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现在的我如何了? 我“苟且”上了大学后,除了恋爱和婚姻很幸福外,并没有享受到大学里的诗歌和田野。我对大学专业都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家长不支持我读,后来没读完就出来创业了。 现在时间自由,带领自己喜欢的团队,从事自己有热情的工作,同时还能为社区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当了老板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把大学读完了,不过那时候我都三十出头了。我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很平庸,没为学校带来任何帮助,但我现在过着非常精彩的人生。 大学重要,可人生重要的事情多了去。孩子重要,可孩子不属于我们。面子重要,但除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幸福程度外,没有人真的懂。圈子很重要,可如果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也不过是虚荣在作祟。 对看不开的人来说被卷之路很苦,如果看明白了生命就是一场体验,那么上大学就是一款游戏。拼命打怪升级攒游戏币,这种行为有点偏执。多去刷开新的版图,多去想想游戏设计的思路,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结成联盟部落,尽兴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这才是更美好的体验方式。 The true meaning of college is to look beyond it. (若是一把年纪了还会想着高考没考好,专业没选好,真的没必要。) The meaning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 process is to find yourself. (如果申请完了一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不如GAP一年出去看看世界。) And the meaning of college life is to give yourself for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如果你自己读完大学都没找到,只知道推娃上大学,那么以此类推,这场接力赛的终点是哪?) 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人能去思考一下这个话题,无私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攻略,做一个华人圈最强的资料库。我如果以后有新的知识点可以分享,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咱们做家长的掌握攻略后,其目的是要更笃定的培养有趣的灵魂。祝我们的下一代,都找到最适合的大学校,活出最鲜活的样子!作为一个家庭,咱们不需要、甚至不能活在压力和恐惧里,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活在当下,活在爱里。
(10) 最后写一下作为家长我的思考模式 那么多的大学申请书,如何选择,要不要都看呢?人最了不起的一个功能,就是在繁杂的混乱信息里找到规律。那么如何选择书也是如此,了解书的作者背景,了解这个书的核心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吻合,这才是要紧的。不然看多了也未必能执行,还浪费时间。我看了一下市面上的书,觉得这两本不错 A is for admission,以及valedictorian at the Gate 再推荐youtube 频道,提供一个思考方案,比如孩子喜欢斯坦福,那么就可以看如下两个youtuber 1.第一个频道讲自己为什么被斯坦福拒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s22GlP4kg&t=2s 2.第二个频道主要讲这三人为什么被斯坦福录取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3aRXCIZYQI 最重要的不是看多少书,不是看多少个视频,而是找到规律后运用在自己身上。再说说要不要参考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答案是没必要。比如说谷爱凌很牛,Nathan很牛,可谷爱凌她妈妈自己就是滑雪爱好者,还是滑雪教练,Nathan 还是toddler时滑冰就很厉害了,自己家以及孩子有这个优势吗?没有的话就不要去跟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众,是非常浪费生命的。 孩子的起点不是父母多么拼命推,而是父母的认知高度。社会已经想法设法制造阻碍,家长再想方设法对付孩子,这场较量最后没有赢家。 作为家长的推自己往往比推下一代更一举多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中国长大,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当然也有优势)。怎么运用自身家庭的优势,think outside of the box呢?这需要家长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然就容易把孩子封锁在认知的框架里。 放眼看一下华人论坛常见的婚姻矛盾,婆媳矛盾,职场矛盾,亲子矛盾,性生活问题,心理精神问题,我觉得咱们家长可以进步的空间就挺大。 名校和名校配偶解决不了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智慧可以。智慧不是18岁后才开始有的,而是伴随着成长的每一天都可以有的。 Take a deep breath,向内看,你一定会看见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配偶,自己的未来,还有自己孩子的都有无限潜力,只需一双慧眼足以。
如果你看完了还是觉得对培养孩子有焦虑和不确定性,那么记住一句话,The majority of the US Colleges accept the majority of applicants. 上大学真的不难,就那么几所很难而已。 名校是一个business,生意都会有商业化运作的行为,看明白了世界就会非常广阔。大家都知道七月四号国庆节有很多放烟花的活动,但是也都知道这些活动人山人海,要去挤一挤的话就做好心理准备,开开心心的去,要是不去的话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事可做。上大学就跟看烟花一样,看了或者没看,其实对一年里的364天来说,差别不大。我身边就有普通学校的朋友能做到高管的,也有做了高管压力山大心力交瘁的。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中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定义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成功,才能开开心心。
