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宏大的议题“什么是真正的爱” 先说结论,99%我们所谓的“爱”(包括夫妻之爱,父母对子女的爱,长辈对后辈的爱,上级对下级的爱)都属于你说过的:喜欢上了自己没有的东西,或把自己希望有的东西,在某些情境的推动下,无意识隐射到对方身上。(参考隔壁帖子:有没有不推娃的家长)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夫妻矛盾、亲子矛盾等)来源于上面这种有问题的”爱“ (现实中的配偶、儿女、父母、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人拒绝现实,以爱之名把自己的妄想强加在对方身上,“都是为了你好”)。 什么是true love,弗洛姆的《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e” ,克里希那穆提的《爱与寂寞》”on love and loneliness” 阐述得很清楚。接受如其所是,包容与陪伴才是真爱。
要解决恐惧的负面情绪和作用,方法是放下头脑的功能(记忆联想和编故事),发展“觉”的能力(就是单纯的感受和觉察,不带任何评价和分析)。 被很多西方医院和学校采用的正念练习(瑜伽🧘,冥想,禅修:坐禅和行禅)是被证明过的有效。把注意力放在实相(发展五感的敏锐),而不是头脑的臆想中。 前面提到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有更多阐述。活在当下,每刻都是全新,不背负过去的包袱和阴影,在每一个当下升起和死去,自然无惧生死,不会被恐惧所困。
要解决恐惧的负面情绪和作用,方法是放下头脑的功能(记忆联想和编故事),发展“觉”的能力(就是单纯的感受和觉察,不带任何评价和分析)。 被很多西方医院和学校采用的正念练习(瑜伽🧘,冥想,禅修:坐禅和行禅)是被证明过的有效。把注意力放在实相(发展五感的敏锐),而不是头脑的臆想中。 前面提到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有更多阐述。活在当下,每刻都是全新,不背负过去的包袱和阴影,在每一个当下升起和死去,自然无惧生死,不会被恐惧所困。 tomjust 发表于 2023-07-18 16:24
要解决恐惧的负面情绪和作用,方法是放下头脑的功能(记忆联想和编故事),发展“觉”的能力(就是单纯的感受和觉察,不带任何评价和分析)。 被很多西方医院和学校采用的正念练习(瑜伽🧘,冥想,禅修:坐禅和行禅)是被证明过的有效。把注意力放在实相(发展五感的敏锐),而不是头脑的臆想中。 前面提到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有更多阐述。活在当下,每刻都是全新,不背负过去的包袱和阴影,在每一个当下升起和死去,自然无惧生死,不会被恐惧所困。 tomjust 发表于 2023-07-18 16:24
要解决恐惧的负面情绪和作用,方法是放下头脑的功能(记忆联想和编故事),发展“觉”的能力(就是单纯的感受和觉察,不带任何评价和分析)。 被很多西方医院和学校采用的正念练习(瑜伽🧘,冥想,禅修:坐禅和行禅)是被证明过的有效。把注意力放在实相(发展五感的敏锐),而不是头脑的臆想中。 前面提到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有更多阐述。活在当下,每刻都是全新,不背负过去的包袱和阴影,在每一个当下升起和死去,自然无惧生死,不会被恐惧所困。 tomjust 发表于 2023-07-18 16:24
个人觉得越simplistic越轻松, if I don''''t have a problem, I don''''t have a problem. 想太多是跟自己过不去。 阴暗面有可能有啊,比如你扔1千万考验我,看我会不会在不被发现前提下据为己有,我也不知道哦,发生了再worry,看不出为啥要事先挖掘是否有阴暗面。
回复 132楼的帖子 我只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对identity 的理解。 对identity 的执着(我的经历,成就,作为母亲的身份,子女的身份,我的事业,我的理想和目标等等)正是痛苦恐惧之源。 推荐类似自传的两本书,多用心感受,而不是逻辑和分析。作者是Michael A. Singer,可以搜一下他的经历。 《臣服实验》The Surrender Experiment: My Journey into Life''s Perfection 《清醒地活》Living Untethered: Beyond the Human Predicament
移情在心理咨询中太正常了,尤其是来访者绝大部分都“缺爱”,心理活动(“妄想”)更丰富,更渴望与人建立特殊的联系。如何处理移情是咨询师重要的一课,他们见过太多了。 除了对咨询师,还有对上级,导师,社会成功角色等移情成“拯救者”,都是类似的感情机理。等到自己成长强大,有了完整的自我意识,这种情况就会变少,不再向外寻求“拯救者”,而是相信自己就是光。 建议读一下《少有人走的路》by Scott Peck,微信读书app就有,聊到很多例子。
要解决恐惧的负面情绪和作用,方法是放下头脑的功能(记忆联想和编故事),发展“觉”的能力(就是单纯的感受和觉察,不带任何评价和分析)。 被很多西方医院和学校采用的正念练习(瑜伽🧘,冥想,禅修:坐禅和行禅)是被证明过的有效。把注意力放在实相(发展五感的敏锐),而不是头脑的臆想中。 前面提到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有更多阐述。活在当下,每刻都是全新,不背负过去的包袱和阴影,在每一个当下升起和死去,自然无惧生死,不会被恐惧所困。 tomjust 发表于 2023-07-18 16:24
越来越觉得佛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当然,以现在心理学的浅显,这么说是把佛拉低了。如果要做好的心理学家,应该认真读一读佛学,而不只是限于西方的那几个学派。 有一两点能搞通,就够得上诺贝尔奖了。事实上,在我看来,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写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Daniel kahneman 和他的合作者amos tversky, 其实是用现代方法(实验和统计)解释了佛的关于illusion观点,虽然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否如此认为。
