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子连砍丈夫92刀,目睹他慢慢死去,判死刑后说了6个字(图)

A
Adalalal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2007年的一个夜晚,洛杉矶罗兰岗市区,曾家的别墅里传出了惊恐的尖叫。当地时间早晨,警方在接到一起家庭惨案的报警后,开始了他们对这起事件的深入调查。这不仅是一起血腥的家庭谋杀案,更是一次对家庭、情感和人性的深度解剖。
事件经过与警方介入
午夜,洛杉矶罗兰岗警察局的警报响起,接线员接到一个急切的电话。电话那头是曾玫琳的声音,她的声音带着恐惧与绝望,“请快点,我家…我家有人进来了,我丈夫和儿子...他们都...” 电话中断了一下,但很快,可以听到背景中的喊叫声和混乱,那是曾玫琳在尽力保护剩下的家人。

当警方赶到曾家,房门半开,玄关里还挂着家人的鞋子,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但当警方进入客厅时,一片血腥的景象呈现在他们眼前。地毯上满是血迹,尼尔与他们的两个儿子都躺在地上,他们的身体已经冰冷,死状惨烈。靠近窗户的位置,翻倒的茶几上,还留有刚刚冲泡的茶水,显然当时他们是在享受一个普通的家庭时光。
当警方询问曾玫琳时,她颤抖的手指着浴室,“我…我当时正在洗澡,然后听到了儿子的哭声。”但当警方询问她更多细节时,她似乎变得紧张和不自在,口供开始出现矛盾。她先是说,当时正在和朋友聊天,后又说是在楼上的卧室。这些细节的出入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和怀疑。

为了查明真相,警方动用了所有可用的手段。通过邻居的监控摄像头,他们希望找到案发当晚的视频证据;通过询问邻居,希望得到更多线索。此外,他们还开始收集现场的物证,包括玻璃上的指纹、地上的鞋印以及其他可能的线索。警方对这起看似普通的家庭灾难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希望能够还原案发当晚的真实情况,为这个家庭寻求正义。
曾玫琳的态度与变化
警方初次到达案发现场时,曾玫琳坐在一角,泪水从脸上流下,眼神空洞。在与她进行初步的交谈时,她讲述了一系列的事情,但内容并不连贯。她反复描述了当晚的情况,有时候提到她在浴室,有时又说她在卧室。她的表现显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她的口供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差异,让警方感到困惑,心中生起疑窦。

最初,警方将曾玫琳视为一个受害者和证人,她是他们寻找真相的关键。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开始发现,曾玫琳提供的线索与其他证据存在巨大出入。例如,邻居的监控摄像头并没有录到其他人进出她家,也没有其他证据显示家中有外来侵入。这使得警方对她的身份和动机产生了质疑,她逐渐成为了警方调查的焦点。
面对警方的质疑和公众的目光,曾玫琳显得十分疲惫和不堪。但她的亲友,尤其是一些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坚定地站在她身边。他们在媒体上为她辩护,表示她是一个温柔、爱家的女人,是个好母亲和好妻子,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她的好友李婷表示:“我从小就认识玫琳,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她的为人,她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另一位亲戚则说:“玫琳一直都是个顾家的人,她很爱她的家人。”
这种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为曾玫琳提供了一些心理慰藉,但在无尽的审讯和质疑中,她的心理状态明显地开始波动。
破案关键
案发后的数日,警方在尼尔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封尚未完成的遗书。遗书中,尼尔提到了一些与案发现场截然不符的细节。尤其是在描述曾玫琳和自己关系的部分,遗书中的内容与案发现场的情景存在重大差异。

但更加关键的线索,是在家中垃圾桶里被警方发现的一个烟盒。这个烟盒上明显有着鲜血的痕迹。经过DNA检测,血迹与尼尔和两名儿子的DNA完全匹配。这明显表明,犯案现场有人吸烟,并在此过程中接触了受害者的血液。
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警方对曾玫琳的讯问变得越发强烈。他们以烟盒上的血迹为证,质疑她当晚的行动。在接连不断的质询面前,曾玫琳的心理防线逐渐被打破。
一次又一次的讯问中,曾玫琳的口供开始出现矛盾。她先是坚称自己当晚并未吸烟,随后又改口说自己只是吸了一口。而当警方拿出遗书的证据,指出里面的矛盾时,她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
经过长时间的压力,曾玫琳终于崩溃。她开始详细描述那个夜晚的情况。她说,因为丈夫和自己的婚姻矛盾和其他家庭压力,她在那一刻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她提到,每当刀片划过尼尔的身体,她心中都充满了矛盾的情感,既有愤怒,又有愧疚。她说:“当我看着他,感受到他的生命逐渐消逝,我的心中既有释放,也有巨大的痛苦。”
曾玫琳的这次供述,为警方提供了解决此案的关键线索,并最终使她成为了这场惨案的罪魁祸首。