在Affirmative Action取消后,我思考了几日我能做些什么帮助同胞。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很希望能让更多妈妈们培养孩子时更有方向。
以下是我参考了自己和同学的经验,书和网上资料整理出来的资料。网上都可以查到的我就不想多写,文学城和reddit的子女教育版块很多这类信息。
我写此攻略的重点是如何提升一个华人家庭的认知,来顺应时代的新潮流,四两拨千斤的辅助孩子建立“个人品牌”。同时也收集了各种坑,让学生少走弯路。
🔥 最新回帖
谢谢你分享的这个信息,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昨天我开会时突然有冲动去和团队们讲述我的故事,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我为什么要打造现在这样的公司文化。在讲的过程中像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边说边哭,而且还要自己给自己做翻译,真是一番难得的体验。但讲完后觉得又强大了,我不仅能在网络上说,也能在现实中说,我的世界有拓展了。
我的故事就该让更多人从中受益,把一个人的苦难变成一个石头激起涟漪,让更多人能去找到生命的意义。
没关系的,反正没有人能把钱带走,财富最终一定会流到该去的地方,这点我深信不疑哈。
谢谢你提到这个旧文章,我的inspiration并不是来源于我自己,而是很多人和书给我的智慧。我只是个厨子把美好的原材料加工一下,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新鲜的idea。我虽然十几岁来美国,但是我很认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那种胸襟和气势: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说实在的,我们才是世界公民的鼻祖。
我也想为自己和老公自豪一下(BSO怎样成为华人首富)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837355
继续清流风,“首富”来分享一下怎样能更有精力和能量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841240
谢谢你的鼓励,大学申请其实是我放的一个诱饵,目的是让更多家庭思考一下要不要上岸享受广阔的、无限的选择。
但这个诱饵也是蛮水深的,所以我也要真的下功夫做research。
没错,咱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幸福,大学中,工作中,家庭中,以及年迈时,乃至迈向死亡时,都觉得幸福。
🛋️ 沙发板凳
1、在管老师要推荐信的时候,学生应该注意要和老师提前建立一个长期关系。 2、要准备一份简历,让老师清晰的了解一个全面的自己。 3、要说明为什么找这个老师,比如你的课让我爱上了解剖,我励志要做法医之类的。 4、要说一下自己打算申请什么大学,为什么这个大学对自己来说最适合,让老师写的时候知道怎么下笔。 5、想办法不要让老师写那种可褒可贬的词汇,比如这个学生学习很容易,这种话就像是学生靠天赋吃饭,不够努力做。怎么做到呢,那就是要好好表现,拿出态度来。
我认为应该从娃娃起就要告诉孩子老师们真的不容易,能帮老师时就要帮忙一下。家长自己也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去学校做义工,以身作则自己也愿意帮学校和老师。
逢年过节不要光送礼,问问孩子你觉得这老师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帮助,然后让孩子写个走心的卡片。这种感恩之心,以及有眼力劲要从小灌输,让孩子从小有意识的去尊重这份职业。很多性格品质的培养,青春期再灌输就来不及了。学生和老师是一个战线还是对立面,老师心里有数的。老师不光光是看成绩,更希望学生回答问题有亮点,不跟着瞎起哄,能更好的带动班级其他学生。
要注意的大坑:如果某个课上没有踊跃发言,尽量不要让这个老师写推荐信,哪怕自己的成绩是全班最高的。学生课堂上不发言是大学的一个大忌,没有录取官想要找一个不说话的学生,大学需要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很内向,也要在自己擅长的课堂上提供有价值的探讨。
为了达到毕业要求我必须要上外语课,我西班牙的成绩不太好,不过这个老师是学校保龄球队的教练,我没擅长的体育,心想也许能试试保龄球,于是打了一个学期。
训练的时候我除了很认真外,还会做很多的index card 背单词,看书。也会和其他人聊聊天,包括老师。我知道他的家庭状况,毕业的大学,有俩很小的孩子,知道他当保龄球教练都是硬挤的时间,为了支撑家用。他很忙的时候还帮他批过作业,比如他批完卷纸我算最后的总分。保龄球队里有一个special needs的同学,我也跟他也会说话,替他加油,没有分别心。他妈妈后来还接送我,解决了我父母没时间的问题。
推荐信中写了我非常会利用时间,而且愿意鼓励他人,是有团队精神的人。虽然西班牙语成绩不好,但非常努力的在学习第三语言。
我们队那年还得了个郡冠军,也给我简历增了一点点色彩。凑巧的是我大学时是因为打保龄球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可见我是真心喜欢上了保龄球哈,不是纯粹为了上大学才去凑数个活动。
第二个推荐信是我的ESL老师,她当时也是学校international club 的负责老师,我上她的课挺认真的,很踊跃发言。课后参加她的club,还为这个club花了些时间设计宣传海报,贴在学校每个角落。我不是属于有领导力的学生,但是我愿意服务他人,也比较有创意。我当时的广告语用不同语种写的,她觉得我很会设计,挺有想法,不过信写了啥我不知道或者忘记了。
1.找谁写?
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老师,一个高中的主任。如果觉得有其他人更了解自己,比如打工的老板,义工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可以的。
2.推荐信是不是越有分量的人物写越好?
其实不是的,因为比如一个大学校长或者议员给孩子写,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家长有人脉。有个例子里,一个学生找了学校的janitor给自己写,这个janitor说几千个人的学校,就这个孩子知道自己叫什么,会和自己打招呼。所以打开自己的思维,不用非要向上network。
3.写完了自己能看吗?
有的老师比较宽松,会给学生看一下草稿,有的会直接寄给大学。如果老师给看草稿,那么可以善意的提醒一下老师修饰那些不那么strong的词,或者容易引起争论的词。
4.怎么知道这个老师适合给自己写推荐信呢?
其实可以先口头和老师交流一下,自己当初可喜欢你的课了,现在打算申请某某大学,做了什么准备,试探一下老师的态度。如果老师表现的不是很热情,可能真的对自己没啥印象。如果老师态度非常的支持,那么再提能不能给我写推荐信。
5.写多少封适合?