个人觉得越simplistic越轻松, if I don''''t have a problem, I don''''t have a problem. 想太多是跟自己过不去。 阴暗面有可能有啊,比如你扔1千万考验我,看我会不会在不被发现前提下据为己有,我也不知道哦,发生了再worry,看不出为啥要事先挖掘是否有阴暗面。 RedCrayon 发表于 2023-07-18 21:14
个人觉得越simplistic越轻松, if I don''''t have a problem, I don''''t have a problem. 想太多是跟自己过不去。 阴暗面有可能有啊,比如你扔1千万考验我,看我会不会在不被发现前提下据为己有,我也不知道哦,发生了再worry,看不出为啥要事先挖掘是否有阴暗面。 RedCrayon 发表于 2023-07-18 21:14
我看了那本很火的 mayby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之后的感想:1.心理治疗没啥用啊。。就算是润物细无声,也太“无声了”。2.好贵好费时间,每周一个session,连续好多个月,因为心理师得真正了解你deeply。。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也imply 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找其他医生药物治疗,因为更快更有效啊。。
mark mark mark 少有人走的路,为啥我看不下去?两个论点,人要自律,自律的根本是爱。对吗? The art of loving, 简单听了一下YouTube的介绍,英文中文的都听了,准备借来读读。 hrguoke 发表于 2023-07-19 16:00
我也是。被推荐很多次。但是Preface的前两句就很不同意。"With total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all problems." ???? 我本身是比较discipline的人,但是我也看得到不那么discipline的人有他们的长处,比如creativity。 我实在没动力读下去。可能我没明白书真正想表达的。
越来越觉得佛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当然,以现在心理学的浅显,这么说是把佛拉低了。如果要做好的心理学家,应该认真读一读佛学,而不只是限于西方的那几个学派。 有一两点能搞通,就够得上诺贝尔奖了。事实上,在我看来,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写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Daniel kahneman 和他的合作者amos tversky, 其实是用现代方法(实验和统计)解释了佛的关于illusion观点,虽然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否如此认为。 bytegudu 发表于 2023-07-19 10:25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拿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域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这两种思考方式快和慢,我觉得都属于佛陀的“妄想”范畴(海面的风浪),没有触及到“觉”(深海的安宁)。 佛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有《禪与心理分析》和 ”No Self, No Problem: How Neuropsychology Is Catching Up to Buddhism”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拿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域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这两种思考方式快和慢,我觉得都属于佛陀的“妄想”范畴(海面的风浪),没有触及到“觉”(深海的安宁)。 佛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有《禪与心理分析》和 ”No Self, No Problem: How Neuropsychology Is Catching Up to Buddhism”
我也是。被推荐很多次。但是Preface的前两句就很不同意。"With total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all problems." ???? 我本身是比较discipline的人,但是我也看得到不那么discipline的人有他们的长处,比如creativity。 我实在没动力读下去。可能我没明白书真正想表达的。 bytegudu 发表于 2023-07-19 16:45
因为他们不会接住你的情绪垃圾也不会从你的角度来说漂亮话
可能是误会了,不是贬低不求回报的付出,相反我是认为那是难得的真爱的,哪怕一点点都是可贵的。我是突然想到版上经常因为父母的一些伤害行为就把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定义成不爱,假爱。父母对子女很多都是真爱,虽然要是能突破自己的局限,不绑定搭售自己的心理需求没有误伤就更好了,所谓的更有价值是相对这种情况来说的。
有没有仔细翻检啊?如果还有一块你没看见的弹片,那么也有可能你手脚太快,缝合的过早了。开玩笑啊,读road less travelled的时候,我有想到你的,感觉你就是作者说的那少部分有勇气的人。
很有道理啊。中午我们家讨论了好久你前面提到的恐惧和智慧的关系,恐惧应该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客观性。但是如你论述的,恐惧显然有它的功能,那怎么解决恐惧带来的负面情绪和作用呢?也许通过努力产生一些认知,就不会再有完全的失控感,恐惧就可以转化成敬畏,从而恢复自己的客观性。比如死亡,了解一些衰老和健康的知识,注意力就可以从完全的恐惧转化成对衰老的接受和改善。
说得太棒了。 正在自我觉知的练习。 MM已经能做到了吗?
