是达不到平均水平的。 除了个人工资情况,家庭收入也是关键的衡量标准。一个人的工资几乎只够还房贷的月供,而现在开放二胎、三胎的政策让大多数家庭不止抚养一个孩子......加上日常生活的开销,家庭月收入需要达到八千元左右。如果家里还有老人需要赡养,这各项的开支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买房、偿还贷款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现场层出不穷,如果还想要存钱,可谓是“难上加难”。 结语 数据显示,在数十万贷款买房的人中,家庭月收入超过八千元的人群仅占13%。就算两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国内上班族中月薪超过五千元的不到三成——按揭买房的压力可想而知。八千元的月收入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若想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就要一月收入过万——又有多少家庭能满足的了呢?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0279667
40多岁的人,有亲戚同学过的不好是可能的。
她的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过的好的。所有,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同学,夫妻两的都是。还包括两边亲戚。
号称还ok大学毕业,留在上海的,40多了,竟然没有一个房贷还完的。房子不但买的远,还都在苦哈哈还房贷。
你相信就好,反正我是不信的。呵呵。
每次提起国内,她表现出来的那个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那个俯瞰国内的差距感,我觉得华人上当属No. 1
但是她自己的实际状况呢。实际上很难justify这个优越感。
所有只有贬低国内的圈子了吧。
比较搞笑。
看医生这个难道在国内不是这样?越好的专家号越贵,手机上app预约挂号就可以。我家亲戚去阜外挂心脏方面专家号,去人民医院看胡大一这个级别的医生,都是自己挂号,根本不用找关系。
再回你一贴吧。
啥朋友啊。我老家堂妹,两口子都农村的。没读书出来所以各种打工。我堂妹目前在饭店帮忙。她老公好一点,找一个小公司,据说做外贸的,干的还可已。两娃。
在老家小城市买了一套房,80多万还清贷款,40多岁了。你觉得很稀奇吗?
你有同学,亲戚过的差很正常,但是你所有亲戚t同学都和你说的那么苦逼。呵呵,也太巧合了吧。
我觉得吧。更像是你这是为了支撑你对国内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故意贬低了国内的圈子。
因为你在美国实际的生活,根本支撑不了你对国内优越感的那个高度。 呵呵。
不知道为什么你总要维持一个国内世外桃源,大家都很有钱过得都很滋润的假象? 难道我每周跟我妈我弟弟视频他们都是说的假话了? 国内人人都坐拥几套房生活都很滋润,那为啥还要那么多冒着生命危险走线来美国的?! 你是站在得益阶层来指手画脚中国90%群众的人生,实在是觉得很可笑。 我当然也认识国内有钱人了,很巧是在美国认识的,送娃来美国读高中,上海几套别墅。你怎么不说他们瞎呢?为啥要送娃来美国受苦?
那个层主在以前的帖子比较在美国比在中国过得好,用的是1:1,比如20万美元比20万人民币。还好比的不是里拉和日元。
猪肉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坏脂肪高。换牛羊肉吃,不关心猪肉臭不臭
那个1:1比例的帖子我记得啊。
她说她国内表弟还是啥的,年收入40万人民币,比她收入还高,但是过的很惨。当时这么说是的前后文是,为了突出国内物价高。她在美国物价低。反正美国收入低也比国内收入高过的爽。
然后问她,那你年收入是五万多美金,她立刻否认了,说自己家年收入20万美金。然后再问,那是说你的个人收入五万美金吗,回答,那么写说是因为按照1比1换算的。
反正她国内圈子里,谁都过的不如她好。呵呵。
难道不是中国赚人民币花人民币?美国赚美元花美元吗?为啥要汇率换算?换算汇率是什么迷思? 另外我弟弟夫妻俩收入是我们的两倍好吧?(不换算汇率)
同学朋友邻居之间是有信息共享的,互相帮助,如果你也叫这个关系网的话。我们邻居很热心的帮我们看猫看狗。但是为了利益去给权利请客送礼在美国不是普遍和代表性的现象。”认识人” ”有关系”,“贴上来”这些词,不是这里的常用词汇。
是啊,日本还挣日元化日元哪。你在日本一年四十万日元试试。
1) 绝大多数中国所谓的认识人,走关系,也都是这种合法合理的互相帮忙啊。 无非就是根据能力不同,交情深浅不同,所以帮的忙不同而已。。 找人帮忙,要求对方违法犯罪的,这不是普遍现象吧?