我看书上的建议是说一个admin officer只有十来分钟时间考核一个学生,太多了给人感觉这学生很焦虑,并不加分。如果真的想提交好几份,最好是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切入点,让officer更好的了解自己。
我刚来美国时不知道要做75小时义工才能高中毕业,得知后很着急,就动用了我继父家的亲戚帮我找义工。他们给我找到了一个医院的,一个教会的。
我在教会其实只做了一次,把一个几十年的发绣老门擦的金光闪闪,把那个负责人高兴坏了,还写了一个感谢信。后来教会没别的活了,我就没再去。但这封感谢信我有存起来申请时用,它证明了我做事情不是为了换取时间,而是真的精益求精。
我住在巴尔的摩边上,霍普金斯医院夏天有给高中生们的义工机会,我一个亲戚了解到后给了我申请表格。我当时去肠胃镜检查的部门做了一个夏天的义工,每天八小时其实没啥活,挺无聊的。高中生只能跑跑腿,我把所有的跑腿的活都给干了也还是觉得无聊,后来就利用闲着的时间看书。这种地方名气大,写在简历上应该能加分。
我这种小打小闹的义工恐怕只能上个州大,家庭资源有限,那时候认知有限,这是我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资源了。如果孩子志向远大,那么小学毕业就应该着手去做起来。至于做什么,不是越高大上越好,大学招生官们不傻,知道那些去非洲东南亚建房子扶贫之类的项目,其实都靠父母出路费和其他,而且去个一次基本上不会太加分。大学真正在乎的是这个学生是否真的心系天下,想要回馈社会。去帮邻居家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辅导作业,坚持个五年,这比去一次的非洲扶贫活动更能显示出坚毅和爱心。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如何辅助呢?我自己首先要想想自己在乎什么social issue,能为社区做点啥。这么做自己幸福程度会提升,更会打开视野,甚至开发自身的潜能。我们推自己的过程中,会明白生命不光是高度这一个走向,还可以从广度上发展。我自己在华人做过两个版块的版主,平时一直在临终关怀做义工,这不现在又在收集资料奉献给大家。
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认可它的教育理念,那么就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为了凑数去做没啥用的服务社会。
相信我,你真的能通过服务他人,回馈社会,感受生命的美妙。我自己的另一半工作挺忙的,但也会抽出时间去给足球队当助教,给游泳队当裁判,给自己国内的高中母校捐款。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打造一个有公民精神的家庭,因为这个会有深远的影响,哪怕孩子未来有任何的不如意,都能从帮助他人中获取力量。
这种服务社会的精神可以很小就培养,公园散步时把垃圾捡起来,看见流浪汉给些零钱和食物,和孩子讲自己义工的经历,和孩子探讨作为家庭和个体,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等等。生活随时都是课堂,有一次散步时遇到一个受伤的小鸟,孩子爸爸就找到了动物救护中心把小鸟送去了,并且捐了款。孩子一直记得这件事,还说希望大一点了也去帮忙。只要我们把心打开,生命中到处都有服务的机会。
写得真好。尤其是后面言传身教那部分。感谢分享。
课外活动不是越多越好,也不一定要有大奖,持之以恒,并且能拔高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境地,这才是亮点。
比如说游泳不错的,但不打算整天泡在泳池里拼成绩,那么在社区泳队里做助教也是锻炼领导力的方式。写作时讲讲自己怎么把这个队伍里12个不会游泳的孩子,十个给训练到能游25m,这都是不错的写作素材,第二年12个孩子里又都如何如何的提高成绩,这些体现出自己的耐心和热忱。比如找邻居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带着他玩水,提供一对一的保护,通过这个过程去更好的了解自闭症谱系,这都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
不是说一定要拿州的大奖,国家的大奖才能让简历鲜明,如果拿了个数学竞赛全国大奖,理想则是去当软件工程师,那么我们要思考这其中的内在逻辑是啥?证明自己聪明,然后找个好工作,然后赚大钱吗?如果拿了个数学竞赛的小奖,或者暑假自学了什么课,发现了自己数学有天赋。然后找到当地数学教育上不达标的学校,组织了高中其他同学,展开一对一辅导,帮助多少个小学生从不及格拿到B,这样的课后项目,其实对社会和个体来说会更加有实用价值。
我再提供一些思路,比如钢琴不错的,但没啥奖的,可以去养老院给老人解解闷。音乐的目的本来也是陶冶情操,弹奏给其他人欣赏,孤寡老人也需要音乐,弹弹那个时代的老歌,未必就比练肖邦的意义低等。
还有当club president,其实很泛滥了,但搞了个什么募捐,并用这钱做了啥啥有意义的社会回馈,就不会让人觉得是个无聊的孩子硬在那展示平庸的领导力。还有就是写课外活动不要写缩写,要写全名,哪怕是national honor society,全国都知道的东西,也要写全名。
我觉得作为家长也要打开脑洞,不用把孩子搞得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的连轴转。毕竟未成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幸福的成长过程,才是能让人一生都受用的。我自己两个小学的孩子,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我的思路就是维持三个活动,扬长避短,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我家老大的项目就是游泳,竖琴,画画,她长处就是能静下来,喜欢思考,喜欢艺术,短板就是心理素质不太行,一到比赛就想退缩。游泳能帮助她稍微克服一下入水前的紧张,也是她喜欢的运动。竖琴和画画是她热爱的,也适合她性格的。除此之外她要加其他的活动的话,我们都不再去砸钱和时间投资。她想学西班牙语,就自己在手机上学,她想练体操,就youtube上找找简单的视频。生命是宝贵的,一个家庭有很多弥足珍贵的事情可以探索。和祖父母共度家庭时光,大量的阅读,陪宠物玩,给家人烤蛋糕,这些虽然不给大学简历加分,但却是给人生的历程增添欢乐。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拼了命去爬藤,未必能被录取,AA不管取消不取消,都顺应人生的大道来树立自己。这样培养的学生,去哪个大学,都能为这所学校带来不同的能量。我建议家长看一下《高效能家庭》这本书,作为一个家庭应该建立自己的使命,以使命和愿景去带领家庭的发展。多去沉淀下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我们到底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生命体验。