要解决恐惧的负面情绪和作用,方法是放下头脑的功能(记忆联想和编故事),发展“觉”的能力(就是单纯的感受和觉察,不带任何评价和分析)。
被很多西方医院和学校采用的正念练习(瑜伽🧘,冥想,禅修:坐禅和行禅)是被证明过的有效。把注意力放在实相(发展五感的敏锐),而不是头脑的臆想中。
前面提到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有更多阐述。活在当下,每刻都是全新,不背负过去的包袱和阴影,在每一个当下升起和死去,自然无惧生死,不会被恐惧所困。
就是因为不是一帆风顺,很多非经济因素的问题(其实就是mental问题了,我为什么要这么绕着说😅)自己解决不了,才试图找专业一些的人问问
业务水平高低和个人生活不是一定要挂钩的。
我觉得这说明系统的科班的教育和训练是成就一个人业务水平精湛所必须的
时时时刻刻专注当下很难。不过常常在散步的时候专注感受微风的拂动,阳光的温度。很舒缓的感受。
渡情劫
说得好,只有理解了底层的机理才能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避免把情感错误归因
要是医生也有同感,会变得很难办吧。情绪的感知是双向的
不好意思,可能有点歪楼,看完之后第一感觉是 专业过硬 这四个字
费用没那么夸张,一般保险都包的,付个COPAY就可以了。美国非常注重身心健康。
我个人的感受是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上加个自我审视的entity,会很有帮助。
同时理解更多角度的perspective,也有很大帮助让自我审视的entity找到理论依据帮助自我脱离思维的死胡同。
在活在当下方面,我见过的不少成功的创业者好像都做得不错。可能创业也比较需要这个特质吧
谢谢提醒啊。得保持做年检啊
Crushh是对欣赏的点的接受和欣喜,true love是对不欣赏的点的包容和关怀
crush我感觉更多荷尔蒙的成分。true love 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好的坏的,真实的对方,都了解和接受。
你们不觉得就美国有各种精神问题的特别多吗? 侧面说明心理疏导不work 看两个影视作品就知道,therapist千篇一律的套路,不就是让人往童年上套吗? bad parents之类
眼见一堆砖头飞过来。。。
我跟你站一起。我觉得心理研究是对的,但在美国真是有滥用之嫌。动不动这个那个加个名字(PTSD都说10%了哈,blame父母童年这个那个,再滥用下药物,没觉得这样能怎么真的帮助人。人对自己的认知,连肉体上的都很有限,心理上的更有限,相信心理研究心理师就能治疗啥啥的,还真是很乐观。
乐观本身就是一剂良药啊,尤其是心理问题
有启发。不过放下“头脑的功能,发展“觉”的能力”,感觉有点伪命题啊,有不被头脑或激素加工的“觉”吗?有种说法我很赞同,成长不是改变记忆,而是改变对记忆的理解和看法,而这个改变反而是需要反复回想的。也可能是我个人不是那么害怕记忆和联想吧,我倒也不反对别人“放下”。
缺爱 任何人关心你一下聆听你一下 你就恋上了
Most people think it is “see to believe” but it is actually “believe to see”
换句话说是不是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从实际操作来说,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是很深的true love
很有启发,我去搜了一下那个穆提的很多理论
他的方法类似于佛法的“无我”把,明心见性,看到世界的本质
但是问题是,我思故我在啊,我的恐惧,喜怒哀乐也是我identity的重要一环
所以是不是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主观臆想,包括记忆,和各种负面情绪,因为这本身就是世界宇宙的一部分
这点同意你。
我的理解是anticipatie和recall其实是两个高级灵长类动物进化出来的有效simulation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决策或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教训修正决策计算机制。当然工具也是可以被abuse的,比如训练飞行员或是指挥官的simulator被发展成电子游戏又加上各种有粘性的feature让玩游戏的人上瘾一样。anticipate和recall也可能会被abuse。
对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完全可以锻炼出来的,而不应该是完全弃之不用。我的感觉是对自己认识越多,对心理运行机制越了解,就越容易检查自己有没有abuse它们。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何判断心理健康呢?
