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打仗?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可不是爽文大片

t
tady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东部战区在直播,我也在看。
我不喜欢战争,但是这又岂是我们能决定的。
自古以来,讲究的最高境界是上兵伐谋,不轻言动武。
一言不合就开干,绝对是莽夫没脑子。

“一朝英雄拨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寥落干戈后,积尸草木百姓血。"
很多时候,打了鸡血一样喊打喊杀,欢呼打仗,这只是脑子里的“愚昧幻觉”。
你以为打仗,就如同看一场直播、看一部电影一样?
你以为打仗,你只是个局外人看个热闹,大不了捐一个月工资,小case?
当然不是!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可不是爽文大片。
当炮声响起的那一刻,就是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亲戚、邻居们,无数人命运翻天覆地改变的开始!
这种改变,将是不可逆的。
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哪怕你觉得并不美好,都将被彻底改变。
不是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变得越来越差。
你的衣食住行,你的精神生活,都将变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悲惨。
当你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后,你才会哀叹并且怀念:
“战前的日子太美好了!可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
战时的社会管制,一定比疫情更严厉,因为那是真正的“战时状态”。
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会持续多久,很难预料,可以参考一下隔壁的俄乌。
战时,对于不在支援一线的普通人来说,跑防空洞,躲防空壕是常见的生活状态,当然这是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
如果战局顺利,可以免去这项烦恼。除了专业的防空洞之外,各地的地铁线路,在战时也将承担起藏身的功能。

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战时还会面临被疏散的可能。
和平时期,大城市因为更高的工资、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普通人。
而战时,相当多的产业会直接消失掉,或是大规模的萎缩。比如旅游业、航空业。
失去工作的普通人,还有不直接从事工业生产,跑不动防空洞的少年和老年人,都有可能会被疏散。
一方面为了减少城市被袭击时的伤亡,另一方面也是缓解供养大城市的压力。
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而言,这种疏散意味着家人朋友的长期分隔,甚至是永别。
即便你留了下来,到那时,你想像现在这样宅在家里,饿了点外卖的生活,基本上要彻底告别了。
尽可能用配给的食品做饭吃才是常态。
除了物资供应,生活在工业社会,没有电力基本上等于瘫痪。
到那时,对你而言电力绝对会是一种奢侈品。
电力设施会成为敌人的重点打击目标,一旦被破坏,抢修的再快,也肯定有大把的时间用不上电。
即使能恢复供电,也要优先保证工厂的使用。
比如晚上为了灯火管制,防止成为被轰炸的目标,会断掉一部分城区的电源。
有人说,开什么玩笑,大国打的都是代理人战争,根本烧不到本土,歌照唱、舞照跳,这些都想多了。
那就来看看二战时期的美国,战场也在本土之外,那美国人肯定能随时有电用吧?
事实上二战时期的美国,确实物资相对充足,算是当时的天堂了。
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也是供给制的,几乎一切都要凭票供应,也一样要节约一切支援前线。
举例来说,中途岛大战之前,为了保证船厂有足够的电力,维修受损航母,船厂之外的其他地区就被切断了电力供应。
物资供应方面,美国还专门成立了“价格管理局”来负责供给。
由于战争短缺的物品,比如加工食品、肉类、咖啡、石油和天然气、糖、尼龙、汽车、轮胎、鞋子、衣服这些都被列入战时管制。
普通人要凭点券和供给证才能得到,正规渠道买不到,就只能求助“黑市”了。
随着战争的紧张节奏,商品管制的覆盖面逐渐扩大,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美国人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每天也要对着手里的粮票、布票、汽油票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操持家庭的主妇们,更是每天揣着个小笔记本,记录下每天的开支计划:
“明天——咖啡券就要到期、A型购油卡还剩最后一天到期,得赶紧把四加仑油加了”
“3月31日 ——最后一天把配给本上的蓝点花光,购油卡上的轮胎检查日期也快到了.“.
“6月15日 ——成衣券快要到期了,明天给孩子买一双新鞋。”
即使你的安全和物资都有保障,但你的钱包还可以支撑多久?
3
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开战,参战方源源不断投入人力、物资 ,持续消耗天量资金。
巨大的军费开支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象的。
举个例子,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被人视为现代战争的开端,多国部队共投入军力约42.4万人,42天时间,光军火开支,就高达910亿美元。
这些钱从哪里来?答案不言而喻。
严格说,战争状态下,无法正常讨论经济学。
因为经济学是关于交易的科学,而战争状态下,参战方对内对外都处在暴力状态。
暴力状态,会扭曲一切的经济活动。
被战争打断的正常交易,会使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要优先满足军用品,私有权利必须让位于国家权力。
原本用来生产和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行业,战时,都会不同程度地转向生产军需物资。
像德国的奔驰和美国的福特,战争期间都成了军火和飞机制造商。
可对普通人来说,工作、吃饭、教育、住房,这些需求,一点都没有变,经济活动会受到扭曲,但是需求本身,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战时,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有位民国时期的央行行长,写过一本书,以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了抗战时期国内的财政金融情况。
书里面就有关于战时收入的一些细节。
不同的群体,财富变化并不均衡,而且收入变化也很大。

农业:1938-1939年,农业大丰收,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农业领域的真实收入大幅减少。1940年开始,农业歉收,价格上涨。再加上粮食征借、征兵,造成农业劳动力迅速减少,造成剩下的农业从业者收入上升。
制造业:战争刚开始,后方与沿海物流被切断,后方制造业,可以利用半垄断地位,获得利润,超过农业部门。但是,再往后,贸易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这些都冲击了制造业。
谁赚到钱了?
一批新富商人,诞生了。
敢于冒险、拥有运输能力,在真空地带走私的投机商人。
在什么都短缺的时候,谁能搞定运输线,谁就能获取超额利润。
当然,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在和平年代,金融行业始终是最赚钱的。
那作为普通的打工者,工资有影响么?