再举个真实的例子:创造性的东西没有衡量标准,也没有什么奖项可以拿,但却能展示一个人的passion和性格。比如有个学生不想搞体育,搞了一个幽默的instgram并吸纳了一堆粉丝,还接了一些商家广告赚钱,最后也去了斯坦福,可见这都是很好的课外活动。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么要站在孩子的背后引领,避免自己挡住了才子才女们的发展。
在我们county是有这要求的,从小学五年级暑假开始,到高中毕业,要有75小时社区服务。对了,我高中时还会利用早上的时间去图书馆整理书,这个也算义工时间的。
Essay的目的其实是个项链,把申请材料里散落的珍珠穿起来。表面上我们在写一个主题,实则在写为什么admission officer要为我开路,如果错过了我这个人才你就后悔去吧。那怎么把珍珠穿起来呢,其实就是要深刻的看见自己,了解自己。
比如一个想当兽医的孩子,写自己的小狗banana死了,怎么怎么伤心,因此励志当兽医,这个就没达到目的,就是一个废品项链。等于说你要让admin officer自己动手去穿珠子,人家才懒得去做。因为一天看那么多的application,心力交瘁,要是哪天心情不好一点,更是连个waitlist都不给。
该怎么写呢?我只是随便提供一个思路,请不要真的模仿。写作是一个要走心的过程,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去写才能练出好文笔。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banana在我怀里呼吸完了最后一次呼吸。十年级的夏天,我在一个遛狗公司工作,从小职员开始,一直做到了被客户request最多的遛狗专业户,因为我一直记得banana能去呼吸新鲜空气时的喜悦。我十一年级开始,我找到了宠物医院前台的工作,我记得那天要关门的时候突然blah blah,我想到banana奄奄一息的样子 ,快速想着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我准备了什么什么,等到了医生在回家的路上折返,成功救了幸运的这个叫billy的狗狗。
在我疲惫的打完棒球训练后,我坚持每天花时间,把我的宠物狗狗训练成了therapy dog,拿到了certificate,并带着它去临终关怀机构陪伴那些无法救治的人们。
我又发起了什么什么活动为流浪狗blah blah,并通过我的社交平台让动物救助机构blah blah。我思念我的banana,但它给予我的陪伴和爱,点燃了我。banana像蜡烛一样让我链接更多需要被点燃的蜡烛,照亮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我知道xxx大学的xxx专业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不仅仅要读完vet school,也在求学之路中成立一个非盈利机构,链接更多的动物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虽然无法治愈所有的伤痛,但我们可以在其中不断去理解无条件的爱。”
你应该明白这意思了,就是把自己的成就、理想、课外活动变的有一个逻辑线贯穿。走心,并要快准狠的告诉读者,我怎么牛,我做的事情都是有内在逻辑驱使着的。我不是一个东一下西一下的孩子,我是天降大任的苗子。你要是错过我,就等着我去了ABC大学然后给人家添彩吧。穿项链要有美感,也不能石头木头的都往上放,不然也没了重点。
再提供一个思路,比如我们要写自己多么爱编程,就不要写自己网球对如何如何的,只需要一笔带过:
“在我完成多少节AP课,打完网球比赛,疲惫不堪时,我想到我的团队需要我完成任务,就一下子精神起来,花了xx时间把代码的bug找出来了。在我解决问题时,我总能感受到心流的状,这种快乐大于一切。当我们的机器人获奖时,我把奖金用来捐赠了那些什么什么机构,帮助那些科技有限的社区,这个机构每年帮助多少人实现了什么什么。
我在做编程队队长时,我一直用乔布斯的愿景激励着我的团队。我要通过innovation去打破knowledge gap,让我们人类共同体,可以享有同等的获取信息与智慧的途径。我感恩我的家庭给了我良好的教育基础,我知道只有成就更多的人,才能让科技提现其意义,让从事科技的人实现自己的意义。”
我记录的是我10岁左右,住在寄宿学校,周末去不同的亲戚家生活的人生经历。我分享了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那两年,我学到了什么。比如如何管理财务,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给别人添麻烦之类的。
其实我的童年很多故事的,父亲坐牢,父母离异,母亲出国,借宿各种亲戚家。妈妈再婚后我移民,英语跟不上,刚英语学学入门点了还要学西班牙语。姥姥去世,我回国了一段时间,下飞机就赶上西班牙语期末口试,我一句说不出来拿了个零分。之后我抑郁过,在奔丧时我见到了监狱里的爸爸,加上思念姥姥,好一会儿才振作起来。只是那时候我不太想写这些,觉得丢人。我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essay写更personal的东西,说勇于分享经历了什么挑战,如何走出来的,也许我的整体的profile能去更好的大学。
不过那时候真的不懂,觉得去马大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我这么有挑战的童年没利用上,其实满可惜的哈,我希望更多人能踩着我的弯路去走直路,把essay写的画龙点睛。不是一定要卖惨,要尊重事实,遵从内心,写点掏心窝子的东西,并巧妙的把自己的个人IP给打造出来。