我是一个门外汉,以我粗浅的理解是,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个阴暗面,心理健康的人需要了解自己的阴暗面,并知道怎么合理地面对处理它。我这里说的忽视,是指很多人否认这个阴暗面的存在。忽视掉了问题自然问题就暂时掩埋了,直到哪天碰到trigger炸出来。甚至哪天炸出来都不知道其实自己是心态失衡导致的
美眉也许会辩驳,正常人拿来那么多阴暗面,就像阳光下一定会有影子一样,总有大大小小的事藏在记忆的背后。我越听得多,我越能联系到以前自己和自己的和解,原来我当时就无意识给自己做了心理治疗
问题是建立在幻想上的乐观十有九成都要被戳破。对所谓治疗的这种乐观让心理状态更恶化,以为了解自己,让自我发泄,甩罪他人就可以好,最后是到了不可治。
所以心理学讲究客观基于事实厘清真相,靠近真相。戳穿幻想的防御机制本身就是心理学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本身其实很是不容易的。但是从长期的成长的角度来说是乐观的。
学会如何去看或者说说客观的观察确实需要学习
是,但是那是个理想目标,现在病人自己觉得能治这个那个就是个幻象。治疗师多数也就是听听倾诉,而不是戳穿幻想。靠近真相估计都少。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心理师。我自己感觉心理师的个体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气场相投的心理师还是能够帮助在梳理情绪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内在需求的。当然我感觉气场不合的也不少。需要筛选。我现在主要是阅读心理学文章和看心理学视频,帮助也很大。那些心理师都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业界牛人,确实vision还是很开阔的。有启发。
你列举一些?我只见过两个心理治疗师,觉得意思不大。态度都很好就是了。
个人觉得越simplistic越轻松, if I don''''t have a problem, I don''''t have a problem. 想太多是跟自己过不去。
阴暗面有可能有啊,比如你扔1千万考验我,看我会不会在不被发现前提下据为己有,我也不知道哦,发生了再worry,看不出为啥要事先挖掘是否有阴暗面。
我都没咋看懂
私信你。
mm你好,我的情况可能不太适用于如果感到影响生活的负面情绪的程度,也可能我对我的咨询师太有滤镜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太犀利了,楼主受得了吗?
这个世界有人不缺爱吗?比钱还缺
我是看的social worker,都是年轻的华裔女性,没有让我吃药,不过我的问题不是很严重
喜欢这样的话,痛快
我只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对identity 的理解。 对identity 的执着(我的经历,成就,作为母亲的身份,子女的身份,我的事业,我的理想和目标等等)正是痛苦恐惧之源。
推荐类似自传的两本书,多用心感受,而不是逻辑和分析。作者是Michael A. Singer,可以搜一下他的经历。 《臣服实验》The Surrender Experiment: My Journey into Life''s Perfection
《清醒地活》Living Untethered: Beyond the Human Predicament
MM.我social worker和PHD都看过,我感觉还是具体的个体的personality 和方法合不合你自己的感觉吧。但是焦虑症我不是很清楚,我没有吃过药。抱歉了。
前面几位MM们推荐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当下的力量都很不错,活出乐观的自己,也有一些启发。国内的一些心理师李松蔚黄仕明曾奇峰武志红周小宽从非从陈海贤的文章和视频有时候也会看。都是很有意思的人。我朋友圈里有一位咨询师是林文采的弟子。有时候也发一些林文采的鸡汤,也挺有意思。
心理强大有力量 发光温暖自己 也照亮别人
他再三说从咨询师角度啊, 你就move on 吧, 或者换人吧。
越来越觉得佛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当然,以现在心理学的浅显,这么说是把佛拉低了。如果要做好的心理学家,应该认真读一读佛学,而不只是限于西方的那几个学派。
有一两点能搞通,就够得上诺贝尔奖了。事实上,在我看来,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写thinking fast and slow的Daniel kahneman 和他的合作者amos tversky, 其实是用现代方法(实验和统计)解释了佛的关于illusion观点,虽然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否如此认为。
如果你不想吃药,psychologist是没有处方权的,换言之,他开不了药。如果要开,也是他得找其他有开药权的医生给你开。 至于MD还是其他,最简单的说,MD 按难易程度说,是最难的,要经过医学博士、住院医、这么多流程才能有MD的title。 但是具体到个人,并不是博士就比硕士适合你。我一直觉得心理治疗是个很主观的事情,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多找几个试试。但是social worker我觉得就算了,他们解决青少年儿童的问题我觉得可能很胜任,但是不一定能解决成年人的复杂问题。我一直还认为,如果一个心理医生的年龄比我小很多(在我没有那么老的时候),我一般不倾向于找他,因为很多历练是要经过岁月的。