2)和中国不同的是,在熟人互相帮忙之外,美国进一步把为了利益去给权力请客送礼给产业化了。各种游说产业在美国可是大生意 哪怕你谁都不认识,没啥关系背景,靠直接给游说企业打钱,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人脉帮你办事
你们为啥会把美国社会想象的那么傻白甜?
3)”认识人” ”有关系”,“贴上来”这些词,不是这里的常用词汇。
I know a guy, I have a friend, etc 这在美国生活中是最常听见的用语之一了吧?
哈哈哈
关于3,美国的常见对应词汇是networking。
立刻感觉高大洋气上档次了吧?呵呵。
好像是你自爆的,记错了?你说自己收入五万左右,家庭收入二十万,买盗版valentino鞋子,吃中国自助的便宜雪蟹腿觉得是无上的美食,第一代移民占亚裔多少的数据自己去找,你不会google?另外Nearly all of the respondents cited the bamboo ceiling as a problem of some kind (90%). In an article entitled。 懂不懂这句话?
她逻辑一直是一团浆糊啊,不像是受过高等教育
这些都是我在中美两国生活点点滴滴的经历,大多数和我一样来美国学习生活的人应该有同样的心路历程。怎么能是想象出来的?我就是在这里生活工作多年的一个普通人,您描述的美国社会我还没见到过,所以不敢苟同。
房贷了30年可推不出‘自然还不清楚房贷’,国内提前还贷又不难, 只要16年之前买的房子至今都是巨大盈利
你从事纯技术工种?平时社交也不多?
但哪怕就是纯码工,你平时换工作,看到感兴趣的职位难道不先去linkedin扫一眼,看看有没有认识的够分量的朋友可以帮你内推?甚至帮你直接约Hiring Manager谈谈?这不就是所谓的走关系吗??
上面有人说networking events,美国的那些networking events说白了,不就是双方待价而沽吗? 上来一开口介绍自己时就直蹦主题,把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位/身份等标签说明白了,看看双方有啥可以互相帮助的地方。如果觉得对方没啥利用价值的,转身就走,换下一个,不浪费一分钟。。功利的很。。
所以别一听到走关系,就立马想象的那么负面,好像只有中国才有。。 这事任何社会都很普遍,美国尤其如此
你还真说对了,我从来不相信听来的,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我经历的美国的朋友内推和国内的走关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我说自己年薪五万了?!你自己YY开心就好, 我们中西部大农村,家庭收入二十多万,房贷早已还清。现金和股票存款50万(不算退休账户),每年可以存4-5万美元,虽然比不上版上加州的各个大款们,但是日子还是过得很舒服的,
还是请你解释一下“难道不是中国赚人民币花人民币?美国赚美元花美元吗?为啥要汇率换算?换算汇率是什么迷思?”, 是不是在日本赚日元花日元,一年挣二十万日元或者四十万日元就可以了?
美国赤裸裸靠关系谋福利的例子,看伊万卡和她老公啊
要不是她爹是trump,她和她老公能拿到那么多政府项目?
不会有人以为她靠的是公平竞争吧?
你要说我没有干过,OK,一代移民有啥network啊,没有network,’你凭啥networking啊。
但是说美国从来没有。那是搞笑呢。
都不用举个例,我上面早说过了,美国整个游说行业都是靠关系谋福利啊。。 美国可是正儿八经的搞了一整个产业出来。。。 美国政界和企业之间的旋转门传统也是如此。。公开的用关系换钱。。
奈何这里有人社会接触太少,就是傻白甜的认为美国人天生人格高尚,美国社会不讲关系。 真不知道说他们啥好。。
PS 第一代移民一样可以networking,不管你是啥行业啥职位,总有点东西/信息是别人需要的,总能找到可以互相帮助(利用)的人。。 这点三哥真心做的不错
其实并不是这里有人社会接触太少,而是那些人心甘情愿在这里接受做社会会边缘人不需要所谓的关系进而否认美国也讲关系,但是见不得同为华人的国内社会别人比他们关系更硬。
而在国内有一些家庭关系的人,到了美国没有了那些关系,生活质量其实是降低的
就看降低的部分和在美获得的部分是否能达到平衡,不然其实还是回国可以生活得更好
这里不讨论孩子被派出来转移国内财产的那部分家庭,那样的家庭国内关系再多都还是得在外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