出生什么家庭不是自己能选的,高中的学校好坏,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以及zipcode其实能透露很多信息。我们不能撒谎的,但是呢,咱们可以选择措辞和合理的包装自己。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爸爸是上市银行的高管,孩子又写的实打实,无疑就是在告诉招生官,我可是富二代,我有的是资源。这时候就要低调一点,写父亲职位是banker就好,不要把自己放在被高标准的坑里。要注意让看自己申请材料的人,有中立(或者同情)的态度。除非自己的家族强大的让大学想抢着要自己,或者能给大学带来免费的公关效果,不然父母高新的,职业写的笼统一些就好。如果父母是蓝领,这种写的具体一点会有一些优势。
家庭背景在申请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普遍来说没啥作用,就是对学生的资源有个大体了解,除非这个孩子是全家第一个上大学的(比如我哈)。
大学想要知道的是评估这个孩子大概会获取的是什么样的资源,如何把握了这些资源。比方说家里条件很好的孩子,上私校,学马术,高尔夫,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不elevate一下学了这玩意对社会和自己有什么作用,写了也不加分。如果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还学马术,高尔夫,可能会让officer觉得奇怪,你学这玩意干啥?
你是夫富人家或者中产家庭的孩子,就想想怎样心系天下,领导更多人解决社会问题。你是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心系天下,但别忘了其实路子反而更多。比如可以打工帮助家庭缓解经济负担,帮助其他low income的孩子做补习,不用非要去砸钱和时间,搞家庭经济能力范围之外的兴趣爱好。
美国这个社会体育和才艺出成绩,离不开家庭大量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大学招生部自然也懂这些的。这也是为什么饭店老板的孩子,有时候更有优势。咱们华人知道这些生意其实挺赚钱的,但招生官并不知道。招生官们也想做好人,也要追求意义感。让那些没出过大学生的家庭出一个,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这些在大学招生官的心里是正义之道,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基石,肯定会有同情分。
对于中产阶层父母又有一定学历的孩子来说,没有本科进名校的爹妈,没有能给捐款的实力,还没有穷人家的孩子的优势,这该怎么办呢?那就是想办法展示自己用尽了所有的资源,抓住了每一个机会,而且有潜能成为能帮助母校的人。
怎么做呢?我认为就是展示志向,学会marketing,让自己引起admin officer的无限想象力。
学生不要把目标仅仅定在当医生、律师、工程师。因为这些职位虽然有意义也能帮助人,可是没办法提升母校。比如常青藤之类的学校,缺的不是这些打工者,而是下一个总统,下一个捐楼的,下一个新兴产业的创始人。
这不是说谎,而是要了解这个社会的趋势。大学它是一个business,生意就有生意的agenda和盈利模式。大学的盈利不光是钱,而是影响力,学生就是这个大学里的一个个成品,那么大学当然要费尽心机的搞出各个领域,各个种族,各个阶层的社会领袖们。要来一些有理想的,也要录取一些有商业头脑的,要收一些能从政的,也要收一些能干事的。
比如与其说自己想当医生,不如说自己想要解决公共卫生中的什么什么挑战,要拿到MD后如何如何的。与其说自己要当律师,不如说自己要通过律法解决social injustice的问题之类的。让面试自己,审核自己材料的人,找到一个不仅政治正确,还让自己看了热血沸腾的因素,努力的为这个学生争取一席之位。还有就是面试的时候别傻乎乎的光回答问题,这个更职场面试一样,也要准备一两个问题问问面试官,让人家更有印象,觉得这孩子有点水平。
如果孩子不是那种想去改变世界,想去奉献出生命的热情做点大事的人,这是非常非常非常正常的。比如像我家老二长大后还是坚持做一个蛋糕师,那真没必要去上多好的大学占着资源。去优秀的国家学习专业的糕点技术,也是非常美好的。 人生不是一个赛跑,而是一个旷野。
我高中的时候生物老师是哈佛的,他在我们那个烂学校教AP生物,有一次他让一个学生把帽子摘了(学校规定),结果被吐口水。我记得他气得脸涨的通红,却结巴的说不出话来,上课时只能跟我们AP班的孩子们诉苦。他那时候应该五十多了,肯定不会把这事儿告诉他妈,甚至可能不会告诉妻儿。当然,做高中老师没什么不好,他说自己挺喜欢这个职业的。
子女人生最终的路程,我们做父母的能了解的知之甚,而且走着走着都并不是一路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还未分叉时稍微引领一下,给孩子搭建一个手脚架,让孩子自己去创造人生的这个壁画。如果十几岁时找不到灵感也不要紧,大师们也都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的。
early decision和early action是可以增进录取概率是肯定的,但家庭应该仔细的衡量要提早准备申请的大学是否适合,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为了名气而择校,要知道每个大学里都有被精神疾病困扰,以及因其他因素而退学的学生。如果压力很大,觉得自己不belong,这对后面的人生会有可大可小的影响。父母不是把孩子推进好大学就完了,而是提供一个能量场,让孩子人生的任何阶段,想到自己的家庭,就觉得踏实,被爱。
大华府有个蛮有名的针对贫苦家庭的免费寄宿学校,升大学率相对其他的city school 高出几倍来。这个学校初中开始就会组织学生们去大学参观,鼓励他们设定目标。
有一个明晰的靶子挺好的,大学也喜欢这样的学生,虽然十几岁的孩子变来变去也正常,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目标,会让招生官有些担心。我前面说了大学有点像个拼图,要把各种图形拼凑一起搞一个大蓝图,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啥类型的大学,广撒网,admin officer也不知道要把拼图放哪里好。毕竟每个位置都那么的宝贵,他们也想最大化的帮助学校和社会培养人才,那么把offer给目标明确的学生,而且不会给了offer不来的学生,对大学来说就能减少不确定性。
早点准备不会耽误事,而且tour时也要考虑地理因素,在哪里读大学都要花4年时间,4年时间不短,喜欢那个地方很重要。
我的高中几千人,一个4分的烂学校,不过好在我进了magnet program。