从这张图里,你能看出谁最惨?
公职人员和老师。
6年时间,在通货膨胀的侵蚀下,他们的真实收入跌到了原来的10%、17%。
工资上涨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
而那些体制外的体力劳动者,虽然真实收入,也被血洗了,但真实购买力没那么惨。
为什么?
体力劳动者,直接反应的是市场价格,随着通货膨胀,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总结一下,在战争期间,不同的行业阶层,受的影响是怎样呢?
最保值的是金融和投机领域,最不保值的是制造业。
最惨的是公职人员和老师。有点积蓄,被印钞机彻底稀释了,收入变成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战争,会影响你的收入,那资产价格受的影响是怎样的?
  4
战争期间,资产价格下跌的逻辑,大家基本都懂,因为存在价值毁灭、清零的风险。
但是,翻开真正的战争史,当年的上海,重庆,昆明之类的城市,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
上海的人口,在历史上只有3年的时间,是下跌的,也就是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全面战略上海。
上海的人口,从1942年的392万,跌到1945年的337万。
人口暴跌,加上战争影响,上海的房价,是涨了,还是跌了?
据部分文献记载:
1944年,法租界地价比1940年,4年时间,涨了40倍。
看房租的话,1945年的房租,是战前的140倍。
同一时期的重庆、昆明等城市,也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发生了什么?
战火延烧之地,楼市一般低迷,但有限的几个和平孤岛却供不应求、房价飞涨。
抗战前期,昆明作为大后方,迁入的机关单位比较多,来这儿工作和生活的人也特别多。
由于战争时期通货膨胀,工资上涨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
像闻一多、沈从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收入,只能维持家人的基本生活,面对昆明城内价格暴涨的房地产,根本无力购买。
1938年前后,在日本轰炸机的威胁之下,沿海省份的难民不断涌进昆明。
到了1941年,跟抗战前相比,昆明房租上涨了10倍。
房租上涨,房价和地价自然也在上涨。
到了1941年,跟抗战前相比,昆明商业用地上涨了6倍,住宅用地两年涨了超过4倍。
大后方重庆作为陪都,甚至出现了房荒。
当官的都撤到重庆了,老百姓当然也跟着跑。全国四面八方的人都往这儿涌。
河北的难民、河南的难民、上海的难民、南京大屠杀之前侥幸逃生的难民,甚至包括香港的难民,都想方设法到重庆去。
从1938年到1944年,前往重庆的难民一直在增加,“每天都有一船船的人”。
短短六七年,这个城市的人口增长了三倍。
人口越来越多,房屋却越来越少。住房供不应求,重庆的房价和房租开始暴涨。
1944年,官方都不得不承认,“在重庆找房子不仅困难,甚至没有可能。”
古人常说“时势造英雄”,抗战时则是"时势造房东”。这个时势,指的当然是战争。
战争时期,资产上涨一是因为短缺,二是因为通货膨胀。居住成本之所以也在上涨,除了因为短缺和通货膨胀之外,还叠加了需求。
5
自古打仗就很烧钱。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为了筹集战争经费,甚至把殖民地都租出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衰退。
1929-33年的经济危机又重创了英国经济,殖民地到处闹事。
由于没钱,英国不想与德国开战。
好在英国还有不少美元和黄金储备,可以拿来应急。
同时,英国又强征了国民手中的大公司股票,总价值3亿多美元,用来购买军火。
虽然战后,现金补偿了股票所有者,不过还是要征收高额的战时所得税。
美国是二战最有钱的国家。但是打仗是无底洞,缺钱怎么办?老办法,增加税收。
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增税法案,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提高至77%,公司税率提高至31%。
1942年10月实行新税法,将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分别定为18%和88%。公司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为40%,超额利润税率为90%。
在战争期间,美国征税收入总额为1370亿美元,全部军费的44%是依靠课税来支付。
同时,美国先后8次发行公债,共筹款2745亿美元,支付了全部军费的56%。
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在二战期间,人在英国,最高个人所得税97.5%。在美国,个人所得税95%。
无论什么国家,只要一大战,必定的结果会发生这些事:
物资紧缺,生活用品实行计划分配,税收大幅度提高,要购买国债,财产会被国家征用,基本上得不到补偿。

  结语
说起汉武帝时期,普通人想到的是开疆扩土、封狼居胥的豪情。
然而,没人知道,为了一劳永逸,铲除匈奴对长安方向的威胁,前后七次远征的钱粮,是怎么筹集的。
许多人曾经幻想穿越过去,能在那样伟大的时代,建立彪悍千古的功勋。
然而,如果你真的穿越回去,你会发现自己将会过得无比艰难。
人们总是喜欢宏大叙事的无限荣光,无法想象置身其中,将是各种提心吊胆的无奈和艰难,而且看不到尽头。
数千万个性迥异的个体生命模糊成了一个词:普罗众生。
普罗众生,也变成了战争机器上的一种燃料。
托尔斯泰曾在《战争与和平》写到过: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但可惜的是,人们平时往往忽略它,而在战乱时又会领会得格外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