你说的很对,就像正常人健康的身体里总有少数癌细胞一样,只要数量少并不对健康构成威胁。但是长期不管,比如生活习惯差,熬夜,压力大,暴饮暴食,很有可能导致身体健康的恶化。关注心理健康不是说你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我也没去看过心理医生,但是需要对心理健康保持一定关注,多向内探索,排解压力,就像我们平常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
你硬要杠,那你对就是了。我只是阐述我的看法
说的太对了!真的😂😂
不用理会,世上并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本书正在读,很诚实很生动的一本书。诚实是心理咨询里非常重要的原则。李松蔚给这本书写的序里反复强调你没法逃避痛苦。你只能承认它。承认本身就是改变。发现它,承认它。真相不会因为我们的承受能力而改变。不要害怕真相。作者自己咨询师,六神无主的时候也找咨询师看,还是有定海神针的功效的。有趣的是她挑选自己咨询师的过程,也很挑剔,也是口口相传的。咨询师的个人资质确实确实千差万别。
哈哈哈是的,这个就是我跟他argu的论点,我说如果你的确是这样的人,我就是喜欢这样的人,怎么办
少有人走的路,为啥我看不下去?两个论点,人要自律,自律的根本是爱。对吗? The art of loving, 简单听了一下YouTube的介绍,英文中文的都听了,准备借来读读。
我还以为,这种情况下 professionally, the counseling would be terminated immidiately. 原来不是啊
我也是。被推荐很多次。但是Preface的前两句就很不同意。"With total discipline, we can solve all problems." ????
我本身是比较discipline的人,但是我也看得到不那么discipline的人有他们的长处,比如creativity。
我实在没动力读下去。可能我没明白书真正想表达的。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拿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域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这两种思考方式快和慢,我觉得都属于佛陀的“妄想”范畴(海面的风浪),没有触及到“觉”(深海的安宁)。
佛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有《禪与心理分析》和 ”No Self, No Problem: How Neuropsychology Is Catching Up to Buddhism”
谢谢推荐。
kahneman主要是心理学家。他和tversky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被经济学家发现有用,一起发了点文章,被称为行为经济学。如果心理学有诺贝尔奖,他应该得的是心理学奖。
我的理解这本书的精髓是哄着人要自律,lol
这个系列有很多本书,后续书里作者从个人的心理咨询转向社区的建立,从纯科学转向神学信仰,探讨了人性的丰富层面和多样化。
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statements:人生苦难重重;压制别人就是邪恶;真诚是生命的药。
坦诚应该是对自己坦诚,对咨询师居然能做到这么彻底的坦诚
在咨询语境下这两者什么区别?
关于为什么心理咨询这么缓慢,剥茧抽丝,作者的评论是:因为只有靠一己之力一点一点发现的真理,才是最有力的真理,是人们会认真地去面对的真理。 她有很多关于心理咨询的思考和金句,散落在生动的描绘中,挺有道理的。值得反复回味。 比如我正在读她讨论的幸福公式也挺有意思:幸福的根源并不在于事情发展得有多顺利,而在于事情的发展是否好于预期。这个公式可以归结为:幸福等于现实减去期望。根据这个公式,你显然可以通过先传达一个坏消息,再撤回这个坏消息来使人们感到开心(如果你这样对待我,我会气到爆炸)。:)
这本书我去年看过,细节有点记不清了,好像是对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和目的很有帮助。
想让自己改变,有更好的状态和处境,首先得更好的了解自己,这是为什么主要是访客在说,而且经常是详细反复谈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也可以说是套路,但是的确管用,也说明我们对自以为熟悉的自己其实审视很少。如果说成年人所有心理上的痛苦都是自我认知不准确,这句话不算太过分,但是和人追求自我肯定的本能相悖,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是心理咨询进展慢的很大原因。和咨询师一起,建立信任以后,总体来说是会快的。
是的,说得非常对。她在书里也说道:换句话说,心理治疗的重点就在于理解真正的自己。但要了解自己就必须先抛开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抛开那些你塑造出来限制自己的人设,这样你才不会裹足不前,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活在自己给自己描述的故事里。 她自己的例子也生动地描绘了她自己如何把自己困住,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慢慢触摸自己的内核。一个心理师尚且如此,确实是不容易的。
对的,握手。一切已有的都可以质疑,解答过的可以再加深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