magenet program或者IB program挺好的,课程比较有难度,老师和同学都质量优质。如果当地有这些班,家长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比如说我们county有个IB班,8年纪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要求是要有第二外语,要上完代数,要几号之前提交Application,也要有老师推荐。那么家长了解一下后如果觉得适合孩子,就能提前的学个第二外语,7年纪时至少把代数学了。至于老师是否推荐咱们决定不了,但把可控因素控制住,资源就会多一些。
这些program一般是分语言艺术类,数学科学计算机类别的。我其实数理化和计算机都不感兴趣,当时等于去错了program哈,我记得编程课差点没把我给累死,而且微积分也学得好吃力。我自己后来发现真的不适合这个program的,但是没办法必须要硬着头皮上这些数学和电脑课。中国家长一般都觉得去搞数理化有出路,实则不然,比如IB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观,思辨能力,这种特质都是大学特别喜欢的。
总之不要瞧不上liberal art,我看了一下我们county IB program的大学录取名单,一连串的好学校。有些大学其实是比较低调的,不跟那些排名游戏掺和,但真的都是好大学。
在有honors的课的情况下不要去选standard的,因为对计算weighted GPA没有帮助。而且standard的课,有的纪律真的不太好,我自己就是胡乱选了一些课,那些乱哄哄的课简直就是难以忍受,而且反而容易拿不到好的成绩。老师也不咋认真,不愿意留作业和project,几个考试就定了成绩。(当然,这只是我一个案例哈)
关于AP或者高难度的课,不是上的越多越好,当然太少了也不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对理科感兴趣,很讨厌历史课,那么也没有必要硬逼着自己修AP历史。大学在意的不是谁上的AP课最多,而是这个孩子是否准备好了大学的难度。只要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学习就好,无需把自己的高中生活搞得凄惨。
每个学生都要了解自己的high school profile,这个是大学录取官都会看的,以此来参考学生选课的难易程度。
如果有课时冲突,在申请时可以注明,比如我非常渴望演出话剧,话剧课的时间和AP chemistry的时间冲突,所以我选了honors的化学。总之,那些让学生选不到理想的课的因素,是可以申请时说明的。
有一个高中生把能选的AP都上了,甚至都考了五分,最后被斯坦福拒,她回头思考人生,觉得不如高中时探索那些自己真的感兴趣的课堂,而不是把自己变成AP machine。决定大学录取的因素中,高中成绩只是一部分,无需为了一部分而牺牲自己的兴趣所在,甚至是精神健康。
大学是一个体验,人生是一个多维体验,AP的credit多了,早毕业一点也不会如何。
对了,如果想证明自己college ready,还可以去社区大学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时,这个被transfer的概率也很大,甚至还能拿文凭。
我听过一个讲座,有个被斯坦福的学生高中时拿了很多的社区大学学分,她自己因为运动受伤,很想明白人体肌理,就学的运动学方面的东西,后来去了斯坦福也还继续在社区大学修课,竟然还拿了个kinesology 的associate degree。总之,跟着自己的好奇心走,这条路最终会给出最好的答卷。这个孩子的家长知道这个degree其实没啥用,但他们很开明,知道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是宝贵的,不该用有没有用去衡量。
我高中虽然几千人,可是真的很烂哈,有一年暑假,就三十来个学生完成了暑假阅读并写了读后感。校长很生气,但我因此领到了一封表扬信,于是把这个放进了申请材料里证明我是个爱阅读的人。
我高中时期有在中餐馆打工,而且维持了蛮久的时间的。我家经济条件不咋样但也没到需要我补贴的地步。我打工主要是自己想赚钱给自己买东西,不想花大人的钱去看电影啊,溜冰啊什么的。后来我妈找到一个人咨询,她了解我的情况后说短板是SAT成绩一般,于是我就坚持打工,让自己“合理化”了我为啥我就这个分数。
我通过打工也真的爱上了打工,大学时也会去餐厅端盘子,给教授带过小孩子等。这些经历都让我对这个世界多了新的观察角度,比如理解了做生意的一些门路,感受到了每个家庭的不容易。人生体验没有白白浪费的,作为家长,不能功力的去规划孩子暑假的时间,以及要不要打工这些决策,有时候顺其自然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苟且”上了大学后,除了恋爱和婚姻很幸福外,并没有享受到大学里的诗歌和田野。我对大学专业都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家长不支持我读,后来没读完就出来创业了。
现在时间自由,带领自己喜欢的团队,从事自己有热情的工作,同时还能为社区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当了老板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把大学读完了,不过那时候我都三十出头了。我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很平庸,没为学校带来任何帮助,但我现在过着非常精彩的人生。
大学重要,可人生重要的事情多了去。孩子重要,可孩子不属于我们。面子重要,但除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幸福程度外,没有人真的懂。圈子很重要,可如果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也不过是虚荣在作祟。
对看不开的人来说被卷之路很苦,如果看明白了生命就是一场体验,那么上大学就是一款游戏。拼命打怪升级攒游戏币,这种行为有点偏执。多去刷开新的版图,多去想想游戏设计的思路,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结成联盟部落,尽兴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这才是更美好的体验方式。
The true meaning of college is to look beyond it. (若是一把年纪了还会想着高考没考好,专业没选好,真的没必要。)