动机的揭示
曾玫琳和尼尔结婚已有十年,但这段婚姻从未像外界看到的那样和谐。曾玫琳经常向她的朋友抱怨,她感到在这段婚姻中受到了束缚,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她更是多次提及感觉到尼尔在背后有所隐瞒,而这种背叛感让她倍感心痛。
尼尔则在工作圈子中经常抱怨曾玫琳的控制欲太强,经常过度干涉他的私人生活。短信的查看、电话的监控、以及频繁的质问,使得尼尔感到无法呼吸。
家庭经济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尼尔的公司因为一次不成功的投资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使得他必须加班熬夜,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而曾玫琳因为需要照顾两个儿子,无法出去工作,使得她对家中的经济状况感到非常焦虑。
每次讨论家庭经济问题,都成为两人争吵的导火索。债务、孩子的学费、家庭开销,这些原本小事,在两人的矛盾中被无限放大,使得家庭关系愈加紧张。
尽管与尼尔结婚多年,曾玫琳仍然无法忘记她的前男友杰克。两人在大学时代有过一段深厚的感情,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分开。然而,与尼尔的婚姻矛盾日益加深时,曾玫琳开始寻找情感的慰藉,她与杰克重新取得了联系。
这种秘密的联系在某天被尼尔无意间发现。他在曾玫琳的手机中发现了与杰克的暧昧短信。这使得尼尔对曾玫琳的信任彻底崩溃,而曾玫琳则因为愧疚与恐惧感到压抑。这段外界并不知道的情感联系,为这起悲剧埋下了隐患。
曾玫琳的罪行和判决
在法庭上,曾玫琳首次公开承认了自己杀害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罪行。面对法官和陪审团的质询,她表示自己之所以犯下如此恶行,是因为长期的家庭压抑和婚姻中的不满。她提到,自己与尼尔的婚姻从未有过真正的快乐,反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她说:“我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牢笼里,每次争吵、每次争执都像是一把锐刀,深深地刺入我的心脏。”在她看来,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一时冲动,是长期积压的情感导致的爆发。
事发后,曾玫琳并没有立即报警。据她在法庭上的陈述,她本来打算伪造一个自杀现场,让所有的罪行都归咎于尼尔。她甚至准备了尼尔的遗书,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转移警方的视线。但是,当她看到家中的惨状,心中的恐慌与罪恶感使得她无法如愿,最终在情绪崩溃的状态下报了警。
经过长达数周的审理,曾玫琳被判定为有预谋的杀害丈夫及两名未成年子女,被判处死刑。在法庭上宣判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她,等待她的反应。但是,她的脸上没有露出任何情绪,只是冷冷地说了6个字:“我愿意接受判决。”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寒意。
结语
回首整个案件,尽管血腥与残忍无法忽略,但更令人心痛的是,背后所隐藏的家庭裂痕与心灵创伤。曾玫琳的行为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它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家庭中的矛盾、不满和压抑,如果不及时得到化解,最终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家庭关系和婚姻的维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人选择逃避或忽略问题,而不是勇敢面对并努力解决。曾玫琳与尼尔之间的矛盾,其实在许多家庭中都有所体现,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并未走向这样的悲剧。这更加强调了,当家庭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进行沟通、理解与宽容,而不是选择冷漠或者暴力。
此案也向我们敲响了关于心理健康的警钟。人的精神状态、压力以及心理扭曲,都可能导致行为失控。尤其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但很多人却对心理健康问题不以为然。曾玫琳的行为,也是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被忽视的结果。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不仅要对此案进行反思,还应该警惕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防止此类悲剧再次上演。

来源:芹菜讲谈
卧雪客
曾玫琳是台湾人,自2012年宣判以来一直在上诉,极刑至今未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