The meaning of the college admission process is to find yourself. (如果申请完了一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不如GAP一年出去看看世界。)
And the meaning of college life is to give yourself for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如果你自己读完大学都没找到,只知道推娃上大学,那么以此类推,这场接力赛的终点是哪?)
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人能去思考一下这个话题,无私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攻略,做一个华人圈最强的资料库。我如果以后有新的知识点可以分享,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咱们做家长的掌握攻略后,其目的是要更笃定的培养有趣的灵魂。祝我们的下一代,都找到最适合的大学校,活出最鲜活的样子!作为一个家庭,咱们不需要、甚至不能活在压力和恐惧里,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活在当下,活在爱里。
(10) 最后写一下作为家长我的思考模式
那么多的大学申请书,如何选择,要不要都看呢?人最了不起的一个功能,就是在繁杂的混乱信息里找到规律。那么如何选择书也是如此,了解书的作者背景,了解这个书的核心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吻合,这才是要紧的。不然看多了也未必能执行,还浪费时间。我看了一下市面上的书,觉得这两本不错 A is for admission,以及valedictorian at the Gate
再推荐youtube 频道,提供一个思考方案,比如孩子喜欢斯坦福,那么就可以看如下两个youtuber
1.第一个频道讲自己为什么被斯坦福拒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s22GlP4kg&t=2s 2.第二个频道主要讲这三人为什么被斯坦福录取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3aRXCIZYQI
最重要的不是看多少书,不是看多少个视频,而是找到规律后运用在自己身上。再说说要不要参考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答案是没必要。比如说谷爱凌很牛,Nathan很牛,可谷爱凌她妈妈自己就是滑雪爱好者,还是滑雪教练,Nathan 还是toddler时滑冰就很厉害了,自己家以及孩子有这个优势吗?没有的话就不要去跟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从众,是非常浪费生命的。
孩子的起点不是父母多么拼命推,而是父母的认知高度。社会已经想法设法制造阻碍,家长再想方设法对付孩子,这场较量最后没有赢家。
作为家长的推自己往往比推下一代更一举多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中国长大,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当然也有优势)。怎么运用自身家庭的优势,think outside of the box呢?这需要家长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然就容易把孩子封锁在认知的框架里。
放眼看一下华人论坛常见的婚姻矛盾,婆媳矛盾,职场矛盾,亲子矛盾,性生活问题,心理精神问题,我觉得咱们家长可以进步的空间就挺大。
名校和名校配偶解决不了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智慧可以。智慧不是18岁后才开始有的,而是伴随着成长的每一天都可以有的。
Take a deep breath,向内看,你一定会看见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配偶,自己的未来,还有自己孩子的都有无限潜力,只需一双慧眼足以。
名校是一个business,生意都会有商业化运作的行为,看明白了世界就会非常广阔。大家都知道七月四号国庆节有很多放烟花的活动,但是也都知道这些活动人山人海,要去挤一挤的话就做好心理准备,开开心心的去,要是不去的话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事可做。上大学就跟看烟花一样,看了或者没看,其实对一年里的364天来说,差别不大。我身边就有普通学校的朋友能做到高管的,也有做了高管压力山大心力交瘁的。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中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定义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成功,才能开开心心。
很有收获
不客气,谢谢你夸我。上次有个ID说我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喜欢要attention,我后来还真思考了一下我是不是如此。可能我有一定程度吧,那不如运用自己的标签,继续写点什。自恋归自恋,也实打实的用真心在分享,想去帮助他人😄
希望学生们也能有此特质,不要为了他人的评判而迷失了自我。我们无需用力过猛的讨好大学或父母,讨好自己才是人生的出路。
我认为要看州大排名和录取概率吧,你可以看看想去的州大application上都让写啥,至少填写东西进去别留白啊。
还有有的社区大学有那种和州大合作项目,成绩好的孩子去上两年后直接能去州大,还很省学费。我之前认识个小姑娘就是这么弄的,给家里省钱,而且能保底,申请那年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哈。当然我理解华人家庭很难接受孩子去社区大学,不过兜兜转转至少都是能上州大的。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楼主这段写的太好了。想问一下,高中升学时可以找小学或者中学老师写推荐信吗?还是必须高中时段的老师才行?
一般高中比较好,十年级或者十一年级,这时候孩子更成熟,也能察言观色知道老师到底如何,是否真心欣赏自己。
而且你想想你是面试官一看老师五年前教的孩子,会不会担心这孩子可能高中就不行了,所以才去挖以前的老师😄
但是从小就培养孩子和老师是没错的,不管多大年纪。上次我们家老大说老师最近压力很大,要送一副她自己画的海边落日的画让老师看看觉得放松。我就建议她写一句鼓励的画在背后。她写:当老师很不容易,但是我想告诉你你做的很棒。第二天孩子说收到了一个卡片,老师说谢谢你的画,你无论决定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孩子也很受鼓励。
哪怕是关系这么好的老师,我也不会建议孩子找她写推荐信,因为离上大学太多年了,孩子的性格特征肯定也会变的。小时候sweet不代表高中了还那么贴心,如果她变得比较愿意以礼貌的方式挑战老师,那我也能接受。
我高中时上统计课好像因为生病还是迟到,没能考上一个考试,和老师据理力争后不管用,不让我makeup,后来就动用了家长出面,最后才让我考了。虽然只有十分的小考,但如果拿零分,GPA也可能会被影响。不能完全做老师的宠物,自卫心也还是要有的。
我那个统计老师是个橄榄球迷,就喜欢班里的运动员们,我这种不运动的跟她说不上一句话。所以选课的时候也要留个心眼,这种不适合自己性格的老师尽量避开。跟高年级的打听一下,就知晓很多信息了。
非常理解和赞同你说的这段话。
遗憾的是自己三十多了有孩子以后才逐渐明白,好在还不算太晚。
不客气,谢谢你的鼓励。
很开心对你有帮助,祝你家宝贝找到最适合的大学。其实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不去动摇。有时候看见朋友的孩子特别特别出色,心里也会咯噔一下自己这个妈是不是在做适合我们家庭和孩子的决策。不过不断的反思和回归初心后,还是坚定我们要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我不是在临终关怀做义工嘛,也会时常的审视自己人生有没有遗憾。我的孩子还小,万一我哪天死了,我希望我的家人和孩子们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来考虑大学决策。
我中文好,因为高中花了很多时间看中文小说,学习其实没太上心,不过现在我正好生意上也能用上中文,领导中国员工和美国员工都很适合。
所以呢,人生也没有弯路这么一说。
我有个不再经营的YouTube叫Cathy Shao, 讲两性关系的哈。
而且这也是大学真正想要去寻找的quality,又能让自己开心,又能让大学伸出橄榄枝,多好啊。
我们不需要爬藤,让孩子成为一颗大树,藤校愿意爬我们就爬,不愿意要咱们的孩子so what。做为一棵大树。真的不用害怕人生的风吹草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很相信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re!!!!!!!!!!
手动为楼主点赞
Mark, thanks!
其实我挺能理解 never have i ever最后的devi决定把父亲的事写进essay时说的 no one will actually know me without knowing this experience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我顶着锅盖说一句,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左派洗脑了,天天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高薪的工作都被移民拿到了。很多时候理想/实际要有一个平衡。
同意,上大学是让自己完善的一个选择,而不是人生的重点,甚至如果情况有变化,都不是必经的一步
的确可以顺利的去很好的大学很好的专业是一个比较优化的途径
但没有达到这个相对优解,就不代表没有其他的优解,或者更加适合自己的选项
不用顶锅盖哈,现实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让孩子搞清楚实现梦想是需要一个策略和很多步骤的。Steve Jobs遗孀曾经去一个高中演讲,问学生们是否打算去大学,他们都说要去。具体问为了大学准备了啥,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对申请流程一无所知。后来她做义工去帮助这些孩子准备申请,又发现有的竟然没有社安号,于是又想办法解决非法移民子女上大学的问题。
问题虽然是解决不完的,但我们以及下一代可以一直问,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很多时候你去花很多时间做慈善,不如花这些时间去成为律师,医生,好的工程师来的经济报酬大。unfortunately,很多事改变世界有用的nonprofit却不挣钱。所以在让自己孩子花大把时间做“改变世界”的慈善活动,读“自己喜欢”没用的艺术专业时还是得三思的。我有段时间觉得美国人很大爱,学校里面教的也很高尚。现在过了20年觉得还是得用脑子想想。不要完全被这种圣母思想左右。
经济报酬很好后,然后呢?上班下班推娃吗?
我自己的观察是无论升学、还是升职、还是“升仙”(spiritual practices),独善其身则穷,兼济天下则富,也包括精神上的财富。